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1.(2分)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胸藏丘壑 ,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②春风如酒,夏风如míng ,秋风如烟,冬风如姜芥。
2.(3分)请结合语境,将文段后三个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充到恰当的方格内。
少年读书如隙中 月;中年读书如庭中 月;老年读书,如台上 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之所得之浅深耳。 A.玩 B.望 C.窥。
3.(2分)下边文段中加点的三个词语,分别指哪三项传统文化活动?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A)琴心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B)手...谈之妙境;“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二句,极(C)泛舟之妙境。 ...A.琴心 B.手谈 C.泛舟 。
4.(1分)下边文段中加点的三个词语,都是我国传统节日、时令、季节的特定称谓,请你从中任选一个,具体指明其在农历中所代表的时间界限。
吾欲致书雨师:春雨,宜始于上元节后,至清明十日前之内,及谷雨节中;夏雨,宜于夏季..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后;秋雨,宜于孟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 ....选词: 时间: 。
5.(2分)清朝文学家张朝曾在《幽梦影》中为我们留下了两副尚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副写出对句。(2分)
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枯叶带虫飞”;其一为“乡月大于城”。姑存之以俟异日。
选句: 对句:
注:以上题均节选自清朝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特此说明。 一、容美山水钟灵秀,古今风流任神游(18分) 6.(18分)
容美纪游(节选)
◆顾彩
①二十九日,大雨。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
第1页(共19页)
①
百无一空A.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虽可笑,然亦奇观。
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㷍,走B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俄顷,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
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C少亭台为点缀耳。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注释】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南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纪”通“记”。②煜口:yùlún光耀灿烂。③牖:yǒu窗户。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⑤礛:jiān磨玉的砺石。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度 霁 策 浴 (2)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 (A)百无一空 (B)走 下方 (C) 少亭台为点缀耳
(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5)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 ① ② ③
(6)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 示例:鱼多 山高
① ② ③ ④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流水清澈、鱼石可见的两句原文。
第2页(共19页)
⑤
④
③
②
二、种桃种李种春风,一枝一叶一精神(9分) 7.(9分)
精神灿烂 ◆张丽钧
①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 ②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境,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的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 。
③在清末绣娘沈寿的艺术馆,驻足精妙绝伦的绣品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这个女子能让一代巨贾张謇为她写出“因君强饭我加餐”的浓情诗句,她将灿烂之情交付针线,那细密的针脚里,摇曳着她饱满多姿的生命。她锦绣的心思,炫动烂漫,无人能及。
④学校走廊里挂着一些老照片,尤其其中一幅,青年学生在文艺汇演中夺了奖,带着夸张的妆容,在镜头前由衷地、卖力地笑。我相信,每一个从这幅照片前经过的人,不管揣了怎样沉沉的心事,都会被那笑的洪流不由分说地裹挟了,让自己的心也跟着泛起一朵欢悦的浪花。
⑤美国著名插画家“塔莎奶奶”最欣赏萧伯纳的一句话:“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怕的事。”为了让“年轻”永驻,她不惜花费30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了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92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女人,告诉世界,精神灿烂,可以击溃衰老。
⑥在石涛看来,“精神灿烂”的对面,颓然站立着的是“ ”。我多么怕,怕太多的人被它巨大的阴影罩住。我们的灵魂情态,我们的生命状态,一旦陷入这样的泥淖。它分娩出的产品(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定然是劣质的、速朽的、甚至是富含毒素的……
⑦相信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
(1)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悟,在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2)“精神灿烂”的实质是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第3页(共19页)
所谓“精神灿烂”,就是指人的“灵魂情态”和“生命状态”要活出 ,活出 。 (3)请至少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塔莎奶奶”的性格特征。
(4)请在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精神灿烂”的反义词。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最后两句。
三、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10分) 8.(10分)
春野的馈赠 ◆洪烛
①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80多个竹笋品种。
②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高雅的象征。
③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 。”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④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⑤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不知
第4页(共19页)
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是否就地取材,使用过这种“叫化鸡”式的吃法?想来只有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而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
⑥春天的雨一下,就是春笋旺盛的生长期了。“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就在眼前了。
(1)作为一种美食,你认为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字高度概括。
(2)为什么说竹笋又是一种雅食?
