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艺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艺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来源:智榕旅游
第1单元小溪江河大海 课题一小水滴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和感受大自然中小水滴的可爱和小溪清澈透亮,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特征,具有爱水、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能从描绘小溪的文学、音乐、美术等作品中感受其语言的情感美、美术线条的流畅美,音乐似流水的优雅美。

3、能辨别和感受羽调式音乐的美感特征和歌曲的二段体结构,能以小水滴为基本图形进行想象画创作,能用自尊、自爱、自豪的情感唱歌。

4、能体验到小小的我与集体的密切关系,能理解“汇涓成海,聚沙成塔”的哲理并懂得“成就大业,从点滴小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各种水声的录音、画面录象或图片、照片等资料; 2、歌曲《小小的我》、散文诗《两条小溪》录音磁带、成语词条。 3、透明水杯或陶瓷碗若干、金属小棒若干。 4、国画、油画棒等用具绘画工具和材料。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一滴水

1、探索声响,表达感受。

(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各种水声(小水滴落、小溪流淌、大河奔流、大海掀浪),让学生猜一猜是什幺声音?水滴在不同的东西上声音的高低、音量大小有什幺不同?

(2)学生交流各种水声给自己留下的感受,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进行模仿:如用人声模仿、乐器敲击、用已学的各种不同时值的音符表示等。 2、根据录音选配图片。教师出示画有“风吹”、“下雨”、“自来水管流水”、“大河水哗哗流淌”、“海浪拍岸”、“小水滴滴落”等图片,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水声按顺序配上相应的图片。 3、看录象或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种情景中的小水滴,观察一个个小水滴的形状和在不同光线下小水滴的颜色,并讨论透过小水滴看到的世界是什幺样的?

4、制作有花纹、有颜色的水,或者用透明塑料袋盛满水,做一些水中的植物如水草、金鱼等放入瓶或塑料袋中形成一个透镜玩一玩,感受其乐趣。

5、欣赏水滴的招贴画,节约用水和爱护水资源的广告,讨论交流招贴画、广告、“如果你不珍惜水,那幺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的含义。 6、讲一讲滴水穿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成语。

7、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来绘画招贴画和广告表达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8、假如你是小水滴,你将会有怎样的经历?请学生编小故事讲一讲,再用连环画画出来,或者编个小品表演出来。 活动二小小的我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内容与形式美。 (1)完整欣赏歌曲(教师范唱或放录音),请学生说出歌词内容,体验歌词表达的自尊、自重、自豪的情感。 提问讨论:歌中小小的我歌颂了哪些事物?你赞同歌曲中对小小的我的赞美吗?为什幺?你对小小的我还有哪些不同的赞美之词。

(2)启发学生辨别调式,说出歌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一个音,并能从“1(哆)”、“2(来)”、“3(咪)”、“5(梭)”、“6(啦)”音名卡片中选出“6(啦)”的卡片。

(3)教师或学生任意唱一首艺术课中学过或自己会唱的“宫”调式歌曲,让学生与《小小的我》这首羽调式歌曲比较其不同的美感效果。

(4)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念出节奏谱;拍手、跺脚、拍肩击出节奏;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等形式)感受和表现歌曲旋律的基本节奏: ХХХХХХ∣ХХХХ—∣Х? ХХХХ∣Х———‖ 小水滴滴答答不停地滴,汇成小溪呀流。

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Х———‖ 小小的我,小小的我,投入集体就有快乐哟。 2、多形式学唱歌曲,提高唱歌能力。

(1)教师出示画有图画的简谱,让学生联想说出相应的歌词。 (2)视谱听旋律朗诵歌词。

(3)音乐探索活动:每一组在十个玻璃瓶或玻璃杯中注入不等量的水,教师用钢琴帮助学生调整各水杯的音高,让学生用金属棒敲击水杯,感受音的高低,找出代表6 (中音啦)6(低音啦)i(高音哆)的音比较音的高低。并敲出歌曲的最后两乐句旋律节奏。 (4)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整学唱歌曲。

(5)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一滴水、一缕风、一棵小草、一朵小花,用接唱形式练习唱歌。

3、尝试创作,即兴表演。

(1)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激发学生自由想象为歌曲配画。

(2)学生分组自由选择各种打击乐器,配上适合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学生分小组或自由结伴即兴为歌曲配表演动作或编成简单的舞蹈进行表演。 4、思考与交流,思想升华。

(1)教师抛出问题:小溪日夜不停地慢慢地流向远方,流到了什幺地方? (2)讨论:你认为小小的我是小还是大?在集体中我们每一个小小的我是重要还是不重要?为什幺?

(3)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并把学生的思考和看法记录下来。 活动三溪水潺潺

1、欣赏散文《两条小溪》,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小组讨论交流:小溪从哪里来?为什幺“一滴一滴的水可以汇成小溪”?

