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来源:智榕旅游


2016年 月 日

新课题目: 课文一 词语 第 1 课时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个字教学目标: 和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体会毛泽东是如何关心同学的,培养学生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教学重点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1.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教学具准备: 教法: 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 讲解法 , 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一, 导入:谈话,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认识毛泽东吗?谁来给大家说说毛泽东是谁?这节课我们学习毛泽东小时候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 1

教学过程: 一,词语学习 师:我们为了跟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先理解本片课文的生字和有些比较理解的词语,你们打开书第3页边预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这时老师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生: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师:同学们这些是我们要学的生字和词语,这里面有没有你们课外学习的或认识的字和词呢?如有学生举手说说,对的老师肯定,错的老师纠正,并表扬学生课外自学汉语的习惯和鼓励其他学生像这些学生学习. 师:那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生字和词语 1. 时间:中午 (zhong wu) 2. 与做饭有关:柴禾 (chai he ) 3. 学习用品:书包 (shu bao ) 4. 拾 (shi) 捡、拣 5. 免得 (mian de ) 以免、避免、不要 6. 这样(zhe yang) - 那样 7. 饱 (bao) - 饿 把这些词语老师给学生一个个的讲解正确读音,讲解词意,用让学生用生字组词,用词组词组,造句的方法跟加理解词义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二,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那一课?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词语在学汉语很重要,你们掌握了这些词语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下课后一定要再看看这些词语并牢记哦,能做到吗? 词语学习 份 (量)(fen) ___ 一份报纸 一份文件 一份报名表 需要(动)(xu yao ) ___ 需要时间 需要力量 需要帮助 (shi fen )___ 十分喜欢 十分生气 十分可爱 板书设计: 十分(副)以为(动)(yi wei)___ 以为容易 以为很快 以为不晚 感到(动)(gan dao )___ 感到开心 感到有趣 感到困难 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3

2016年 月 日

新课题目: 课文一 第 2 课时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个字教学目标: 和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体会毛泽东是如何关心同学的,培养学生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教学重点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1.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教学具准备: 教法: 教科书插图,班班通设备 . 讲解法 , 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点名上黑板听写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其他学生在下面听写练习本导入新课: 上。 教学过程: 一)课文学习 4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上课那一课?学了什么?……..(生随意回答) 那我们这节课学习这一课的课文,这是一篇小朋友家里发生的小故事。 1.老师先把课文给学生范读一边,学生看着书用手指指着字听老师的读,顺便不认识,不理解的字和词的读音记在字的上面。 2.老师给学生领读课文。 3.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老师在巡视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师:我们把课文读了几遍,现在你们把课文分段。 生:学生把课文分段标出来。 师:现在我们按段读课文,那位学生读读第一段啊? 生:学生举手和点名读. 师:一位学生读时其他学生注意听,读的学生读的怎样,对不对,读完后评价,老师指导读,读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读完后学生评价. 同样方法读下面的其他短文。全篇课文读完后学生提出没理解的字和词,老师给学生解释词意。 4.学会翻译课文 5.用已经学过的词语进行复述课文大概的内容。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毛泽东上小学的时候,为什么每天都带午饭? 2)那个同学在大家吃午饭的时候干什么去了? 3)毛泽东的妈妈得知事情的真相后是怎么做的? 5

7.老师最后总结课文。(,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 按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上小学的时候,为什么每天都带午饭? 板书设计: 2.那个同学在大家吃午饭的时候干什么去了? 3.毛泽东的妈妈得知事情的真相后是怎么做的? 作业布置 抄写课文,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6

2016年 月 日

新课题目: 学句子 第 3 课时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个字教学目标: 和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体会毛泽东是如何关心同学的,培养学生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教学重点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1.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教学具准备: 教法: 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 讲解法 , 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了那一课?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词导入新课: 语在学汉语很重要,你们掌握了这些词语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那7

