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2011年1月第27卷第1期 SHANXI J OF TCM Jan.2011 Vo1.27 No.1 。47。 ・方药纵横・ 中药龙葵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庞永峰陈培丰 摘要:龙葵含多种化学成分,起关键作用的是生物碱类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过敏、抗菌、解热镇痛、镇静等药理作 用,尤其抗肿瘤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龙葵;化学成分;药理;毒理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11)【)1—0047—03 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So]anum nigrmn L.的全草,别名 天茄子、苦葵、老鸦眼睛草、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天 泡果、山海椒等…。《本草纲目》中记载“龙葵,言其性滑如 葵也。苦以菜昧名;茄以叶行名;天泡、老鸦眼睛皆以子形 名也。与酸浆相类,故加老鸦以别之。”又有“龙葵……皆 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结子正圆,大如 氨基酸、维生素、糖分和蛋白质等。 2药理作用 2.1 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是近些年来龙葵研究的重点 内容,有多种作用机制。 安磊等 研究认为龙葵的抗肿瘤机制主要是龙葵碱 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肿瘤细胞DNA和 RNA的合成以及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来抑制肿瘤。 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青熟黑者为龙 葵”。龙葵全草均入药,以干燥、色绿、肥嫩者入药为佳。 季宇彬等 观察了龙葵碱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 能的影响,结果提示龙葵碱可能是通过提高红细胞的膜流 动性和增强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粘附作用,增强了红 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进一步激活了整个机体免疫系统。 这可能是龙葵碱抗肿瘤的一个重要机制。 龙葵糖蛋白可通过阻断核转录因子(NF KB)抗凋 祖国医学认为龙葵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具清热解 毒、活血、利尿、消肿等功效 J。现代应用龙葵主治感冒、 牙痛、慢性支气管炎、痢疾、乳腺炎和癌症等 。笔者现就 其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研究表明龙葵中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生物碱类成 分有茄碱(Solanine)、茄解碱(Solsonine);还含有澳洲茄碱 (Solaonine)、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p一澳洲茄边碱(p —亡通路、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及促进一氧化氮(NO)的释 放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NF—KB是细胞存活 相关基因,可抑制细胞凋亡。龙葵糖蛋白可阻断NF—KB 抗凋亡通路 ,并抑制氢氧自由基引起的NF—KB活性增 强 。 Solamargine)、生物碱苷(Glycoalkaloid)等…。澳洲茄碱 与澳洲茄边碱水解后的苷元是澳洲茄胺(solasodine)。另 外龙葵中尚含£一龙葵碱(£一Solanigrine)、8一龙葵碱(8一 Solanigrine)、龙葵定碱(Solanigridine)及少量阿托品等生物 碱。龙葵中生物碱含量以未成熟果实最多,可达4.2%,主 要为澳洲茄边碱,果实成熟后则消失 。而龙葵果实中澳 洲茄胺含量明显高于全草中含量 J。生物碱含量在龙葵 幼嫩叶中亦较高,且随叶子长大含量降低 。周新兰等 ] 从龙葵全草中分离得到了8个甾体皂苷化合物,并发现替 告皂苷元(Tigogenin)和薯蓣皂苷元(Diosgenin)。王立业 Sei—JungLee 从龙葵中得到的一种活性成分(SNLg— lycoprotein)能够有效地提高HCT一1 16人结肠癌细胞细胞 内的半胱天冬胺的活性及多聚(ADP一核糖)聚合酶 (PARP)的分解,引起肿瘤细胞凋亡。 Survivin是迄今发现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可抑制细胞 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参与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及血管形 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聂巧珍等 研究了激光 联合龙葵多糖对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显示低能 量激光照射联合龙葵多糖治疗可以通过下调Survivin的表 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效抑制肿瘤。 等 对龙葵全草中非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从中分离并鉴 定r 7个化合物,分别是6一甲氧基一7一羟基香豆素、丁 香脂素一4—0一 —D葡萄糖苷、松脂素一4—0一p—D葡 萄糖苷、3,4一二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3一甲氧基一4 一罗文娟等” 发现从龙葵中分离的3种螺甾皂苷类化 合物(分别为solamargine,degalactotigonin,solasonine)对人 肝癌高侵袭转移的细胞株FHCC298具有显著的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许扬等 关于龙葵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 羟基苯甲酸、腺苷。