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州绿色功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贵州绿色功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智榕旅游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贵州农业科学 2019,47(9):150〜154[文章编号]1001-3601(2019)09-0321-0150-05贵州绿色功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梁龙,李茂盛,沈水琴(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为发展绿色功能茶产业提供理论参考,以贵州茶产业为例,通过查阅文献及比较,分析贵州功 能茶产业现状与潜力,从发展功能食品/功能农业的理念出发,提出从监测全省农业土壤,组织绿色功能茶产 业的规划和战略布局,加快建设技术研发、推广和示范基地,打造和构建功能茶产业全产业链等方面着手,走 “特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发展贵州绿色功能茶产业,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关键词]茶;绿色功能产业;发展现状;对策;贵州[中图分类号]F316. 12;G120 [文献标识码]A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een Functional Tea

Industry in GuizhouLIANG Long, LI Maosheng, SHEN Shuiqin^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otential of functional tea industry are analyzed by referring to literature from the idea of functional food /functional agriculture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green functional tea industry in Guizhou.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onitoring agricultural soil, organizing planning and strategic distribution of functional tea industry? accelerating technology research9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and demonstration base construction? creating and building the integrated industrial chain of functional tea industry are proposed to develop green functional tea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in Guizhou Province.Key words: tea; green funct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Guizhou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实

茶园基地工。在贵州发展“5 + 1产业”过程中,四川

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一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省聚焦茶、蔬菜(食用菌)和柑橘等六大优势产业寻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伟蓝 图,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随着 全国脱贫攻坚战的陆续告捷,贵州省乃至全国都将 面临如何精准落实乡村振兴这一重大课题。近年

求突破;云南省大力发展茶叶、蔬菜、花卉和水果等

9大重点特色产业;江西省要打造千亿级和百亿级 茶叶、稻米、蔬菜和果业等9大特色农业产业。中国 南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同质化现象已初现,如果

来,无论是调整农业结构还是精准扶贫,振兴实业、 不同中求异,特色发展,很容易引发供过于求,导致

夯实基础都是重头戏。贵州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省 农委联合扶贫办制定了“5 + 1产业三年行动方案”, 即以食用菌、茶叶、蔬菜、生态家禽和中草药等五大 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突破口,兼顾冷链物流体系,发展

恶性竞争。以茶叶为例,2017年全球产业产量 557万t,消费量544万t,预计到2020年,全球产业 产量和消费量均突破600万t;2017年中国茶叶产

全产业链的特色产业助力贵州脱贫。在优化调整农

量250万t,消费量190万t,出口 35万t,未来消费 和出口将缓慢增长,国际国内市场均已供过于求⑵。 根据贵州省统计年鉴,2017年,贵州省茶园面积 47. 6万hm2,产量17. 7万t,未来几年,贵州省茶叶

业结构过程中,仅2018年,贵州省调减低效经济作 物玉米52. 3万hn?,调增蔬菜、水果和茶叶等高效 经济作物44. 5万hn?,粮经作物面积比调整至

种植面积和产量将快速增长⑶。发展茶等特色农业

35 : 65,茶叶、辣椒和刺梨等种植规模居全国第1 产业已成为中国众多省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

位,茶产业成为贵州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产业 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

段,在同质化竞争、供过于求初露端倪的形势下,贵 州省必须未雨绸缪,探索一条“特色产业+ ”之路。 茶产业是贵州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之一,急需 实现特色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将积极推进33. 4 hn?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强调加大茶园改造力度,着力建设全国优质[收稿日期]2019-05-01[基金项目]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特色农业与功能农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模式与路径研究”(GZLCZB-2019-005);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

科研启动项目“贵州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化潜力及发展策略\"(2018YJ81)[作者简介]梁 龙(1973 — ),男,副教授,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研究。E-mail: txws0109@126.com梁龙等 贵州绿色功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LIANG Long et 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een Functional Tea Industry in Guizhou・151・饥饿是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隐性饥 饿”更是潜在的巨大健康风险。随着食品和农业领 域研究深入,在中国古代药食同源理念基础上,通过

发展功能食品/功能农业解决“隐性饥饿”成为世界 共识[国。通过几十年发展,该领域技术成熟,市场 前景广阔。茶为万病之药,具有发展为功能食品/功

能农业产业的广阔前景。因此,遵循贵州省委省政 府强调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通过对功能食