(3)请根据诗词对偶和押韵的特点,在第③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4)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正如隐者食笋一样,淡泊者都能在平素的衣食..住行中,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例这样的生活现象。 ..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承天寺夜游时,于庭下所见美景。
四、名胜楹联藏机趣,山水云月醉乾坤(13分) 9.(13分)
山水云月一沙鸥 ◆田宗伟
①在幽默机趣的对句中抒发性灵、体悟人生,是典型中国文人的特殊生命情调。这是楹联不同于一般名胜联语,或是寄兴托志,或是咏事抒怀,总要表达一种内在情绪。它往往只是借助对联这种形式,以山水云月为依托,含蓄曲折地表达某种意兴或感受,同时也展现出智力上的灵巧和聪慧,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②在昆明昙华寺院子里两殿门上各有一块匾,前匾是“听鸟说甚”,后匾是“问花笑谁”。两匾相对,正好组成一副绝妙的对联。寥寥八字,机趣洋溢,禅味深长。河北作家雪泥在欣赏此联时说:“仅于艺术而言,窃以为,(A)穿行于红尘,能够停下来,听鸟说甚,问花笑谁,为初窥艺术之门境;(B)处山水间,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在艺术的道路上苦苦追寻,深得艺术之精髓,为第二境界;(C)在千山鸟飞,万花盛开的时候,能够把“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改为诘问句,不执著于物象,飘然而过,才是艺术最高境界。”
第5页(共19页)
③“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此为杭州西湖孤山竹素园一联,为清人吴恒所题。寥寥十字,山水之清幽雅致与联家之精神意趣无不毕现。此联最有味者乃在“读”“谈”二字。谈天,本为人事难及鸟也;读月,于人少有而况鱼乎?然虽近荒唐,细思则殊为有趣,似是作者在代鱼“读月”,代鸟“谈天”,又似水清月现鱼真可读之,山静无声鸟真可谈天。此乃奇趣,反常合道,妙不可言。
④“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此联挂于扬州廋西湖小金山月观亭内“月观”匾额之下,为清人郑燮所书。小金山乃瘦西湖中一小岛,岛上东端之“月观亭”系清初所建,坐西朝东,四面皆为格扇,推窗赏月,天上水中两月同收,实乃赏月佳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新奇空灵,机趣洋溢。寥寥十字,两幅画面: 。如此凝练概括又如此生动新奇,实非大手笔难出此语。
⑤“无怪倏尔而秦,倏尔而汉,到此地小坐片时,便成旦暮;看来何必有洞,何必有花,与诸君清谈半晌,即是神仙。”此联见与吴恭亨《对联话》,“小坐片时便是旦暮”,几近桃花源人之“不知有汉”;“清谈半晌即是神仙”,仿佛人人皆可为神仙矣。吴恭亨言此联机趣洋溢,有化堆垛为烟云之妙,洵不诬也。
⑥这类楹联非关情感,非关寓意,只关乎生命情调,于物我同化,神超理得中显示了中国文人生命中那种自然纯净的精神世界。山水云月一沙鸥﹣﹣在这类对联中,作者是自由愉快的,从不带任何沾滞。
(1)幽默机趣类对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雪妮在欣赏对联时所提到的艺术“三境界”,与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提到过的人生“三境界”,大有意趣相通之处,若以艺术观人生,请将雪妮的“三境界”与王国维的“三境界”对应填空。(只填序号)
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 (B). (C). (3)请找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
(4)细读第④自然段,用散文化的语言,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成两幅画面。
第6页(共19页)
(5)文中哪一句话最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文人自然纯净的精神世界?
(6)积累链接: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你默写出描写春夏之景的一组对偶句。
五、慈悲为怀送惊喜,善良无价赢人生(10分) 10.(10分)
◆佚名
①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②一天,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多多努力擦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沃尔特看着面前这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的动了怜悯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小男孩感激的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的小跑着离开了。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③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不料,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的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的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小男孩气喘吁吁的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④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形象。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进小男孩衣兜里:“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沃尔特神秘的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⑤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说外面来了一大群孩子。他诧异地出去一看,就见那个小男孩兴奋的跑过来,一脸天真的说:“先生,这些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也渴望有惊喜!”
⑥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
第7页(共19页)
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因为他觉得小男孩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的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⑦这个小男孩叫文尼斯基。在沃尔特的执导下,文尼斯基在剧中成功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他主演的电影《中央车站》也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诸多桂冠。
⑧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的文尼斯基写了一部自传﹣﹣《我的演艺生涯》.在书的扉页上面,是沃尔特的亲笔题字:善良无须考核。下面则是他给予文尼斯基的评价:“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1)请用文中的一句话给本文拟题。
(2)第④自然段最后加横线的句子在情节设置上起什么作用?
