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写作训练——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叫肖像描写,是指对⼈物⾯貌、⾝材、⾐着、神情、姿态等的描写。对⼈物进⾏外貌描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进⾏外貌描写时要有⼀定的顺序。(⼀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
请看例⼦:乍⼀看,她个⼦挺⾼的,⾝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短发,头上总是⼀左⼀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朵后⾯,显出⼀张光滑⽩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笑就变成了两条缝。⿐⼦微微上翘,给⼈⼀种俏⽪的感觉,显得⼗分可爱。她平时最喜欢穿的是⼀条蓝底⽩花的连⾐裙,裙摆⼜宽⼜⼤。她⼀跑动起来,裙⼦就像⼀只花蝴蝶⼀样飞起来了。(⼆)抓住⼈物外貌的特点进⾏描写。
(三)进⾏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物的性格特点。
⾝长九尺,髯长⼆尺;⾯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提丈⼋点蛇⽭,好不威风。张飞(四)、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物的内⼼感情。还可⽤哪些⼿法来写⼈物外貌?
⽤旁⼈反应来烘托过路⼈看到罗敷,不由⾃主地放下担⼦捋着胡须注⽬⽽视;青年⼈看到罗敷,脱下帽⼦戴上纱⼱,想引起罗敷的注意;耕地的⼈竟然忘了⾝边的犁,锄地的⼈忘记了⼿中的锄,回到家⾥还因贪看罗敷耽误了活计⽽相互埋怨。
⽤前后对⽐来表现先前的紫⾊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顶破毡帽,⾝上只⼀件极薄的棉⾐,浑⾝瑟索着;⼿⾥提着⼀个纸包和⼀⽀长烟管,那⼿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却⼜粗⼜笨⽽且开裂,像是松树⽪了。
在具体环境中点染⾛下楼梯,远远看见外婆正孤孤单单地站在萧瑟的秋风中,⽩发和落叶⼀起飞扬。在空旷的操场上,她瘦弱的⾝影显得那么的⽆助与苍⽼。
在动静变化中展⽰她脸⾊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复⽣,眼⾥也发了稚⽓的闪闪的光泽。描写⼿法
1. 添加修饰:数量词、形容词
2. 运⽤修辞:⽐喻、拟物、夸张、对⽐等3. 发挥想象
4. 情绪变化:喜、怒、哀、乐等5. 渗透情感:爱、憎、厌、恨等6. 解释说明:将特征具体化7. 刻画印象
练习抓住外貌特征,运⽤肖像描写表现⼈物的思想性格。
(1)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个⼈的慈祥。(2)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个⼈的刚强。(3)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个⼈的狡猾。(4)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个⼈的冷酷。⼀、注意抓住特征,简单勾勒,决不⾯⾯俱到。
(⼀)做了半天的作业,我头昏眼花,于是我下楼来到街上散步,好放松⼀下。街上⼈来⼈往,突然⼀个样⼦和城市中的红男绿⼥反差极⼤的⼈闯⼊我的视线。他头发蓬乱,穿这⼀⾝质地粗糙、皱巴巴的⽼式中⼭装,头发上、⾐裤上,还有那双旧布鞋上都沾上了不少的⽩灰⾯⼦。显然,他是⼀个外地进京的打⼯者。
⼆、注意描写的内容要符合观察的⾓度、距离、明暗。
“⼩燕,冻坏了吧。”妈妈拉起我的⼿,望着我的眼睛说。我也激动地望着妈妈,她的头⼱上、胸前、脖梗⼦和后背上都覆盖着⼀层厚厚的雪,露在头⼱外的⼏绺头发和眉⽑也都让雪染⽩了,就连⿐翼两侧也积满了雪。她简直成了⼀个雪⼈。我顿时⿐⼦⼀酸。
三、注意描写的内容要前后的⼀致。
(三)升⼊初中的第⼀天,我刚⾛进教室,就被叫住了,“站⼀下,你的名字?”⽼师低着头,⼀只厚实的⼤⼿微微提起花名册的⼀⾓,另⼀只⼿的粗糙的⼿指头⼀页⼀页的捻着纸,寻找着。“嘻,李雄军。”我笑着说。“噢,有,李雄……军,你这名字挺⽓魄,我⼀下就记住了”“嘻。”我⼜笑了。“你坐哪呢?嗯……”他扬起头,摘下⽼花镜,上下看了看我的⾝⾼,然后环视着教室。我趁机仔细地把这个新⽼师端详了⼀遍:宽⼤的脸庞,粗重的眉头,温和的眼睛,皱纹条条的⾯容像⼀张淡红的纸……四、注意描写要有序。
(四)我和玲玲⾃从⼩学毕业,考⼊了不同的学校,⼤概已有两年多没有过见⾯了。那天我到商场买东西,偶然间遇到了她。眼前的玲玲已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朴素⽆华的⼩姑娘了,此时她的打扮⾮常时尚:⾜蹬⼀双红⾊的⾼跟⽪鞋,头戴⼀顶⿊⾊的宽边帽,⾝着⼀件鲜艳的丝质连⾐裙,要不是她先跟我打招呼,我还真认不出她呢!⼈物描写——语⾔描写⼀、什么是语⾔描写
