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与研究

“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与研究

来源:智榕旅游
第39卷第6期2019年12月湖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39,No. 6Dec. 2019文章编号:2095 -4654(2019)06 -0181 -04“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与研究蒋霞霞▽,卢会醒▽,杨红霞1,2(1.湖北科技学院 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437100)摘 要:掌握“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学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提高该类地区学生心理健 康水平提供参考路径。运用青少年学业倦怠量表,对“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义务教育阶段3 498名

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男生学业倦怠总分、身心耗竭、低成就感均大于女生;汉族小 学生学业疏离、身心耗竭感低于少数民族学生;父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学业倦怠水平越低。 中学生男生学业倦怠水平总分和三维度均高于女生;汉族学生低成就感水平和学业疏离感均高于

其他民族学生;受困难补助学生学业倦怠总分和低成就感分数均低于未受困难补助学生;父母亲学 历对学业倦怠及三维度没有显著性影响。本文认为,“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中小学生学业倦怠普遍,

中学生尤为严重,且男生学业倦怠水平高于女生。关键词营养改善计划”地区;义务教育;学业倦怠;贫困农村中图分类号:R153.2

文献标识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D)中小学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要保证学 生体力和智力正常发育,必须要有充足、均衡的营养

学业倦怠在中国中小学生包括“营养改善计划”地

区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已经得到很 多研究的支持。学业倦怠可能引发一系列外化的行

作为基础。为提高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健康水平,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⑴,国家于2011 年11月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

为问题,如辍学、逃课等⑶。为此,本文通过问卷调 查,重点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学业倦怠现

划”(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营养改善计划”为集 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699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状及其影响因素,期望为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和心理 健康水平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中小学生提供3元/天膳食营养补助。“营养改善计 划”实施六年来,众多研究者围绕政策执行实施效

果、改进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不过,这些研究对学 生相关心理因素,如学业倦怠与营养改善之间关系 的研究甚少。学业倦怠是一种发生在正常人身上的持续、负

1•对象本文为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多 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全国省份分为东、中、

性、与学习有关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身心 耗竭;对与学习有关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学业持

西部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按典型抽样法分别抽取一

个省份(东部黑龙江省、中部湖北省、西部贵州省), 再以随机抽样方法在每省抽取两个县/区,之后按每

负面态度;在学业方面缺乏成就感,即低成就感⑵。

收稿日期:2019-01 -1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16BGL168)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总第39卷个县随机抽取两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初中、镇小、

村小和教学点各1所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

小学固定抽取5-6年级学生,中学固定抽取7 - 8 年级学生,每年级按照学生规模随机抽取1 - 2个班

展开调查。本次调查中小学校共35所(教学点8

个、村小7所、镇中心小学7所、普通初中7所、九年 一贯制学校6所),发放问卷3 498份,回收有效问 卷3 2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其中,小学生

1 535份冲学生1 704份。2.工具本文所用青少年学业倦怠问卷(Adolescent

Student Burnout Inventory, ASBI)来源于吴艳和戴晓 阳⑶于2007年编制的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调查时 根据儿童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改编。问卷共15个

题项,包括身心耗竭(1、5、7、14)、学业疏离(2、4、9、

11、12)和低成就感(3*、6*、8*、10*、13*、15*)3 个

维度,采用五点评分方法,*为反向计分。身心耗 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 78、

0.72 和 0.79°3 •计算方法通过SPSS20.0,通过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

行计算。二、结果1 •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本学业倦怠量表采用5点计分,中数为3 °总体

被试、小学组和中学组的学业倦怠总分均值、身心耗

竭维度均分、学业疏离维度均分和低成就感均分如 表1所示。如表1中,总量表的平均值为2.42,标准

差为0.65,其结果低于3,但是超过2分,表明学生 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倦怠。表1各群体学生学习倦怠总均分及各维度均分表(%±5)总体小学组中学组身心衰竭2.55 ±0.932.31 ±0.882.91 ±0.92学业疏离2.14 ±0.862.03 ±0.822.24 ±0.89低成就感2.57 ±0.852.60 ±0.922.54 ±0.77学业倦怠总分2.42 ±0.652.33 ±0.622.50 ±0.662.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1)小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182・以小学生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独立样本t检

验,考查性别、是否留守、是否住宿、民族、年级、是否 享受困难补贴对学业倦怠总分、学业疏离、身心耗竭

和低成就感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我们发现, 在小学生中,性别对学业倦怠总分、身心耗竭和低成

就感影响显著,男性的学业倦怠总分、身心耗竭水平 和低成就感高于女性,在学业疏离上没有性别差异。

在民族差异上,汉族小学生的学业疏离感和身心耗 竭水平低于其他民族小学生,学业倦怠总分和低成 就感没有差异。留守经历、是否住读生、是否享受困

难补贴、年级对学业倦怠总分和三维度均没有显著

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考查父母亲教育水平 对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结果见表2。我们发现,父 亲的教育程度对身心衰竭维度、学业疏离维度、低成 就感维度和学业倦怠总分均有显著性影响。事后检 验发现,身心衰竭维度、学业疏离维度、低成就感维