(3)想象一下,说说文尼斯基还回来的硬币为什么是“濡湿的”?沃尔特的心头为什么又会“陡然荡起一股暖流的热流”?
(4)请用一句格言式的短句,说说文章最后加横线的句子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
11.(50分)清代文学家张潮《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定,千秋不移。
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的“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并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第8页(共19页)
要求:
①先将题目填充完整。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9页(共19页)
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分)
【考点】13:注音;16: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和汉字注音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汉字的写法.
【解答】①“丘壑”的“壑”应读“hè”;②“夏风如míng”应为“夏风如茗”. 答案:①hè ②茗
【点评】注意不要和同音字与形似字混淆. 2.(3分)
【考点】26:正确使用词语.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解答】结合“隙”理解,可选“窥”;结合语境“庭中”这一语境理解,可选“望”;结合“台上”这一语境,可选“玩”,以体现赏月者之心情. 答案:C、 B、A.
【点评】此题解答,要结合具体语境思考. 3.(2分)
【考点】DD:古代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运用,注意平时的积累.
【解答】“琴心”指琴声表达的情意,后来就代指弹琴;古人称围棋为手谈,是因为下棋时,默不作声,仅靠一只手的中指、食指,运筹棋子来斗智、斗勇;“泛舟”,坐船上游玩,代指划船. 答案:
A.琴心(弹琴)B.手谈(下棋或下围棋)C.泛舟(划船)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各项内容,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做出选择. 4.(1分)
【考点】DD:古代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的运用,注意平时的积累.
第10页(共19页)
【解答】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农历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阳跟地球的联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联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反“D“字形,这种月相称下弦下弦;“孟秋”孟秋 ,是指秋季第一个月,农历七月.
答案: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下弦(农历每月二十或二十三日);孟秋(秋天的第一个月,农历七月).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5.(2分)
【考点】78:对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注意对联要求:(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分析上联“枯叶带虫飞”,明确结构是主谓短语,“名词+动词+名词+动词”,所以可以对“落花伴蝶眠”;“乡月大于城”是主谓短语,“名词+形容词+于+名词”,可以对出下联“秋叶红于霞”.
答案示例:①落花伴蝶眠;鸣蝉携风歌…②幽篁秀于林;秋叶红于霞…(相对初中生而言,意境勿苛,宽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注意根据对联要求,分析上联词性和意义,对出下联. 一、容美山水钟灵秀,古今风流任神游(18分) 6.(18分)
【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大意)二十九日那天,天下大雨,龙江水大涨,我划船去看打鱼,打鱼人用木头做船,在江上扯大网,看到里面有鱼,就飞身跳入水中,一会儿一手拿一鱼,口中还衔着一条,江边景色非常壮观.
云际庵也叫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到下雨墨云压肩,电光闪烁,西风骤起,云皆东行,一会儿像奇峰陡立,关上窗户只留一扇窗看云,最好玩了.
五日,过长乐坪,去观山景,道路平坦,好像可以四通八达,两边全都是山,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千变万化,来不及看,仿佛进入了画卷一般.草中多獐鹿,狎不躲避游人,但是只有几个亭台作为点缀.长乐坪多为三道坡,到底有十二里,怪石嶙峋,下马拄杖而行,
第11页(共19页)
渡过汉阳河,河水清浅可浴,容美的地界到此为止了.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①根据“度已失期”解释;②霁是一种天气现象.③“下马策杖而行”:“策杖”可以推断是拄杖.④“清浅可浴”意思是水很清浅,可以沐浴. (2)本题考查文言句省略.根据句子的意思给这些词语找到合适的位置.A.“百无一空(者)”“A”在句末,只能是“者”,因为“者”是句末语气词.B.“走(于)下方”此处缺少“于”,句子的意思是走在下面.此处的“于”是“在”的意思.C.“(但)少亭台为点缀耳”:但是只有很少的亭台点缀其中.但:但是.