语⾔描写:就是把⼈物的话⽤⽂字记录下来。通过对⼈物对话、独⽩及语⽓的描写,以表现⼈物⾝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法。中国著名的语⾔学家、语⽂教育家吕叔湘先⽣曾经这样说:“语⾔也就是说话。”那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先听听这样⼀番话吧。
秀才、县官和财主在⼤雪天不期⽽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吟咏⼀句诗。秀才说了⼀句:“⼤雪落地似鹅⽑。”这位戴乌纱帽的县官听后马上接了⼀句:“皇家瑞⽓降⼈间。”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何妨?”这时正好⾛过来⼀位穷⼈,⼀听就⽣⽓,嘟哝了⼀句:“放你娘的狗屁。”
明确:秀才是读书⼈,讲究⽂采,⽤了个⽐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这段话表明了不同⾝份的⼈因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就不同。俗话说,什么树上开什么花;我们说,什么
⼈说什么话——个性。每个⼈所说的话都符合他的⾝份、年龄、经历、教养、⽓质、习惯爱好和⼼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知其⼈,闻其声便能明其性。也就是说,语⾔具有鲜明的个性,写谁得像谁,千万不能写成众⼝⼀词。⽚段举例什么样⼈说就什么样话。下⾯我们来看⼏个经典的语⾔描写:
孔⼄⼰⼀到店,所有喝酒的⼈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你脸上⼜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说,“温两碗酒,要⼀碟茴⾹⾖。”便排出⼏⽂⼤钱。他们⼜故意的⾼声嚷道,“你⼀定⼜偷了⼈家的东西了!”孔⼄⼰睁⼤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清⽩……”“什么清⽩?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辨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的事,能算偷么?”——《孔⼄⼰》
众⼈拿孔⼄⼰的伤疤来取笑,拿他的痛苦来取乐。通过语⾔描写勾画着这些⼈⿇⽊不仁穷极⽆聊的嘴脸,笑声⾥蕴蓄着⼀股悲凉的意味。孔⼄⼰的⼀段话表明了想清⽩,但清⽩不了,⼜偏要争⾯⼦。可见孔⼄⼰⽣活在⽭盾之中⽽⼜成为取笑的对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爷!……”我似乎打了⼀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给⽼爷磕头。”——《故乡》
⼀声“⽼爷”,“我”与闰⼟少年时代的纯真友情,完全被封建的等级观念所代替了。再请看⼀位⼩学⽣的作⽂⽚断:
⼀位佩戴红领⼱的少年给⽼⽼奶奶让座。⽼奶奶激动地对旁边的乘客说:“现在的形势真是⼀⽚⼤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就是⼀个'活雷锋'……\"
这段话中,⽼奶奶说的话就没有⾃⼰的个性,显然不符合⾃⼰的⾝份。作为⼀个农村⽼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道理,更不会⽤上\"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她可能会说:\"这孩⼦真好\"或“真是好孩⼦”。
⼈物的语⾔必须个性化,即具有⼈物的个性特征,符合⼈物独特的⾝份、地位、年龄、职业、⼼理状态、⽂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如见其⼈,正如鲁迅所说:“只摘出各⼈的有特⾊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从谈话⾥推见每个说话的⼈物。”这⾥所说的“各⼈的有特⾊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
《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的岳⽗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持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个很典型的例⼦。范进在中举前,穷
