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应
一、史前艺术是原始社会生活的反应
1、史前艺术表现了巫术,而巫术根源于原始的社会生活。
2、史前艺术反应了氏族社会的秩序。
3、史前艺术表现了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而原始社会的审美趣味又根植于原始社会的劳动
生产。
二、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应。
写实的艺术作品:用事物的具象表现情感。
抒发内心情感的艺术作品:用抽象的色块、明暗、线条、旋律表现情感。
西方现代派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应?
(一)西方现代派艺术反应了艺术家的情感
<西方现代派艺术表现了三种情感:1、艺术表现欢快、宁静、协调的情感。e.g.马蒂斯的《舞蹈》,夏加尔的《我和故乡》《生日》;2、艺术表现了没落绝望的情感。蒙克的《呼啸》《青春》;3、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情感。毕加索《格尔尼卡》,达利的《内战的预
感》>
(二)西方现代派艺术所表达的情感根源于西方异化了的社会。
<克利说:这个世界越变得可怕,艺术也就越变得抽象;而和平时期的世界则产生现实主义
的艺术。>
三 神话等幻想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1、从神话的产生说明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的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
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2、神话的内容说明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鲁迅说: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
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3、神话的发展说明了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北魏和盛唐时期的不同壁画面貌反映了神话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尸毗王割肉救鸽》,《舍
身饲虎》。
四、描写自然物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应
徐渭,朱耷的艺术作品
第二节 对“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命题的评价
一“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应”正确揭示了艺术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一切方面。
亚里士多德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论的人”。
1、现实世界是客观的。
2、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的天性。
达芬奇认为艺术是自然的一面镜子。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再现现实。
所以:“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命题是正确的。
但是“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没有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1、既然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面对同一社会生活艺术家会创作不同的艺术作品。
2、为什么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有差别。
3、为什么艺术家要选择性的反映社会生活。
4、道德、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不是艺术。
二、驳“否定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几种观点
当代西方美学家都对“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命题有疑义。
1、艺术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情感的再现。
克罗齐:艺术的直觉就是抒情的直觉,直觉只能来自于情感,基于情感。
科林伍德:任何再现的艺术都是名不副实的伪艺术。只有表现自我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
艺术。
2、艺术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一个与现实毫无关系的独立世界。
这是西方现代派美学家相当普遍的观点。
康定斯基:纯粹的艺术作品应当是挣脱自然的束缚,无物象的独立的生命。
马列维奇:我竭尽全力使美术摆脱客观现实重压的过程中,我逃到正方形内,因为自然界
找不到正方形。
3、艺术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有意味的形式”。
再现往往是艺术家低能的表现。
意味:一种特殊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
形式:色彩和线条的特殊组合。
第三节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和真实性
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
丹纳对于生动逼真的绘画和雕塑的看法;以及黑格尔对与口技的看法都证明了艺术对社会
生活的反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能动的。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表现在:
(一)艺术家有选择的反映社会生活
金农在不同阶段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也不一样。
(二)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
在艺术家作品中马奔驰时候的样子。
齐白石画虾,“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
(三)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
中国诗词中对于梅花和红叶的不同角度的歌咏。
西方世界在不同时代对于维纳斯的表现也有不同。
(四)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豪泽尔说:当艺术介入生活的时候,它就会产生社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亦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可能是赞美的,也可能是批判的。„„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现实,而且可以批判社会,可以诊断和医治社会的病害。
二、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
“艺术的真实”的内涵
(一)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
表现在:
从内容上说:
艺术中的形象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再现,艺术的真实仅仅是在视觉或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理智告诉我们,它们与客观存在绝非同一个东西。
(古人说: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
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
从形式上说:
绘画是通过二维平面来创造三维立体效果,艺术家使观众误以为是三度空间的真实存在。
总之,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来分析,艺术是虚拟的,假定的,又是真实的。
艺术真实是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假定性是真实性的前提,真实性是假定性的灵魂。
(二)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要求通过对对现象的真实反映到对本质的把握。
委拉斯凯支《教皇英诺森十世》
艺术的真实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
(三)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与科学的真实具有本质的区别:
1、科学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艺术是有差别的。
2、科学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科学理性的反映,而艺术是人对客观事物包含情感的反映。
3、科学的真实是唯一的,艺术的真实是多样的。
(对于科学的真实来说,2+2只能等于4,对于艺术的真实来说,2+2除了不能等于4以外,