我们今天要学重要的句型。 教学过程: 一.句子学习 师:老师把句子写在黑板上,讲解句子中带点词在句子中的词意和带点词在句子的意思,给学生范造句子。 生:学生跟着讲解和范句模仿造句跟加理解带点的用处。 1. 这位同学家里穷。于是,毛泽东就把自己的饭分了一半给他吃。 1)老师同意了。于是,我们开始干了起来。 2)今天的作业是改错。于是,我就把写错的地方改了过来。 2. 放下回到家,毛泽东一放下书包,就去厨房找吃的。 1)我一回到家,就帮妈妈干活。 2)同学们一听到上课铃,就赶回了教室。 1. 这位同学家里穷。于是,毛泽东就把自己的饭分了一半给他吃。 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 放下回到家,毛泽东一放下书包,就去厨房找吃的。 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 作业布置 抄写句子,并自己能造句。 教学反思

8

新课题目:

2016年 月 日

课文一 练习 第 4 课时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个字教学目标: 和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体会毛泽东是如何关心同学的,培养学生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教学重点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1.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教学具准备: 教法: 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 讲解法 , 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9

导入新课: 听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 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 1) 你想要什么? (需要) 2) 同学们在一起玩的开心吗? (十分) 3) 今天穿这件衣服怎么样? (换) 4) 你怎么没有等我一起走? (以为) 比一比,注音并组词 1. 免______( ) 兔______( ) 2. 午______( ) 牛______( ) 板书设计: 3. 木______( ) 禾______( )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10

2016年 月 日

新课题目: 课文二 词语 第 5 课时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个字教学目标: 和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体会毛泽东是如何关心同学的,培养学生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教学重点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1.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教学具准备: 教法: 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 讲解法 , 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导入新课: 你们给妈妈过过母亲节吗? 11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二,朱德的扁担, 那我们首先要学一下词语部分。 这时同学们把课文边轻声教学过程: 1.老师把词语学习中的词语写在黑板上,朗读边分段。 2.老师问学生这些词语里面有你们提前查词典学过的词语吗?谁说说意思,如有举手说说,对的肯定及时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像他学习。如说错了也鼓励他的胆识,老师及时纠正讲解意思,学生说完老师把其他词语一个个的给学生讲解词的意思和运用。 1.更加(副)( geng jia )更加好 更加干净 更加美丽 2.敬爱(动)( jing ai ) 敬爱老师 敬爱毛主席 敬爱校长 词语说完把词语领读几遍,指名读,齐读。 3. 让学生拿起练习本学新词 4. 让几个学生上黑板听写 5. 老师总结一下词语 1.更加(副)( geng jia )更加好 更加干净 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2.敬爱(动)( jing ai ) 敬爱老师 敬爱毛主席 敬爱校长 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12

2016年 月 日

新课题目: 课文二 第 6 课时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个字教学目标: 和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体会毛泽东是如何关心同学的,培养学生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教学重点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1.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教学具准备: 教法: 教科书插图,班班通设备 讲解法 , 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13

导入新课: 听写词语 教学过程: 1.老师把课文给学生范读课文,然后举手和指名按段读,读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提出不理解的词,老师给学生解释词意。 2.老师有关课文内容的几个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找出答案,后按着题提问每小组代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 1)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 2)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了一根扁担? 3)在战士们的严重,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完后每组代表一人说说讨论结果,师生一起肯定或纠正。 3.师生一起说课文内容。 三,小结:今天我们上了那一课?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们说说朱德是个怎样的人吗?你们也向他学习不怕困难,不怕艰难。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文二 朱德的扁担 抄写课文,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14

新课题目:

2016年 月 日

课文二 练习 第 7 课时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读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个字教学目标: 和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体会毛泽东是如何关心同学的,培养学生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1.掌握课文中生字的结构,偏旁和字意. 教学重点 2.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1.理解本课词语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实际运用课文里的重点句型. 教学具准备: 教法: 教科书插图,班班通设备. 讲解法 , 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把练习题先一个一个的让学生在书上和练习本上自己独立做做,老导入新课: 师巡视检查做完学生答案,然后做对的学生上黑板做,做完师生一15

起判断正误。 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井冈山上有不少敌人。 ( × ) 2)井冈山上的粮食很少,战士们都要去挑粮食。 ( √ ) 3)朱德白天挑粮食,晚上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 ( √ ) 4)朱德的扁担坏了,他又找了一根扁担。 ( √ ) 5)同志们对朱德是又心疼又尊敬。 ( √ ) 二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 2)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了一根扁担? 3)在战士们的严重,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1)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 板书设计: 2)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了一根扁担? 3)在战士们的严重,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