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模具调试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对模具的安装、调试及拆卸作业进行规范,从而确保设备、人身安全,并稳定生产出合格产品。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冲压、注塑模具的安装、调试及拆卸作业 3、 作业规程 3.1、模具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冲压及硫化产品工艺过程卡、作业指导书内容,明确所要完成的工序要求。 3.2、安装调整前的检查 3.2.1、检查工作环境:工作位置是否整洁、所用的工具是否齐全、可靠。 3.2.2、检查设备:启动压力机,待主机运转正常后使滑块作数次单冲和连冲,如果单冲时有连冲现象或连冲时有不正常声响,应及时找到维修人员排除,不允许压力机带故障工作。 3.2.3、检查材料:检查所冲板料是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其条料(卷料)宽窄、长短及重量是否符合工艺规定要求,表面是否干净无杂物。 3.3、安装调整前的准备 3.3.1、安装模具之前,应先把设备工作台面、滑块底面、模具上、下底面擦拭干净。 3.3.2、注意工作台表面是否凸凹不平,如不平用油石进行修整。 3.3.3、确认模柄固定螺栓是否完好。确认机床压板槽是否完好。 3.3.4、修整工作台及垫铁不平表面 3.4、安装调整作业要求 3.4.1、用“寸动按钮”将滑块下降至下死点: 3.4.2、查看设备的装模高度 A. 查看模具的合模高度。 B. 把冲床的装模高度调至高出模具的合模高度(如加垫板,则加上垫板高度),开式压床高出25-30毫米,闭式压床高出75-100毫米。 如果冲床的装模高度低于模具的合模高度或模具高度加垫板厚度之和,则模具的安装调试时容易将模具损坏。 3.4.3、冲模需用压料或下顶出装置的,应检查压力机上相应的装置,如拉伸垫、压边缸等工作是否正常。使用气垫时确认气垫顶杆是否变形,放置位置是否适宜,长度是否适宜:按工序卡要求选用并放置托杆,快速定位杆。 3.4.4、冲模需用打料装置的,应检查压力机上的打料装置,并将其调整到上限位置,以免调整压力机闭合高度时折弯。按冲压工序卡要求选用并放置打料杆。 3.4.5、模具放置在冲床的工作台上 A.滑块提升至上死点,放置模具。 B.设备工作台不能移出的:模具放置在安装架上,大中型模具,天车通过地滑轮将其拉动进入工作台;中小型模具,直接推入工作台. C.设备工作台可开出的:模具直接安置在工作台上。 D.开式机床:模具直接调至工作台。 E. 确认模具的安装方向、结构、状态等。 3.4.6、模具的安装 A.模具安装在工台中心,并调整位置、方向。模具偏心安装或联合安装:应按工序 卡位置要求摆放。 B.确认压板槽位置。 C.确认模具的落料孔位置,以防被压板堵住。并避免压板之间跨距过大,造成模具变形。 3.4.7、粗调闭合高度 A.大中型压力机:使用“寸动”行程操作!或“微动”行程操作。将滑块降至下死点;使之靠上上模表面,固定上模 。 B.开式机床:利用飞轮的惯性,慢慢下降滑块,将模柄装入滑块的模柄孔中,或用手动或撬杆扳动飞轮,使滑块慢慢下降。当滑块模柄孔大于冲模模柄直径时,用于调整模柄直径,以便固紧模柄。使用单开口衬套时,衬套开口应正对滑块;使用对开衬套时,两半各正对滑块和活动夹块。拧紧模柄固定螺栓。 C.应注意确认模具固定螺栓、螺帽及压板有无损坏现象。选用垫块高度应与模具压板台高度一致 D.