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探究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

在探究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

来源:智榕旅游
浅析在探究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将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加入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已经成为我们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探究性学习的界定入手,探讨探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法以及反思提高,从而形成一套适合我们地理教师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反思——提高的完整模式。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问题设计 探究方法 反思提高 1.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整理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和创造力。其主体是学生,而研究的客体是课本上或我们周围活生生的地理事像。探究性学习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课程模式,它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以“创造”为指向而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一般要经历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三个阶段。

2.探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

2.1 因势制宜──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其实质。如果在地理探究性学习的

问题设计上能充分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那么学生学习的情绪会比较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增强,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探究性学习成果。

2.2 因人制宜──结合学生的专长设计问题

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样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确定合适的问题。 2.3 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产生的力量是最大的。换言之,如果学生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由此产生的学习动机将最为强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性也将最为稳定。对学生来说,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刻刻体验得到的社会就是他们的生活认知环境。 2.4 因时制宜──结合当前的热点设计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是很有兴趣的。”许多心理实验也表明,学习者感兴趣的是与他过去经验有联系但又有新颖性尚不了解的东西。在探究性学习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对他们最关注、最好奇、最感兴趣而又似懂非懂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 3.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组织能力等要求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轻松深入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 让学生有能力去探究

探究性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设计,要分层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学有所得。例如,在学习了“亚洲”的自然地理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具备如何去分析一个大洲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能力。 3.2 让学生有空间去探究

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前精心准备,包括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教师要充分论证、研究,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做到条理清晰,要备学生、备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必要的思考空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应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指导启发学生,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出发,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在这方面我采取教学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经一些挑选的资源和参考资料,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完成。如;我在讲完七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后,布置如下课后拓展探究问题:1.我国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您知道我国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吗?2.火山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3.地震时如何应急逃生?设计这样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让学生有步骤去探究

探究性学习主要由三模块组成: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拓展。本人以自己的实际教学为例说一说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开放性、创造性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一个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上,重点放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然后,把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延伸到课外──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这样,两者充分结合展开,并在学生与教师的反思中不断提高,学生才能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