品/农业的研究现状及贵州功能茶产业现状与潜力 的分析,提出贵州绿色功能茶产业发展策略,以期实 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共赢,为发展绿色功能茶

产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并为其他农业产业的参与 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1 贵州功能茶产业现状与发展潜力1.1

贵州功能茶产业的现状赵其国院士认为,功能农业就是要种植出具有

保健功能的农产品,通过生物强化和农艺措施,生产 富集微量元素(铁、钙、锌和硒等)、氨基酸、维生素、

抗氧化物质(多酚、黄酮、胡萝卜素和花色素)及不饱 和脂肪酸的农产品,以此消除“隐性饥饿”、预治贫

血、降血压、降血脂、预疗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皈。功 能农业的发展使命就是用日常食物解决“隐性饥

饿”,因此,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是嫁接功能农业的 重要载体。贵州省具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天然优 势,在“5 + 1产业行动方案”中,茶叶是支撑性产业

之一,可以在省域范围内打造绿色功能茶业全产业

链,为全省发展功能农业夯实基础,树立样板。围绕贵州土壤、农作物和功能产业开发等要素, 众多学者作了诸多探索,其中功能茶产业是重点。

早在1996年,何亚琳⑺探讨贵州省土壤含硒量及其 分布发现,贵州省土壤全硒含量为0. 064〜

1. 326 mg/kg,平均为0. 369 mg/kg,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0.29 mg/kg),少数富硒区和贫硒区并存,多 数地区土壤属中等含硒水平。王甘露等⑻对贵州省 土壤硒的背景值进行研究认为,全省大部分地区属

于硒含量适中区,进一步证实了何亚琳的研究成果。 黄森凹发现,贵州土壤硒元素含量普遍超过

0.4mg/kg,具有优越的利用前景。对于富硒区农 作物的栽培和选择,段志斌等[诃分析了贵阳市花溪 区7个乡镇蔬菜种植基地和零散菜地的土壤硒含

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何邵麟等口口对贵州乌蒙山 区土壤-农作物体系硒-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

土壤中硒、锌等生命健康元素含量丰富,富硒、富锌 特色农产品有茶叶、油菜、大豆、玉米和大蒜等。刘

声传等亦研究发现,Zn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必需元 素,富Zn茶除具有抗癌、抗衰老等常规茶叶的保健

功效外,还有补Zn作用。贵州凤冈县开发的富锌 茶的Zn含量为40〜100 mg/kg,接近甚至高于牡

蛎、瘦肉、动物肝脏和鱼虾等富锌动物性食品,具有 广阔的开发前景。刘海燕等以贵州4个茶叶产 地生产的新鲜茶叶及种植土壤为材料,对不同茶树

叶片及种植土壤的锌、硒含量关系的研究发现,新叶 的锌、硒含量与土壤锌、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新

叶中的锌、硒含量间呈正相关关系。宋志雪等[⑷对 都匀毛尖茶园土壤及茶叶锌硒含量进行调查发现,

茶园间的土壤锌含量、土壤硒含量、茶叶锌含量、茶 叶硒含量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经查阅文献,目前对 贵州省凤冈县和开阳县功能农业研究相对较多。任 廷远等\"词探讨了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与人体健康 的关系。刘义等“⑼对贵州凤冈县富锌硒茶中硒、

锌元素含量进行的研究为进一步发展富硒锌茶产业

奠定了基础。潘年松等跑调查凤冈县产茶量较大 的7个乡镇茶中锌和硒的含量发现,凤冈锌硒茶是 典型的富锌、富硒茶。王兰兰等[加对凤冈锌硒绿茶

中7种儿茶素及咖啡因含量特征的研究发现,儿茶

素总含量平均为20. 08%,平均品质指数为556,品 质较高。申雪慧子等宓扳的试验结果表明,凤冈硒 锌茶具有明显抗氧化和抗衰老的功效。此外,李娟

等囱对贵州省开阳县硒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进 行了研究。仝双梅等[皈对贵州开阳县土壤硒含量

及分布进行研究,并筛选出系列可供当地开发种植

的富硒农作物。袁仁书等⑵]概述了开阳县农业产 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李新 贵等⑵]对开阳富硒茶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探