度和学业倦怠总分,在本科及以上的教育程度的得 分均小于高中、初中、小学的教育水平的。母亲的受

教育程度对学业疏离维度、低成就感维度、身心衰竭 维度和学业倦怠总分均有显著性影响。事后检验发 现,学业疏离维度、身心衰竭、低成就感维度和学业

倦怠总分,在母亲是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得分均

小于高中、初中、小学的教育水平。(2)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以中学生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独立样本t检

验,考查性别、是否留守、是否住宿、民族、年级、是否 享受困难补贴对学业倦怠总分、学业疏离、身心耗竭

和低成就感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我们发现, 在中学生中,性别对学业倦怠总分、学业疏离、身心 耗竭和低成就感影响显著,男性的学业倦怠总分、学 业疏离、身心耗竭水平和低成就感高于女性。在民

族差异上,汉族中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学业疏离和 低成就感水平均大于其他少数民族中学生。是否为

留守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和三维度均没有显著的差 异。高年级学业倦怠总分及三维度分均大于低年级 的。接受困难补助学生学业倦怠总分、低成就感水 平均低于未接受困难补助学生。通过单因素方差分 析,考查父母亲教育水平对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结

果见表3。我们发现,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学业 倦怠及其三维度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2019年第6期蒋霞霞,卢会醒,杨红霞:“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调查与研究表2人口学变量对小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5)学业倦怠总分~~学业疏离

男女是否是否加肛低高是否 用 时訓小学初中高中

35.9±9.333.9±9.237.4±9.837. ±9.937.7 ±10.437.4±9.634.5 ±9.035.3 ±9.834.9±9.235.0±9.535.3 ±9.535.2±8.936.3 ±9.034.7 ±9.232.3 ±9.232.0 ±10.335.5 ±9.433.9±8.934.0±9.231.2±10.04 ^ * * *-0.20.69-1.6— 0.30.17 Q * * *5.5…9.3 ±3.49.1 ±3.511.0±4.311.2±4.611.3 ±4.611.1 ±4.29.7 ±3.310.3 ±3.79.1 ±3.49.3 ±3.69.4±3.49.3 ±3.39.5 ±3.49.2±3.58.8 ±3.58.2±3.610.4±4.29.7 ±3.99.7 ±4.09.5 ±3.9VF 身心耗竭 VF

3 5 * * *10.5 ±4.11.439.8 ±4.011.1 ±3.7-0.1-0.911.1 ±3.7-0.21.011.0±3.711.0±3.78.8 ±4.0-3.2**-2.7 …9.4±4.2-0.810.0±4.0-0.810.2±4.210.3 ±4.10.50.510.0±3.96 3 * * *10.6±4.32.6*10.0±4.09.0±3.49.5 ±4.09.4±3.62.6*2.6*9.1 ±3.38.8 ±3.68.1 ±3.8低成就感

16.1 ±5.615.0±5.415.3 ±4.815.2±4.615.3 ±4.915.1 ±4.515.9±5.815.5 ±5.415.7 ±5.615.5 ±5.515.6±5.815.8±5.516.1 ±5.415.4±5.614.5 ±5.514.3 ±6.215.7 ±5.415.1 ±5.615.4±5.613.5 ±5.5VF3飞…0.47-0.41.36-0.7-0.539*39*注:* *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0; *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02

父亲 的

表3人口学变量对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学业倦怠总分~~学业疏离 VY 身心耗竭

tTf

3 5 * * *低成就感

tTf3.7…男

女是否是否加肛低高是否用时訓小学初中高中

母亲 的

37.19 ±9.835.1 ±9.435.9±9.436.3 ±9.836.1 ±9.535.3 ±9.4638.3 ±10.636.9±9.434.9±9.237.2±9.935.8±9.536.7 ±9.537.6±9.937.2±9.837.7 ±9.935.2 ±10.937.6±9.936.7±9.638.7 ±10.535.2 ±12.55.9-1.01.782.7…_6詔…-2.0*0.22.111.0±4.410.1 ±4.210.4 ±4.110.7 ±4.310.6±4.210.3 ±4.311.5 ±4.710.9±4.39.2±3.511.0±3.710.5 ±4.210.8 ±4.311.1 ±4.511.0±4.511.1 ±4.59.9±3.811.1 ±4.410.9±4.411.6±4.910.8±4.55.9…-1.51.22 6**-14.3 …-1.20.51.610.4±3.89.9±3.610.4 ±4.110.7 ±4.310.2±3.79.7 ±3.710.9±3.911.1 ±3.610.1 ±4.111.1 ±4.510.3 ±3.610.2±3.611.0±3.710.9±3.711.3 ±3.510.5 ±3.911.0±3.710.9±3.611.7±3.910.3 ±4.4-0.73.0* *-1.5-6.6 …0.40.61.415.6±5.215.0±4.815.3 ±4.915.3 ±5.115.3 ±5.015.3 ±5.315.8±5.014.8 ±4.315.1 ±5.615.6±4.615.0±5.015.7±5.115.3 ±4.515.2±4.715.2±4.514.8±5.415.4±4.514.8 ±4.615.3 ±4.414.0±5.7-0.20.254.3…3.0**-3.0*0.32.0注:* *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0; *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三、讨论于女生,而学业成绩越差,学习倦怠越严重。(2)知 识类型差异。很多知识主要是以重复性的记忆来考 核的,男生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而要求动