(3)本题考查给文章断句.先翻译句子然后根据句子的结构.“当云行时”是状语,我急忙关上窗户,只留下一片云,挂在窗户上不肯离去,我慢慢的放,很好玩.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道路平坦,好像可以四通八达,两边全都是山,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千变万化,来不及看,仿佛进入了画卷一般.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峦:山峦.“、皆:都.暇:空闲.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共三段.找到中心词“观打鱼以为欢”“最可娱玩”“览山景”,然后用两个字概括.
(6)本题考查景物特点.先找到作者文中描写的景物,然后用一个字概括其特点. (7)本题考查语文积累.《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下册吴均的著名的写景散文.注意“缥碧”的书写. 答案:
(1)(4分)度(估计、揣测)霁(雨雪停,云雾散,天放晴)策(扶、拄)浴(沐浴,游泳,洗澡)
(2)(3分)A.者 B.于 C.但
(3)(2分)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断句四或五处,“当云行时”后可不断.断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4)(2分)道路平坦,好像可以四通八达,两边全都是山,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千变万化,来不及看,仿佛进入了画卷一般.(重点关注“康庄”“峦”“皆”“暇”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
(5)(3分)①观渔②“娱云”,“玩云”,“留云”均可③“览山”,“览坪”,“过坪”均可.(答对一项得(1分).)
第12页(共19页)
(6)(2分)示例:坪坦、坡陡、雾多、云奇、水清、石怪等.(任意答对一个方面得0.(5分),少答扣分,多答不限.)
(7)(2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以此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特定语气要译出来,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二、种桃种李种春风,一枝一叶一精神(9分) 7.(9分)
【考点】9D: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①~②),写清代画家石涛对书画作品的评价“精神灿烂”对我的深刻影响;第二部分(③~⑤),写作者在沈寿的艺术馆,在学校走廊的老照片前,萧伯纳的名言中感受到的“精神灿烂”的内涵;第三部分(⑥~⑦),点明“精神灿烂”的真正含义,表达自己对这种精神的追求与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首先要考查所给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空格前一句话,写的是对一个平凡普通事物的赞美,所以仿定的内容也要符合这一要求,不能过于张扬.如写山谷中绽放的野百合,人迹罕至的幽谷中的苍天劲松等.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可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分析.文章第三至五段,作者以三个实例来诠释什么是“精神灿烂”,可以看出“精神灿烂”并非指一个人有光辉的成就,有花容月貌,只要一个人活的开心,有自我独特的追求,积极向上,就可谓为“精神灿烂”.根据这一理解整理出答案即可.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的具体事件来分析.“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可见她对生活的热爱;她喜欢“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可见她兴趣之广泛.结合文中描述的句子一句句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反义词的填写.解答此题可在第(2)题的基础上进行,解答第二题我们知道了“精神灿烂”的含义,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与之意思相反的四字词语即可.如:萎靡不振、心灵空虚等.
(5)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背诵,既要熟练准确,又要
第13页(共19页)
书写无误.其最后一句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不要错写为“苍”. 答案:
(1)(2分)示例:在寂静无人的山谷里,一棵松树扎根悬崖,长得郁郁葱葱,必欣然誉之“精神灿烂”.
(2)(2分)自我,精彩,个性,美丽等所有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取向均可. (3)(2分)示例:①“塔莎奶奶”兴趣广泛,热爱生活.譬如她喜欢“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
②“塔莎奶奶”乐观向上,童心未泯.譬如“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边’”.
(4)(1分)反义词:灵魂浅薄,思想消极,精神颓废,心灵空虚等.
(5)(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 【点评】本阅读第(3)题是阅读的典型题,人物性格的分析答题方法:
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三、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10分) 8.(10分)
【考点】9D: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写中国人有悠久的食笋历史;第二部分(②~③),写竹不仅是一道美食,还是雅食,它具有高雅的象征义,而且还是历代文人所歌咏的对象;第三部分(④~⑤),写食用竹笋的不同方法及心境;第四部分(⑥),以春雨又至,春笋又香来表达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与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可结合四、五段的描述来分析.第四段描述:“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精了”,可见其有味精提鲜的功用;第五段中引用《山家清供》的名言:“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也突出了一个鲜字,由此可以概括出其最主要的特点:鲜.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原句作答.文
第14页(共19页)
章在第②段中交代了竹笋又是一种雅食,接着就交代了原因:因为它“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和口味”,用段末的句子“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来作答亦可.