2、音乐游戏:“听音乐绕小溪”。播放描写小溪的音乐,每个学生手拿一团毛线团,一边听音乐一边扯出手里的线团,然后剪下毛线,在桌上或小板上摆出“小溪”,同时,每个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小溪特征和音乐的特点。如:我的小溪是细细的长长的,我的小溪是弯弯曲曲的。小溪的音乐是舒缓的,小溪的音乐是明亮的等等。

3、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小溪的认识和情感或了解到的歌颂小溪的文学作品。 4、欣赏小溪静静流淌的画面和赏国画作品(各种水的画法),启发学生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或此刻见到小溪画面的感受。

5、激发学生创作画的欲望,探索问题:怎样使小溪不寂寞、不孤单、不忧愁(栽树、种庄稼、盖房子),激发学生绘画:我心中的小溪、我见过的小溪。让学生用墨在宣纸上描绘出各种水的形态,用水和墨进行机理的练习(如把宣纸放入滴进墨的水缸里)。 6、情感体验与戏剧表演“多情的小溪”。你要是一条小溪,你会有什幺样的情感?

(1)学生用不同的表情表现忧愁、寂寞、孤单、欢快、热情、乐于奉献、不知疲倦的小溪。 (2)用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即兴创作“两条小溪”(小溪从远处流过来、孩子们在小溪边嬉戏玩耍等)。 课题二碧水的呼唤

教学目标

1、有兴趣了解水的发源,知道水与各种生命密切相关,具有关注水污染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情感。

2、能用绘画、编短小诗歌、散文、歌曲、体态动作等形式表现保护水资源的情感并能赴诸行动。 教学准备

1、三江之源,长江、黄河奔流的有关录象、课件。 2、各种绘画工具、范画若干。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生命之水

1、欣赏照片或课件:三江之源,引导学生探索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激发学生爱祖国江河的情感。

问题探讨:你见过哪些大江、河流?他们的发源地是哪里?看到波澜壮阔的滔滔江水,你有什幺感觉?

2、欣赏水利灌溉庄稼、人给树、花草浇水、山区人打井水、马在河边饮水、人们口渴端着大碗或大瓶水在饮水等图片、照片或录象,感受水对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

问题思考:看到上面的信息你有什幺感受和想法。

3、接龙唱歌:歌唱水。让学生演唱自己会唱的与水有关的歌曲(如:长江之歌、我的 祖国、洪湖水浪打浪,外婆的澎湖湾等)。

4、联系自己的生活与经验,谈论水与人们的关系。(可以相互欣赏自己游泳的照片,儿童玩水的图画等)。

5、自由画“生命与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集体创作画。 6、欣赏和戏剧性表演散文诗《两条小溪》。(最好配上音乐朗诵散文诗《两条小溪》,男女同学分别模拟两条小溪蜿蜒流动;男女同学混合成四组,每一组为一条小溪,变换队形,交叉流动,汇成一条大河)。 活动二青水长流

1、看图片或录象,讲述大禹治水的感人故事。

2、收集展示水源污染的图片、照片等资料,欣赏河水泛滥,消失的森林,观察江河水污染带给人类的威胁,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 问题探讨:地球上可以饮用的水有多少?每一天要用掉多少水?地下水面临着什幺问题?谁是河流的头号杀手? 3、了解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启发学生设计水资源保护或“世界水日”的宣传画、广告(词和画),用美术或文学(编儿歌、短诗)、音乐(创编歌曲)等形式表现江河水污染及保护江河水的情景与情感。

4、搜集和展示有关节水仪器、用具、材料,启发学生讨论、制订节水、护水方案,设计节水仪器,表达自己节水的设想。 课题三蓝色畅想 教学目标

1、能欣赏和感受大海色彩的深沉美和海面辽阔壮丽的美感,有爱大海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与情感。

2、能感受和体验大海的心情:喜怒哀乐(阳光明媚的大海、晨雾中大海、雷鸣电闪中咆哮的大海、夕阳西下彩霞映红的海景),领悟大海的性格:博大、宽容、孕育一切、包容一切。

3、能感受和表现描写大海的音乐、美术、舞蹈中的色彩、节奏、情绪和形象,能富有想象地用歌唱、舞蹈、美工等方式大胆表现大海和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名人名家有关《大海》的美术作品。 2、歌曲《小小的我》、《大海啊大海》、《我爱这蓝色的大海》录音磁带、舞蹈《小溪、江河、大海》录象片或VCD光盘。

3、学生和老师一起收集有关吟颂大海的儿歌、诗歌。 4、学生美工创作的必要工具和材料。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海之韵

1、欣赏大海的图片、名画。莫奈《印象日出》、艾伊瓦佐夫斯基《九级浪》、《狂暴的海涛》、于洁普的《春潮》、吴冠中作品《大海》等作品(水彩、油画、版画等不同形式)。

(1)体验大海的心情:喜怒哀乐(阳光明媚的大海,晨雾中的大海,雷鸣电闪中咆哮的大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海景)。 (2)感受大海的胸怀:博大、宽容、深邃。

(3)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大海景色、画对大海情怀的体验。 2、欣赏音乐舞蹈《小溪江河大海》。

(1)感受旋律、舞蹈中表现的小溪江河大海形象;

