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复习题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复习题

来源:智榕旅游
1.全血的粘度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血浆的粘度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生理盐水是临床上常给病人输入的液体,所以输入生理盐水不能降低血粘度。 [A]是 [B]否 [是非]

2.生理盐水的等渗溶液,其渗透压与血浆相等,与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也相等,,所以输入生理盐水一般不会改变细胞的形态。 [A]是 [B]否 3.[是非]

肾是产生EPO的主要部位,组织缺氧是促进EPO分泌的生理性刺激因素,任何引起肾氧供不足的因素,如贫血、缺氧、或肾血流不足均可足进EPO的合成和分泌。 [A]是 [B]否 4.[是非]

使血液接触粗糙面可加速血液凝固。 [A]是 [B]否

5.溶血实际是指血细胞的破裂溶解。 [A]是 [B]否

6.血清中不含同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应的凝集素。 [A]是 [B]否

7.同型血之间进行输血不需作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A]是 [B]否

8.红细胞含有A凝集原的血液一定是A型。 [A]是 [B]否

9.Rh阴性率越高的民族, 输血时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可能性越小。 [A]是 [B]否

10.[是非]

水和晶体渗透压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的。 [A]是 [B]否 11.[是非]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越强, 说明红细胞的脆性越大。 [A]是 [B]否

12.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A]8% [B]15% [C]20% [D]60% [E]40%

13.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B] 血小板生成减少 [C] 维生素K缺乏 [D] 抗凝血酶灭活延缓 [E] 肝素增多

1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 [A] 组织液减少 [B] 组织液增多 [C] 尿少 [D] 红细胞萎缩 [E] 红细胞膨胀和破裂 15.当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大时: [A] 红细胞不易破裂 [B] 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大 [C] 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少

[D] 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少 [E] 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加

16.红细胞在流经狭小毛细血管和血窦时不易被挤破,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红细胞膜的弹性较好 [B] 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 [C] 红细胞内的黏度较高 [D] 此处的血流速度缓慢 [E] 此处血管口径大

17.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 [A] 组织液减少 [B] 组织液增加 [C] 尿少 [D] 红细胞萎缩 [E] 红细胞膨胀和破裂

18.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B] 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 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 将O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 [E] 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19.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营养 [B] 缓冲温度 [C] 运输激素 [D] 运输O2和CO2 [E] 提供铁

20.小血管损伤后止血栓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是由于血小板的哪种生理特征: [A] 吸附 [B] 粘附 [C] 聚集

[D] 收缩 [E] 释放

21.对于血小板的聚集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 [A] 纤维蛋白原 [B] 凝血酶 [C] Ca2+

[D] ADP与血栓素A2 [E] 花生四烯酸

22.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XII [B] 因子II [C] 因子X [D] 因子III [E] 因子VII

23.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XII [B] 因子II [C] 因子X [D] 因子III [E] 因子VII

24.血液凝固的内源性与外源性途径的最主要差别在于: [A] 因子X的激活过程 [B] 凝血酶激活过程 [C] 凝血速度快慢 [D]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E] 是否有血小板参与

25.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Rh型

26.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B]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C] 抑制因子X的激活

[D]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E] 增强抗凝血酶III活性

27.血清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 纤维蛋白 [B] 纤维蛋白原 [C] 凝血酶 [D] 血小板 [E] 凝血因子

28.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 [A] 激活因子XII [B] 激活补体系统 [C] 抑制激肽系统

[D] 水解凝血酶及因子V、VII [E] 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29.关于输血的原则,错误的是: [A] 必须保证ABO血型相合

[B] 输同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凝集为首选 [C] 紧急时O型血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液 [D] AB型人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液 [E] 反复输血病人必须保证Rh血型相合 30.A型标准血清与B型血液混和时可引起: [A] 血液凝固 [B] 红细胞凝集 [C] 红细胞叠连

[D] 红细胞收缩 [E] 无反应

31.输血时主要考虑:

[A] 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 给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集 [C] 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所凝集 [D] 给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 [E] 受血者红细胞不与其血浆发生凝集 32.小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缺少 [A] 铁 [B] 蛋白质 [C] 维生素B12 [D] 叶酸