(3)本题考查词语的填写.按题目要求,此处填写的一个字,应符合诗词对偶和押韵的要求,同时要根据语段来确定填写的内容.前文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那“无竹”自然就不雅,让我们想到与之相反的一个词,即:“俗”,既符合意思,又符合押韵的要求.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有创意的解读.结合生活实际,写出生活中“于平淡中见神奇”的例子即可.
(5)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积累.解答此题根据平时的积累,答出《记承寺夜游》一文中写景的句子即可.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要注意书写准确无误,不可漏字、添字、错字. 答案: (1)鲜
(2)“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和口味”或“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 (3)俗.
(4)示例:大街小巷中,过去驾车一族,忽然间都骑上了公享单车,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点评】本阅读题考查的内容较广,第(2)题是阅读的典型题,信息的筛选首先要理解文意,找准答案所在的区域,然后根据题意抓住关键句来筛选信息,有时还要对筛选信息进行整合、概括,不可单纯的抄原句作答.
四、名胜楹联藏机趣,山水云月醉乾坤(13分) 9.(13分)
【考点】9D: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以昆明昙华寺殿门上的楹联、杭州西湖孤山竹素园楹联、扬州廋西湖小金山月观亭内楹联为例,为读者解读了幽默机趣类对联的主要特点,即:以山水云月为依托,含蓄曲折地表达某种意兴或感受,同时也展现出智力上的灵巧和聪慧.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人生命中那自然纯净的精神世界.
第15页(共19页)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从文中筛选现原句来作答.文章在第一段就对幽默机趣类对联进行了介绍,其中能表现其主要特点的句子为:以山水云月为依托,含蓄曲折地表达某种意兴或感受,同时也展现出智力上的灵巧和聪慧.
(2)本题考查文意与诗意的理解.解答此题根据语境与诗意进行选择即可.(A)句阐述的是艺术的入门阶段,与诗句①表述的意思相同,都突出一个“寻”;(B)句突出的是艺术上的苦苦摸索阶段,诗句③表现的也是“苦”,二者相符;(C)句可谓是艺术追寻中的大彻大悟的成功阶段,与句②“蓦然回首”的惊喜相似.
(3)本题考查中心句的判定.段落中心句是一个段落内容的总括,一般在段首或段落.文章第三段主要分析杭州西湖孤山竹素园楹联的赏析,其独特之处集中表现为:“寥寥十字,山水之清幽雅致与联家之精神意趣无不毕现”.
(4)本题考查对联内容的描述.解答此题根据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对联中的美景描绘出来即可.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篇文章在文末点明“这类楹联非关情感,非关寓意,只关乎生命情调,于物我同化,神超理得中显示了中国文人生命中那种自然纯净的精神世界”,那么这种纯净的精神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接着后一句就交代了答案,即:山水云月一沙鸥,因为在这类对联中,作者是自由愉快的,从不带任何沾滞.
(6)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根据题意写出描写春夏之景的一组对偶句,并且准确无语即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要注意“发”不要写作“开”,“阴”不要写作“荫”. 答案:
(1)(2分)以山水云月为依托,含蓄曲折地表达某种意兴或感受,同时也展现出智力上的灵巧和聪慧.
(2)(3分)(A).①(B).③(C).②
(3)(2分)寥寥十字,山水之清幽雅致与联家之精神意趣无不毕现.
(4)(2分)示例:皓月当空,水面上浮光跃金,满地里月色如水;云烟四起,瞬息万变,似漫天峰峦如聚.
(5)(2分)山水云月一沙鸥.
(6)(2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 【点评】本阅读第(1)题是散文阅读的基础题,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可从以下三方面思
第16页(共19页)
考:
(1)通读全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2)捕捉关键句.关键句在文中是提示或暗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点旨的文眼、富有哲理的警句,回环往复的复沓及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等都是文章的关键句. (3)探究结构.侧重探究标题、首尾呼应段、过渡句.标题是主旨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集中体现在题目上.首尾呼应段,能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中心,易于把握主旨.
五、慈悲为怀送惊喜,善良无价赢人生(10分) 10.(10分)
【考点】9C: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选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沃尔特借钱给一个擦鞋的小男孩;第二部分写小男孩信守承诺要把钱还给沃尔特;第三部分写沃尔特让善良的小男孩出演了剧本的主人公;第四部分写小男孩后来的成功.
【解答】(1)本题考查给文章拟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文章表达的主题来充当标题.
