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对于小说发展史,我们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
中国的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当代的白话小说。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
何为小说-定义P2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写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也”,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在现代汉语中,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概览P3 上古时期—起源P4
先秦两汉时期,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出现,但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野史杂传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为小说的产生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上古神话传说(如《山海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及先秦寓言故事(《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中的许多描写可看作是最早的微型小说,
汉代的史传文学如: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赵晔《吴越春秋》,叙吴、
越两国史事;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史记》这一伟大的历史著作,对后世小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中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取材的对象。
这一时期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雏形P5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人”这个名称,是鲁迅从“志怪”推衍出来的)、志怪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
志怪小说主要记载神灵鬼怪及妖异怪诞之事,(价值)抨击统治阶级的罪行,对百姓寄予同情,具有深远的思想和社会意义;艺术成就卓越,想象丰富、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完整,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观赏价值。其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主要人物:《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
志人小说主要记载人物的琐闻逸事,(价值)描绘了“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的真 实面貌和生活场景;暴露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黑暗,抨击了统治阶级。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最早的小说,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典故:割席分座、望梅止渴、陈太丘与友期、王戎不取道旁李等。)
这个时期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必然,对以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
唐传奇-定型P6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代在志怪与志人小说相结合的基础上,唐代兴起了一种小说样式“传奇”(“传奇”之名,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唐传奇的兴起,标志着古代短篇文言小说创作趋于成熟。(特点)在这之前小说是将逸事奇闻当成事实来写,作者并非有意进行小说创作,而唐人写传奇则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同时这时期的作品现实性加强,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有些还深刻的放映了社会矛盾;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当然艺术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幅增加,情节曲折,文辞华丽,描写细腻。
(繁荣原因:)这一时期,政治昌明、文化发达;科举“行卷”、“温卷”之风;城市经
济的繁荣,促进市民阶级的发展;加上对唐以前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使唐传奇一度繁荣发展。
发展阶段及代表作P7
总的来说,唐传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早唐
发展初期,在初唐,有些小说还完全停留在志怪的范围,如高宗朝唐临的《冥报记》和郎馀令的《冥报拾遗》就是; 也有些虽仍属志怪,但已稍有些新的迹象,如《梁四公记》述四个奇人在梁武帝面前占卜射覆,谈殊方异物及与僧人论难等活动,文中用类似汉赋的问答辅陈的结构把许多琐碎材料串缀起来,构成较大的篇制。,张鷟所作的《游仙窟》,是一篇颇为特殊的初唐小说,描写的内容和骈丽浮艳的文字及其杂用五言诗的结构,都显示了它与杂赋、俗赋的承接关系,可以说是继《梁四公记》以后(或大致同时)小说领域内又一次新的尝试。这篇小说在当时很流行,并传至日本,它对唐代传奇的孕育形成应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游仙窟》是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也是此期传奇作品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作者张鷟,该文以第一人称自述奉使河源,途中投宿神仙窟,与女主人十娘、五嫂宴饮欢乐的情事,所谓“神仙窟”不过是妓院的代称而已。这篇小说在作者生前即已传入日本,后在国内失传,直至近代学者从日本抄回,国内始有传本。
2、中唐
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李绅等人更以诗人兼传奇家的身份,将歌行与传奇配合起来,用不同体裁不同方式来描写同一事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霍小玉传》是继《莺莺传》之后的又一部爱情悲剧,也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陈玄佑的《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的标志性作品。写张倩娘为追求自由爱情,冲破封建家庭的阻挠,灵魂离躯体而去,终得与情人结合,后返归故里,与在闺房病卧数年的倩娘的身躯“翕然而合为一体”。小说运用浪漫手法,幻设奇妙情节,赞扬婚姻自主,谴责背信负约,对自由爱情的主题作了突出的渲染。
中唐传奇所存完整作品约近四十种,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诸多方面,其中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3、晚唐
唐传奇发展后期。一般认为,传奇创作到了晚唐已经衰微不振,因为从留存的作品来考察,晚唐时期,单篇传奇的数量大为减少,特别是爱情题材显现衰落,但是传奇小说集的创作却十分兴旺,其中不乏富于文学趣味的作品。题材方面,豪侠小说和讽刺小说等取代爱情小说而兴起,也丰富了唐传奇的内涵。豪侠小说内容涉及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国等方面,由此展现出一种高蹈不羁奔腾流走的生命情调。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是晚唐豪侠小说中成就最著名的一篇。而讽刺小说代表有李玫的《徐玄之》,张读的《杨叟》。
按性质分类P8
1、艳情类
这一类传奇是叙述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小说,著名的传奇有:许尧佐的《柳氏传》;白行简(白居易之弟)的《李娃传》写长安妓女李娃的故事,缠绵动人;元稹的《会真记》(一称《莺莺传》),叙述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情节曲折、文笔动人;陈鸿的《长恨歌传》,叙述杨贵妃自入宫至马嵬缢死的故事;蒋防《霍小玉传》,叙述的是陇西书生李益和长安名妓霍小玉凄楚动人的爱情悲剧。
2、侠义类
这一类传奇是叙述侠女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薛调的《无双传》、裴铏的《昆仑奴》、袁郊的《红线》、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这四种传奇故事,都被后人改编成戏曲。
3、神怪类
这一类传奇是叙述神仙鬼怪的小说,唐代传奇中这一类的作品最多。其中较著名者有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王度的《古镜记》、沈既济的《枕中记》、牛僧孺的《玄怪录》、陈玄祐的《离魂记》、薛用弱的《集异记》、任蕃的《梦游录》等。
唐代三大爱情传奇P9
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
白行简,白居易之弟,《李娃传》写荥阳生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恋,资财耗尽后,被鸨母设计逐出,流浪街头,做了丧葬店唱挽歌的歌手。一次他与其父荥阳公相遇,痛遭鞭笞,几至于死;后沦为乞丐,风雪之时为李娃所救,二人同居。在李娃的护理和勉励下,荥阳生身体恢复,发愤读书,终于登第为官,李娃也被封为汧国夫人。这是一篇以大团圆方式结局的作品,小说的精华尤其表现在对李娃形象的塑造上对其过人的清醒、明智、坚强和练达,构成李娃性格中最有特色的闪光点。
