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医教协同”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医教协同”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智榕旅游
2019年第1期总第297期矍龙江咅赦可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 1,2019Serial No. 297基于“医教协同”的當职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卖践胡爱招,胡野,楼宏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17)摘要:目的:通过对全国高职护理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立足\"医教协同”的医护类人才培养路径,从人才培养的标 准、人才培养的过程和人才培养的评价等三个环节进行系统性设计和改革,提升培养质量。方法:首先,将临床岗位要求融入

专业建设,构建“三维并重”的质量标准;以此为逻辑起点,系统设计并实施从资源到课程到教学改革“三环联动”的培养过程;

最后,在培养过程中构建与应用\"三阶过关”的学业评价体系。结果:基于“医教协同”的“三维并重、三环联动和三阶过关”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能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论 基于“医教协同”的“三维并重、三环联动和三阶过关”的高职护理专业培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关键词:高职护理;质量提升;“医教协同”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 - 2614(2019)01 -0111 -04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取决于岗位工作 务,将护理技术等同于单纯的护理操作,片面强调岗位的知

识性、技术性而忽视了医护行业特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已 较难适应行业岗位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以培养目标为核心 的专业建设系列标准与行业岗位要求之间有明显的脱节。任务的不断变化和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立足于产教融

合的不断深化。“医教协同”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⑴。培养能“尽力提

高护理之标准,务谋病者之福利”的护理人才是高职护理教

育的目标追求。2017年,教育部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委

会组织开展的全国101家医院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满意度调

一、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研结果显示,在3项评价指标中,髙职护理学生护理操作技

能满意度为38.6%,护理职业素养满意度35.6%,护理理论

(一)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 求,全国中高职院校开办护理专业势头持续强劲,到2016年

知识满意度27.2%⑸。2. “教”的内容方式与“医”的工作任务偏移校内教学因为缺乏岗位工作任务的载体和资源,仅仅注

重单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学习,较为关注知识系统的完整

年底,已达1700多所⑵。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行业护理人才紧缺矛盾,国家卫计委发布(2014年

性,却忽略知识学习和岗位任务的衔接;实践教学注重护理 方法及过程的一般性操作习得,强调技术器物形态和工艺形

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 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300.4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

态的训练,忽视技术智能形态的培养,忽视职业情境下综合 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国;护理专业8个月的临床实习有分布

护士 2.2人;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

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 2.74人⑶。在护理人才需求 保持旺盛的同时,高职护理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与行业要求 及百姓健康需求新变化不适应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亟待破

散、岗位多、任务重、风险高等特点,传统的以委托医院教学、

学校巡回教学检查的方式,很难实现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培养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性作用从高职护理毕业生对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培养工作满意度调研数据分析,学生满意 度较低的3项分别为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师资配置⑻。另

题⑷。1•“教”的目标规格与“医”的要求脱节传统护理人才培养规格将医疗照护等同于普通护理服外,缺少与工作岗位任务相结合教学任务,如较少的临床教

收稿日期:2018-11 -12基金项目: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实践智慧培养的护理专业案例驱动式现代学徒制探索”(编号:jg20160277)o

作者简介:胡爱招,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和急救护理;胡 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楼

宏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112基于“医教协同”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学、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较为松散等。3.“教”的考核评价与“医”的执业能力考核错位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可以分解为“娴熟的护理操作,准 确及时的病情观察、判断与分析,心灵的关爱与沟通以及强

调'慎独'精神”。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是一种基于外部的

评价,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促进的主体作

用;评价维度偏重知识和技能,对素质的评价流于形式;评价

方法传统单一,不能起到评价对学业质量的促进和管理作

用⑼。(二)髙职护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护理人才培养的供需平衡机制和护士执业考试的局

限性围绕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年轻亚健康态势的加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谱的转变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等

国情,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 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岀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

护士4.7人的护理队伍建设目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

前景依然长期看好,举办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重量轻质的倾

向仍较为明显。医疗卫生行业以疾病而非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

式现阶段仍占据主导地位,致使服务过程机械化和失人性

化,这种只见疾病不见病人的倾向,必然导致护患关系疏远,

患者依从性降低。而我国的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和考试方式

都不能对护理特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进行评价,很多院校在 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关注硬件条件的建设,强调护士执业考试 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达成,最终导致教学的目标规格和健康服

务新需求之间的脱节。2. 制度与立法限制等原因导致床边教学、课间见习等

传统有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弱化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新建的校区失去了原来紧挨

着医院的教学优势,学校和医院之间相隔甚远,为了节约教

学成本和保证学生的安全等问题,同时为了规避不必要的医

疗纠纷,导致原来最能体现工学结合的床边教学、课间见习

等方法不断缩减,甚至消失。学校通过各种模拟、仿真教学

来代替原来的临床教学,这种教学只能仿照工作岗位的情景

开展实践活动,大部分内容与实际状态不一致,特别是完成

岗位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无法得到训练。此外,护理专任

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没时间下临床,导致教学和临床之间 的脱节。3. 护理专业特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缺乏可操作的、客观