索。此外,开阳县政府围绕富硒产业在规划、标准、 地理标准、学术研讨及产品展销等方面也做了大量 工作。所有研究、产业规划和实践都为大规模推行

绿色功能农业产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1. 2 贵州发展绿色功能茶产业潜能分析贵州茶的不足首先表现在有量有质却无拳头品

牌,缺少知名度和美誉度。根据贵州省2018年统计 数据⑶显示,2013 — 2017年,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

从31. 32万hm2增加到45. 62万h n?,产量从 & 9万t提高到17.7万t。2017年中国茶叶产量约

250万t,消费量约为190万t⑵,贵州茶产量占全国 的7.1%。虽然贵州拥有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

宝石和遵义红为代表的“三绿一红”优质茶产业,且 正在大力扶持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和瀑

布毛峰等公共品牌建设,但贵州茶在茶行业中的影 响和地位明显不高。虽然凤冈县2004年就获“中国

富硒富锌有机茶之乡”殊荣,2006年和2010年“凤 冈富锌富硒茶”和“都匀毛尖”分别获中国地理标志

产品保护,但与福建大红袍、浙江西湖龙井和河南信 阳毛尖等相比,贵州茶叶一直给人一种“养在深闺人

未识”的感觉,更不能与立顿等国际大牌相抗衡。其

・152・次,贵州茶企业普遍小众化,缺乏核心竞争力。贵州 经营茶叶的公司和合作社超过I 000家,但多而不 强,缺乏高标准基地建设、技术研发、产品深加工、创

意营销和品牌创建的能力和实力。第三,近年来,我

国茶叶的消费和出口增长缓慢,大众化茶叶供过于 求,而贵州92%的地区为山地和丘陵,在生态红线 范围内再走量的扩展不现实,必须另辟蹊径,走绿色

生态功能化产业道路。贵州发展功能茶产业的优势,首先是生态环境 优越。贵州省是中国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

具的茶区,海拔高度、年均气温、日照时数、空气湿

度、年降雨量及土壤酸碱度都适合茶叶生长。贵州 工业发展相对落后,这反而使全省远离工业污染,为 贵州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其 次,贵州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为茶产业富集多种 微量元素提供了天然优势。硒号称“生命的火种”和

“抗癌之王”,具有抗癌、保护心脏和肝脏、预防心血 管疾病、防治近视和白内障、解毒、提高免疫力、延缓 衰老和增强生殖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锌号称“生命

的火花”与“婚姻和谐素”,对人体生长发育、内分泌

功能、提高免疫力、控制性机能及加快创伤愈合等具 有重要作用[皈。贵州全省土壤硒含量在0. 36〜 0. 40 mg/kg,虽然低于湖北恩施(1・8 mg/kg),陕西

安康(0. 57 mg/kg),但全省土壤处于中等含硒水 平,为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29-30] o此外,贵 州省土壤锌含量为98 mg/kg,高于世界平均含量

(50 mg/kg);取样调查表明,含量低于临界值 (0.5 mg/kg)的土壤仅有4.3%,80%的样品属偏高

范围,表明贵州土壤锌有效含量为丰富或高含 量™。曾唏等[31]对贵州30多种茶样的测定结果表

明,66%的茶样含硒量为0. 2〜0. 4 yg/g,6%的茶 样硒含量在0. 4 Mg/g以上,富硒茶的国标硒含量为 0.25〜0. 4曲/g,说明,有72%的茶叶基本达到富

硒茶标准。黄啟亮等[珂研究表明,贵州绿茶锌含量

仅次于四川绿茶,如此大面积茶叶同时富集硒锌实 属罕见。鲁璐等[扳研究表明,锌与铁2种微量元素

能够相互促进,意味着茶叶在富硒富锌的基础上还 可富铁。另外,贵州茶氨基酸含量为3%〜5%,而 江浙茶氨基酸含量高者却仅有3%;贵州茶水浸出 物含量一般在45%以上,江浙茶仅有30%左右⑶]。

就质量而言,贵州应该是全国少见的优质产茶区,具 有极大的发展绿色功能茶产业的潜力。2 发展思路与策略2.1

功能农业为优化调整结构提供新思路2. 1. 1 “隐性饥饿”对农业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卫