[E] 维生素B12和叶酸

33.能促进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分化及增殖的调节因子主要是: [A] 雄激素 [B] 雌激素 [C] 甲状腺素 [D] 生长素 [E] 促红细胞生成素 34.枸橼酸钠抗凝的机制为 [A] 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 [B] 阻碍凝血的基本过程 [C] 络合Ca2+ [D] 增加纤溶酶的活性 [E] 抑制因子Ⅹ

35.下列关于肝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在体内有抗凝作用 [B] 在体外有抗凝作用 [C] 由肥大细胞产生

[D] 是一种蛋白质

[E] 能结合血浆中的抗凝蛋白 36.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是 [A] IgA [B] IgM [C] IgE [D] IgD [E] IgG

37.Rh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是: [A] IgA [B] IgM [C] IgE [D] IgD [E] IgG

38.正常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 [A] 正常 [B] 先膨胀后破裂 [C] 缩小 [D] 破裂 [E] 先缩小后破裂

39.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则其血沉速度将 [A] 正常 [B] 下降 [C] 增快

[D] 与之前比无变化 [E] 以上都不是 40.血凝块回缩是由于: [A]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 [B] 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 [C] 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

[D] 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41.下列哪些情况不能延缓或防止凝血: [A]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 [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 [C] 血液中加入肝素 [D] 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 [E] 血液中加入草酸钾

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 [A] 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

[B] 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 [C] 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 血凝块回缩障碍 [E] 以上都不是

42.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C]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D]异常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容积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43.关于急性失血引起的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动脉血压下降 [B]红细胞的比容升高 [C]心率加快

[D]中心静脉压下降 [E]皮肤苍白湿冷

44.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5.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6.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葡萄糖 [B]Na+ [C]K+ [D]球蛋白 [E]白蛋白

47.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葡萄糖 [B]Na+

[C]K+ [D]球蛋白 [E]白蛋白

48.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总量 [B]白蛋白含量 [C]NaCl浓度 [D]KCl浓度

49.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Na+浓度 [B]总渗透压 [C]胶体渗透压 [D]Cl-浓度 [E]K+浓度

50.维持血浆pH值相对恒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A]Na2HPO4/NaH2PO4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 [D]KHCO3/H2CO3

51.下列选项中,能有效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浆含量增加的是 [A]缺O2

[B]CO2潴留 [C]雌激素 [D]肾脏疾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5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A]CSF [B]GH [C]IGF [D]EPO

53.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是 [A]缺铁

[B]蛋白质摄入不足 [C]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 [D]EPO生成不足

54.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 [A]增快 [B]减慢 [C]在正常范围 [D]先不变后增快

[E]先不变后减慢

55.将血沉正常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 [A]增快 [B]减慢 [C]在正常范围 [D]先不变后增快 [E]先不变后减慢

56.红细胞在流经狭小毛细血管和血窦时不易被挤破,最主要的原因是

[A]红细胞内的粘度较高 [B]此处的血流速度缓慢 [C]红细胞膜的弹性较好 [D]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

57.风湿热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原因是 [A]红细胞本身发生病变 [B]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 [C]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高 [D]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

下列情况下,能使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的是 [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 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降低 [C]红细胞膜内磷脂/胆固醇比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58.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肝脏 [B]脾 [C]肾脏 [D]淋巴结

59.阿司匹林通过减少TXA2合成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环节是 [A]抑制PLA2 [B]抑制COX [C]抑制TXA2合成酶 [D]抑制PGI2合成酶 60.血凝块回缩的原因是 [A] 血凝块纤维蛋白收缩 [B] 红细胞叠连而压缩 [C] 白细胞变形运动 [D] 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

61.生理止血过程中促进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A]血管内皮受损,PGI2生成减少 [B]血小板释放ADP和TXA2 [C]血管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 [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多选]

