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6期(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1.30NO.6 2014年6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2014 有关“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的研究 赵振浩 (通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一是“医体结合”复合型 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健身防病、摆脱亚健康生活状态等 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两个方面:三 是“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具体阐述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法. 关键词:“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6—0147—03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学水平和 院、附属医院、社科部、心理系等.授课教师自身所 体育教学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在人才培养的过程 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 中,可以充分利用医学专业和体育学科的各自优 中西医结合、体育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训练 势,使人们的运动方式与方法更加合理,利用二者 等多个专业.既实现了对学校丰富的办学资源的合 之间的共性,更好地为医学健康服务.体育活动是 理利用,也贯彻了“医体结合”的办学思想,使学生获 有效消除病患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可以作为医学中 得不同专业背景师资队伍的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发 的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医 挥不同学科教学优势,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体结合”这种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使更多 1.2“医体结合”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摆脱 的医学人才能够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优势,提高健 亚健康的生活状态 身防病的效果,更有效地增进人们的健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 1 “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由于生活 1.1 “医体结合”可以有效地达到健身防病的效 方式不当或生活压力过大,呈现出了亚健康的身体 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状态,容易引发神经衰弱等多种病症.对于很多老 医学是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人们祛除病 年人来说,由于体能和体质的降低,疏于锻炼,在饮 患,体育运动也是为了能够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食等方面的营养结构上也不够合理,身体素质也在 起到健身防病的效果,二者有着共通的地方,可谓 不断下降,也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根据相关部门的 是殊途同归.利用体育运动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 研究发现,我国多数人口都存在着亚健康的现象, 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达到疾病预防的效果.因此, 已占人口总数的70%,这一数据已为我们敲响了警 我们需要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钟,需要我们重视体育活动与健康状况.根据医学 更好地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服务.但是,由于每一个 和体育学的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 人的身体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体育运动的强 身体的健康,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很多人面临的亚健 度、时间、频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我 康问题.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运动器官 们需要在医学的指引下,科学、合理地选择自己的 的功能,也能够对整个身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 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并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接受医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有效缓解工 学的检测与监督,使体育运动真正发挥强身健体的 作压力和神经紧张等问题,对人们的心理有正向的 作用.“医体结合”的教师来源于体育部、基础医学 引导作用.除此之外,也要注意饮食健康和营养搭 基金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389号 配,为人们的体质、体能提供物质基础,使人们保持 良好的身体状态.因此,为了让人们摆脱亚健康的 困扰,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要加强医学与体 育学二者之间的结合,培养出更多的既有体育学专 业知识、又具备医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更好地为 人们的身体健康服务.“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 不仅推动体育教育和医学教育的发展,而且还可以 到提高,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为此,在人才培养的 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医体结合”培养模式的重视, 使未来的医学人才都能够掌握运动疗法的相关知 识,更好地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服务. 2“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医体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科学 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并且也经过了实践的证明.通 促进社会体育和社会医学的发展.在“医体结合”人 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和社会医疗 活动将会越来越多,这对全民健身运动的促进、预 过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结合医学和体育学二者 之间的优势,实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为提高 人们的身体健康服务.在实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之 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因为“医体结合”对健康的促进是全方位的,是防治 生活方式疾病的新载体,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 效益的举措. 1_3“医体结合”可以预防疾病,维护人们的身体 健康 在医学领域,患者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的方 式,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素质,起到缓解疾病甚至消 除病患的作用.但是,患者要进行体育锻炼,必须经 过主治医生的许可,另外不能仅仅依靠体育锻炼而 忽视了服药、治疗等医学手段.在体育锻炼的过程 中,患者必须按照医师的建议,合理、科学、适当地 进行体育锻炼,并在锻炼的过程中接受医务监督, 使体育锻炼的形式更符合患者自身的特点,有利于 自己身体的康复. 对于有自理能力的患者来说,适当的体育锻炼 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得 到加强,提升自己的体质与体能,使病情得到缓解 和控制,也能够避免出现并发症.例如,对于高血压 患者,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状 态,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明显降低,更有效地发挥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使身体的微循环得到改善. 另外,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的情绪得到改善,有效 缓解神经系统经受的压力,保挣 平气和的良好心 理状态,对于稳定血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没 有自理能力的患者来说,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中的 “静功”,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可以在他人的帮 助下力所能及地进行一些身体活动,使病情得到改 善,起到缓解、减轻病痛的作用,使自己的身体状况 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 鉴于以上几点,“医体结合”在未来增强人们体 质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使人们摆脱亚健 康的生活状态,使患者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都得 前,必须首先了解这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接下 来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两个方面对这种培养模 式进行探讨. 