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战列舰图文集
日本战列舰
从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艘。
伊势级:伊势号、日向号
长门级:长门号、陆奥号
金刚级: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
扶桑级:扶桑号、山城号
大和级:大和号、武藏号
一、伊势级:同级别2艘
1、伊势号(ISE)航空战列舰。
原设计为扶桑级的第三艘。始建于1915年3月10日,1916年11月12日入水,1917年12月15日完工。
舰籍:横须贺镇守府。
标准排水量(原设计):29900吨。改建为航空战列舰:35350吨
尺寸:
长(原设计):206米,改建为航空战列舰:219.62米,
宽(原设计): 28.6米, 1930年改造后:31.71米,
吃水(原设计):8.8米, 1930年改造后:9.03米,
推进马力(原设计):45000轴马力。1930年改造后:81000轴马力
航速(原设计):23节。1930年改造后25.3节
续航力:9680海里/14节,改装后9449海里/16节
储油量:4240吨
装甲(原设计):舷侧面(305mm),主甲板(33-76mm)。 1930年改造后:(97 -165mm)
武器装备:
主炮:356毫米口径双联装炮4座,前 2后2
副炮(原设计):140毫米口径单炮塔20座,1930年改造后16座。
127毫米口径双联装炮16门。
25毫米口径三联高射炮36座
1944年新增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6座
其他:6座533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
原设计固定翼水上飞机3架,改建航空战列舰后计划22架
人员编制:1351人,最多时1463人
结局:从1944年2月19日返回吴港后一直作为防空炮台。1945年7月28日被美军舰载机炸沉在吴港,死亡190人。1947年在播磨造船厂解体。
2、日向号(HYNGA) 航空战列舰。
原设计为扶桑级的第四艘。1915年3月6日始建于海军横须贺军工船厂,1917年1月27日下水,1918年4月30日竣工。
基本数据同伊势号。
结局:从1944年2月19日返回吴港后一直作为防空炮台。1945年7月24日被美军载机炸炸沉在吴军港,1947年播磨造船厂解体。
二、长门级:同级别2艘。
1、长门号(NAGATO)战列舰。
是日本海军按照“八·八舰队”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艘战列舰。1917年8月28日始建于海军吴港军工船厂,1919年11月9日下水,1920年11月25日竣工。
标准排水量(原设计):33900吨。1930年改造后:39250吨
满载排水量(原设计):38625吨。1930年改造后:43580吨
尺寸:
全长(原设计):213.4米,1930年改造后:255米,
宽(原设计):29米,1930年改造后:33米,
吃水(原设计):9米,1930年改造后:9.6米,
推进马力(原设计)::80000轴马力。1930年改造后:91000轴马力
航速(原设计):26.5节,1930年改造后:24.9节
装甲(原设计):舷侧面(305mm) ,主甲板(41-76mm)。1930年改造后:(119-185mm)
武器装备:
主炮(原设计):409毫米口径双联装炮4座,2前 2后
副炮(原设计):140毫米口径单炮塔20座,1930年改造后18座
127毫米口径高射炮双联装炮4座
76毫米口径单联炮4座
其他:8座61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4 管在水面上, 4管在水面下)
固定翼水上飞机3架
人员编制:1180人
结局:长门号在战争后期多次遭到美军飞机空袭。在日本投降时,它是唯一一艘处于可操作状态的战列舰。被美军缴获之后,1945年9月15日从日本海军序列中除名,于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环礁成为原子弹试验的靶舰。在空中爆炸试验中幸存,在水面爆炸试验中受损严重,在水面漂浮5天后沉没。
2、陆奥(MUTSU) 战列舰。
1918年6月1日在海军横须贺工厂开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1921年11月22日竣工。
基本数据同长门号。
结局:1943年6月8日在吴港外海的柱岛锚地因三号炮塔弹药库爆炸事故而沉没。
三、金刚级:同级别4艘,是日本海军按照“八·八舰队”计划建造。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从1931年6月1日正式改为战列舰。
1、金刚号战列舰。
以日本奈良县西部金刚山命名。1911年1月17日在英国巴罗因弗内斯的维克斯船厂正式动工,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竣工。1913年11月5日,由日本人负责驾驶金刚号返回日本。
舰籍:横须贺镇守府。
标准排水量:26610吨,改装后:32200吨;
尺寸:
长:214.6米,改装后:222米
宽:28米,改装后:31.7米
吃水:8.38米,改装后:9.6米
动力:36台油煤混烧锅炉锅炉,改装后8台重油专烧锅炉
主机功率:64000马力,改装后136000马力
航速:27.5节,改装后30节
储油量:6330吨
续航力:8000海里/14节,改装后10000海里/18节,
装甲:舷侧面203毫米,主甲板35-57毫米(改装后96-165毫米),炮塔毫米(改装后280毫米);指挥塔254毫米。
武器装备:
主炮:356毫米口径双联装炮8门
副炮:152毫米口径双联装炮16门(改装后14门)
76毫米炮12门,改装后12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12门
25毫米高射炮24门(1944年94门);
其他: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改装后拆除)
(正面)230
固定翼水上飞机3架
人员编制:1220人
结局:1944年11月21日在台湾海峡基隆以北70海里处,美国海军海狮号潜水艇发现了“金刚”号,在距2700米向“金刚”号发射6枚鱼雷,金刚号被命中1枚鱼雷引起弹药库,引起连锁大爆炸,迅即沉入海底,只有237人侥幸生还。
2、比睿号战列舰。
以日本京都府和滋县境内比睿山命名。1911年11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12年11月21日下水,1914年8月4日完工。
舰籍:佐世保镇守府。
1930年末完成第一次改装,1936年11月开始进行了一次性大改装,改装项目与另3艘略有不同。
标准排水量:32156吨;
尺寸:
改装后长:222米
改装后宽:32米
改装后吃水:9.7米
航速:29.7节。