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膳食中缺乏维 生素和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Hidden hunger )。贵州农业科学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WHO在2015年报告中指出:世界有近50亿人存

在不同形式的微量营养素缺乏。大约有20亿人因

为缺铁患有贫血症,有近20亿人缺碘,缺锌人口占 世界总人口的17. 3%屮〕,全球缺硒人口超过10 亿[皈。具体到中国,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中国

居民营养状况概括为:面临“能量过剩”和“微量营养 素缺乏”双重挑战。我国有1 140万6岁以下儿童 缺乏维生素A,8 600万和2. 09亿人锌和铁摄入不

足,约有7亿人生活在低硒地区。现代医学发现,

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 胖症及亚健康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

关。目前,中国有9 000余万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 病和高血压患者均超过2亿,70%的人处于亚健康 状态:36\\ \"隐性饥饿”对农业保障人体健康提出了 更高要求,但有研究⑶]发现,在过去几十年里,过多

追求产量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整体

恶化,以致于果蔬中的营养成分减少,进一步恶化了

人体健康环境。2. 1.2 功能食品/农业是解决“隐性饥饿”的最佳 路径 为消除“隐性饥饿”,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先

后采取食物强化、工业强化、食物增补及食品多元化 等策略,取得了系列成效。随着对微量营养素缺乏 认识的加深,众多国际组织和专家认为,采取适当的

农业、健康和营养政策是一条能够可持续解决“隐性 饥饿”的路径[班。1963年,日本提出“功能食品”概

念[扳;2008年,欧盟提出系统发展功能食品策略;同 年,中国赵其国院士在《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 展路线图》中首次提出发展“功能农业”,具体指通过

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或其他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出具有

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如富含硒、锌、钙、铁、碘和 维生素等明确为人体健康所需营养物质的功能农产

品,从而解决因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隐性饥 饿巩皈。2. 1.3 功能食品/农业为发展茶产业提供新思路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及科技的进步是功能食品 产生的大背景,尽管日本、美国及欧盟对功能食品的 定义不尽一致,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安全性,

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危害;功能

性,具有调节人体生理作用的功能因子;针对特定人 群,如亚健康人群等;区别在于药品以治疗为目的, 功能食品主要以调节机体功能为目的。全球功能食 品的市场份额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长在技 术研发方面,科技工作者注重采用生物强化、微生物

干预、农艺强化或干预等措施培育富含微量营养素 作物新品种,包括富铁水稻、高维生素A玉米及富 铁大豆等[36]。在国内,功能食品的研制和开发紧跟国际步伐。

功能农业提出后,由于科研工作者的推动和地方政

梁龙等 贵州绿色功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LIANG Long et 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een Functional Tea Industry in Guizhou・153・府的重视,在各区域逐渐发展起来。山西是全国首 个将功能农业列为农业发展主攻方向的省份,广西、 宁夏紧随其后3此外,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等高

校院所的支持,黑龙江海伦、青海平安、陕西紫阳、湖 北恩施、湖南桃源、江西丰城、重庆江津、贵州开阳及

福建连城等地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制定规划、设置地

方标准,发展富硒功能农业,成果斐然。众多学者也 分析了山西、广西等地发展功能农业产业所面临的 优势、机会和挑战,西部地区发展功能农业实现精准 扶贫的潜力,探讨了功能农业竞争力水平指标体系 构建及评价方法等⑷皿。2017年“功能农业”的定

义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功能农业在提出近

10年后,终于成为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 要科技新方向皈。目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畜禽

等在众多地区都实现了功能化[皈,其中也包括茶 叶,为茶叶等产业提供了形成“特色+功能”的特色 功能农业产业的新思路。2.2 发展策略2. 2. 1 对全省农业土壤进行全面监测 虽然何亚 琳等[7,17一18]对贵州全局和部分地区进行了土壤硒锌

含量检测,但毕竟是初步分析和局部研究,举全省之 力打造绿色功能茶产业,需要省委省政府牵头,地质

部门和高校院所具体负责实施,对全省农业土壤进 行全面“体检”和分析记录,建立最详细的功能土壤

图。2. 2. 2 组织绿色功能茶产业的规划和战略布局 基于贵州茶叶现有的特点和优势,“黔茶出山”只

能在“黔茶”这一地域品牌下推行精品化和功能化

“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布局。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 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三绿一红”,坚持精品化、高