此外还含有多糖 、维生素A类物 质、维生素C和树脂等 “J。龙葵桨果的提出物中还含有 酯、羧基化合物、甾醇、酚性化合物等,其主要成分为黄色 不饱和酯 。它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17种 研究证明,龙葵给药组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明显少于 对照组。认为可能机制为龙葵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 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从而抑制了血管新生。而肿瘤的形成 和发展过程与血管新生密切关系。这可能也是其抗肿瘤 作肯简介:庞永峰(1987~),男,在渎硕上研究生,浙江巾医药 大学(杭州310053);陈培丰,浙江省巾医院。 ・48‘ 山西中医2011年1月第27卷第1期 作用的机理之一。 2.2抗炎、抗休克、抗过敏:据报道,澳洲茄碱有可的松样 作用,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及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对豚 鼠过敏性、组胺性、小鼠烧伤性和胰岛素性休克均有保护 作用,并可使豚鼠及大鼠肾上腺中胆固醇和维生素C含量 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_2 。另龙葵果对急性扁桃体 炎、前列腺炎、急性肾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龙葵碱 能抑制豚鼠对马血清的过敏反应,对豚鼠2,4一二硝基氯 苯所致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 2.3抗病原体:龙葵饮片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 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猪霍乱杆菌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 。龙葵多糖具有一定的抑制乙肝病毒和艾滋 病病毒复制的作用 J。另外龙葵碱也有较强的抗真菌作 用。 2.4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用0.5%以上浓度的龙葵煎剂静 脉注射(0.1~0.3 mg/kg),对麻醉猫有明显降压效果。静 脉注射100%煎剂(0.2 mg/kg),可使血压降至零,如不急 救,可致死亡 。龙葵煎剂500 mg/kg静脉注射显著减弱 阻断颈总动脉引起的加压反应,对肾上腺素致加压反应没 有影响,对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电刺激中枢端及外周端引 起的压力变化也没有影响 。 研究还发现,龙葵醇提取物对正常麻醉犬有急剧降压 作用,在降压的同时还能减少心肌耗氧量;澳洲茄碱、澳洲 茄胺皆有正性肌力作用,对平滑肌具有兴奋作用,具有类 阿托品样作用。 2.5对呼吸系统作用:龙葵果浸膏、二氯甲烷提取物、石油 醚提取物及水溶部分(剂量相当于最大耐受量的1/2)灌服 小鼠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龙葵果60%乙醇提取物有显著的 镇咳作用 。 2.6对泌尿系统作用:龙葵对由庆大霉素诱导的肾细胞损 伤具有保护作用。用龙葵50%的醇提取物在对庆大霉素 诱导的肾脏细胞(vero cells)毒性反应的细胞保护作用的研 究中,通过台盼兰排除检验和线粒体脱氢酶活性分析证实 其对庆大霉素的细胞毒作用显著受到抑制,同时亦发现此 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从而提出了对 肾脏的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 2.7对神经系统作用:采用龙葵果醇提取物的神经药理活 性动物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龙葵醇提取物具有潜在的 神经系统镇静作用 。 2.8对消化系统作用:龙葵对由CC1 诱导的肝损伤具有 显著保护作用 ,且龙葵糖蛋白能够提高肝药酶的活性, 同时抑制体内HMG—CoA还原酶活性,起到护肝作用 。 另外龙葵提取物能显著地降低由阿司匹林诱导的胃溃疡 的溃疡指数,Mallika Jainu 用龙葵果实提取物治疗溃疡,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分泌活性 有关。 2.9其他:澳洲茄胺可使实验动物正常体温下降,对静脉 注射菌苗或腹腔注射2,4一二硝基酚致热小鼠有解热作 SHANXI J 0F TCM Jan.2011 Vo1.27 No.1 用;澳洲茄胺能降低试验动物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其水 杨酸盐与乌头酸盐也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龙葵含的澳洲 茄碱(50~100 mg/kg)对大鼠腹腔注射,有升高血糖作用, 但是其皂苷元无此作用。 3毒理作用 龙葵碱糖苷有较强的毒性。糖苷生物碱的致毒机理 主要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酯 酶被抑制失活后,造成乙酰胆碱(Ach)的累积,引起胃肠肌 肉痉挛等一系列中毒症状。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脑水肿, 其次是胃肠炎,肺、肝、心肌和肾脏皮质水肿 。龙葵碱可 致雄性小鼠精子畸形,干扰雄性小鼠生精功能,对雄性小 鼠睾丸有毒性作用 。 4结语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龙葵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 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生物碱和多糖。它们具有抗肿 瘤、抗炎、抗过敏、抗菌、解热镇痛等药理作用。