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
一、概况
(一)﹑地理位置
永川新城位于永川区的东北部,占地面积约为265016㎡,人口约为5万人,红旗河流经新城东南部,是现永川区正在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
(二)﹑气候条件
新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量1042.2㎜,平均日照1298.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
(三)﹑基本概况
新城内有永川区委、永川区人大、永川区政府等多个行政机构,新城内开发了许多楼盘,并修建了多条交通路线,为今后新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
(一)﹑绿地现状
在新城内,主要绿地是附属绿地和公园绿地。 其中,附属绿地占85%,公园绿地占15%。附属绿地在城市中占地比重大,分布广泛,是城市普遍绿化的基础。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新城绿地发展动力较强,绿地发展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二)﹑绿地分析
由于新城是永川区新建不久的,在交通﹑商业﹑绿化等方面都较薄弱,特别是绿地率较低且整体质量较差,不利于新城的后期建设。主要问题是污染较严重,整个新城不太整洁。制约因素是空气质量差﹑在建大楼或道路所带的垃圾以及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等。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编制的意义
为了促进新城更好的建设,有利于从局部出发,把握整体,将永川区发展成一个全新的合理的现代化城市。 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
(一)﹑规划依据遵照《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二)﹑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1
(三)﹑ 规划范围为昌州大道﹑汇龙大道﹑学府大道﹑红河大道所围合的区域。
(四)﹑ 规划规模为占地面积约为270000㎡,将起建设成为集行政﹑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的建造出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活工作环境。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永川区为出发点,将局部与整体相联系,创造出一个综合性的地区。
第三章 规划目标
一﹑规划目标
以绿化建设为基础、植树造林为手段、重点工程为突破,打造地区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把建设现代化新城作为中心,为提高永川区综合实力贡献力量。 二﹑规划指标
(一)﹑城市绿地规划指标
1﹑近期(2012年):绿地率33%﹑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园绿地10㎡; 2﹑中期(2015年):绿地率36%﹑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园绿地12㎡; 3﹑远期(2020年):绿地率39%﹑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园绿地15㎡。
第四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一﹑规划结构
规划区域位于永川区东北部,介于昌州大道﹑汇龙大道﹑学府大道﹑红河大道交汇区,东南部有红旗河流经。结合永川区自然山水格局与城市规划布局特色,规划区域内集住宅﹑公共设施﹑休闲于一体,建设出综合性服务人民的地区。 二﹑规划布局
根据原有规划的地域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形成“公园附近有住房,住房附近有公园”的布局,在一些公共设施旁也修建住宅区和公园。 三﹑规划分区
规划主要分为四个区域:行政区域﹑公共休憩游玩区﹑住宅区﹑沿河区。
第五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城市绿地分类
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执行),将城市绿地分为:公
2
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二﹑公园绿地(G1)规划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在规划区内,在规划的四大区域内,都设有大小型的公园绿地,为周围人们游憩提供了场所。
三﹑生产绿地(G2)规划
生产绿地指城市中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绿色植物为主要手段﹑绿地比例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用地。在规划区域内没有这类绿地。 四﹑防护绿地(G3)规划
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音﹑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在规划区域内,由于行政区域集中,所以须在行政区域附近设置防护绿地,保证正常工作。由于红旗河的流经,须在河流两旁设置防护带,以保护河流。 五﹑附属绿地(G4)规划
在规划区域内,有大量的附属绿地,主要是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其中,居住绿地和公共设施绿地占有率较大。 六﹑其他绿地(G5)规划
其他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娱乐条件较好或急需改善的区域,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在规划区域内没有此类绿地。
第六章 树种规划
一﹑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树种规划遵循“四季常绿”的原则,根据永川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栽种一些形态适中的乔灌木,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合理搭配,创造出四季常春的景象。 二﹑确定城市所处的植物地理位置
在规划区域内,植物分布于住宅区﹑行政区﹑公园﹑道路两旁,总的来说,植物覆盖率较高,达到国家标准。区域内地形总体上较平坦,气候较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三﹑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选定
(一)﹑基调树种:广玉兰﹑银杏﹑重阳木﹑天竺桂﹑香樟﹑小叶榕﹑重阳
3
木﹑棕榈﹑黄桷树﹑大叶女贞﹑木芙蓉﹑二乔玉兰。
(二)﹑骨干树种:重阳木﹑大叶女贞﹑银杏﹑黄桷树﹑小叶榕﹑香樟﹑重阳木。
(三)﹑一般树种:广玉兰﹑天竺桂﹑木芙蓉﹑二乔玉兰﹑棕榈﹑旱柳。
第七章 古树名木保护
一﹑古树名木数量
重阳木:200株;大叶女贞:300株;银杏:450株;黄桷树:180株;小叶榕:278株;香樟:125株;重阳木:280株。 二﹑植物生长状况
在规划区域内,整体上,植物生长状况良好,但是部分道路两旁污染较为严重,植被生长较差;在河流两旁,由于地理位置,植物有较为充足的水源,加上充足的光照,植被生长较好。在居住区域和公园内,绿化较好,都能达到国家绿化标准,为市民生活游憩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第八章 分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规划
(一)﹑近期规划目标在于对整个规划区域进行系统的调查,制定出相应规划文本。
(二)﹑规划重点:重新规划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分布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出新的区域分布。
(三)﹑预计成果,近期(2012年):绿地率33%﹑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园绿地10㎡。 二﹑中期规划
(一)﹑规划项目:道路改造与绿化﹑行政区域位置调整与绿化﹑住宅区人口分配与绿化和公共设施的增建与绿化。
(二)﹑规划标准:根据国家相关绿地标准,使规划区域内绿化率达到中上水平。见下表: 序号 类别类别名称 代码 1 2 3 G1 G2 G3 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绿地面积(㎡) 绿地率(%) 现状 规划 现状 27 0 0 规划 32 0 5 人均绿地面积(㎡) 现状 28 0 0 规划 35 0 0.8 30240 50780 0 0 0 2500 4
4 5 G4 G5 附属绿地 其他绿地 20890 23000 0 0 29 0 33 0 29 0 36 0 (三)﹑预计成果,中期(2015年):绿地率36%﹑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园绿地12㎡; 三﹑远期规划
(一)﹑规划内容:对规划区域内各设施进行后期完善,对植被进行后期保护。
(二)﹑预计成果,远期(2020年):绿地率39%﹑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园绿地15㎡。
第九章 实施措施
一﹑法规性措施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应措施,为规划区内施工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二﹑行政性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为拆迁一些残旧的房屋或设施制定相应措施,必要时可使用政府强制性手段。 三﹑技术性措施
在规划区域内,绿化率较高,需采取国内外较先进的技术性﹑科技性含量较高的措施,对绿化范围内植物进行保护。在楼盘建设时,根据地形,选用国内外先进设备,修建出适宜人们居住的楼盘,为人们生活作息提供良好环境。在公园建设中,可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特色的主题公园,也可收集周围市民意见,修建出供市民休憩游玩的公共开放空间。 四﹑经济性措施
在规划区域内,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改造重建,可向永川区政府和重庆市政府申请资金,也可向市民筹集规划资金,为规划区更好的改造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 五﹑政策性措施
永川区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政策性措施,为更好打造规划区域提供政策性保障。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