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研究

来源:智榕旅游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学术与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研究*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王芬芬,张军

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着手建立全新的财务信息平台,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将财务业务系统进行流程再造与业务标准化,数据适时、全面共享,并实现与非财务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的财务模式[1]。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可以打破各部门的沟通壁垒,联通各业务平台的数据,破除信息孤岛,搭建全新的业务流程,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还可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避免机构的重复设置,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一、高校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困难业的,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精通专业知识的复合(一)财务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共享,且财型人才很少,这就使得财务人员整体的信息共务和业务系统融合度低享观念不足,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也比较困难。目前,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大致可分为预算二、高校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策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网上报账系统、国(一)设计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业财一体化库支付系统、决算系统、工资系统、学生收费平台,构建互联互通的云共享服务中心系统、数据查询系统等多个系统。在现有的财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首要前提就是拥有海务管理模式下,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独量数据,高校财务及各相关业务部门的数据量立,分散且异构,共享程度低,使得财务处的巨大,却通常无法互联互通,导致存在多个“信数据统计与汇总工作变得困难、低效。息孤岛”。因此高校财务应该基于大数据技术,此外,业务管理流程按部门和工作职能设置,各学院及部门都有各自的规则,难以形设计业财一体化平台,构建互联互通的云共享成跨部门跨职能的流程,同样一个信息在不同服务中心,促进业务和财务数据的融合统一。部门处理时,都是按照自己部门的信息规则进业财融合主要是利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行转化,使得其难以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数据共创新工作流,构建以云数据为共享中心的预算、享和交换[2]。业财融合不好,一方面容易造成核算、收费、工资、资产、科研等管理系统,管理链条的冗余,增加高校的管理成本,降低将业务部门数据自动实时转变成会计语言传递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高校人员办事的到财务部门,并及时生成财务数据;同时将各难度。项管理措施、内控制度、业务流程嵌入业务软(二)高校财务报销流程繁琐,精细化程件,实现集中授权、统一认证模式[3]。度不够在“业财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制定统高校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一的信息化数据标准,使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云通常设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科室。由于缺乏数据共享服务中心,以财务数据为核心,将财信息共享,这种面向科室的划分容易导致办事务与教务、学工、人事、后勤、科研及资产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可能需要循环往返不同科理等其他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使“业财一体室、不同部门,导致多跑路、效率低。化”平台可以通过云数据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数此外,财务报销流程的设计中,由于审批据的实时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例如财务事项逐层上报,审批环节众多,而且同一报销系统可以根据发生的业务,自动抓取相关数据事项的不同流程附件存在多次重复审批的现信息,来完成记账、数据分析、信息传递等功象,流程比较繁琐,窗口报销矛盾不断。能。学费管理,可以实现财务收费系统与学工、目前的财务报销工作大多依赖于财务人教务的数据互联互通,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员的现场审核及手工数据录入,而财务服务的工资管理可以实现财务与人事共享人员变动师生众多,报销工作量繁重,财务人员在审核信息、工资数据等,提高效率。票据及录入数据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这就(二)优化财务报销流程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财务报销是高校财务最基础、业务量最大(三)财务复合型人才匮乏的工作,也是财务处和其他业务部门交集最多传统的财务理念往往更重视会计核算,财的工作。会计核算的高效、准确不仅影响着财务人员长期从事单一、枯燥、繁重的核算工作,务预算的执行及各报表的编制,也决定着财务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进取心和创新性。此外,大处的服务质量。高校财务应该依据共享服务中多数高校财务处引进人才时,都是引进会计专心模式优化财务报销流程,具体措施包括共享各财务系统的数据,实行网上报销,网上审批,然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明确审批权限,提高审批额度,减少审批环节;分流报销高峰期,集中报销、专项报销相结合;将重复性强、标准化程度高、附加值低的核算业务转到内部控制中,有效提高简单业务的处理效率,增强集中管控能力。(三)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信息技术强的财务队伍一个新领域、一项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积累,将大数据的思想引入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一批既精通财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财务处一方面可以引进精通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通过开展定期培训、员工自主学习等方法,改变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促进财务人员转型,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财务风险水平。同时,高校应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为高校财务人员提供一个与薪酬、职称、职务挂钩的晋升通道,以此来激励财务人员努力工作、积极进取。这样,高校便可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信息技术强的财务团队。这支团队不仅可以推进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为各职能部门及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K201906)。参考文献[1]高志勇.财务共享下的高校财务“放管服”优化研究[J].财贸与财税,2019(8): 60-62.[2]江乾坤,田菁菁.我国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 (10):153-156.[3]谢秋玲,崔斌,张珊,刘天真.智慧校园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8-62.·2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