的评价指标素质、人文的评价要从服务者的角度去设置,因此,存在 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评价很难用一个结果来定性,虽然采 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但由谁来评价才是最可信的呢?目前对

学生的评价基本上是外部的评价,重教师、管理者的评价,而

忽略学生自我的评价,这和多年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有一

定的关系。二、基于“医教协同”的改革设计和举措在深入分析目前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

“医教协同”为医护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首先,立足健康

需求、岗位要求与培养标准的对接,构建以岗位操作技能、临

床思维能力和高尚职业精神“三维并重”为目标的质量标准,

促进医疗照护工作的诊断性、治疗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四 性”统一,在源头上建立起医教协同的质量标准“尺子”;然

后,立足临床工作任务和课程教学体系的对接,实施临床导

学资源、临床案例课程、智慧实践教学“三环联动”的教学改 革与建设,提高课程教学的情境化与实战性,促进学生综合 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过程上建立起“医教

协同”的质量保障“链条”;最后,立足护理执业要求和学生 学业评价的对接,建立进阶式的知识、能力、素养“三阶过关”

的考核机制,采取攻擂式、积分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促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方位提升,在学业评价

上建立起“医教协同”的质量反馈“通道” O(一) 将临床岗位要求融入专业建设,构建“三维并重” 质量标准在全面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深入分析行业人才规格与结

构状况、护理岗位设置与发展和护理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定 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关注学生技术智能形态的培养;强 化学生对病情准确及时地观察、判断与分析能力的提升;培

育心灵的关爱与沟通技巧,进一步明确岗位操作技能、临床

思维能力和高尚职业精神“三维并重”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 规格。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的重点指向分析问题、临床反思 和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力求体现医

疗照护的诊断性、治疗性、人文性和情感性统一。在优化专业建设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教学

基本条件到质量监督与保证方面修订专业建设标准;依据岗

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要求修订课程标准;立足

护士执业能力要求研制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的学业评价及综

合能力评定标准。(二) 将临床工作任务导入教学过程,强化“三环联动” 教学实施基于护理工作过程,以临床资源为基础,以案例课程为

载体,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通过资源、课程、实践“三环联动” 提升过程质量。1.临床导学资源环:基于线上线下临床学习资源开发,

丰富资源的多样性在临床专家的密切合作下收集临床分科典型案例并进

基于“医教协同”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113行教学化改造,开发实习导学系列教材;开发系列微课及微 视频;基于体现病情发展的临床案例,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能力为目标建设护理专业慕课;搭建病房巡诊、手术观摩两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发展性任务理论和工作过程性知 识等理论基础,依据行动维度、能力要求维度和能力内容维

度的三维职业能力模型,与临床护理专家联合开发高职护理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测评试题库,用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

个“空中课堂”平台,实现院校教学的对接;开发具有资源服

务、反思互动辅学功能的微信平台,完善调查反馈、学业管

认同感的发展水平的诊断及评定。完善学生过程性的学业评价,开发了突出学生主体、自

理、质量监控的实习远程管理功能。2. 临床案例课程环:基于临床案例课程教学内容的优

化,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我管理、全程管理和反馈矫正的“三阶过关考试和攻擂积分

达标系统”,实现从单一课程的教考分离到综合课程的竞争

公共基础课围绕行业热点问题和职业发展趋势融入传

递护理职业情怀的典型案例,如“健康中国”战略的愿景目

达标再到临床案例的实境考核,从单项操作考核到模拟情境 的综合实训过关再到临床实习的个案护理测试,从个人职业

标、医患矛盾的原因探析、家庭医生签约制的工作要点、优秀

护士的标准讨论等。专业基础课依据岗位工作任务,以临床

素养积分达标到小组沟通合作再到多团队协作的评定;每位

学生前去攻擂,达到或超过固定积分为攻擂成功,即可进入

案例的导入,从知识实用性、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 下一阶段的学习。获取积分的方法既包括教师的外部评价 得分,也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经过考核得分;素养

的得分和日常行为管理、志愿者服务以及优秀事迹等方法

提升的要求出发,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和融通,如在学习

局部解剖时和护理岗位任务一一注射紧密联系,即明确重难 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核心课程则以案例引

得分。三、 研究结果领、任务驱动,强化学生“三维并重”的医护能力培养,如“急

危重症护理”课程的教学,基于临床典型案例的病情发展和

抢救流程,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诊科救护到ICU监护,模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从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专 业开始,就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最基本的目标追求,

情境开展教学。专业拓展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

面注重与护士的职后规范化培训课程、专科护士培养课程衔

2014年提出“三维并重、三环联动、三阶过关”的高职护理专

业质量提升路径的实施方案,经过4年的实践和毕业生跟踪

接,体现院校教育课程的基础性。鉴于当下临床实习阶段无辅教课程、无导学教材和无资

调研显示,该路径能有效地提升髙职护理人才培养质量,首 先表现为近4年学生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8% 以上,平均毕业生就业率98. 4% ,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率