62.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 [A]黏附于内皮下成分

[B]释放ADP和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 [C]释放TXA2,促进血管收缩 [D]释放PF3促进凝血 63.血小板聚集可形成 [A]牢固的止血栓 [B]松软的止血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64.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 [A]牢固的止血栓 [B]松软的止血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65.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组成是 [A]FⅢ-FⅦa-Ca2+-PL [B]FⅩa-FⅤa-Ca2+-PL [C]FⅡa-FⅩa-Ca2+-PL [D]FⅨa-FⅧa-Ca2+-PL

66.下列凝血因子中,需要维生素K参与其合成的是 [A] 因子Ⅱ、因子Ⅶ、因子Ⅸ、因子Ⅹ [B] 因子Ⅲ、因子Ⅶ、因子Ⅹ、因子Ⅺ [C]因子Ⅴ、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Ⅺ [D]因子Ⅰ、因子Ⅲ、因子Ⅷ、因子Ⅻ 67.下列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是 [A] 因子Ⅴ [B]因子Ⅶ [C]因子Ⅹ [D]因子Ⅻ [E]因子ⅩⅢ [多选][ABCD]

68.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 [A]血液流动快 [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D]有抗凝血物质存在

69.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B]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C]防止血小板激活 [D]螯合血浆中的Ca2+

70.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 抑制Ⅹ因子的激活 [B] 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C]去除Ca2+

[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71.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维生素K缺乏 [D]抗凝血酶灭活延缓 [多选]

下列物质中,能使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的有 [A] 蛋白质C [B]尿激酶 [C]凝血因子Ⅻa

[D]激肽释放酶

7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多选]

73.父母中一方的血型为A型,另一方为B型,其子女的血型可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74.Rh阴性的母亲所生的Rh阳性子女,有可能患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血友病

[C]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D]红细胞增多症

75.ABO血型系统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G

76.Rh血型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D [C]IgG [D]IgE

77.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Rh阴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E]将O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 78.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 NaCl [B] 白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 [E]血红蛋白

79.下列属于等张溶液的是 [A]0.85% NaCl [B]0.85% 葡萄糖

[C]1.9% 尿素 [D]5% NaCl [E]10% 葡萄糖

80.血浆胶体渗透压决定于 [A] 血浆总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目 [C]血浆球蛋白含量 [D]血浆白蛋白含量 [E]血浆氯化钠含量 81.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 [A]铁、维生素B12 [B]叶酸、维生素B12 [C]蛋白质、叶酸 [D]蛋白质、维生素B12 [E]铁、蛋白质

8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部位主要是 [A]肝 [B]肾 [C]脾 [D]骨髓 [E]血液

83.衰老红细胞难以通过微笑血管和孔隙的主要原因是 [A]渗透脆性增加 [B]细胞体积增大 [C]悬浮稳定下降 [D]血红蛋白减少 [E]变形能力减退

84.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属于维生素K依赖性的是 [A]Ⅶ [B]Ⅹ [C]Ⅷ [D]Ⅸ [E]Ⅱ

85.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 [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 [B]凝血酶的形成 [C]第Ⅻ因子被激活 [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释放 [E]第Ⅹ因子被激活

86.能增强抗凝血酶抗凝作用的物质是 [A]肝素 [B]蛋白质C [C]凝血酶调制素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E]α2-巨球蛋白

87.决定红细胞血型的物质是 [A]红细胞膜特异性凝集原 [B]红细胞膜特异性受体 [C]红细胞膜特异性凝集素 [D]血浆特异性凝集原 [E]血浆特异性凝集素

88.可导致输血反应的天然抗体类型是 [A] IgM [B] IgG [C] IgD [D] IgB [E] IgA

89.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 [A] B型 [B] AB型 [C] A型 [D] O型 [E] A型或B型

一. 名词解释

血清、等渗溶液、粘度、生理止血、血液凝固、血型、凝血时间、交叉配血试验

问答题

1, 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对因冶疗贫血?

2,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哪些?试说明血小板减少会出现什么? 3, 试述血液凝固过程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4, 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血型相合为何还要做交叉配血试验 5,ABO血型凝集素的特点? 6.血管内的血液为何不凝固?

7.小血管损伤后, 不给任何处理, 血流是怎样停止的, 说明其机理。 8.红细胞为何能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 何因素可影响血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