特别是其抗 肿瘤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龙 葵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有效成分以及作用机制尚 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综合参考有关 文献资料,从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研究等方面进行概述,以 期为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 [2] 杨永年,张海洋.中国龙葵复合种细胞学分析及地理分布的 研究[J].植物研究,1994,14(2):20. [3]张海洋.中国龙葵数值分类研究[J].植物研究,1999,19 (2):127—131. [4]刘利国,郭喜宝,姜小晶.龙葵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 刊,2006,24(7):1 357—1 358. [5]梁生旺,王浴铭,张广强,等.薄层扫描法测定龙葵中澳洲茄 胺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1997,32(8):494. [6]Hnana AE1一Ashaala,S.A.Ghanema,F.R.Meleka,et a1.Alkaloid Production from regenerated Solanum plants[J] .Fitoterpi—a,1999(70):407. [7]周新兰,何祥久,周光雄,等.龙葵全草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J].中草药,2006,37(11):l 618. [8]王立业,王乃利,姚新生.龙葵中的非皂苷类成分[J].中药 材,2007,30(7):792. [9] 肖桂武,曾和平.龙葵多糖的分离、纯化和鉴定(1I)[J].中 草药,2000,31(3):162. [10] 王丽君,刘良,王正铎,等.北方野生龙葵浓缩果汁营养成 分的测定[J].特产研究,1999(4):21—22. [11]那顺盂和,杨秋林,米拉,等.野生龙葵果中矿物质和维生 素含量的分析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0,21 (9):8. [12]米拉,杨秋林,那顺孟和,等.野生龙葵果中营养成分的研 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23(3):98. [13] 安磊,店劲天,刘新民,等.龙葵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中国中药杂志,2006,3l(15):1 125. [14 J 季宇彬,万梅绪,高世勇,等.龙葵碱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 山西中医1 2011年1月第27卷第1期 叫 1 1 二J 1 J OF TCM J Vo1 No.1 1 SHANXI叫 2 ¨ 2 2 an.2011^l .27-49・ 疫功能的影响[J].中草药,2007,38(3):412—414. K.S.Heoa,S J.Leea,J.H.Koa,et a1.Glycoprotein isolated from Solanum nigrum L inhibits the DNA—binding activities of NF—KBand AP一1,and increases the production of nitric cal activity of Solanum nigrum fruit[J].Journal of ethnophar— macology,1998(65):43—48. 谢纲,李冲.茄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J].国外医学 ・植物药分册,2006,21(2):63. oxide in TPA—stimuli.ted MCF一7 cells『J].Science di Prashanth KV,Sbashidhara S,Kumar MM,et a1.Cytoprotective role of Solanum nigrnm against gentamicin—induced kidney rect,2004,18(6):755. Heo K S.Lee S J,Lim K T.Cytooxic effect of glycoprotein iso- lated from Solanum nigrum L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hydroxyl cell(Vero cells)damage in vitro[J].Fitoterapia,2001,72 (5):481—486. induce DNA——binding activities ofNF——kappaBinHT—— Rajuk,Anbuganapathi G,Gokulakrishnanv,et a1.Effect of dried fuits of Solanumnigrum L NN against CCI4一induced 29 cells[J].Environ Toxicol Phanmeol,2004,17(1):45. Set—Jung Lee,Kye—Taek Lim.150 kDa glycoprotein isolated from Solanum nigrum Linile stimulates caspase一3 activation hetapic damage in rats[J].Bio1.Pharm.Bull,2003,26 (11):1 618. Set—Jung Leea,Jeong—Hyeon Koa,KwangLimb,et a1.150 kDa glycoporotein isolated from Solarium nigmm Linne en— hances activities of detoxicant enzymes and lowers plasmic cho- and reduces inducible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HCT一1 16 cells[J].Toxicology in Vitro,2006(20):1 088. 聂巧珍,韩伊林,苏秀兰.