元稹的《莺莺传》则是一个悲剧结尾。写张生时游蒲州,居普救寺,巧遇暂寓于此的表亲崔家母女。其时蒲州发生兵变,张生设法保护了崔家。崔夫人设宴答谢,并命女儿出拜张生。张生惊其美艳,转托婢女红娘送去两首《春词》逗其心性。莺莺当晚即作《明月三五夜》一诗相答,暗约张生在西厢见面。张生赴京应考,滞留不归,莺莺虽给张生寄去长书和信物,但张生终与之决绝,并在与友朋谈及此事时斥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自诩为“善补过者”。写这篇小说时元稹26岁,很多人认为这是元稹的自传。
《霍小玉传》是继《莺莺传》之后的又一部爱情悲剧,也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作者蒋防,霍小玉原为霍王之女,因其母是侍婢,地位低下,小玉终被众兄弟赶出王府,沦为妓女。她与出身名门的陇西才子李益欢会,只求与李益共度八年幸福生活,而后任他“妙选高门,以谐秦晋”,自己则甘愿出家为尼。然而,曾发誓要与小玉“死生以之”的李益一回到家就背信弃约,小玉相思成疾,一黄衫豪士将李益强拉到小玉处,小玉悲愤交集: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小玉说完 “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一个多情女子的香销玉殒,这是悲剧的终点,也是悲剧的高潮。
传奇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实际上是已具规模的小说。小说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与流行思想。部分高水平的传奇且成为后代著名小说戏剧的蓝本。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宋元话本-继续发展期P10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沿着它的轨迹发展。
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说,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
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此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
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
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而宋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清小说-高潮: 明代小说P11
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
明代小说包括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又可分为文言短篇和白话短篇。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
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
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章回小说为主。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
“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
《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 《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 《西游记》(吴承恩)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作者各取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名字作为作品的名字,《金瓶梅》像日记一样,它的故事是逐年逐月展开的。全书题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体现当时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内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宦官、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
“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的这四个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清代小说P12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清代小说可分为四大类别:指模拟六朝的志怪小说,或模拟唐朝传奇小说的拟古派(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在小说中寄寓讥讽的讽刺派(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大谴责小说”》);叙述风流放纵故事,在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世态的人情派(红楼梦);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侠义派(《三侠五义》)。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笔端几乎批判了整个封建社会上层建筑和整个的封建统治阶级,形象地、有预见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和崩溃的趋势。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红楼梦》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儒林小史》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
而《官场现形记》等,通过对封建官吏形象的刻画,淋漓尽致地抨击了官场的窳败和黑暗。有的作品则表现了进步的民主思想,例如对男女平等或妇女解放的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在当时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三侠五义》 叙写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充分地体现了底层人民的愿望。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表现出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本质。
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作品,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此后武侠公案、短打评书盛极一时,例如《五女七贞》、《永庆升平》,民国《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纷纷问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武侠小说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的《蜀山奇侠传》,一直到港台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都在它的影响之下。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趼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趼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明清小结P13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明清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明清长篇小说居于第一层次的是所谓的“六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居于第二层次的是:《水浒后传》、《西游补》、《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绿野仙踪》、《镜花缘》、《说唐全传》、《说岳全传》、《三侠五义》、《东周列国志》等。
总结P14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路线图: 先秦寓言 → 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 唐传奇 → 宋元话本 →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文学的发展,总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以下三个因素关系尤其密切:
• 1、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壮大。因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主流,是由“说话”这种市民文艺发展而来的。
• 2、社会思想、文化的解放。当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比较严密、思想禁锢比较严重时,小说的发展就受到压制;当社会思想、文化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小说就比较繁荣。
• 3、印刷业的发展。小说 ,特别是长篇小说,动辄十万言,没有高度发达的印刷业,是不可能大量编撰和印行的。
中国的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它们都是以当时的生活为背景的。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社会生活背景也是日新月异,所以我们的现代文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将古人所幻想的所有的都变为了现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