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卷第6期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Journal of Tianj in Vocational Institutes No.6 Vo1.15 2013年6月 Jun.2013 “政企校联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 阮 利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摘要: 通过“政企校联动”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机制、培养过程、培养方法等方面 取得创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专业特色发展。 关键词: 政企校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3)06—0034—03 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适应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型需要,《社区管理与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专 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适应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需要,针对区域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人才短缺的情况,我院于 2008年申请开设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依托河北区区域资源优势,该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人 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紧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逐步形成了自己 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在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社区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计划生育 等过百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这种新型社会管理和服务在适应居民自治和服务需求的同时,存 在着人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专业培训较少等问题,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人 才势在必行。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我国人才发展大局,目前 社区建设亟须一批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加入,大学生成为社区工作队伍的新鲜“血液”,他们的理论素质 比较高,思维比较开阔,创新意识强,能够为促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证。 2.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生命力都体现在其特色上,其特色又在于职业 性,其关键在于专业课程改革,其途径在于探索“学校一企业~社会”联合办学之路。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其产生背景,决定了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天然联系,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明 收稿日期:2013—03—11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政企校联动”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 目编号:35)的子课题阶段性成果;天津市教育科学规鬟n课题“政企校”联动模式下《社区管理与服 务》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研究(项Il编号:fVE4034)的子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阮利(1977一),女,天津市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人文与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社区 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34・ ・显的区域特色,因此以寻求支持、针对区域发展需求、培育专业办学特色为切入点,深化“政企校 联动”办学改革,创新符合社会管理规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1.建立“政企校联动”运行机制 发挥学院政校企(社)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定、搭建平台的职能,构建“主导、行业引领、学院推 进”的“政企校联动”开放式办学平台,以寻求支持、针对区域发展需求、培育专业办学特色为切入 点,形成区牵头,民政部门具体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 合,学院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理事会下设系级理事分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政企校合作的协调 机构与运行机制,在课程建设、团队建设、能力评价、实习就业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定期沟通解决社区工作 需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2.探索了“四阶交互,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政企校联动平台为依托,各委办局街积极参与支持下,与河北区民政局及十个街道、河北区妇联、河 北区社保中心等单位共建稳定、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四阶交互,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 专业认知、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四个阶段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在学校和社区工学交替, 实现职业伦理的确立,逐步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使学生从了解认同岗位工作内容到担任社区主任助理,完 成社会调查、社区救助、社区文化活动策划等实际工作任务,最终实现就业的“无缝接轨”。学生参加了第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干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河北区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录入等大型专业实践活 动,毕业生全部到社区参加半年顶岗实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能够快速进入职业角色, 用人单位、家长、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多家媒体进行了报导。 3.完善“共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等有 关文件对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就业领域和工作职能提出了制度上的安排,通过主要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社 区工作任务可综合为七项任务领域,社区工作者应具备需求评估、信息管理、活动策划与评估等多项职业 能力。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我院主要开设了社区工作方法、社区法律法规实务、 社区工作实务、社会调查与统计、社区信息化管理、社区活动组织策划等核心课程。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核心 能力构成专业平台课程,职业拓展能力为选修课程模块,不同方向分别延伸为社会工作模块、社区营养模 块和社区早教模块,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条件。 4.开辟服务性学习新途径 社区工作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能够解决服务对象的实际困难,既要求有水平、工作方法,又要求 有正确的专业伦理,即助人自助的精神。学院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区,有效利用志愿 服务、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服务性学习,透过调查社区、访谈对象、共同参与、服务等方式, 实现知识转化和自觉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实现全过程育人。专业学生长期深入社区扶老助残、培训社区 居民信息化、组织策划社区文化活动,获得天津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服务暑期文化 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实习成果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 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哲学社科类论文二等奖。 5.形成“实习、竞赛、就业”一体化选拔机制 “政企校联动”在实习、竞赛、就业方面形成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街道社区及其他校外 实训基地常年接收学生教学实习以及顶岗实习,实现实训项目与岗位工作的一致性,毕业论文实证研究顶 岗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每年与与河北区民政局举办社区工作实务技能竞赛,提供学生展示才干的舞台, 以职业标准为考评依据,内容设计上体现社区管理业务知识和技能,聘请行业专家作为竞赛评委,考察了 学生专业方法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现代办公能力等技能;每年通过专场招聘会或换届选举接收优秀毕业 生就业,目前仅在河北区社区居委会就业的就达10人,有的已经担任副、主任等工作。 ・35 ・ 三、《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 1.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依托区域资源,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场所都可以有机整合,有效探索“教、学、做”。校企合作制定 出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本土化、区域性的内容,改革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和实际工作实现无缝对接,来自社会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社区管理干 部,作为我们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部分实训课程由兼职教师在社区进行 现场指导。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运用专业方法、技能服务社区,在实际 情境中促进专业成长,也可以拓展服务领域,形成职业迁移能力。 2.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目前已经建立校外实习实训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最终建立起对教学全过程科学、规范、系统的运 行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政企校联动机制的优势,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管理方法,加强学生实习质量监控,通 过实习报告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考核、全过程的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时的工作态 度、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转变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行业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评价 标准为基础,建设社会、行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学生互评、行业指导教师评价、督导教 师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途径构建全方位评价机制,实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效果。 3.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阵地,并由此带动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协调发展,多年来积极承担建设学习 型城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专业教师每年定期进行社区服务,先后参与了河北区社会工作人才试 点的社区工作者职称评定工作、河北区社区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丹江里数字化学习中心等社区援建 项目。学院“社区管理实训基地”于2011年获得财政支持,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打造社区服务综合平 台,发挥教学、科研、培训、服务等多重功能,一方面积极开展对社区工作人员及相关社会服务人员的继续 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为满足社区居民的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提供社区文化教育、信息服 务、志愿服务等多元化服务。 参考文献: E13邱玉慧,张继亮,段绪柱.府校合作模式下社区管理课程实习实践教学及方法创新[J].黑龙江教育,2011,(o5) E23王红,马天芳.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前景和趋势的实证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O1). E3-1陈宇鹏,贾少华.对专业化背景下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发展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1,(29).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of“Co—action of Government,Enterprise and School” ——An Example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Major in Tianji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RUAN Li (Tianji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Tianjin 300250 China) Abstract: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the innovation has been made in the training mechanism,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the training methods for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maj or via the platform“CO—action of government,enterprise and school”,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haping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CO—action of government,enterprise and school;talent training mode;exploration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