端化路线;对于小众化的地方品牌,应有进有退,精

选部分发展成为“黔茶”这一地域品牌中的绿色功能

茶产业子品牌,以富集多种微量营养素为其核心竞 争力,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2.2.3 加快技术研发、推广和示范基地建设 国

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对功能作物品种的培育、功能肥 料的研发、作物的栽培、产品的深加工等已经取得系

列突破,很多技术已经相当成熟⑶皿。因此,政府 牵线搭台,建立高校、企业共同体,对功能茶树品种

的选择和培育、栽培和管理、功能性叶面肥和纳米

肥、产品深加工等技术进行全面研发转化、吸收消化 及快速推广,并以企业为主体加快人才培养和功能

茶产业基地建设。2.2. 4 进行功能茶产业的全产业链打造和构建

以高校院所为核心,围绕富硒、富锌、富铁及富氨 基酸,实现茶产业多种微量营养素天然富集和人工

后天富集并举,实现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延长茶

产业生产周期,实现四季生产,春茶加工绿色生态精

品、高端茶产业,夏茶、秋茶实现功能茶产业产品多

元化。对于成年人,推行“茶产业+ ”模式,将喝茶和 品茶与传统茶文化、功能茶产业文化、养生保健、茶 栽培、采摘和加工有机结合,实现一条龙、一站式服

务。针对青少年儿童等潜在的消费群体,从传统的 喝茶转向吃喝并举,提取夏秋茶中微量营养素,开发

功能性茶点、糖果和饮品吸引该群体,减少其对碳酸 饮品、高脂肪食品的依赖。以企业为核心进行产供

销一体化机制建设,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创意营销,

让传统与现代茶文化、功能性茶产品进学校、进社

区,进入千家万户,沿着“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 在解决国内外“隐性饥饿”的同时,壮大功能产业,为 实现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夯实基础。3 结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

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贵州省在“5 + 1产业三 年行动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深入发展12项特 色产业,其中茶产业是重中之重。2008-2018年,

经过11 a的快速发展,贵州茶产业种植面积、产量 和产值均已跃居全国主产区第一梯队。在国内外市 场日趋饱和的大前提下,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走一

条“特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且贵州绿色功能茶产业具有天然优 势和巨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特色+高质量”的

发展思路也应成为茶产业发展的下一个突破口。茶

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对其他农业产业也具有一定的

参考和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陈毓钊.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历史突破[N].贵州日报,

2019-01-17(06).[2]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茶饮料行业产

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OL]. (2018-04-12)

[2019-04-03 ]. http://www. cn-bigdata. cn/report/

20171017/75585. html.:3 ]贵州省统计局.2018贵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

计出版社,2019.[4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icronutri­

ent deficiencies: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 2015a)

[R]. Geneva: WHO,2015.[5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icronutri­

ent deficiencies: Vitamin A deficiency (2015b) [R].

Geneva: WHO,2015.[6]赵其国,尹雪斌,孙 敏,等.2008-2018年功能农业

的理论发展与实践[J]. 土壤,2018(6):1061-1071.:7]何亚琳.贵州省土壤含硒量及其分布m.土壤学报,

1996(4):391-397.:8]王甘露,朱笑青.贵州省土壤硒的背景值研究m.环

境科学研究,2003,16(1):25-28.・154・[9] 黄 森.贵州地区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云南化工,2018,45(7):147-148.[10] 段志斌,王 济,蔡雄飞,等.贵阳市花溪区城郊菜地

土壤硒含量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2018(1):41-45.[11] 何邵麟,陈 武,莫春虎,等.贵州乌蒙山区土壤-农作

物体系硒-锌分布特征研究[J].生物技术进展,2017,

7(5):557-562.[12] 刘声传,罗显扬,陈 娟,等.茶树富集锌的生物学机

制及贵州富锌茶开发潜力分析口].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31):17442-17444.[13] 刘海燕,黄彩梅,周盛勇,等.茶叶锌、硒含量变化与种

植土壤差异的研究口].植物科学学报,2015,33(2):