激光联合龙葵多糖对荷瘤小鼠肿 瘤细胞凋亡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7):40— 42. lesterol in mouse[J].Pharmal cological Research,2005 (51):399. Mallika Jainu,Chennam Srinivasulu ShyamMa Devi.A—ntiul— [ [ [ 罗文娟,王光辉,周新兰,等.螺甾皂苷类化合物的体外抗 rL [rL [ 人肝癌细胞增殖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07,15(3):307 1J ] 拍 ]],J —] eerogenic and ulcer bering effects of Solanum nigrum(L)on ] 如 ] 308。 experimental ulcer models: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inhibi— 许扬,潘瑞乐,常琪,等.龙葵抑制鸡胚绒毛囊膜血管新生 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5):549—55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77:630—631. tion of acid formation[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6 (104):156. 段光明,冯彩萍.马铃薯糖苷生物碱[J].植物生理学通 讯,1992,28(6):457—461. 迪利夏提・沙德穆罕默德,吾布力哈斯木・艾合买提.维 药龙葵果抗炎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1999,5(4):11. 季宇彬,王斌,郎朗.龙葵碱对雄性小鼠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c].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 国学术会议,2008.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59. Perez R M,Perez J A,Garcia I M,et a1.Neuropharmacologi— (收稿日期:2010—12—03) 本文编辑:李艳萍 (上接第40页) 抗疏健骨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TNF— 含量, 平衡血清中NO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的丢 失,从而改善骨代谢而达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 用。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3):146~147. [7]薛静燕.健脾升清饮治疗绝经前后诸证62例r J].南京中 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3):186~187. [8]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90. [9]H。gbauer L C,Lacey D L,Dunstan C R,et a1.1nterleukin一1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but not IL~6 stimulate osteoprote. 参考文献: [1] 史传道,张快强,贾文鹏,等.抗疏健骨颗粒治疗原发性骨质 疏松症54例[J].陕西中医,2005,26(8):763—764. gerin ligand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osteoblast cells[J]. Bone,1999(25):255—259. [21 史传道,段永峰,贾文鹏,等.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 大鼠骨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的影响[Jj.陕西中医, 2009,30(6):739—740. [10]Damelio P,Grimaldi A,Pescarmona GP.et a1.Spontaneous osteoclast fornlation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3] 史传道,贾文鹏.抗疏健骨颗粒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降钙素 和骨钙素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4):59— 6O.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FASEB J,2005,19(3): 410—412. [11]Van TH,Ralston SH.Nitirc oxide and hone[J].Immunology. 2001(103):255—261. [4] 史传道,汶勇军,贾文鹏,等.抗疏健骨颗粒对糖皮质激素骨 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血清IL一6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 学报,2007,30(5):63—64. [12] Macintyre I,Zaidi M,Alam AS,et a1.Osteoclastic inhibition: all action of nitirc oxide not mediated by cycle CMP[J].Proc NutI Acad Set USA,1991(88):2 936—2 940. [5]邹移海,黄韧,连至诚,等.中医实验动物学[M].广州:暨 南大学出版社,1999:128. [6] 冯娟.肾肝心三脏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J].南 (收稿日期:2010—10—13) 本文编辑:李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