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和科技论文阅读课程交叉教学的探讨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和科技论文阅读课程交叉教学的探讨

来源:智榕旅游
2018年7月DOI:10.16681/j.cnki.wcqe.201814103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和科技论文阅读课程交叉教学的探讨闫建昆,石旭柳,高建平,杨柳,姜宝杰,刘丙蕊,万传玲(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河北沧州,061100)摘要: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在开展科研工作时所应具有的思维和技能,文章首先分析了天然药物化学和科技论文阅读交叉教学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天然药物化学和科技论文阅读交叉教学的优点,最后阐述了天然药物化学和科技论文阅读交叉教学授课内容的安排。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科技论文阅读课程;授课内容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1(2018)14-0174-02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中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与合成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构成了药学的主要课程,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使得它在化学新药发现研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随着我国逐步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投入及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药学行业需要大量的充分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知识的专业人才。教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和教师如何讲授好本课程变的愈加重要。为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在开展科研工作时所应具有的思维和技能,并加深对各专业的认识和理解,高校为各专业开设了每学年一次的“科技论文阅读”课程,该课程为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和工作汇报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增强[2]。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由于其天然产物化合物类型较多,结构繁杂,涉及的波谱知识和药理活性较多,初次接触会让学生觉得内容散乱枯燥,知识晦涩难懂。想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程知识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更好地利用“科技论文阅读”这门课程,笔者尝试把两门课程进行交叉教学[3]。一、天然药物化学和科技论文阅读交叉教学的必要性天然药物化学是建立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波谱分析等基础课程上的一门专业课,与药物科研和制药行业紧密相关。因此,想要充分地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知识,不能只依靠教材,而需要对天然药物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阅读相关的科技论文便成为接触天然药物化学前沿的高效和便捷的方法。开设科技论文阅读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技论文阅读和写作技能,能有效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并以科研论文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培养环节。通过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的课程,学生阅读天然药物化学方面的科技论文,并对某一类动植物、微生物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总结;或针对某种疾病总结天然药物化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和进展[4]。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知识并有所拓展,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科技英文的应用也得作者简介:闫建昆(1987—),男,汉族,河北邯郸人,讲师,博士。

到了锻炼。因此,天然药物化学和科技论文阅读进行交叉教学也有其必要性。二、天然药物化学和科技论文阅读交叉教学的优点天然药物化学的各章中通常有一类天然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机构鉴定等方法,这些是各章的重要部分,但是教师如果简单地照本宣科,泛泛而谈,会造成实际讲授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阅读最新或者经典的科技论文,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科研工作者如何从零开始,到鉴定结构,确定构型,测试药理活性,最终获得结构新颖,活性较佳的天然药物,并作为先导化合物对结构进行化学改造获得新药。三、天然药物化学和科技论文阅读交叉教学授课内容的安排交叉教学应该合理安排两门课程的授课时间,使时间上交叉,内容上关联和渗透,成果上互相促进,最终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将科技论文阅读课程安排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之前,安排准备讲授章节的相关的论文,让学生精读,对专业词汇进行学习,对论文内容进行总结。天然药化课程上,教师首先讲授概述、理化性质两节,这是基础的知识,使学生对本章的化合物类型、活性和化学性质有了解,此部分内容很好地补充了科技论文课程的不足。教师在讲授提取分离的内容的时候,可以按照教材内容先进行基本原理讲授,然后对关于提取分离的论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结果进行理解,使他们了解本论文使用的分离方法和材料,明白提取分离部分在整个论文架构中的意义。通过两门课程的交叉教学,使学生从天然药化课程中理解提取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又能从科技论文阅读中了解实际采用的方法和材料,使学生真正充分地掌握提取分离部分的内容[4]。在讲授结构改造章节的内容时候,首先对科技论文进行讲解,或者关于生物转化,或者是化学合成,引导学生理解化合物是药物研发的物质基础,通过一定方法的指导,尽可能获得结构多样的化合物是必不可少的途径。生物转化的结构改造是针对某些化学惰性部位的酶促2018年7月反应,是化学合成法的进一步完善[5-6]。教师讲授教材的内容,是对众多结构改造研究的一个总结,有些衍生物最终成药。这部分内容通过一两篇科技论文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天然药物结构改造的重要性,但是限于课程时间,学生无法阅读足量的文献去全面了解某一类天然药物改造的前后,不能知道它们的传承关系,所以难以理解一篇论文中改造部位或方法选择的原因。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有效补充了科技论文阅读量不足给学生造成的困难。总之,通过对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教学,教师可以同时提高两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专业内容,同时,也很好地贯彻和开展了科技论文阅读课程。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科研方法的积累。参考文献:[1]NEWWOMANDJ,CRAGGGM.Naturalproductsassourcesofnew