源平台的“三无”现状,开发基于临床典型案例的实习导学课 程与相应的系列课程,课程设置与临床护理典型工作任务相

匹配。开设“基础医学与护理案例解析”“护士素养与沟通

案例解析”两门课程,集中体现“三维并重”的人才培养要

96.3%,用人单位满意度近98%,各项评价指标领先全国同

类专业;近4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年获奖,共 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省级技能竞赛等一等奖13项;

求。课程以案例为学习载体,结合分科实习要求,力求将完 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素养融会贯通。护理专业连续被列为浙江省“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 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专业

教师主持并参与各类科研课题,主持研制教育部立项的《护

3. 智慧实践教学环,基于案例载体的教法、学法改革,提

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空中课堂等方式创

设工作情境,以反映典型工作任务的案例为教学内容载体, 提高学生对护理问题的观察、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

理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共开发案例600多个,并

入选全国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供全国同行选用;主持研制

的高职教育护理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已初步构建了信息化的

评估系统与工具,经过3个试点省11所卫生类高职院校的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护理质量意识和沟通技巧的养成。临床

实习阶段运用实习导学课程,选择本科室最典型的案例,基

专业评估试测,推广前景良好;并通过承办“全国高职护理

于临床案例病情演变和护理工作过程开展床边教学和护理 查房,聚焦学生病史采集、系统评估、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

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发表相关论文来推广该研究成果。四、 研究讨论和结论划和执行护理措施、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置,以及人文沟通及 健康教育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每一次的实习授课都有 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并通过学生的线上考核和线下

(一)基于“医教协同”“标准一过程一评价”全链式的高 职护理专业质量关键要素与提升路径的优化,实现了专业教

评定实时评价教学效果。育与行业发展全过程的产教融合针对社会对护理职业提岀更高要求而职业院校护理专

业人才培养与临床护理实际尚有较大距离的现实情况,从岗

(三)将执业要求植入学生学业评价,建立“三阶过关” 评价机制114基于“医教协同”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位要求与培养标准、临床工作任务与课程教学体系、执业要 层面,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跟踪并记录,促进学生对职业 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全面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敬

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与健康职业

求与学业评价的三个对接入手,围绕标准、过程、评价等三个 关键环节,以“医教协同”为途径,以“服务需求、质量提升”

为主线,建立起质量把握的“尺子”、质量保障的“链条”和质

量反馈的“通道”。在“医”和“教”的深度对接中,全面提高

精神的新要求。基于“医教协同”的“三维并重、三环联动和三阶过关”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提高人民大众的健康水平提供坚 实的人才保障,实现了专业建设与护理行业发展同步、人才

的高职护理专业培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和方

法,值得向全国推广。培养与职业岗位变迁同频的护理专业办学新生态。(二) 基于临床案例“资源一教材一教学”全方位的高职

参考文献:护理临床实习导学改革,实现了学校教学和临床实习全要素

的学训融通[1] 张禧,等.“2+2”医教协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1):60 - 64.[2] 文历阳.贯彻落实〔国办发〕63号文件精神,推进卫生职

业教育改革和发展[C]//全国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发 展高峰论坛.201&[3] [5][8]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行指委护理专业分委会.

针对护理专业顶岗实习周期较长的教学特点,以临床案

例的系统开发与全面应用为主线,与行业密切合作开发临床

实习导学课程与教材,实施以工作任务为重点的分科案例导

学辅教制度;运用积分达标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通过信息化

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研制调查报告[R].

手段实现临床实习的全过程、全要素管理监控和在线互动反

馈的教学模式,形成顶岗实习阶段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机

2017.[4] 中国卫生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行业人才需求

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R]. 2014.[6] 李杏杏.院校结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模

制,将传统的松散型顶岗实习提升到一个具有质量保障的新

层次。(三) 基于卫生医疗职业特点“外管一内省一升华”的全 人职业素质养成体系,实现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医德塑

造针对卫生医疗行业职业精神培养的独特性,以实施护理

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4): 15 - 16.[7] 张 慧,林 征.三年制高职院校护理实习生现状调查及

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6(15) :94 -95.专业学生“7S”管理为抓手,以临床案例为载体,以“上善若 水”的专业文化为引领,将职业素质教育全程渗透到课程教

[9]张卫利.国内外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比较研究——以

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

(15):42 - 44.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从标准和要求、自我对照和反思等三个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s

Training Based on u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 CollaborationnHU Ai - zhao, HU Ye, LOU Hong - qiang (Jinhua Polytechnic, Jinhua 321017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by systematic design and reform from the standards, the process

and the eval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 collaboration mode; Methods: firstly,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s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uthree - dimensional quality standardM was constructed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hen, \"three - link linkageM : from resources to curriculum to teaching reform,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Fi­nally, the 44 third - level pass\"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 Results: the coordination of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 Conclusion: the training path of nursing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coordination of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 is an effective way and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improvement of quality; M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 collaboration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