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推荐名著《傅雷家书》主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推荐名著《傅雷家书》主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来源:智榕旅游
新人教版推荐名著《傅雷家书》 内容梗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主题思想

作者:傅雷

主要内容:《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水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年至1966年5月的18时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千多字。字里行间,克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傅需先生把儿子“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于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傅雷先生跟儿子傅聪谈贝多芬,谈莫扎特,谈李斯特, 谈肖邦,谈;谈他参加音乐会的感受,也谈儿子的演出及演奏;不仅如此,他还跟儿子谈文学,谈绘画,谈哲学,谈东西方文化。 有一次,傅雷先生在听完儿子的协秦命钢琴部分录音后对他说:“以音乐而论,我觉得你的协奏曲非常含蓄,绝无罗宾斯丹那种感伤情调,你的感情都是内在的。第一乐章的技巧不尽完整,结尾部分似乎很明显的有毛病;第二乐章细腻之极。 touch(触键)是delicate(精致)之极,最后一章非常billiant(出色)。”“我劝你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主要是常常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发掘自己的毛病,寻找毛病的根源,然后想法对症下药,或者向别的师友讨教。” 傅雷先生就是想通过这平等的倾心交流方式和儿子谈艺术,让儿子的眼光一天天变化,去发现艺术学问的新天地;让儿子的见识一天天长进,去攀登音乐世界的新高峰。

涉及文化,傅雷先生曾对儿子说:知识是相通的“你对音乐的理解,,十分之九是凭你的审美直觉”,然而“除了直觉以外,仍需要理论方面的,逻辑方面的,历史发展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即使是你的直觉,也还需要那些学识来加以证实,自己才能放心”。他还说,历史知识,“与我们将来创作音乐也有关系”。他还不断给儿子寄去中外经典著作,其中有《世说新语》《中国文学史》等。傅雷先生此举就是使儿子的学养博到广收,更加深厚,让儿子能够融汇各种文化之优长,在音乐领域里日臻化境,成为真正的文化艺术者。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傅雷先生“极想激出”儿子的“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通过书信,傅雷先生与儿子一起讨论艺术,研完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在这种信

息相互传进的过程中,一封封家书犹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傅雷先生与儿子乐享其中。 教育学上有一个“脑力激荡法则”,即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傅雷先生希望通过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教育和引导儿子, 激发儿子通过书信的方式畅谈在异乡的学练和生活之收获,一方面及时发现儿子的各种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也希望从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新的思想、艺术和生活的感悟。就像他对儿子出游世界各地演出的所见所闻,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其目的正如傅需先生所言:“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我们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这也许是傅需先生精种之树常

1

青,《傅雷家书》成不朽之作的缘由所在。

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傅雷先生欲“借通信训练”儿子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思想”。

傅雷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 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为了这个缘故,他常常“逼”儿子多写信,“多写有内容有思想实质的信”,并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因为“一边写信整理思想,一边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新现念;无论对人生、对音乐、对钢琴技巧,一定随时有新启发”,有助于今后的人生。

与此同时, 傅雷先生非常注重在思想、道德、事业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给儿子以全面的关心和教育。傅雷先生说过,“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这个爱绝对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茶的,忘我的爱”,如此,才能理解和表达艺术。他教育儿子:“做艺术家先要学会做人。“胸襟宽广,才能容受“广阔的艺术天地”,接受“变化无穷的形与色”,从而“了解任何艺术品”,拥有真诚,“才会有虚心”,从而不断获得进步。甚至,傅雷先生因为儿子太忙,没有经常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勃隆斯丹太太写信,而批评儿子“不要懒惰!”以免招人误会,以为我们是冷漠忘恩”之人。傅雷先生为实现对儿子“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崇高的教育目标,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傅雷先生希望借写信,不仅提升儿子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以及人生境界,同时也传给了儿子达到此目的的一个方法和途径----写作。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傅雷先生希望随时随处给儿子“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先生认为,“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他不仅将此话奉为自已的信条,而且还将它变为自己的全部行动。在他所从事的翻译工作中,他从不摆大翻译家的架势,绝不满足于有口皆碑的巨大成就,而常常以更高的标尺严格要求自己。他认为“越是对原作体会深刻,越是欣赏原文的美妙,越觉得心长力细,越觉得译文远远的传达不出原作的神韵,,返工次数越来越多,结果却总是不满意”,然而他“并不因此而灰心,照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儿子树立了一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榜样,使儿子既听其言,又学其形,在成才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傅雷先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教育儿子的同时,总是将自己也摆进去,一再作无情的自我解剖,以引导儿子认真地对待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譬如:“你即使对自己要求很严,并无自满情绪,但因为了解的多了一些,自然而然容易恃才傲物,引人误会,我自己也有这个毛病,但愿和你共同努力来改掉。”又如:“从这些小事情上推而广之,你我无意间伤害人的事情一定不少,也难怪别人说我们骄傲了,我平心静气思索以后,有此感想,不知你以为如何?”等等,全然不遮不掩,坦坦荡荡,将锋利的解剖刀直指自己心灵上的缺陷,从而将言教与身教有机地结合,为儿子做出严于律己的表率。

人物形象分析

2

主要人物 傅雷 性格特征 经典情节 1. 傅雷的爱子情深 在他给儿子的信里,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苗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关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爱国。 2. 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傅雷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的录音精细地分析以及客观地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3. 傅雷的嘱咐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的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冤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3

傅聪 刻苦用功、严谨, 先做人后成 傅聪在国外求学,努力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苦练 琴技,积极进取,主动与父亲谈文学,让父亲 多给他推荐书目,对待“家”, 生活有条有理,热爱音乐,论艺术、心怀祖国。 傅雷夫人 温厚善良、端庄贤淑、细心的东方女性。 自己的表演自我要求极高,不 易满足。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为国争光。 母亲的关心: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的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从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在哪里。 傅敏 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 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1、信的形式。2、真挚的感情。 3、文字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①《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 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 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 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②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 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 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4

阅读启示 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 生。傅雷坚持给海外的儿子写信,教他为人处世的方法,音乐艺术的涵 养,把儿子教育成才。《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用适当的家庭教育教育孩 子是多么的重要。 ②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心怀祖国。一位伟大的父亲不仅在孩子的 学习上会悉心教导,在人格品质上更是重视。傅雷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 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自己的儿子,教导他要爱自己的国 家,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做事。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 了牢固的纽带,通过这一条组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