drugsfrom1981to2014[J].JournalofNaturalProducts,2016,79(3):629-661.

[2]刘正奇“.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无线互联科

技,2016,(21):97-98.

[3]史大华,刘玮炜,宋晓凯,等.制药工程专业波谱解析和天然药物化学合并教学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1,27(15):149-150.

cumaphaeocaulisandtheirinhibitoryeffectsonnitricoxideproduction[J].JournalofAsianNaturalProductsResearch,2009,11(8):737-747.(4):674-680.

menolbymucorpolymorphosporus[J].JournalofNaturalProducts,2015,78[4]LIUY,MAJH,ZHAOQ,etal.Guaiane-typesesquiterpenesfromcur原

[5]CHENLX,ZHAOQ,ZHANGM,etal.Biotransformationofcurcu原[6]CHENH,CHENBY,LIUCT,etal.Synthesisandstructure-activity2.7macrophages[J].European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2014,83(16):307-316.

specttoinhibitingNOproductionin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RAW

relationshipsofguaiane-typesesquiterpenelactonederivativeswithre原

(上接第173页)织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以完整的实际系统工程项目为依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蕴含在学生感兴趣的实际工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学生逐步完成工程项目而带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学生由掌握理论知识到具有工程能力的转换[1]。三、应用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课程内容建设实践课程内容建设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业岗位市场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调研,对其他各类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研。第二阶段,根据调研结果,进一步确定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相关主干课程内容改革的实施方案。第三阶段,依据课程内容改革实施方案,重组课程教学内容,编写教案,并应用于教学过程。实施好这三个阶段非常重要。以“暖通空调”课程为例,该专业经过1998年和2013年两次专业调整,专业名称由原来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变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随着专业名称的改变,相关课程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暖通空调”课程是由原专业课程“供热工程”“工业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整合而来。课程内容较为广泛,涉及三个方面的专业内容,主要阐述创造和维持建筑热、湿、空气品质环境的技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本课程,并辅以一定的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了解和巩固,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般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的基本能力。现有教材按照对建筑热湿环境控制和对建筑环境污染物控制两大不同控制对象依次组织编排教材,主要介绍了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系统涉及的设备,原有三门课程中换热设备的热工计算编排在“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教材中,暖通空调各类系统水力计算编写在“流体输配管网”教材中。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中突出工程实际,将该教材中内容按室内采暖、建筑通风、空气调节三类系统工程为主线依次重新编排整合课程内容,在每一部分的内容中增加了实际工程设计项目,并从完成这个项目出发,依次引出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增加了设计方法介绍。调整后“暖通空调”课程内容由“室内采暖”“建筑通风”“空调工程”三大系统组成,知识结构清晰。在每一个系统理论知识介绍之前,先引入一个要进行的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师生对工程项目的推进,逐步引出问题和相关理论知识,实现边学边做,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3]。在每一个系统中增加设计方法介绍,把每一个系统碎片化的知识关联起来,使理论知识更加完整系统。四、结语项目驱动模式应用于应用型课程内容建设,以应用系统工程为主线进行课程内容重组,能够使原本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强化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的结合,突出了工程应用性[3]。应用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也可以采用以应用系统工程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郭锂,叶惠文.基于“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立体83-85.

教材开发与应用: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2):[2]汤宗健.自主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3-135.

[3]饶欢乐.应用型课程知识碎片化重构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45):263-2,2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