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卷(三)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亢.(háng) 迄今 趾.
高气扬(zhǐ) 郝然在目 B.恬.淡(tián) 缪误 鳞次栉.比(jié) 绚丽多彩 C.横亘.(gèng) 洗涤 不无裨.益(bì) 纵横捭合 D.蹒.
跚(pán) 徘徊
觥.筹交错(gōng) 不蔓不枝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环球时报》“史海回眸”版的63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不少文章堪称“独家”。
B.华灯初上,沂河中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
。 C.作为现代中学生就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且要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目空一切....
的气势。 D.今天同学相聚,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张明,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和我的家乡》上映时,电影院里坐满了人,只有一两个座位空着。
B.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各地本着节约而有实效为原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C.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D.谁能否认华为企业没有对中国的信息产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呢?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保守党某部门任职,2001年当选国会议员。 ②2005年他以出色的演讲口才最终当选保守党领袖。
③直到进入牛津大学,他依然很少与政治活动沾边,但学业极为出色。 ④2010年5月,卡梅伦被任命为新一轮英国首相。 ⑤幼时的卡梅伦丝毫没有显示出政治人物的天赋。
⑥小学时不仅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而且极为害羞。 A.④⑤⑥②③① B.⑤⑥①③②④ C.⑤⑥③①②④
D.④⑥⑤③①②
5.某班篮球队在一次比赛中以两分之差输了,赛后大家讨论纷纷。请选出语气委婉诚恳,容易被人接受的一段发言
( )
A.左后卫说:“今天这球,输就输在中锋身上,一点都不配合,光顾了自己投,瞎逞能!”
B.右前锋说:“上次比赛我就觉得他别扭。自以为多了不起似的,不就个儿高吗?我看呐,今儿个要没他,说不定还赢了呢?”
C.左后卫说:“篮球赛可没有单打。他要是怕显不出他来呀,趁早走!”
D.左前锋(队长)说:“今天这场球虽然输了,但大家都打出了水平,中锋也很卖力。责任主要在我,平时组织练习,忽视中锋与大家的配合。今后我们要加强团结,配合好,一定能打赢的。”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风入松①
[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②
,日日醉湖边。玉骢③
惯识西湖路,骄④
嘶过、沽酒⑤
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⑥
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⑦
,来寻陌上花钿⑧
。
[注]①风入松:词牌名。②一春:整个春天。长费:指耗费很多。买花钱:旧指狎妓费用。③玉骢(cōng):毛色青白相杂的马。④骄:马健壮。⑤沽酒:买酒。⑥鬓云:形容发髻浓黑如云。⑦残醉:酒后残存的醉意。⑧花钿:以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饰。
6.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描绘都城临安中人们春游西湖的活动场景。
B.词的上阕最后两句有动有静,绘声绘色,由远及近描绘了西湖春游的热闹景象。
C.“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表明游人之多。
D.词的结尾与开头照应,表明明日依然照样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春”“长费”“日日”表明这里的游人很会花天酒地,及时行乐,长此以往,日日如此,已整整一春了。
B.“玉骢惯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主人游西湖的频繁,“骄嘶”实则写主人的姿态。
C.词的下阕中的“残”令人联想到南宋苟延残喘的社会现状。
D.这首词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南宋朝廷内外苟且偷生、纵情享乐、寄生腐朽生活的批判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蔡泽传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
于涂,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
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②
。范雎因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③
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②倨:倨傲。③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游学/于诸侯
B.蔡泽/乃西入秦 C.若夫/秦之商君
D.于是范雎/称善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使( ) (2)固( ) (3)延(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11.蔡泽向范雎说起商鞅、吴起、大夫种三人的遭遇,其用意是什么?结合文段,概括蔡泽能够被秦昭王拜
为客卿的原因。(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 (2) ,明灭可见。 (3)采菊东篱下, 。