2.1培养目标 制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设置课 程、制定培养方案的基础.在对医学复合型人才进 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可 行性、职业性与实践性,使这种人才能够为基层的 医疗机构服务,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 更多专业技术水平出众、职业素养高、综合素质强 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对于医学来说,它在发展方向上和人才需求方 面对医学人才有着明确的要求:现阶段的医学人才 培养,更加重视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注重人才的 医学技术水平,另外在服务领域方面更加倾向于基 层,为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此,在“医体结合”培 养目标的制定上,必须结合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体育锻炼让学 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掌握体育 学的相关理论,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所能起到的健 身防病效果.另外,要注重对运动疗法和体育康复 的机理和主要实施步骤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有效发 挥体育运动在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要结合患者的 病情,制定出合理的运动方案,让更多学生成为高 层次的“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 2.2课程设置 2.2.1体育课学时安排 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医学院校存在着不合理 的地方,体育课所占的比例过少,这不利于医学人 才掌握必要的运动疗法与“医体结合”相关方面的 知识,也与终身体育的学习理念不相符.为此,应当 提高体育课程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的课 时,总体来说应达到医学人才培养总课时的8% 一10%,为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另外,对于三 起,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健身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年制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体育课通常在 使患者能够通过适当的运动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 1、2学期开设,在其他学期就缺乏了相应的课程, 增强患者的体质. 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体育学的相关知识.为此,应 3“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当增加体育课程的学时,将体育课程贯穿到人才培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培养 养的全过程中来,在3、4、5学期也要开设相关方面 方法对“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一是通过 的课程,并在实习期为学生开设健身指导课. 医学专业课的方式进行培养.在医学课程的教学 2.2.2加强课程改革,设置综合化课程 中,要加强对运动锻炼和体育理论方面的教学,使 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在课程设置 学生在掌握医学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了解运动疗 方面更加体现出综合化的趋势,注重学科之间的交 法和运动康复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 叉与融合,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施综合化的课 上将体育和医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学在医学方 程设置方案.医学与体育都是人体科学的重要分 面的作用;二是体育课程的教学.体育教师应当结 支,二者之间有共通之处,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 合医学生的具体特点和专业要求,加强对运动机理 以起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作用,因此,在复合型 和运动疗法的学习,并对体育运动中蕴含的医学知 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使二者之间能够实现有效 识进行深入的讲解与分析;三是课外与校外体育活 的结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在医学人才的培 动的实施,要在Et常的教学之外,有计划、有步骤地 养方面,应当学习体育保健、运动疗法、运动康复等 展开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与校外体育活动,并要结 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加强实践教学,合理安排 合医学的实践,让学生进行搬运伤者、体质测试、运 课程的设置,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使课程体 动医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内 现出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使二者能够在未来的人才 容,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医疗体育方面的知 培养方面共同发挥作用,共同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服 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更好地指导患者运用运 务. 动疗法防治疾病. 2.2-3体育理论内容 4结语 在医学专业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应当通过一系 培养“医体结合”复合型医学人才是时代发展 列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 的需要,更是提高患者身体素质的需要,是未来医 到全面的提高,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医疗卫生工 学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向之一.为此,我们要顺应这 作打下基础.为此,应增加体育课程的比重,加强对 一趋势,加强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医学专 体育理论的学习.根据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 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渗人体育理论相关的知识,增加 要,应当使体育理论教学占到所有课程的15%左 体育课程的安排,并举行一系列的运动疗法和运动 右,并在实施的过程中,结合医学的特点和需要,使 康复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体育学与医学之 学生掌握运动疗法、卫生保健、运动康复、创伤急救 间的关系,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将二者充分地 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正确运用体育理论相关的内容 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服务. 为患者服务,更好地发挥体育运动的健身防病作 用. 参考文献: 2.2.4体育实践内容 ‘ [1]傅兰英,杨晓林,凌文杰,付强,柳佳,蒋广涛. 对于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来说,不仅要懂得运动 “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健身方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知 U].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1). 识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使患者能够通过这些体 [2]成明祥,吴峰山,袁胜利.“医体结合”复合型医 育指导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改变他们的生活状 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U】.卫生职业教育,2010 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 (07). 当结合医学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职业发展需要,选择 (3]王晓曦.医体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研究U].体育文 1—3项形体运动和有氧运动,并选择1—2项医疗体 化导刊,2011f04). 育运动,更好地将体育运动与运动疗法结合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