1.小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通过检验发现,性别对学业倦怠总分、身心耗竭 和低成就感影响显著,男性水平高于女性。该结果 与罗杰等⑷人的研究一致,可能原因为:(1)学习成 绩较差。类淑河⑸等研究发现,男生的成绩普遍低

手创造和实践的活动不多,无法发挥男生较女生偏

高的灵活性。如果男生把失败片面归因为学习能力 有问题,就会使学习成就感降低,对学习产生倦怠心 理⑹。在民族差异上,汉族小学生的身心耗竭水平、学

・183・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总第39卷业疏离水平小于其他民族的小学生。这可能是由于 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经济条件较好,身

体素质相对较好,因而在面对相同压力时,身心耗竭 水平会低于少数民族小学生。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

说,学业要求及本人学业追求均不够高,即便在目前 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对学习不 满足⑺,不会由于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学业疏离感。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学业倦怠的水平影响显

著。父母的学历越高,学业倦怠水平越低。这说明 父母起着重要的情绪调节和压力调节的作用。高学 历的父母可能掌握了更多的心理调节知识,在学习

压力上能给学生更多的疏导,使学生学习效能更强,

学习倦怠水平及各维度水平更低⑻。2.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在性别差异上,中学生除了获得与小学生一致 的结果外,男生的学业疏离水平也大于女生。这可

能是由于面对中学的学习压力,对学习缺乏信心,对 学习有关的活动的热情消失,对学业持负面态度,产

生畏惧心理,进而产生疏离感。同时,又缺乏必要的 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导致学习较为盲目,继而产生

身心耗竭感和低成就感。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

重要阶段,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性别差异,初中

阶段的女生相较于男生则表现得更加成熟,在面对 学业压力时能采用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⑼。在民族差异上,汉族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学业 疏离、低成就感均大于少数民族学生,该结果与小学 生群体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学业压力

的增加,汉族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明显提升。再加 上面对高考会有很多加分政策,所以相对于少数民 族学生来说,汉族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会较高。在年级差异上,中学组的学业倦怠总计及三维

度分数均大于小学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

的增加,学业给学生带来压力越来越大,中学生在身

心耗竭维度、学业疏离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和学业倦 怠程度也上升。受困难补助的学生低成就感维度和学业倦怠总 分均低于未接受困难补助的学生。该结果与余欣欣

和郑雪[⑹的研究结果是一致,即贫困生相比于非贫

困生有较强的自律、学习习惯,因此可能学生在面对 学习压力时,有较好的自律性和学习习惯能较好地

应对学习压力,因而学业倦怠水平较低。父母亲的学历对学业倦怠影响不显著,该结果 与小学生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

・184・增长,学生的减压和放松的方式更多的是与同伴分

享或者进行上下行比较,所以父母学历对学生学业 倦怠的影响就变得不重要了。3.建议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营养改善计划”地区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倦怠普遍,特别是中学生更

为常见,而且男性的学业倦怠水平高于女性。这提 醒我们,在对学业倦怠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当区分 性别,使男女生得到更好的干预,从而达到降低学业

倦怠的效果。从年级差异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学业 倦怠高于小学生。这要求我们,应该适当降低中学 学业压力,多开展学业压力疏导方面的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缓解中学生的学业倦怠。参考文献:[1]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营

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加强学校食堂建设,打破营养 改善瓶颈[C].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5-6.[2] 吴艳.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

学杂志,2010,18(2):152 -158.[3 ] RUDOLPH K,LAMBERT S F ,CLARK A G, et al. Negotiating

the transition to middle school: The role of self - regulatory

processes [J]. Child Development ,2001,72(3) :929 〜946.[4]

罗杰,周瑾,潘运,等.性别在大学生学习适应与学习倦 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3,(6):

69 -72.[5]

类淑河,类淑萍,刘振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年龄与性

别差异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1):45 ~

46.[6] 柴江,仲玉.初中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 4(3) :28 ~32.[7]

王德芳,杨小峻.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压力学业效能感

及学习倦怠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7,35(8):

689 -692.[8]

孔翠芳.农村初中生学习倦怠及心理疏导研究[D].曲

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9]

LI B , WU Y , WEN Z,et al. Adolescent student burnout inventory in mainland china: measurement in 一 variance

across gender and educational track[ J]. Journal of Psycho Educational Assess - meant,2014,32(3) :227 〜235.[10]

余欣欣,郑雪.大学贫困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快乐感的关

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

3 294 - 3 297.责任编辑:熊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