其他数据同金刚号。
结局: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战列舰。1942年11月12日在瓜那尔卡纳尔海战中成为美军集中打击的重点目标,中弹50余发,丧失战斗力。天亮后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和陆航机的攻击,失去动力后,自沉于所罗门群岛海域萨沃岛北方4.6海里处,188名舰员丧生。
3、榛名号战列舰。
以日本群马县境内榛名山命名。1912年3月16日在川崎造船厂开工,1913年12月下水,1915年4月19日完工,
舰籍:横须贺镇守府。
1920年9月12日榛名在训练时1号炮塔发生炸膛事故。
1923年、1933年进行两次改装。
标准排水量:31720吨,改装后:32156吨
尺寸:
长:222.5 米
宽:31.02米
吃水:9.72米
航速:30.5节。
主机动力:136000匹马力
航速:30.5节
武器装备:
主炮:356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8门
副炮:152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14门
127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12门
25毫米口径高射炮34门
其他: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其他数据同金刚号。
结局:1945年7月28日于日本吴港遭美军飞机轰炸,坐沉海底。战后1946年打捞解体。于7月4日解体。
4、雾岛号战列舰。
以日本宫垮、鹿儿岛县境内雾岛山命名。1912年3月17日在三菱造船厂开工,1913年12月1日下水,1915年4月19日完工。
舰籍:佐世保镇守府。
1927年1934年进行两次改装。
标准排水量31980吨
尺寸:
长:222米
宽:31米
吃水:9.7米
航速29.8节
其他数据同金刚号。
结局:1942年11月14日,雾岛号在瓜那尔卡纳尔海战中遭到美军战列舰编队的夹击,被击中9发406毫米炮弹和40多发127毫米炮弹,船舱多处起火,舵机失灵,由舰长下令打开海底阀自沉,于15日凌晨沉没,212人死亡。
四、扶桑级战列舰。同级别2艘,在1910年的日本造舰计划中,扶桑级战舰原本要建造8艘,由于预算被删减,只完成了扶桑号及山城号。
1、扶桑号(Fuso)战列舰。
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无畏舰。1912年3月11日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开工,1914年3月28日下水,1915年11月18日竣工。
标准排水量:29330吨。1933年改建后:34700吨
满载排水量:35900吨。1933年改建后:38536吨
尺寸:
长:212.75米
宽:30.64米
吃水:9.69米
推进马力:75000马力
航速:24.7节
续航力:8000海里/14节,改装后:航续力 16节/时11800浬
燃料载量:重油5100吨
武器装备:
主炮:360毫米口径双联装炮12门
副炮:152毫米口径双联装炮14门
127毫米口径双联高射炮8座
76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
25毫米口径高射炮16门
7.25毫米口径高射机枪16挺
其他:6具533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
固定翼水上侦察飞机1架,弹射器1座
人员编制:1351人
结局: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口遭到美国海军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加利福尼亚、田纳西、西弗吉尼亚和密西西比共六艘战列舰的伏击,以及驱逐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断成两截沉没。无人生还
2、山城号(Yamashiro)战列舰。
1913年11月20日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1915年11月3日下水,1917年3
月31日竣工。
其他数据同扶桑号。
结局: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口遭到美国海军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加利福尼亚、田纳西、西弗吉尼亚和密西西比共六艘战列舰的伏击,以及驱逐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重创后自沉。
五、大和级战列舰。同级别2艘
1、大和号 (YAMATO) 战列舰。
以日本最古老的奈良京城所在地的省命名。1937年11月4日始建于海军吴港军工船厂,1940年8月8日下水,1941年12月16日完工
标准排水量:64000吨
满载排水量:69100吨
尺寸:
长:244米,水线长:256米,
宽:36.9米,水线下最大宽:38.9米,
平均吃水:10.4米,
马力:150,000马力,轴数:4轴
燃料载量:重油/6,400吨
航速:27.0节
续航力:16节/7,200哩
装甲:舷侧面410mm,主甲板230mm
炮塔前盾650mm,炮塔顶270mm,指挥塔500mm
武器装备:
主炮:460毫米口径三联装炮3座
副炮:155毫米口径三联装炮 4座
127毫米口径高射炮24座
25毫米口径高射炮24座
12.7毫米口径双联机枪6座
13.0毫米口径双联装机枪2座
其他:固定翼水上飞机7架,弹射器2座
人员编制:2,500人,后增至2767人
结局:1945年4月7日被美航空兵舰载机至少10条MK—13型鱼雷和5颗重磅炸弹及众多中小炸弹击中,舰队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将开枪自杀,沉没在九州长崎西南160千米处,2498名舰员葬身大海。
2、武藏'(MUSASHI) 战列舰。号称“宫殿”。
以紧邻东京北面的武藏省命名。1938年3月29日开工, 1940年10月1日下水, 1942年8月5日完工。
标准排水量:64000吨
满载排水量:73000吨
航速:27.0节
武器装备:
主炮:460毫米口径三联装炮3座
副炮:155毫米口径三联装炮 4座
127毫米口径高射炮24座
25mm毫米口径高射炮113门
其他:固定翼水上侦察飞机6架,弹射器2座
人员编制:2400人
其他数据同大和号。
结局: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战中被美舰重创,在锡布延海又遭到美海军舰载机攻击,自击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