困潦倒。有⼀次向他岳⽗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个狗⾎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副嘴脸:“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品貌⼜好,就是城⾥头那张府、周府这些⽼爷,也没有我⼥婿这样⼀个体⾯的相貌。”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活画胡屠户这个势利⼩⼈的丑恶⾯⽬。
成功的语⾔描写,要求作者使⽤的语⾔必须具体、⽣动、形象;必须精确⽽凝炼;必须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语⾔克服⼀般化、雷同化的弊病。
语⾔描写还要写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有些学⽣写⼈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物说的话,⽽不注意描写⼈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章⼲巴、乏味。
⼀个⼈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物的思想与性格。另外,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动,可以交替使⽤不同的对话形式,如提⽰语在前⾯,提⽰语在后⾯,还可以把提⽰语放在⼈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物的语⾔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语省略。
例:当⽼板去接爸爸⼿中的钱时,看见了⼯商制服,⽴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中的熟⾁,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遍!\"爸爸奇怪地问⽼板:\"为啥要再称⼀遍?\"\"刚才称错了!\"⽼板边说边⼿忙脚乱地重新称⾁。\"你咋知道称错了?\"⽼板⽤⼿抹了⼀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涨得跟柜台上的猪肝似的,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这……\"爸爸严厉地问⽼板:“这什么?\"⽼板低下了头,⼩声说:“这是七块钱的⾁,不够半⽄。\"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的⽼板,说:\"平常看你怪⽼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趟吧!\"
进⾏语⾔描写时,语⾔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更不能写⼀⼤堆的废话,让\"⼈物\"说个没完。语⾔拖泥带⽔,没话找话,这是作⽂容易出现的⽑病。
街上静悄悄的。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往前⾛。她⽤⼤⾐把我裹得严严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急促的喘⽓声。突然,有个响亮的声⾳在问:“⼤嫂,您是带⼩孩上医院看病吗?”“是呀!”妈妈着急地回答。“⼤嫂,您就坐我这平板三轮吧!”“能⾏吗?”“⾏呀!您扶好了,我慢着点⼉蹬就是啦!”“您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哎,⼤嫂,治病救⼈要紧哪!”我被⼀双⼤⼿抱上了车。妈妈也坐上来了,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透过⼤⾐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个⾼⼤的背影,在前⾯蹬着车。过了好⼀会⼉,我听见妈妈说:“同志,到啦!”车平稳地停下来了。那双有⼒的⼤⼿,⼜把我从车上抱下来。我⼜听妈妈说:“同志,这个……您拿去喝杯酒御寒⽓吧!”“,⼤嫂……快,快……看病要紧!我在这⼉等您,等孩⼦看完病,再拉你们回家!”“同志,您拿着……看情况,这孩⼦要住院呢!”“那好,⼤嫂,您快带孩⼦看病去,我⾛了!”“哎,你这个⼈真是……”可是车轮的声⾳已经渐渐地去远了。全⽂⼲脆利落,没有⼀句多余的话。⼆、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动,可以交替使⽤不同的对话形式。
