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来源:智榕旅游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控制程序

1. 程序编制的依据

★GB/T24001-1996 (4.3.1 环境因素)

★GB/28001-2001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2.目的

组织通过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危剑源进行辨

识和评价,确定出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物损或职业病发生的重大风险因素,并在运行中对其加以控制,避免、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对程序的理解和实施 3.1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标准条文

1

4.3.1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他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条文理解

本条款提出如下三方面的要求:

1.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中应包括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和不利于环境的行为。

2.评价环境因素:评价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依此作为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

3.更新环境因素:为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应不断识别和更新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

1.环境因素的两种类型:

★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组织自身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2

★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供方或承包方提供给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中可标识的环境因素。

2.识别的范围:

全过程识别——即活动、产品或服务实 现的全过程

3.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

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四个方面、六种 情况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四个方面:水、汽、声、渣

★六种情况: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弃物的管理;对土地的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如噪声、光污染等)

4.识别的对象:

★作为化工单位,我们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噪声等;

3

②废水:包括生活用水、施工生产用水等; ③废气:包括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④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办公用品、废包装物、办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

⑤能源浪费:包括生产生活用水、生产生活用电、办公用纸、木材消耗、生产用油等;

⑥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品泄漏、一些气体的泄漏等; ⑦潜在的火灾、爆炸。 7.识别的方法: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目前我

公司采用的方法主要为现场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使用的表格为《环境因素调查表》ZJLJ/MS-B-15-1和《环境因素清单》ZJLJ/MS-B-15-2。

8.识别牵头部门:

★固定办公区域环境因素识别工作由综合部总牵头。 ★车间环境因素识别工作由公司生产部总牵头。

★安环部负责对环境因素的汇总,负责发布《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环境因素的评价

4

1.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依据: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和遵循情况; ★环境影响的规模;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发生的频率; ★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社会关注度等。 2.评价的方法:

环境因素评价的方法包括:专家判断法、

排放量对比法、频率对比法、等标污染对比法、跟踪环境影响法、水平对比法(同类行业、同类部门之间的水平对比)、纵向对比法(自我历史对比)相关方投诉或要求、分值法等,目前我局采用的评价方法为分值法。

A— 法律法规符合性和遵循情况: ★违反法律法规或超标的为5分; ★标准临界值为3分;

★基本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或未超标为1分 B— 发生频率(环境影响持续的时间):

5

★连续发生的为5分; ★间断发生的为3分; ★偶然发生的为1分 C— 控制状况: ★失控的为5分; ★一般的为3分; ★控制较好的为1分。 D— 影响范围: ★超出公司的为5分; ★周围企业的为3分; ★园区的为1分。 E— 影响程度: ★严重的为5分; ★一般的为3分; ★轻微的为1分。 F— F=B+C+D+E 2.评价标准:

当A3或F12时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当6

A3或F12时应判定

为一般环境因素。对重要环境因素,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靠专项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对一般环境因素,依靠运行控制。环境因素评价使用的表格为《环境因素评价表》ZJLJ/MS-B-15-3

3.评价执行机构:

环境因素评价工作由公司辨识评价小组负责,安环部负责归口管理,负责发布《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化工单位常见的重要环境因素:

1.噪声的排放 ★活动点/工序/部位

①生产机械:制氮机、制冷机、去离子水机、真空泵、切割机等。 ②吹桶。

★环境影响:影响人体健康。 2.废催化剂更换过程气味及遗洒: ★活动点/工序/部位:

电解液车间使用分子筛脱水、回收过程分子筛过程中,分子筛残留物料挥发的气味,更换分子筛遗洒的分子筛:

★环境影响:污染大气、影响员工身体健康。

7

3.化学品、油品的泄漏: ★活动点/工序/部位:

试验室,仓库、罐区、化学材料库及其作业面。

如:现场物料堆放区物料桶口的泄漏;现场运输车辆物料的泄

漏;现场机械设备使用或维修过程中油的泄漏等。

★环境影响:污染土地。 5.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 ★活动点/工序/部位:

维修现场(主要有废化工材料及其包装物、废玻璃丝布、废铝

箔纸、工业棉布、油手套、含油棉纱棉布、漆刷、废旧测温计);试验室有毒有害容器清洗液及废液瓶(主要钝化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办公区废复写纸、复印机废墨盒、激光打印机废硒鼓、废色带、废磁盘、废计算器、废日光灯管、废电池等。

★环境影响:污染土地、水体。 6.辐射的污染:

★活动点/工序/部位:电脑操作员。 ★环境影响:影响操作员身体健康。 7.火灾、爆炸的发生:

8

★活动点/工序/部位:

施工现场电气焊作业点、氧气瓶库、乙炔瓶气库、食堂液化气

瓶、罐区、施工现场配电室、试验室使用的乙醇等。

★环境影响:污染大气。 8.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

★活动点/工序/部位:食堂、厕所、现场车辆清洗处等。 环境影响:污染水体。

9.办公及生产水电的消耗:

★活动点/工序/部位:办公区、施工现场。 ★环境影响:浪费资源。 10.办公用纸的消耗: ★活动点/工序/部位:部门。 ★环境影响:浪费资源。

*基本工作程序:

1.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

★在环境管理体系初始评审时,由公司综合部向各部门发放《环境因素调查表》。各部门接到调查表后,要组织部门人员对本部门工

9

作环境和活动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并认真填写调查表上报综合部,综合部根据各部门的调查情况,建立《公司环境因素清单》,传递给综合部。

★综合部还应定期发放调查表,组织各部门,根据工作环境、活动的变化,对环境因素重新进行辨识,对《公司环境因素清单》及时地进行更新,保证其适宜性,并适时地传递给安环部。

2.各车间环境因素的识别:

★在环境管理体系初始评审时,环境因素辨识工作的部门,应向其他各部门发放《环境因素调查表》,各部门接到调查表后,要组织部门人员对本部门工作环境和活动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并认真填写调查表上报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各部门的调查情况,建立本车间《环境因素清单》,上报给生产部。生产部负责建立环境因素总清单》,并传递给安环部。

★综合办应督促各区域公司适时地对环境因素进行更新,保证其适宜性、并负责把更新情况及时反馈给安环部。 3.2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标准条文:

10

4.3.1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这些程序应包括: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 —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 —规定风险的等级,识别可通过4.3.3和4.3.4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 —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

11

*条文理解

1.目的和意图:

组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 制的策划,其目的在于:

★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过程之后,组织对其范围内的所有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可以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的评价;

★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要素之间建立起明确而显著的联系,为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更好地履行组织的基本法律义务; ★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

制过程,使组织能够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使仍未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

组织,确定其当前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12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每个危险源特性的过程。组织在识别危险源时,除考虑组织自身员工的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外,还需考虑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使用外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风险。

★风险评价:是指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危险源给组织所带来的风险的大小,并确定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并实施风险控制方案。

3.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基本原则: ★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如果可行的话);

★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概率或潜在的严重程度);

★最后考虑采用个体防护。

4.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步骤: ★工作活动的分类;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

13

★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

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如果根据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①人的不安全行为; 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③不良的环境条件。 ★两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

14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

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3.辨识的范围:

全过程识别——即运行与活动的全过程 4.辨识时应考虑的问题:

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五大类、六个特 性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五大类: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 ★六个特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 5.辨识的对象:

作为化工单位,我们在识辨识危险源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5

①罐区装卸车作业; ②备料作业; ③高空作业; 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⑤现场临时用电与动火作业; ⑥临边洞口的防护; ⑦起重吊装作业; ⑧机械设备的安拆与使用;

⑨易燃、易爆、油品、化学品的使用与储存; ⑩生产作业。 6.辨识的方法:

