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弥勒县奶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弥勒县奶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来源:智榕旅游
牧业观察 弥勒县奶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张海萍 李卫明 高艳丽 (1.云南省弥勒县畜牧兽医局巡 司兽医站652300,2.云南省弥勒县畜牧兽医局652300) 弥勒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为调整农业产业结 构,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2005年起开始发 殖形成较大的带动。 1.5粮食价格上涨 由于受百年不遇的旱灾影响,粮食、青绿饲料价 展奶牛养殖。为加快奶牛养殖产业化进程,县人民政 府专门出台了《扶持奶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从贷 款贴息、奶牛保险补贴、冻精改良补助等环节对奶 农给予扶持。饲养1头奶牛,奶农可得到近千元的 财政补贴。经过5年的努力,全县共建成3个奶牛 养殖小区和2个养殖合作社,发展奶牛养殖户3l9 户,饲养奶牛2 538头,其中泌乳奶牛l 380头,年产 鲜奶4 500吨,培育犊牛l 300多头,奶农年实现养 牛毛收入1 300多万元。奶牛养殖虽然取得了一定发 展,但奶牛单产低、发病率高,导致养殖效益低下,广 大群众养殖积极性不高。笔者通过对奶牛生产经营 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以下因素是制约我县奶 牛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1制约因素 1.1缺乏饲养管理技术和经验 我县以前从未发展过奶牛养殖,因而缺乏成熟 的技术和经验。各个小区饲养的奶牛常感染乳房炎、 繁殖性疾病、肢蹄病等,造成奶牛死亡率高,药费和 配种费用加大,奶牛空怀期延长,养牛效益低下。 1.2资金紧缺 , 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发展奶牛养殖需要投入大 量的资金,饲养1头奶牛需要投人1万元以上,广大 群众没有批量发展奶牛养殖的资金能力。 1.3后备奶牛供给不足 我县能繁母牛存栏群体小,后备奶牛繁育数量 较少,还没有形成自繁自养的发展体系,大量的奶牛 依赖于外地引进,存在较大的疫病风险。 1.4乳制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进驻弥勒县的乳制品加工企业资金实力单薄, 在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投入不足,产品单一 且市场占有率低,产品销售局限于州内市场,乳制品 很难进人云南省中等以上的城市销售。因此,受产品 销售市场的限制,乳制品企业对原料奶的需求量十 分有限,每天l0 15吨的鲜奶产量就能满足企业加 工的需要。企业低迷的原料奶需求量难以对奶牛养 格大幅上涨,目前玉米为2.O5~2.10元/千克、豆粕为 4.50元,千克、青绿饲料为0.40元,千克。与去年同 期相比,饲草饲料价格上涨幅度达400/0~45%,而鲜奶 价格仅上涨了0.10元,千克。饲料价格的大幅上涨, 挤压了奶牛养殖的盈利空间,使奶牛养殖几乎处于 微利经营,甚至亏损状态,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奶牛 养殖的积极性。 2对策 2.1争取项目和资金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逐步对奶牛养殖小 区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水、电、路、防疫、饲料加工、粪 污处理等设施建设,提高小区奶牛标准化饲养的水 平和劳动生产率。 2.2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奶牛养殖技术水平 通过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等方 式,多层次地对奶农进行科技培训,把奶牛饲养管 理、疫病防治、犊牛培育和品种改良等综合配套技术 传授给养殖户。 2.3推广种草养畜技术,解决饲草短缺问题 推广人工牧草种植技术,青玉米、农作物秸秆青 贮氨化技术,拓宽饲草来源渠道,降低奶牛养殖成本。 2.4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县、乡、村3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奶 牛疫病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加强口蹄疫、 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的监测和防治,降低奶牛发病 率;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培训,提高防疫人员 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为全县奶农提供优质、高效的技 术服务。 2.5推广繁改技术 大力推广奶牛冻精改良技术和开展奶牛生产性 能测定,培育高产奶牛群体,淘汰生产性能低的个体。 2.6大力培植乳制品加工企业 帮助企业融资、扶持企业技术改造等措施,做大 做强加工企业,提高其对奶牛养殖的辐射带动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