(4) ,隔江犹唱后庭花。 (5)塞下秋来风景异, 。 (6) ,蜡炬成灰泪始干。 (7)小桥流水人家, 。 (8) ,山间之朝暮也。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
坐在老槐树的怀里
①槐树是从什么时候站在那里的,我不知道。我出生时,它已经在那里了。
②低矮的小草房前面,小院一边,一棵老槐树,枝虬叶茂,树冠几乎盖住了小院的半边。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伸出双臂,去抱槐树粗糙皲裂的树干。但我抱不住老槐树,老槐树却以她宽敞的怀抱将我拥入怀里,在我的整个幼年,甚至童年里。
③最初发现老槐树可以做保姆的,是母亲。一岁多的孩子,正缠人,会撒着两只小手摇摇晃晃地到处逛荡了,不知凉热,也不知高低。为此,母亲找根软布绳,哄我乖乖巧巧地伸出一条胖乎乎的小腿。绳子的一端拴住了我的脚脖,另一端就交给了老槐树。那时年纪尚小,自是无法记得当时的情形,只能根据母亲的讲述加上自己的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
④一棵绿荫如盖的老槐树下,一个被拴了一只脚脖的小女孩儿,新鲜又好奇地打量着脚上忽然多出来的那圈儿东西,软软的布绳儿拴得脚脖痒酥酥的,小女孩儿便“咯咯”地笑个不停。也有来看稀奇的孩子,看过将小牛、小羊拴在树下的,却头一次看到那样拴小孩的。他们站在离槐树不远的地方,逗弄小女孩儿,或扔一块小瓦片,或扔一朵绚丽的月季花。
⑤我真的就摇摇晃晃地跑过去,却在离那些东西不到一尺远的地方被老槐树牵住了。我才知道,自己的自由天地,已被绳子限制。我坐在地上抱住脚,拼命去解绳子,小脸憋得通红,眼泪也急得掉下来,那个结实的扣儿却纹丝不动。我遂坐在地上,两脚搓地,大哭起来。
⑥哭了几天,我似乎明白,再怎么哭也拉不回大人远去的背影,索性不再哭,开始慢慢将槐树下的日子
当成一种享受。每天早晨,吃饱喝足,我主动拉着母亲的手,往槐树下走。走到树下,拾起地上的绳头,交给母亲,又去搬自己的小脚:“拴,拴……”母亲三下两下,将我交给老槐树,就走了。她已经很放心地把我交给这个稳重又沉默的老保姆。
⑦的确,老槐树是一个称职的老保姆。她知道如何逗弄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让她不哭也不闹。夏日毒辣的阳光,伤害不到那个小人儿,老槐树替她撑起一把巨大的遮阳伞。树上偶尔会有鸟雀降临,叽叽喳喳躲在浓密的叶底说个不停。女孩儿抬起头,支着下巴跟它们说话。树下有蚂蚁,其中一只发现了女孩儿弄碎的饼渣儿,赶紧回头去呼朋引伴。一会儿工夫,大队人马驾到,手推肩扛,齐心协力地把一块小饼渣儿运走了。一队蚂蚁,可以让女孩儿兴致勃勃地看上半天。看着看着,小女孩儿就在树下睡着了……
⑧“姐弟三个,就数你跟老槐树投缘。”母亲如是说。 ⑨是吗?老槐树独独青睐于我吗?
⑩我自己尝试着做玩具,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槐树荚,一串串,黄绿,晶莹。拿石头把那一串串的果实捣碎,挤掉绿色的汁液,把果肉团成一个黏黏的团,放到阳光下晒干,一个黑黑的小球就做成了。外面缠上白色的棉线,一层又一层。最后拿线绷住,一个漂亮的小球就做成了。那时,乡下孩子玩不起皮球,多用这个代替。一个小球,有多种玩法,单打、双打、混合打,可以玩上一两年。后来,上学了,我每天
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槐树下写作业。一块青石的方桌,放在那里好多年,表面已被磨得光滑如镜了。我就是在那张小小的青石方桌上学会了写“人、口、手”,学会了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春看老槐树抽枝发新芽,夏听老槐树在风雨里唠叨,秋从老槐树身上撸下一串串槐树荚,冬在老槐
树下的雪地上扫出一块空地,支起一个竹匾,静等贪食的小麻雀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拴在老槐树下的小女孩儿就长大了。老槐树依然苍老、劲绿。
家里生活好了,旧房子要拆,新房子要建。新房子的地基就选在老槐树站着的地方,老槐树在劫难
逃。没有人会为一棵树伤心哭泣,除了当年曾无数次坐在老槐树怀里的我。砍树的那天,我站在树下,轻轻抚摩老槐树的寸寸树干,仰头,看茂密的枝叶仍然旁若无人地绿着,它似乎丝毫没有嗅到空气中的危险气息。
父亲下电锯时,我没敢待在家里。等我从野外回来,老槐树已经躺倒在地上了,一院子的残枝碎叶,
一院子涩涩的苦香。倒下的老槐树,被父亲做成了新房的门,那是老槐树在这个世上给我的最后馈赠——我又可以日日夜夜安睡在老槐树的怀里。
13.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与老槐树有关的哪几件事。 (4分)
14.结合具体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我主动拉.着母亲的手,往槐树下走.。走.到树下,拾起..地上的绳头,交.给母亲,又去搬.自己的小脚:“拴,拴……”
15.作者眼中的老槐树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6.本文中,作者在结构的安排上详略得当,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
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有删改)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8.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9.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
材料 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20.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班级拟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西游记》的最大艺术成就是塑造了师徒四人的传奇人物形象,四人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记录下他的人生轨迹、英雄事例和个性特征,为人物写一篇小传。(150字左右)
(二)写作(50分)
22.青年,最大的资本是敢于梦想、勇于前行。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青年人就该像常青藤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缘,把青春的绿色铺满人生的征途。 请以《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
1.D [解析]A.高亢.(kàng)、赫然在目;B.谬误、鳞次栉.比(zhì);C.横亘.