关于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目前我公司采用的是现场观察法和工作任务分析法。使用的表格为《危险源调查表》ZJLJ/MS-B-15-5和《危险源清单》ZJLJ/MS-B-15-6。 7.辨识牵头部门:

★固定办公区域危险源辨识工作由综合部牵头。 ★生产场所危险源辨识工作由生产牵头。

★安环部负责对危险源的汇总,负责发布《公司危险源清单》

16

*风险评价

1.评价的方法:

目前组织所采用的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多 种,我局采用的评价方法为LECD法。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完全可能为10; ★相当可能为6; ★可能但不经常为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为1;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为0.5; ★及不可能为0.2; ★实际不可能为0.1。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为10;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为6; ★每周一次暴露为3; ★每月一次暴露为2;

17

★每年发生几次暴露为1; ★非常罕见暴露为0.5。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重大事故,死亡人数10人及以上的为100; ★死亡人数2-9人的为40; ★1人死亡的为15; ★重伤的为7; ★轻伤的为6;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的为1。 D—风险等级划分:D=L×E×C 2.评价标准:

当D﹥160时,为重大风险。对重大风险因素,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靠专项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对一般风险因素,依靠运行控制。风险评价使用的表格为《危险源风险评价记录表》ZJLJ/MS-B-15-7。

3.评价执行机构:

风险评价工作由公司辨识评价小组负责,安环部负责归口管理,负责发布《公司重大风险因素清单》。

18

*常见的事故、事件类型:

★中毒窒息;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触电; ★起重伤害; ★车辆伤害; ★物料泄漏; ★食物中毒; ★火灾与爆炸;

★尘肺、眼病等职业伤害。

*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的因素:

★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生产车间使用防爆电器; ★可能的情况下,更加合理地安排工作,如考虑人的精神状态和体能等因素;

★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施工工艺或控制措施; ★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引入有计划的(如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维护需求;

19

★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在其他控制措施均已考虑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应急方案的需求

★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视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

*基本工作程序:

1.公司危险源的辨识: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始评审时,由综合部向各部门发放《危险源调查表》。各部门接到调查表后,要组织部门人员对本部门工作环境和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认真填写调查表上报综合部,综合部根据各部门的调查情况,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传递给安环部。

★综合部还应定期发放调查表,组织各部门,根据工作环境、活动的变化,对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对《公司危险源清单》及时地进行更新,保证其适宜性,并适时地传递给安环部。

2.各部们危险源的辨识: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始评审时,负责危险源辨识工作的

20

部门,应向其他各部门发放《危险源调查表》,各部门接到调查表后,要组织部门人员对本部门工作环境和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认真填写调查表上报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各部门的调查情况,建部门《危险源清单》,上报给综合部。综合负责建立公司《危险源总清单》,并传递给安环部。

★综合部应督促各部门适时地对危险源进行更新,保证其适宜性、并负责把更新情况及时反馈给安环部。

3.作业现场危险源的辨识:

★设备运行后,生产部负责向车间发放《危险源调查表》,车间应组织相应人员结合工程特点、工艺流程和生产要素配置情况,按生产过程所发生产运行与活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认真填写调查表上报生产部。生产部负责建立本公司作业现场项目《危险源总清单》,及时上报安环部。

★生产负责督促各车间,按照现场生产工艺或生产要素配置、环境条件及运行与活动的变化,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更新,保证其适宜性,并负责把更新情况及时反馈给安环部。

4.《公司重大风险因素清单》的发布:

公司辨识评价小组应根据综合部定期发布的《公司总部危险源

21

总清单》,及时地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判定出那些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物损或职业病发生的重大风险因素,建立《公司总部重大风险因素清单》,经辨识、评价小组组长审核后,报请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批并发布。《公司总部重大风险因素清单》要发放到公司各部门。

5.公司各部门都要按照公司发布的《公司危险源总清单》和《公司重大风险因素清单》,结合对危险源的调查情况,建立本部门《危险源清单》和《重大风险因素清单》,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有关要求对其加以控制。发放到公司各部门。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