模具压板槽以模具中心对称布置,模具长度大于2000毫米,上底板安装压板不少于8个,下底板不少于6个;模具长度1000-2000毫米,上底板安装板不少于6个,下底板不少于4个。 3.4.8、确认模具内部状态 A.清扫模具模腔内部。 B.检查模具各部件。检查模具各部分有无损坏、磨损、安装错误等异常现象。 C.导柱、导套及其他滑动部注油。 3.4.9、固定下模 A.先用手力拧上下模固定螺栓,将滑块运行2-3行程,如无颤动、异常声响等异常现象,则由轻到重,交互拧紧其;固定螺栓。 B.模具的固定螺栓尽量安装在靠近模具侧。紧固螺栓拧入螺孔中的长度应大于螺栓直径的1.5~2倍。 C.模具固定部位下面不能悬空。 D.注意导向部位有无异常声响。 3.4.10、精调冲床闭合高度 A.将停放限位器取下,放置在模具附近的工作台面上。 B.在工作限位上放上纸片,查看模具的合模程度。或根据零件状态(如到底标识、棱线清晰等)调整闭合高度。 C.冲裁模的合模深度以凸模进入凹模1~2毫米为宜。 D.调试压弯模、拉深模时注意观察工件表面的压痕、拉痕以及角度、深度、形状的变化。 E.注意确认有无间隙不均、啃模等异常现象。 F.必须在设备滑块的下死点进行操作。 G.有刻印、防弹凸台、弯曲、拉深模具必须放件进行调试。 3.4.11、调整打杆限位,并紧固限位螺钉;调整托杆长度;气垫压力等 A.检查顶杆、顶料板、顶料销、顶出器是否变形卡住。 3.4.12、调整其他加工条件 A.确认冲压用油及其装置。 B.确认送料中心及高度是否适宜。 C.确认气垫压力是否适宜。 3.4.13、试模 A 确认冲压用油及其装置。 B 确认送料间隙、压力、释放时间、送料中心及高度是否适宜。 C 确认气垫压力是否适宜。 D 确认冲压行程速度上否适宜。 模具调整工将有关作业要领、注意事项告诉操作者。 E 调模作业应注意确认周边状态慎重进行。 F 调模后作好相关联络工作。将自检合格的试模品提交检验。 G调试完后需经班长或相关责任者确认;相关责任者给予必要的指导。 3.4.14、 准备量产 A 试模结束后整理工具及器具。 B 清理试模品。 C 正常作业时,冲床及送料机上禁止散放工具。将作业台上的试模品清理干净。 D 大型制件可用局部试冲的方法调整。模具局部试冲后,取出试模件。换料生产前,应空车检查模具的完好情况。 D 试冲调整送取料应遵守冲压工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必要的安全手工具和其它安全装置。 E 调整试冲零件时应保证其定位准确性,不允许一个零件多次冲压,以避免制件叠压挤崩冲模造成事故,尤其是变形量较大的冲制件。 F 调模作业应注意确认周边状态慎重进行。 E.将自检合格的试模品提交检验。 3.4.15、调整工将有关冲压操作注意事项告诉冲压作业人员。 3.4.16、拆卸模具 A.清理模具内部废料等杂物。 B.检查模具技术状态。 C.模具动作部位涂油,对长期不使用的模具刃口部位涂防锈油。 D.尤其对大型模具在拆卸之前认真加以清理。为了下次生产,检查有无维修之处。如有异常现象立即报告班长。末件交检查员鉴定。 E.拉伸模具内保留末件制品。 3.4.17、调整设备闭合高度,使其大于模具工作闭合高度与停放限位高度之和10-1毫米。安放停放限位器。 3.4.18、把滑块下降至下死点,必须用“寸动按钮”将滑块降下死点。 3.4.19、松开模具上、下模固定螺栓。 注意完全松开其固定螺栓,防止冲床滑块带起模具,发生事故。 3.4.20、提升滑块用“寸动”操作,将滑块慢慢提升至上死点。 防止模柄固定螺栓没有完全松开时,突然提升滑块,带起上模。 3.4.21、存放:使用搬运工具起吊模具至规定的位置。 编制: 审核: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