有⼀次,在伯⽗家⾥,⼤伙⼉围着⼀张桌⼦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望望伯⽗的⿐⼦,对他说:“⼤伯,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点不像”。“哪⼀点不像呢?”伯⽗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嚼着,嘴唇上的胡⼦跟着⼀动⼀动的“爸爸的⿐⼦⼜⾼⼜直,您的呢,⼜扁⼜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摸了摸⾃⼰的⿐⼦,笑着说,“我⼩的时候,⿐⼦跟你爸爸的⼀样,也是⼜⾼⼜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次壁,把⿐⼦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路不⼩⼼?”“你想,四周围⿊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悟,“墙壁当然⽐⿐⼦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碰扁了。”在座的⼈都哈哈⼤笑起来。
如提⽰语在前⾯,提⽰语在后⾯,还可以把提⽰语放在⼈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物的语⾔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语省略。
(⼀)⼈物语⾔描写的对话形式⼀般有五种:1、提⽰语在前⾯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疼地说:“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2、提⽰语在后⾯
如:“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疼地说。3、提⽰语在中间
如:“瞧你,这两天⼈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4、提⽰语在两边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疼地说。5、没有提⽰语,直接引⽤⼈物说话的内容这种形式必须在⼀定的环境⾥使⽤。
如:“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我们在作⽂时,不要只⽤⼀种描述形式,可以⼏种描述形式交替使⽤。这样在表达形式上才不会显得单调。(⼆)在写⼈物对话时要分段。
(三)注意标点符号。(特别是提⽰语在中间时。)
三、语⾔描写要写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体现出⼈物的性格特征、当时情景等。
(⼀)有些学⽣写⼈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物说的话,⽽不注意描写⼈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章⼲巴、乏味。⼀个⼈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物的思想与性格。练习:下⾯是某⼀学⽣的语⾔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个拳头⼤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董⼩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勇还帮董⼩天说话。⾼芳芳说:“是董⼩天踢的。”董⼩天不承认。⽼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门被打坏了,开了⼀个篮球⼤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董⼩天斜着眼,冷笑着:“⿁知道,有没有⼈叫我⼀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勇,朝⽼师做了⿁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芳芳。“是董⼩天,他来时,⼀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踢。”董⼩天脚⼀跺:“⼤⽩天别说梦话!你⼩⼼点,不要诬陷好⼈!”“我才不瞎说呢,⼤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神情恍惚。
捣乱⿁⽆事⽣⾮,油嘴滑⾆;张⼩勇油嘴滑⾆,混淆是⾮;⾼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李星性格软弱,胆⼩怕事,各⾃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写活说话⼈的⼏个⽅法:
那怎样让语⾔描写活起来呢?“说”字前⾯的如何修饰?可加进语⽓、语调、动作、表情、神态、独特⽤词、习惯⽤语。这样,⼈物的语⾔就鲜活多了。
1、对话+动作:例⼦:⽼师⾛上讲台,放下课本,喊道:“上课!”2、对话+表情:例⼦:“我错了。”⼩明低着头,满脸通红。
3、对话+⼼理:例⼦:我吓了⼀跳,⼼想,完了,不由长叹:“好惨啊!”4、对话+语⽓:例⼦:“⼤⼩姐,你怎么啦?嘴巴翘得那么⾼?”妈妈嘻嘻笑道。5、对话+语调:例⼦:“我绝对不会放过你的!”⽼狼恶狠狠地咆哮。
6、对话+⾳质:例⼦:“阿姨,那边的花好好看喔!”⼀个清脆的童⾳在我⽿边响起。(三)写好说话内容的⼏个简单技巧
