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二)

安徽中考化学模拟卷(二)

来源:智榕旅游


2018年安徽中考模拟卷(二)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生注意:1.本卷共三大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3.5 Zn—65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安徽省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以来,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下列行为不利于“清水蓝天”工程实施的是( )

3.下表是某同学对知识的归纳,其中能表示甲组含有乙、丙、丁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甲 常用的碱 化石燃料 化学性质 有机合成材料 乙 熟石灰 煤 可燃性 合金 丙 纯碱 石油 酸性 合成塑料 丁 烧碱 天然气 挥发性 合成橡胶 4.钚除用于核电外,还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现在日本已是世界第六大钚贮存国。钚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钚原子中有94个中子 B.钚原子核外有150个电子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 D.钚是金属元素

5.“黄山毛峰”是我省著名的茶叶品牌。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属于化合物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 C.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8.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拍摄高分辨图像的水分子的内部结构,并揭示了单个水分子和“四分子水团簇”的空间姿态(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B.利用水分子成像技术,可解析雾霾的成因

C.利用该成果能观测到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部结构 D.该技术观测到的“四分子水团簇”并不是一种新的水分子

9.如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t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加入少量乙,不能再溶解 C.t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如图所示是医院常用的药瓶和注射器,请你据图回答:

(1)含有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

(2)注射器洗净后可以用于家庭小实验,可以代替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使用; (3)钢针一般用不锈钢制造,主要是由于其不容易生锈,请你写出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请写出铝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分)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药品加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7分)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做出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木炭。 【设计实验】实验流程如图:

【问题和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________两步操作;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由此可以推出固体B中含有__________(写化学式);

(3)步骤④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证明猜想________成立。

14.(8分)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通过该实验可知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CO2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4)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7分)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

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CH2O2)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相同浓度不同种的酸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反应越剧烈,酸性越强。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若向蚁酸溶液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则试管中溶液的pH值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根据____________定律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3)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___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若猜想②成立,则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4)(5)两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5)小华同学用pH试纸测等浓度的蚁酸和稀盐酸,发现稀盐酸的酸性比蚁酸的酸性强。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比较二者的酸性强弱,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6分。

16.(6分)如图是古代铜质辅币——铜钱。黄铜在明清时期就用于铸造铜钱了,小明对铜钱(主要成分为铜和锌)中铜的质量分数产生了好奇,他称取10g铜钱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往烧杯中加入稀硫酸93.5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共103.3g。试计算:

(1)反应产生氢气________g; (2)该铜钱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