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判断题。
1、艺术活动由哪四个因素构成?
四个因素: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接受。 2、艺术起源产生的学说?
以劳动产生为起源的劳动说为主;还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等其他学说。
3、东晋画家顾恺之及其作品?
顾恺之,东晋画家,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yáo)合称“六朝四大家”。水墨画鼻祖之一;“才绝、画绝、痴绝”三绝。
主要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zhén)图》、《斫(zhuó)琴图》、《魏晋胜流画赞》、《论画》。 4、蔡元培的美誉思想?
是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核心内容。 5、意大利文艺复兴三巨头及其作品?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 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奴隶》、《创世纪》。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草地上的圣母》。 6、谢赫“六法论”
六法依次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生动”、“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7、美学——哲学的中介 8、米氏父子及其作品特点。
米氏父子是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fú)及其长子书法家、画家米友仁。他们所创造的“米氏云山”是一种独具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范式。他们倡导“平淡天真”、“自适其志”的审美观及追求绘画创作的自由精神,米氏作品一改中国画重线条的传统,以墨色见重,晕染见长,更具有写意性和抒情性。 9、罗中立《父亲》(要知道父亲这幅画的样子) 10、《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
11、黑格尔认为审美想象力是人类最伟大的本领。 12、蒋兆和的《流民图》
蒋兆和的“流民图”作于名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流民图”是蒋兆和的个人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记录着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充满血和泪的作品。
13、音乐的最重要的元素是旋律。 14、舞蹈靠人体动作来表现。
15、艺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
16、画面、声音、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艺术语言。 17、中国最早的舞蹈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18、按存在方式不同,艺术可分为时间、空间和时空综合艺术。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 空间艺术:雕塑、绘画等; 时空综合艺术:戏剧、影视等。 19、艺术构思是指将艺术家在进行具体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之前,进行的关于作品具体而新颖的想法。
20、意境的三个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主管与客观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21、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22、印象派代表人物
印象派:莫奈、马奈。
后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
新意象派:修拉、保罗·西涅克、乔治。 23、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24、艺术的作用(社会功用) 艺术的审美功用 艺术的认识功用 艺术的社会组织功用
25、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和艺术生活构成一个整体。
二、问答题和名词解释。 1、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工具等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称为艺术语言。
按照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可将艺术语言分为纯艺术语言、文学性语言和综合性语言三大类。
2、艺术家应具备什么能力?
艺术家是从事艺术创造的专门人员,为了适应这种创造活动决定了艺术家应具有的素质、能力和修养。
卓越的艺术素质,艺术创作是复杂的社会劳动,对人本身的资质要求较高。艺术家是个生命个体,这个个体往往有着从事艺术活动的客观条件,具备异于常人的艺术资质。
丰富的知识修养,艺术创造性要求艺术家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 高超的艺术技能,艺术创造性要求艺术家应具有熟练的艺术构思能力和运用一定物质手段将其创造意图传达出来的能力。
3、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着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感悟。 4、艺术家
艺术家就是指具有艺术才能、掌握相应艺术技能,专门从事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劳动者总称。艺术活动是人类社会劳动之一,艺术活动相比其他社会劳动而言有着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作为艺术劳动主体的艺术家所具有的特征。 三、灵感
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四、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它是艺术家依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情感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五、绘画艺术特征?
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和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样性; 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构图是绘画的举出。 六、艺术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意识形态,既有意识形态性,又有审美性。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生活的主观能动的审美反映,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与主观心理的表现的统一。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存在于审美性中,而艺术的审美性又总是表现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两者是辨证统一的,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一种新质——审美意识形态。 七、美育?
美育指的是审美教育,狭义地讲的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华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八、艺术创造过程
艺术创作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艺术创作准备阶段,是艺术家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艺术创作构思阶段,是详细阐释艺术构思的各方面内容;
艺术创作表达阶段,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 九、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这对范畴的本来意义而言,两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对于已经完成的艺术作品来说,其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离地结合于同一体之中的。一般来说,艺术作品内容决定形式运用,而形式则反作用于内容。因为艺术作品终究是用来反映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此,内容就成为了作品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形式可以增加作品内容的强度和感染力,而不
协调的形式则会给作品意图表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十、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被称为“运动着的美学”。艺术批评是将艺术理论和美学原理灵活地、独创性地运用于艺术实践领域的专门学科。艺术批评自身的健全、纯正和有益于社会性美育,始终是文化、艺术领域中事关全局的、严肃的尖端课题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