特别提醒:下⾯这些词语在整篇作⽂中要⽤得适当,不要⽤得太多让⼈觉得太花哨,关键时候⽤⼀两个就够了。1、运⽤语⽓词、象声词、感叹词
⽤在句⾸的词有:喂、哎、咦、、嗯、哼、唉、呸、哇、哎呀、哇噻等等⽤在句尾的词有:啊、呀、呢、吗、哈哈、呵呵、呜呜、嘿嘿、啦等等例⼦:“喂,你到哪⾥去?”“哦——,我去领奖,中⼤奖啦!”2、运⽤⼀些⽅⾔、⼟语或特定语⾔
例⼦:⽅⾔——“唔该,去天河城点⾛哇?”⼀个⽼⼤爷问街上的保安。⼟语——“跟他说话,真是鸡同鸭讲,⼀点都说不来啊。”特定语⾔——“菜鸟⼀个!”“哇噻,发现⼀个青蛙!”3、套⽤⼀些成语、歇后语
例⼦:成语——“说起我家那⼩⼦,那可真是⼀表⼈才、万⾥挑⼀,打着灯笼都难找的绝代天骄啊!”歇后语——“⼀点到他的痛处,他就好像屁股底上安了弹簧——⼀蹦⽼⾼,反应⼤得很咧!”4、特殊字⾳的注解
例⼦:“OK,长城,Very Good!(⽜,长城真⽜!)”⼀个外国⽼头兴奋地喊道。动作描写
什么是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就是对⼈物⾏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貌,凸现⼈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理的以及习惯的。
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头颈、眼⽿、嘴巴、⼿肩、腰⾝、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物形象栩栩如⽣、
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听着⽼师的表扬)她红彤彤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双⼿不停地抚弄着⾐⾓,头低得简直快要埋进⾐领⾥了……——《我的同桌》
下列句⼦中划线的动词如果换成⼩括号⾥的动词,好吗?为什么?“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叫道。他们就朝⼀座悬崖飞跑(⾛)⽽去。
我终于爬(登)上去了,蹲(站)在⽯架上,⼼惊⾁跳,尽量往⾥靠。其他的孩⼦慢慢地向⽯架边缘移动(⾛动),我看在眼⾥,吓得⼏乎晕倒。
我慢慢地把⾝体移(靠)过去。“看见了。”我说。
我⼩⼼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找)那块岩⽯,⽽且踩到了它——《⾛⼀步再⾛⼀步》动作描写的作⽤表现⼈物的内⼼世界,揭⽰⼈物的性格特征。
妈妈从挎包⾥拿了⼀瓶桔汁,拧开盖,倒进茶杯⾥,⼜拿起暖壶往杯⾥兑了些开⽔,⽤勺⼦搅了搅,然后舀起满满的⼀⼤勺,慢慢地放到嘴边吹了吹,⼜把⼀滴桔汁⽔滴到⼿背上,试了试凉热,接着,把勺送到我嘴边,我喝着这酸中带甜的⽔,感到⼀股暖流注⼊了我的⼼⽥。——《我的妈妈》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板⼀迎,教鞭轻轻地敲在⽯板边上,⼤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的⽼师》如何进⾏进⾏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的⽅法⽅法⼀:把⼈物的动作细致⼊微地描摹出来
例《放学回家》a.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撂,蹦跳着回家去。
b.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古脑⼉往书包⾥⼀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个,就把书包往肩上⼀撂。蹦跳着,还哼着⼩调。到了校门⼝,他左右⼀望,正是车流空隙,就⼀窜过了马路。他拐过⼀条⼩街,这才慢慢⾛着,因前⾯就是他的家。试加⼊适当的动作描写使⼈物形象丰满起来甲:苹果甜吗?⼄:甜的很,不甜不要钱!甲:真的?⼄:真的。甲:那来两⽄不甜的!⽅法⼆:选⽤准确的动词描写例《雪地捕鸟》
a.那天,他在雪地⾥罩住了⼀只⼩鸟。
b.他扫开⼀⼤块雪,露出地⾯,⽤⼀枝短棒⽀起⼀⾯⼤的⽵筛来,下⾯撒些秕⾕,棒上系⼀条长绳,⼈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到⽵筛底下的时候,将绳⼦⼀拉,便罩住了。⽅法三:选择那些最能揭⽰⼈物性格、⼼理的动作进⾏描写。
例⾷堂⾥,张⽼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的⽶粥喝了下去;⼀低头,却发现⾐襟上洒下了⼏滴粥,于是他撩起⾐襟,伸长⾆头将粥滴舔⼊⼝中。《节俭的张⽼师》
⽅法四:适当加⼊肖像、神态的描写。试加⼊适当的动作描写使⼈物形象丰满起来
我仔细打量着我的同桌,⽶的个头,不胖也不瘦,剪的是“板⼨”头;往下看,两道⿊眉下⼀双⼤眼睛,⿐直⼝阔,脸⾊略微有些发⿊;上⾝穿⼀件黄⾊短袖衫,下⾝穿⼀条⽩⾊运动裤,脚穿⼀双球鞋;他左⼿拎着书包,右⼿拎着⼀个⽹兜,⾥⾯是⼀个篮球.
