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来源:智榕旅游
一·名词解释 1. 美

它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能引起人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

性,是内容与形式,真与善,规律性与目的性,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主观性,客观性,新颖性等属性的统一。 2. 美学

它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产生

于人类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美,自然美,特别是对艺术美进行审创造和审美欣赏的经验总结。它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和欣赏美。 3. 美感

它是人们在接触到客观的审美对

象时,所引起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感受,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 4.审美素质

关于美的创造,欣赏,评价等方面的素质,也是人必须的一种文化素

质,人们将它渗透到创造主体的心智中去,使之变成一种改造客观世界和

完善自身的价值取向 5.审美能力

是人们在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评价没,表现美,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

1. 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首先提出并加研究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2.提出“美是理念感性显现”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休谟D.博克

3.“美不常珍,恶不终弃”说明美的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D.社会性 4.弗洛伊德认为,自然风景之所以美,是人们把他当成了()的代替品

A.母亲 B.情人 C.父亲 D.自身

5.美感是下列何者的产物

A.社会实践 B.主观愿望 C.主观意志 D.生物本能

6. 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明

A.耳朵很重要 B.感官的重要性 C把握音律很重要 D.个体美感的获得,是通过感官去感知,通过心灵去领悟

7. 美学家狄德罗说过:卢浮宫的没,不论是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这说明()

A.美有主观性 B.美有客观性 C.美有社会性 D.美有实践性

8.“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反映了诗人的()情绪。

A.兴奋欢乐 B.追忆 C.思恋 D.通感

9.人类的审美意识最早出现于

A.中古时代 B.近古时代 C.奴隶时代 D.远古时代 10.“美是比例与和谐“的美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亚里士多德 11.《欧米哀尔》的作者是 A.罗素 B.达芬奇 C.罗丹 D.米洛

12.“移情说”,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费希特 B.丹纳 C.克罗齐D.立普斯 13.《淮南子》中说“佳人不同体,

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它说明美具有 A.多样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D.相对性 14.某些原始人把上门牙敲掉而以为

美,于是整个部落的人都将上门牙敲掉,这种现象说明原始人的审美活动具有

A.愚昧性 B.重复性和雷同性C.落后性 D.跟风性

15.黄山一堆乱石头,在()的作用

下,变成了“猴子观海”“猪八戒吃

西瓜”4 是

A.直觉与感受 B.想象与联想 A.荷塘月色 B.电闪雷鸣 C.瀑C.鬼斧神工 D.冰川作用 16.风景画最早诞生于

A.荷兰 B.法国 C.西班牙 D.英国

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 A.以意境为主,意象辅之 B.以

意象为主,意境辅之 C.意境意象并举,无主次 D.意境意象都不突出

18.“曲高和寡”“知音难求”反映了接受主体与作品之间的

A.矛盾 B.鸿沟 C.不一致 D.不协调

19.“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这就是

A.观 B.悟 C.品 D.体 2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给人以优美感受的自然景观

布飞流 D.春暖花开 E.波涛汹涌 2.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

化我们的身心,使之 A.净化 B.升华 C.提高 D.纯

化 E.美化 3.以下作品是从生活丑转化为艺术

美的是 A.果戈里的《死灵魂》 B.罗丹

的《老妓》 C.米勒的《扶锄的农民》D.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E.徐悲鸿

的《奔马》 4.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百鸟悠

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鼓舞人们去

A享受美 B爱美 C欣赏美 D追求美 E创造美

6.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书法家运笔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是

A笔骨 B.笔法 C.笔锋 D.笔势 E.笔力

7.下列作品表现意象感性特征的名画是

A.八大山人的《猫》 B.《向日

葵》 C.《思想者》 D.《巴尔扎克》 E.《文心雕龙》 8.以下给人优美感受的作品是 A.《蒙娜丽莎》 B.《命运交响

曲》 C.《春江花月夜》 D.《蓝色多瑙河》 E.《欧米哀尔》 9.下列说法中说明美的多样性的是 A.“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

丽的景色都毫无感觉” 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C.“佳人不同体,那不同眠,而皆悦于目” D.“西施,王嫱状貌不同,世称其美好钧也” E.“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10.不可能出现在原始人所画的洞穴壁画中的是

A.山川树木 B.晨雾晚霞 C.野牛 D.绿草如茵 E.野马 四.简答题

1.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 2.谈谈丑的审美意义 五.论述题

意象的孕育是意象生成的第一

阶段,意象的孕育指艺术意象在艺术家头脑里的构思过程。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意象的孕育与产生,2)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体(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与主体情意结合形成头脑中的形象(意象),3)意象的产生,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得到物化(物态化)内在的情意转化成外在的形象(意象) 是以王维《鹿柴》为例,分析意境和意向的关系

联系:意境和意象都是主体与无相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都具有主客一体,物我合一的特征。

区别:1.意象主要是指审美的广度,意境主要指审美的深度。意境深邃,意象广阔。

2. 意象具有形而下的特征,以个别,特殊为表现形态,意境具有形而上的特征,指向一般性,普遍性。意境不能离开意象而独立存

在,但又必须超越意象方能达到;意象以个别、特殊为特征形态,意境则通向一般,有普遍性。

3.意象主要属于艺术范畴,意境主要属于哲学范畴 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

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所以,境界有审美的,亦有非审美的,如

道德、宗教、学术等境界。这是意

象所不及的。 简答题

美和美感的关系是,同时诞生,

的。作为同一活动中的主客两方,美和美感就必须相互依存,同生同在,

但是他们也不是绝对的主观和绝对的客观,而是相对来说,美是客观的,美感是主观的。

此外,美感的形成是社会实践和自然界人化的结果,并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丰富,也是历史传承的结果,所以我们的审美实践中的美感

无意中都带有了前人的审美经验的总结,受到了前人的影响。历史传承的文明是客观世界中的存在,它的影

响使我们的主观的美感中掺杂了客观的经验总结;人化的审美对象,相对的客观审美对象也相应产生了相对主观的美感。所以美感也是相对主

观的。

11、理解丑的美学意义?

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

同时存在,美是客观的,美感是主观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即“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第一,丑的现实表现是实在的,可以说是广泛的表现。有时候,这么丑文化的美是对比的美,但却不能说美是对比的,才诞生丑。我们只能承认丑是根据需要和对比产生的。2. 其次,丑的社会性是有辩论的色彩性,我们生活里没有丑的事物,也绝对没有漂亮的眼睛3. 再则,我们已经被现行的理论给搞糊涂了。我们认为。丑对美学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它的对比性,而在于它最忠实的现实表现。我们认为一个文艺作品中的丑,不是对作品的解释,而且对事物的内容作出的解释。4. 丑的美学意义非凡,也是在于它能够比视觉的美,触

觉的神经,以及听觉的有序,更容易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