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光伏电站风险辨识和预控体系

光伏电站风险辨识和预控体系

来源:智榕旅游
光伏电站风险辨识与预控体系

一、光伏电站风险辨识及预控体系建立的现状。 二、光伏电站风险辨识及预控的要求(概念)。 1、光伏电站风险辨识。

2、光伏电站主要风险及预控措施。

三、光伏电站风险辨识及预控体系化管理要求。 1、光伏电站风险辨识及预控体系建设。 2、光伏电站风险辨识及预控体系运行要求。 四、光伏电站风险辨识及预控案例。

1

1、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目标:“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风险可控制,实现人机环境和谐统一”

2、做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需明确的几个概念: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把生产经营过程中已知的风险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风险”:是危险源固有的属性,是指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 “风险度” :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乘积。 “安全风险”:是由于危险源的客观存在而客观存在的,安全风险是不可消除的(可替代),所以对安全风险只能管控,不可以消除。

“事故隐患”:是由于我们对引发危险源释放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管控条件管控缺少或失效而引发,事故隐患是引发事故的直接条件,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有规律的,对事故隐患的管控就是要对危险源的控制条件进行管控。

“安全风险标准化管理”:是把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强制性执行的手段。

“安全风险体系化管理”:是将安全风险管控的措施和要求进行系统化集成,并做到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是预期管理,

2

需要系统化、集成化的对管理过程进行综合判断和评价,通过趋势分析来判断危险源管控措施的落实水平,从而揭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3、依托集团公司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机制,按照体系化管理的模式,以风险管控为重点,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对集团公司组建以来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方法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和升华,建立了具有大唐特色的本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要求的系统化集成。 4、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是对风险预期的管理,是对危险源引发危险事故的条件进行管控。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完善以安全风险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稳定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5、安全生产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持续改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轨道化、信息实时化”的原则,把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以及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现场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转化为可执行、可监测、可预警的管

3

理要素,并按照管理要素属性进行分类,划分为管理、人员、设备、环境四个管理单元,按照“目标明确、标准完善、流程清晰、偏差控制、业绩评价、持续改进”的要求对管理要素进行标准化管理,每个管理要素均设置目标、指标、流程与节点、相关文件等部分。

6、目标是要素要达到的管理目的和标准,解决了我们“想明白”的问题;指标是要素实现管理目标的量化评价工具,解决了我们“说明白”的问题;流程是由若干节点组成,节点是要素管理要控制的重点环节,解决了我们“做明白”的问题。

7、要理清“安全性评价”、“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和“标准化达标”三者的关系,1、“安全性评价”是基于对以往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和认知程度,结合现代安全管理要求,以重点反措为主线,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评价,侧重于现状,同时也进行趋势分析,但没有将问题归结到管理要素和控制节点中。“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重在体系建立,通过发现现场问题,反映体系运行效果,从而揭示风险管控水平。体系中既有形而上的目标和流程,也有形而下的可测量可验证的指标与评估标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导则。本质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对风险控制重点工作管理过

4

程和痕迹的验证来判定管理要素危险源引发事故的条件是否得到有效和全面的控制,是对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的评价。“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对管理过程痕迹的检查,来检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正常,检验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标准化达标”是基于对电力行业多年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思路的基础上建立的安全管理机制,管理的基础是国家发布的各项管理制度、规程和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是行业对发电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的最低要求。

8、目标体系: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预控管理三个阶段。预控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其基本原理是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以管理潜在危险源来控制事故,从而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 9、原则:工作原则:

5

“贵在真实,重在整改,持续改进”,客观真实地辨识评估风险,采取措施对已知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10、安全风险控制评估的要点:

第一,是站在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角度出发,不仅仅是对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管控,对今后可能演变成问题的风险也进行管控。

第二,是通过对管理过程的痕迹检查,来验证管理流程是否按要求运转,管控措施是否落实。

第三,评估的对象是管理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件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组织措施到技术措施。 第四,评估是在安评、标准化、日常管理基础上的整合和延伸。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