我仔细打量着我的同桌,⽶的个头,不胖也不瘦,剪的是“板⼨”头;往下看,两道⿊眉下⼀双⼤眼睛,(眼睛⼀眨⼀眨地,眼神中透出聪颖,还有些许的顽⽪)⿐直⼝阔,脸⾊略微有些发⿊;上⾝穿⼀件黄⾊短衫,下⾝穿⼀条⽩⾊运动裤,脚穿⼀双球鞋;他左⼿拎着书包,右⼿拎着⼀个⽹兜,⾥⾯是⼀个篮球.(他终于被我看的不好意思了,不⾃然地冲我笑笑,低下头去看地⾯了,右脚尖在地上轻轻的擦着.)例我很紧张,⼼想:⽼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呀!我看着⽼师,惟恐从他的嘴⾥说出我的名字.充实后: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紧紧地握着钢笔),⼼想:⽼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在出汗,连⼼跳的声⾳似乎也听的见)。我(⽤祈求的⽬光)看着⽼师,惟恐从他的嘴⾥说出我的名字。
游戏要求:三⼈同时向前⾛,两⼿各拿⼀个球拍,乒乓球放在球拍上,拿着托着乒乓球的球拍往前⾛。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乒乓球没有离开过球拍,⾛的路最远,为之赢,反之为输,输者要对⼤家做⼀个表⽰“对不起或者不好意思”的动作,赢者得奖。
细致地描写某个同学刚才⽐赛的动作(可以结合⼈物的神态描写或者⾃⼰的⼼理描写)动作描写可以很细致地揭⽰⼈物的性格和⼈物的内⼼世界,全⾯准确地表现⼈物的形象特征⼀、动作描写的作⽤:揭⽰⼈物⼼理,表现⼈物性格,最终达到表现中⼼的作⽤;⼆:动作描写的⽅法:
(1)细致⼊微地描摹⼈物的动作
(2)动作描写的关键——选择准确的动词;
(3)动作描写不是孤⽴的,它常常和⼈物的神态描写,语⾔描写结合起来;
动作描写在⽂章中起着重要作⽤,它可以使被描写的⼈物形象⽣动、栩栩如⽣、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个或⼀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万语的表⽩。⼼理描写:
⼼理描写对⼈物在⼀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产⽣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称作⼼理描写。⼼理描写的作⽤:它是塑造⼈物形象,刻画⼈物性格的重要⼿段.通过对⼈物⼼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物⼼灵,揭⽰⼈物的内⼼世界,表现⼈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理描写要求:符合⾝份、表现性格、结合环境、扣住主题⼼理描写的三个原则
第⼀,写⼈物的⼼理活动,应写特定的⼈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的⼼理活动,⽽不能为⼼理描写⽽进⾏⼼理描写。第⼆,写⼼理活动,要防⽌左⼀个⼼理活动,右⼀个⼼理活动。
第三,写⼼理活动,要努⼒写⼈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理变化过程。完成⼼理刻画的思维过程第⼀步明确写作对象第⼆步了解情节环境(情境)第三步揣摩(分析)⼼理状态第四步选择适当⽅法
⼼理描包括写直接描写【内⼼独⽩,神态描写,梦境,幻觉描写】和间接描写【环境烘托,动作语⾔描写】⼀名学⽣在⽼师宣布考试成绩时的⼼理活动:例⼀:内⼼独⽩
我不停地在⼼⾥念叨:阿弥陀佛,⼤慈⼤悲的观世⾳菩萨,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天还趁⽗母不在家偷看了⼀个⼩时的电视。⽼师啊,⼿下留情,你让我过了这⼀关,我以后上课⼀定好好听讲,千万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练习1
奶奶给了我⽆尽的快乐,也使我度过了⼀个愉快的童年。我在⼼底默默地对奶奶诉说:(补上内⼼独⽩)