(gèn)、纵横捭阖。 2.C [解析]“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带有贬义色彩,而该句是传扬正能量。
3.C [解析]A.前后矛盾,“坐满了人”和“只有一两个座位空着”矛盾。B.句式杂糅,应将“为原则”改为“的原则”。D.该句是反问句,意思是没有谁能否认华为企业没有对中国的信息产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三重否定还是否定的意思,含义与事实不符。
4.C [解析]该语段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的,找到表示时间的词便能排出正确语序。
5.D [解析]ABC项都将责任推到中锋身上,语言偏激,容易让人反感。D项中“卖力”是对中锋的客观评价,又委婉地指出此次失利非中锋一人之责,而在于配合不好,易使人接受。 二、
6.B [解析]是由近及远的顺序,而不是由远及近。
7.D [解析]这首词记述西湖盛景,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春景的留恋之情,并无批判之意。
8.D [解析]D项中句子的意思为“于是范雎称赞蔡泽的话”,“于是”为副词,在这里表承接,“范雎称善”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因此应在“于是”后划分。 9.(1)让,派 (2)本来 (3)邀请
[解析]可联系课内语句得出正确的解释。(1)课内关联句:因使.唐雎使于秦(让,派)(《唐雎不辱使命》)。(2)课内关联句:子固.非鱼也(本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3)课内关联句: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桃花源记》)。 10.(1)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回事吗? (2)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
11.用意:阐明了“夫人之立功”“身与名俱全者,上也”的道理,要让范雎认清盛极则衰的道理,以此三人功成身死为鉴,从而主动让出相位。
原因: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把握机遇,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在困厄中激励自奋。
【参考译文】
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所带行厨炊具在路上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辩论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早就(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回事吗?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像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种,他们的死也可以作为祈求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的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不后悔。为什么不可以呢?”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
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人们
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事业成功,人身完好吗?性命和功名都得到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
12.(1)留取丹心照汗青
(2)斗折蛇行 (3)悠然见南山 (4)商女不知亡国恨 (5)衡阳雁去无留意
(6)春蚕到死丝方尽 (7)古道西风瘦马 (8)晦明变化者 三、
13.①“我”一岁多时被拴在老槐树下,老槐树成了“我”的保姆。②“我”用老槐树的槐树荚做小球玩。③放学后,“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④为了建新房子,老槐树被父亲锯倒。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段落寻找关键的词句,提取关键信息来组织表达。文章第③—⑦段主要讲述了一岁多的“我”被拴在老槐树下长大。第⑩段讲述童年的“我”在老槐树下玩耍、学习。第
段写因要建新房,老槐树被锯倒。
14.用“拉”“走”“拾起”“交”“搬”等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被拴在老槐树下的期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充满童真的幼儿形象,也从侧面反映了老槐树在“我”幼年时给予“我”的保护及快乐。(答出两层意思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句运用了动作描写,作答时先点明加点词语属于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再结合句子分析表达的情感。
15.①老槐树稳重、沉默、称职。通过母亲放心地将一岁多的“我”拴在老槐树下这一情节可以看出。 ②老槐树无私、宽厚。通过“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倒下的老槐树被做成新房的门等情节可以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形象分析。分析老槐树形象需要通读全文,找到对老槐树的描写,把握作者的情感。从文章第⑥⑦段可以得出老槐树稳重、沉默、称职的形象特点。从第⑩—段,可得出老槐树无私、
宽厚的形象特点。
16.示例:详写了“我”一岁多时,老槐树当“我”的保姆这件事,略写了“我”用槐树荚做小球、“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老槐树被锯这三件事。好处是:从内容上讲,突出老槐树给予“我”的保护和快乐,能更好地凸显文章主旨;从结构上讲,与文章标题相照应;从表达效果上讲,作者对老槐树做保姆这一情节的描写细腻生动、画面感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首先要通读全文,分析文章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再结合文章内容从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等角度作答。 17.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
[解析]找中心论点主要看开头、结尾,每一段的首尾,再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18.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最后从反面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
[解析]论证思路分三步走:首先提出论点或者分论点,也有引出话题的;接着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19.应该放在第④段。我国成功研制原子武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正是一个国家“知怕”的体现,在第④段可以证明本段“一个国家也要知怕”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作用,先仔细阅读材料明确能证明文中哪个分论点,再说明事实论据的作用。 20.略。
[解析]先明确自己的态度,再围绕自己的观点讲道理。 四、
21.示例: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他勇敢好斗,桀骜不驯,爱开玩笑,活泼乐观,重视承诺。他会七十二变,能腾云驾雾,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他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他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他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这一题既要概括情节,还要分析人物特征,因为只写150字,所以情节要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特征写比较鲜明突出的。 22.【思路点拨】
在《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重点把握四个关键词:“青春”“绿色”“铺满”“征途”。青春是自信的、张扬的、积极的、向上的,是无所畏惧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青春的绿色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春天的绿色,充满了勃勃生机,富有生命力,充满希望和朝气!而征途必定带着点艰辛、阻碍和困苦。面对阻碍、挫折,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毫无疑问,我们必须用“勇气”“奋斗”“勤奋”“坚持”等一切正能量去铺满青春的征途并战胜它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