237-243.[14] 宋志雪,潘岩灵,何华婷,等.都匀毛尖茶园土壤及茶

叶锌硒含量的调查[J].茶叶,2018,44(4):191-193.[15] 任廷远,安玉红.富锌富硒有机茶保健功能研究与开

发前景[J].贵州茶叶,2009(4):11-15.[16] 陈 禄.论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与人体健康[J].现代 农业科技,2011(6):367-368.[17] 刘 义,邵树勋.凤冈富硒富锌茶园土壤中的锌及其

形态分析[J].地球与环境,2010,38(3):328-332.[18] 刘义,徐一帆,邵树勋.贵州凤冈县田坝村茶园土壤

硒的含量及评价[J].贵州地质,2012,29(1):72-76.[19] 盘应娟,刘 义,邵树勋.贵州凤冈富锌硒茶中锌元素

含量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1):13-14.[20] 潘年松,刘英波,张学愈,等.凤冈锌硒茶中锌硒含量

调查与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15,14(1):12-13.[21] 王兰兰,向丽萍,李 霞,等.凤冈锌硒绿茶中7种儿

茶素及咖啡因含量特征m.湖北农业科学,2014,

53(19):4692-4694.[22]

申雪慧子,聂兰,刘华,等.贵州凤冈富锌富硒绿

茶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4,39(5):642-644.[23] 申雪慧子,姬晓云,岳 兰,等.贵州凤冈富锌富硒绿 茶对衰老模型小鼠Trx含量及肝脏超微结构的影 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0(1):13-16.[24] 李娟,汪境仁.贵州省开阳县硒资源及其综合开发

利用研究口].贵州农业科学,2003,31(3):73-74.[25] 仝双梅,李晓燕,邵树勋,等.开阳富硒农作物筛选研

究[J].地球与环境,2009,37(3):270-274.[26] 袁仁书,付 羽,饶永峰,等.开阳县农业产业化现状、

问题及对策[J].耕作与栽培,2016(4):66-68.[27] 李新贵,彭丽芬,周 宇.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开阳县

茶产业发展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17(6):81-84.[28] 梁 鸿.茶叶中的硒、锌元素营养价值的研究现 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3):66-68.[29] 高显钧.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贵州农业科学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州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30] 唐德剑,夏曾润.陕西安康硒资源开发现状及其产业

化对策研究[J].生物技术进展,2017,7(5):551-556.[31] 曾 唏,牟 兰.贵州部分地区茶叶中硒含量的测

定[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16 (1):

41-44.:32]黄啟亮,龚永新,蔡烈伟.茶叶中锌含量研究进展m.

茶叶科学技术,2006(4):12-14.[33] 鲁 璐,季英苗,李莉蓉,等.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系)

小麦锌、铁和硒含量分析m.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16(5):646-649.[34] 杨 华.贵州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贵阳:贵

州大学,2011.[35] RAHMAN M M,ERSKINE W,MATERNE M A,et

al. Enhancing selenium concentration in lentil (Lens

culinaris subsp. culinaris) through foliar application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5,153 (4): 656-665.[36] 梁 龙,RIDOUTT B G,谢 斌,等.发展功能农业解

决“隐性饥饿科技导报,2017,35(24):82-89.[37] DAVIS D R,EPP M D,RIORDAN H D. Changes in

USDA food composition data for 43 garden crops, 1950 to 1999[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2004,23(6) :669-682.[38] SINGH U,PRAHARAJ C,SINGH S S,et al. Biofor­

tification of food crops [M]. New Delhi: Springer,

2015.[39] 王 薇.功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

农业科学院,2006.[40] 赵其国,尹雪斌.我们的未来农业——功能农业[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7):457-468.[41] 侯非凡,孙 敏,高志强,等.山西功能农业的研究背

景、进展与发展方向[J]. 土壤,2018, 50 ( 6 ):

1087-1093.[42] 戴嬪豪,刘永贤,苏新惠,等功能农业背景下广西富硒

农业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农学学报,2018,

8(5):90-95.[43] 赵向豪,陈彤,谢文宝,等.功能农业与新疆精准扶

贫:内在逻辑、作用机制与政策建议口].新疆大学学

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5(6):1-7.[44] 张鑫,李磊,于斐,等.功能农业竞争力水平指

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口].江苏农业科学,2018,

46(18): 327-331.[45] 赵桂慎,郭岩彬,梁 龙,等.中国功能农业发展与政

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责任编辑:杨晓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