奶奶,您就是我⼝渴时的⼀杯清⽔,也是我困倦时的⼀个枕头,更是抚慰我⼼灵的⼀缕春风。您的爱⽆边⽆际,⽆时⽆刻萦绕着我。⽆论今后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笑对⼀切,快乐的⽣活。因为,我知道,有您的爱陪伴着我直到永远。例⼆:梦境和幻觉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张巨⼤的⽹向我卷来,把我⽹住,使我不能动弹,不能挣扎。我⼜仿佛看到了⽼师满⾯的怒容,仿佛听到了⽗母失望的叹息声和旁⼈的嘲笑声。
姥姥微眯着眼睛对我说:“春天夜⾥凉,别冻着了。多学习点好,但不要太累,早些睡才好啊!”姥姥的声⾳有些沙哑,(补充我的⼼理活动)我仿佛像听到了经典的⽼碟⽚,⾳⾊不如从前,却不影响悠扬宛转的曲调,还浸染了岁⽉的馨⾹。借着银⾊的⽉亮,我⼜仿佛看到姥姥花⽩的头发,深深的皱纹,苍⽼的脸庞中散发的圣母般的光芒。我仿佛感到⼀股温热的液体就要盈满我的眼眶……我说不出话来,只好重重地点头。例三:环境衬托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上,我就不由⾃主地打颤。教室⾥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哗啦!”我的⼼随之猛跳了⼀下,⼀个同学不⼩⼼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直打⿎。
(补上景物描写衬托⼼情)我的⼼遂如⼀张⿎满的风帆,满载悠闲.看着好友狡黠的笑容,突然明⽩她带我出来游玩的⽤意:我已被学业的丝束于蚕茧,不收拾⼼情很难褪茧成蝶.芳草的⽓息掺杂着友⼈的好意,裹在柳絮中.这眷眷的⼀瞬像⼀副⼼⼿相依的风景,怎能不令我铭记于⼼?!
遥远的柳絮轻盈⽽来,融融的触感在指间旋结.静躺在芳草与柳絮编织⽽成的温床,陶醉于空⽓的独有⽓息例四:动作语⾔表现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有点颤抖的⼿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个鲜红的“4”字映⼊我的眼帘,我的⼿⼀抖,试卷⼜合上了。我⼀咬⽛,把⼿伸到试卷底下,⽤⼒⼀翻,随着“啪”的⼀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了⼀声便瘫在桌上。
运⽤⾔语神态或修饰语扩写下⽂表现出⼈物的⼼理
我⽗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了⼏步,瞪着眼】看了看⾝边的⼥⼉⼥婿,【赶紧】就向我们⾛来,他的脸⾊⼗分苍⽩,两只眼也跟寻常不⼀样,低声的】对我母亲说:“这个卖牡蛎的【怎么那么】像于勒?”例五:神态显⽰
“**59”“***58”……本应清脆甜美的声⾳此刻却好像化作⼀把把利剑直插⼊他的⼼脏,他的⾯⾊如纸,两眼死死地盯着⽼师那⼀张⼀合的嘴,……“王**60”,不经意间似⼀阵温暖的春风拂过,那本来早已僵硬的⾯部轮廓,霎时露出⼀丝诡异的苦笑,他的⾝⼦也随之瘫软在椅⼦上……
描写⼀段你内⼼很紧张的情节,⽤神态表现你的⼼理
这时,⼀阵热烈的讨论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猛的⼀抬头,看见⽼师正从讲台上注视着他。他⽴马⼜紧张起来。他的⽬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不敢接触任何⼈的⽬光。然后他⼜把头深深低下去,好像怕被⽼师看见似的。他屏住呼吸等待着,紧握的⼿⼼⼀
会⼉便被汗⽔打湿了,可⽼师还是没有叫他……学有所得——进⾏⼼理描写时应注意:
1.⼼理描写,应符合⼈物的⾝份、年龄等特征,写出其在特定环境中的⼼理活动,从⽽表现⼈物的思想性格。2.⼼理描写,要努⼒表现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理变化过程,描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3.⼼理描写,不必拘泥于⼀种形式,可穿插其它⾓度,如联想、⽐喻、侧⾯描写等。
在众多的写作⼿法当中,最能揭⽰⼈物精神世界、丰满⼈物形象、表现⼈物性格的莫过于⼼理描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