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来源:智榕旅游
吕阳萍:创造性思维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 83 ・ 创造性思维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吕阳萍 (朝阳县木头城子镇满达小学,辽宁朝阳122000) 所谓创造性思维,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 二、因“疑”而争——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的,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是指学生在接受理解字面意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事 义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思维创造生化成新鲜、深 物,不同的观察角度就有不同的认知。语文课堂教学中,个 层的思想内容,达到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跳出语文的“囿”, 别学生的观点,未必获得大多数同学的认同,教师要从教学 获取知识的“新”。所以,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目标出发,确定疑问的切人点,展开广泛的争论,让学生有疑 非常重要,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思维训练、全面发展的不可或 有思有争,把他们的发散思维充分地挖掘出来,肯定带有规 缺的一环。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训练可以从以下几 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从心理 方面人手。 上获得自我满足感,体验到创新的愉悦感 对于那些不成熟 一、因“疑”而问——创造性思维的开始 的观点,教师也不宜求全责备,而是要作为侧面教学的手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 丰富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如《狼 是创新意识的前提。小学生的显著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 和小羊》课文的结尾是狼扑向了小羊,针对此教师可以提出 较强,对新知识有极强的求知欲。因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狼扑向小羊的结果如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再引导 思维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调动思维的积极性,给 学生从课文的寓意出发得到最终的结论。这种训练既能培 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造出质疑的空间,尽量减少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能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 学生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自由表现,对 三、从“思”到“作”——创造性思维的飞跃 学生的独特见解多鼓励,消除学生被批评的顾虑,努力营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课文展开,但课文却不是语文教学 安全和宽松的质疑环境,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提问、敢于说 的唯一载体。教师要把丰富多彩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学的背 “不”、敢于表现自己的见解。学生普遍存在着惧怕教师的心 景。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对社会、对 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要鼓励学 自然等一切事物的观察进行想象,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思维。 生多疑多问,有疑敢问,有疑必问,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产生 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的直接方式就是作文。利用写作培养学 的自信,以疑启思;二要因疑而导,针对学生对同一问题、同 生创造性思维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 一事物的不同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让 效的方法。比如,学习《龟兔赛跑》后,教师可让学生新编“龟 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教学氛围中,尽可 兔赛跑”,通过编故事、续写、仿写、看图说话等富有创造性思 能地将课堂教学中的已知信息沿着不通的途径朝着各种可 维因素的作文训练,从不同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实 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信息,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 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飞跃。 维的形成。 [责任编辑:惠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于淑华 (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辽宁长海1165O0) 阅读可以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发展,对于每一个 景美、情美的文章,学生有机会接触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教 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教会 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语句熟记于心,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存, 学生阅读。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阅读教学应围绕以下几 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发愁,在需要运用时才 个方面展开。 能做到信手拈来。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对美文理解的 一、重视阅读积累,激发阅读兴趣 基础上,在让学生陶心养性的同时,通过品味、背诵、摘抄,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言的学习不是一 成积累的习惯,从背诵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感 蹴而就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 悟表达方法的真谛。 ・84・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的,但是这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它只属于每个个性化的生命, 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以引导为辅。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教材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有的是指定背诵部 分,有的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背诵、抄写感兴趣的语句,这些都 是在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积累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课堂,还要以课内 促课外,鼓励学生去阅览室、图书馆、书店等场所,利用网络 等形式阅读童话、寓言、故事JL歌、童谣、古诗、名人名言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生命,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阅 读的乐趣。 二、培养理解和感悟能力,进行自主阅读实践 生的阅读实践”,“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同一个问题,可 以变换不同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这种讨论的 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师用书的现成 结论,而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 三、注重课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寻求多样的阅读途径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 悟。 ‘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不是给学生读书 的。”让学生以课文阅读为基础,在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后 语文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语文课程实施的一切因素。 语文学科的母语性,决定了它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是无时无处 不在的,“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教师要把学 生带进阅览室、图书馆,把古今中外的图书都变成学生的语 文课本,让学生到书的海洋中畅游,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 再作课外阅读的延伸,进而再去读社会这部大书,这是课文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这不是仅 靠教师上课时的解析与整合就能完成的。教师的提问对学 生有一定的启发,特别是启发式的提问更能引导学生由浅人 地学习语文。但由于农村地区学习资源相对贫乏,光靠学生 自己去搜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利用农村远程教育 深地理解课文的情感。但是,教师归根结底还是一名引导 者,无法代替学生去感知领悟。如果学生沿着教师规定的思 中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 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水平。 阅读教学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各种课外活动以及家庭和 社会三个层面。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 师应使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紧密衔接,不仅要完成指定 的教学任务,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能力。 维去思考,不要说培养多少创造性,恐怕连独立思考问题的 能力也很难培养起来。 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独立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机会,让学生 在文本的世界里看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学生的感悟、体验是 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 [责任编辑:惠子] 语文课说出精彩 周 悦 (大连市第十八中学,辽宁大连116033) 多数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是:初一的课堂气氛还算活 跃,初二的课堂日趋沉闷,初三的课堂基本上就是一片寂然。 的朗读,倾听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讨论.倾听是示范,更 是学生想说敢说的动力。 教师应做好对话者.对话意味着师生、生生、师生与文 本问的平等,意味着多元理解的共存、多层朗读的互重。这 里,学生与教师一样拥有说的权利、说的机会,但它决不排斥 学生有的想说却不敢说,有的因为教师“滔滔不绝”而没有机 会,有的不知从何说起,有的习惯听……针对这些现象,教师 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 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一教师的存在,否认教师的价值,相反,它更强调教师引导的技 巧,重视教师点拨的作用。 二、创设“说”的环境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说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愉快、轻松、友好、和谐 、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 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要树 立正确的观念,积极转变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 会参与说。 教师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而应是课堂活动的参与 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只有真正这样 “俯下身来”,才有可能把“说”的时空还给学生。 教师应善于做一个倾听者。倾听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 境界。“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教师应从滔滔 不绝、严词正色的说教转变为朋友式的亲切倾听,倾听学生 的氛围;鼓励每一位学生要敢于战胜自己,大胆发言,让学生 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护。马克・吐温曾说:“只凭一 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因此,学生在说的过程 中,教师应该多一些表扬,让学生意识到:开口说,对错没有 关系,好坏不要紧,说就是进步,越说会越精彩。 2.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