(2)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作用的掌握.文中句子作用常见的有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情节可知,小男孩很穷,但他信守承诺,寻找沃尔特很久,据此推断“濡湿”是劳动的汗水或长时间握着所致;沃尔特心头产生“暖暖的热流”的原因是感动.
(4)本题考查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积累的格言中找出和划线句意思相见的进行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力.解答此题,在理解苏轼词意的基础上根据记忆进行默写即可. 答案:
(1)善良无须考核
(2)为后文写让小男孩出演剧本埋下伏笔.(答“设置悬念”亦可.)
(3)硬币为什么是“濡湿的”?有可能是刚刚通过擦鞋得来的硬币,上面还沾有劳动的汉水;也有可能是一直想着要归还钱币,而在手心攥得太久.但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此时此刻,文尼斯基的勤劳和诚实,都深深地打动了沃尔斯,所以,他的心头都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
第17页(共19页)
流.
(4)示例:善有善报;积善行德;好人总有好报;机遇总是垂青心地善良的人;善良是人生的通行证等.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给记叙文拟写标题要从标题的作用入手,记叙文标题的作用有: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 11.(50分)
【考点】L2:半命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这个题目在很容易打开我们的思路,在内容上贴近我们的生活.题目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知己”是关键词,考生根据“知己”一词可以将作文的选材范围缩小到好朋友,青春成长路上陪伴自己的动植物、同学、父母、书、玩具等.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出一定要明白无误的点出:xx是我的知己,同时:在文章主体部分,比较自然的点出xx是我的知己,为什么说是我的知己,最终扣在:这就是我的知己. 【思路点拨】通过“知己”一词细分范围后,可以聚焦到陶冶了自己的性情,提升了自己的境界的人或物,围绕这些来选材可以降低写作难度.
【形式创新】考生们在考场上根据已经细分的范围,如果是励志方向,将一件事展开来写明白,是很不错的.中间的曲折和感悟需要写明白.如果是成长感悟青春风采方向,小片段式很好.孩子可以在同一主题下选择不同的方向,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小方向,最终汇总到;xx是我的知己. 【解答】【例文】
我以书为知己 藏克家曾经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好益友.”因此,书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变成一架梯子,让我看得更远,看得更高,视野更加广阔;它变成一把钥匙,帮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它变成一艘小船,带我在书是海洋里遨游. 想起我与书的经历,其实还蛮可笑的.
曾经我为了看书,与爸爸妈妈提起过抗议,还用过“书外有书、被窝藏书”这两大绝招来对付爸爸妈妈:我为了看书,而忘记时间,忘记吃饭…
第18页(共19页)
为了看书,我甚至是把菜烧糊了.那次,妈妈让我实践一下做菜.我先去爷爷家挑了十几根豌豆,看着那绿油油,长长的豌豆,好馋人!之后把豌豆择好,洗好.再吧煤气灶打开,等锅热了,再倒点油,然后在锅里放些盐、味精、黄酒等调料.最后的一项工作就是翻炒豌豆,为了避免烧焦.我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趁这时候看点书.刚开始,我还是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书,一边不停地翻着豌豆.可是,我看书看着看着就仿佛走进了这本书中的童话世界,另一只翻豌豆的手不知怎么地自然而然地就停了下来.直到我闻到了那股焦味,才从童话世界中遨游归来.看着一黑一绿的豌豆,之前的那种食欲早已到了九霄云外!咳,这能怪谁?
还有一次妈妈叫我拖地,我是极不情愿地放下书,拿起拖把.虽然是放下了书,但我还时不时地瞟了一眼.到了书中的紧要关头,我更是放不下那本书.目光不由自主来到那本书上.到最后,过了半个小时,我也就拖了一个小房间.
当然,我说书是我的知己自然有我的理由.因为它会为你排忧解难.在你烦恼时,看点笑话心情自然就会好;在你伤心时,看点人心哲理,你便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得愚蠢,会为这点小事而伤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确实说得不错,我在书中得到了很多知识,收获了许多道理.所以,用我这位只对书情有独钟的书虫的话来说﹣﹣可一日不食,可一日不眠,不可一日无书!
【点评】【例文点评】构思新颖.文章开篇点题.叙述了自己为了看书,而忘记时间,忘记吃饭的事情.文章主题突出.表达生动.开头的点题,中间叙事,读书的感悟,内涵丰富,语势强烈.中间叙事还不忘细致的描写,鲜活,灵动,很有表现力.
第19页(共1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