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桥梁上部结构常见问题

桥梁上部结构常见问题

来源:智榕旅游
 桥梁与涵洞(节选)

5.1 桥梁上部结构

在众多的桥梁上部结构中,空心板梁由于具有建筑高度低、技术难度小、施工简便等优点,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5.1.1 常见的问题

5.1.1.1 支座脱空;

5.1.1.2 绞缝不密实、开裂; 5.1.1.3 底板纵、横向开裂等问题。

5.1.2 原因分析

空心板梁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5.1.2.1 支座脱空

空心板梁由于采用4个支座,很难保证每个支座都能受力,再加上弯、坡、斜、扭桥的增多,支座共同受力就更加困难。因此,支座脱空现象普遍存在。

5.1.2.2 绞缝不密实

由于空心板梁间的绞缝又窄又深,加上施工不规范,缝中杂物清理不彻底,混凝土浇筑往往不密实,在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桥面易在绞缝处开裂,形成单板受力。

5.1.2.3 胶囊上浮

采用充气胶囊做内膜,由于充气胶囊固定困难,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经常出现充气胶囊上浮的情况,致使空心板顶板混凝土过薄,底板混凝土过厚,甚至钢筋上移,影响空心板受力及耐久性。

5.1.2.4 底板开裂

空心板梁的低板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无法振捣,不易密实,再加上其刚度较小及以上诸多原因的影响,底板纵横向裂缝较多,甚至出现空洞漏水,钢筋锈蚀的现象,影响其使用寿命。

5.1.3 主要处理措施

基于以上的原因,建议在路网工程中桥梁上部结构取消空心板梁的型式,建议采用箱梁、T梁及现浇板梁等型式。

如因净高的原因,确实需要采用空心板梁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5.1.3.1 应限制采用充气胶囊做内膜,可采用底部开孔的钢模或木模做内膜;混凝土浇筑应对称平衡地进行,浇筑顺序可分两层浇筑,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再浇筑腹板和顶板。

5.1.3.2 板间的连接钢筋应适当加强,绞缝处的板梁侧面要确保凿毛,绞缝底部缝隙要采用吊模封堵严密,不允许采用黄泥或水泥纸等杂物塞填,以保证绞缝混凝土能与板梁良好的接合;绞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板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必须采取机械拌和浇筑,应严格限制人工拌和。

5.1.3.3 若桥梁纵坡过大时, 必须在梁端底部安放支座位置处设置混凝土楔形垫块或预埋钢板将梁底调平。

5.1.3.4 严格控制墩台支座垫石顶面的高程,提前准备厚度不等的支座钢垫板,在空心板梁的吊装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个支座有脱空现象,应及时采用钢垫板塞垫,钢垫板必须用环氧树脂砂浆与梁底粘结。

5.2 桥面铺装及排水

桥面铺装是桥梁病害较多的部位之一,桥面铺装损坏后影响行车舒适。

5.2.1 常见的问题 5.2.1.1 铺装开裂、漏筋; 5.2.1.2 局部破碎;

5.2.1.3 沥青铺装层推移、涌包、开裂或局部脱落; 5.2.1.4 排水不畅。 5.2.2 原因分析

5.2.2.1 受部分桥梁上部结构的影响(如空心板梁的问题); 5.2.2.2 桥面铺装钢筋的位置控制不准确,钢筋贴梁面布置;焊接钢筋网的网片间连接不规范;

5.2.2.3 由于梁面凹凸不平,桥面铺装层厚薄不均,部分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偏薄,容易过早破坏;

5.2.2.4 桥面铺装分块多次完成,造成分缝较多,桥面整体性不好,分缝处渗水、破损;

5.2.2.5 沥青铺装层与水泥混凝土铺装层间仅设防水层或无任何处理措施,缺少粘接层;有沥青铺装的桥面如果在下坡段上有伸缩缝,渗入沥青铺装层内部的雨水会在伸缩缝安装混凝土处受阻外渗,造成桥面铺装在此的过早破坏。

5.2.2.6 PVC圆塑料排水管老化、破损,排水量小,且堵塞严重。

5.2.3 主要处理措施

5.2.3.1 桥面应采用绑扎钢筋网,并采取桥面植筋定位,植筋间距建议0.5-1m,保证桥面铺装钢筋离上缘2.5-75px,焊接钢筋网由于网片间连接不好不宜采用。

5.2.3.2 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宜不少于250px,且采用钢钎维或聚酯纤维防水钢筋混凝土铺装。

5.2.3.3 每孔的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宜一次完成,确实需要分块浇筑时,分缝处应严格按照施工缝处理,并在靠铺装层底部适当增加防裂短钢筋。

5.2.3.4 桥面如增加沥青铺装层,

1 其厚度应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面层或上、下面层厚度相同。

2 建议对水泥混凝土桥面进行铣刨、洒透层油、热洒改性沥青处理,以利与沥青混凝土的粘接和防水。

如果在桥面下坡段上有伸缩缝,建议在伸缩缝上坡部分的安装混凝土内埋置一面开有渗孔、两端与泄水孔相连的塑料管,以排除渗入沥青铺装层内部的雨水。具体构造参见图5-2-1。

5.2.3.5 桥面排水应采用金属矩形管,并适当加大尺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