能等于任何数。)
艺术本质论
艺术本质的难界定性:
一、从现实生活来看,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是模糊的。
达达派的观点:
因为非艺术与艺术相反,
而非艺术是反艺术,反艺术是新艺术,新艺术是艺术,
所以非艺术就是艺术。
二、从艺术理论来看,对艺术的本质的界定是多样的。
1、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说:艺术是自然的模仿。
2、达芬奇说:艺术是自然的镜子。
3、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说:艺术是生活的再现。
4、克罗齐说:艺术是抒情的直觉。
5、科林伍德说:艺术是表现自己情感的想象性活动或想象性经验。
6、马蒂斯说:艺术是心灵的创造。
7、佛洛依德说:艺术是白日梦,是婴儿性欲本能的表现。
8、黑格尔说:艺术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9、柏拉图说:艺术是理念的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10、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11、苏珊。朗格说:艺术是情感的符号。
12、阿恩海姆说:艺术是视知觉经验中的异质同构。
三、从艺术发展来看,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是变动的。
第四节 艺术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一、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关系:经济基础决定艺术;艺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决定艺术:
(一)经济基础决定艺术的发生
(二)经济基础决定艺术的性质
路易十五统治下的布歇与夏尔丹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气质。
(三)经济基础决定艺术的发展
我国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遏制说明了经济对于艺术的决定作用。
艺术反作用与经济基础:
1、艺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效果。
有促进和阻碍两种效果。
2、艺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特点:
1)间接反映而非直接。
2)除了特殊的历史时刻,艺术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
1、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2、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3、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的特殊性表现在:
1、艺术是高高的悬浮于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普列汉诺夫说:
社会意识形态分两类:
1)、第一级,所谓的低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法权、政治、道德等,它们与经济基础联系比较紧密,是直接从经济基础中成长起来的社会意识形态。
2)、高级的意识形态,它们与经济基础距离较远,通过中间环节反映经济基础。
2、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通过社会心理的中介
社会心理有两个显著特点:
1、相对于思想体系来说,社会心理具有自发性和朴素性,是没有经过系统化与理论化的低
水平的社会意识。
2、相对于个性心理,社会心理具有普遍性和流行性。
第二章 艺术的形象本质 第一节 艺术形象及其特征
一、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
艺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 共同点:
1、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都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3、都要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与规律
4、都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 不同点:
1、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不同
哲学和社会科学用抽象的概论和判断反映社会生活,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形象性是艺术区别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形象?
1、探索艺术本质就不能不提到形象。
柏拉图:形象是人创造的照镜子式的摹本。
亚里士多德: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事物“应该如此”的样子的理想化的创造。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不是用抽象的概论而是用活生生的个别的事实去表现思想。
2、形象可以分为两类:
1)一类是直观的形象,e.g,绘画,雕塑,戏剧,电影,它具有直观性,确定性,明晰性。
直观性:凭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把握
确定性: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说看到的形象是一致的
明晰性:形象存在于空间之中没有模糊的成分
2)非直观形象:音乐,小说,诗歌。不具有上面的三性。
(二)反映的对象不同
1)哲学,社会科学反映某一领域,某一层次的社会生活。
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二、艺术形象及其特征
艺术形象:
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生动图画。
艺术形象的内涵:
1、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
2、艺术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3、艺术形象是生动的图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4、艺术形象具有情感性和审美性
艺术形象的特征:
(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感性&理性
感性:事实性含义:再现了什么
表情性含义:表现了什么
理性:习俗的含义:要揭示形象的喻义,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理性思维。
内在的意义:就是浓缩或积淀于一个富有一个富有个性的形象中的深层含义,也揭示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的内蕴,没有深刻的哲理思维是无法把握的。
(二)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的客观性:艺术形象包含着社会生活的客观内容
康斯泰博尔的风景画和《清明上河图》都表现了艺术形象的客观性
艺术形象的主观性:
任何人的形象都表现着人的主观世界,艺术家所创造的形象都受一定观念的支配,纯客观的模仿形象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说艺术形象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完全模仿?
1、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不在于纯客观的模仿,而在于通过形象表达自己的主观世界。
雷诺兹:真正的画家不是致力于以作品描摹的精细美观去取悦人类,而是必须致力于以他的理想的崇高使人类进步。
2、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带有主观性
贡布里希:人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主动的搜索和选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有的图式来整理自然以与自己头脑中的图式吻合。
一切艺术形象都是主客观的统一,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从根本上否定艺术形象。
只有客观没有主观的形象不是艺术形象;只有主观没有客观的形象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主观与客观在艺术形象中如何统一,不同的艺术种类各具风格特点。
三、艺术形象是一种符号
艺术形象并不是事物外形的模仿物,而是事物的替代物,也就是符号。
符号的根本特点是:
1、能代替所指的审美对象,传达特定的审美感情
2、它与所代替的审美对象不具有在结构上或外形上的相似性。
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说: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作用相当于具有对象意义与自身含义的符号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