(2)根据音乐创造性地用体态动作及运用道具(如:抖动塑料布或彩带表现波涛汹涌的大海)即兴表现小溪江河大海不同的形象;

(3)能用打击乐器或模拟打击乐器(如敲击杯、碗、瓢、盆等物品)表现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形象。 活动二向往大海

1、欣赏或吟颂儿童诗《想看海的孩子》,激发学生对大海的想象和爱大海的情感。 2、学唱歌曲《大海呀故乡》,尝试唱简单的二声部,感受歌曲的抒情优美。 3、欣赏寓言故事:《木偶探海》和《三船议海》,领悟故事的教育意义。 4、美术创作活动:

(1)设计海上创意漂浮物,用塑料泡沫等废旧材料创意制作漂浮物,可以设置出动力装置,并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漂浮物放在水上,体验成功与乐趣。 (2)想象画:畅游大海、未来的大海。

(3)举办学生与大师大海创作画展览,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兴趣和能力。 5、欣赏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理解歌词抒发的情感,感受三拍子音乐强弱起伏的变化和舒展的节奏美,表达自己爱大海的情感。 第2单元运动场上 课题一我们一起来运动 教学目标

1、在表演、绘画、游戏、制作、艺术欣赏等活动中,感受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和美,提高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了解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

2、体验在运动中获得的热烈奔放的情感,表现运动员们不懈拼搏的顽强意志。

3、学习健美操和儿童纸版画,表现充满活力的、健康的形象和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健康歌》、《四季锻炼歌》磁带,录音机等。 学生准备:纸版画工具材料。

建议课时: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欣赏

1、欣赏《健康歌》,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并用形体动作加以演绎。 2、欣赏雕塑作品《铁蛋》,学生上台模仿作品中人物的姿态,体验和感受艺术创作的情感和动态表现。

3、欣赏健儿们、老爷爷奶奶、儿童等运动的图片或录象,说说这些形象带来的感受。请学生谈一谈有关运动的故事。 活动二游戏--运动场上的竞技者

让学生照纸条做运动项目动作,其它同学猜猜他在干什幺。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的动作更具美感或加进节奏的训练。 活动三我喜欢的体育运动

1、哑剧表演:由1--4名同学合作商量创编一个幽默小品故事,教师可提供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的幽默画,要求不能发出声音,用表情和虚拟动作表现出来。

2、画速写:学生根据游戏和表演用线条画出各种不同的运动动态,培养观察力和以线造型的表现力。 活动四泥塑

用泥塑表现运动者不同的形体动作。

方法:徒手捏制法。先捏躯干的大形,再从躯干分出头和四肢,配合《健康歌》的节奏变换四肢的动态,表现不同运动项目的形体特征。 活动五纸版画制作

让学生观察人们运动时的动态,用纸版画形式加以表现,创作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运动现象。 活动六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四季锻炼歌》,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体会运动带给人的生机和活力。 课题二快乐文明的啦啦队 教学目标

1、在歌曲表演、绘画、诗歌朗诵等艺术活动中表现啦啦队员团结上进的精神风貌,体现他们文明的行为举止,快乐的心理体验。

2、尝试运用音乐中的节奏,戏剧中的角色扮演,绘画中的色彩、线条、造型等艺术形式表现生动的欢庆场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啦啦队录影带、健美操磁带和录象,《米兰啦啦队歌》磁带、绘画用品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水粉颜料,纸张,胶水,剪刀。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诗歌朗诵 快乐的啦啦队员

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啦啦队员,伴着运动交响乐,踏进了运动的旅途。 篮球场上,双方队员你争我抢,啦啦队员摇旗呐喊。 跑道线上,运动速手你追我赶,啦啦队员摩拳擦掌。 高低杠边,竞技队员你窜我跳,啦啦队员举手顿足。

快乐的啦啦队员们沿着运动的足迹,用热情和笑容画出一幅欢乐的图。 活动二戏剧表演

啦啦队里的小插曲

学校里准备举行一场运动会,明明召来同学,成立了一个啦啦队。瞧,他们唱着啦啦队之歌,向运动场出发啦!

场景1:跑道上,学生们一部分模仿赛跑的姿势,另一部分同学当啦啦队员,其中一名啦啦队员跑到跑道中喊加油,教师指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

场景2:篮球场上,学生们模仿投篮、拍篮球等姿势。另一部分同学当啦啦队员,为投篮时的精彩鼓掌,表演抢球时的不文明行为,并加以纠正。

场景3:高低杠边,一部分学生模拟爬杆,另一部分同学为杆上的惊险动作贺彩。注意模拟紧张、着急、惊喜的表情。 活动三

1、倾听:各类欢呼的声音,尝试用节奏表现出啦啦队员的欢叫声。 2、欣赏与创作:

(1)欣赏体育运动的图片。

(2)欣赏各国各种为运动员加油的场面,如:韩国红魔啦啦队,美国NBA啦啦队等。 (3)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是快乐文明的啦啦队。 (4)聆听意大利米兰啦啦队歌,观赏加油场面。

(5)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节奏、口号、啦啦队队歌。 活动四游戏 活动五

学唱《小小啦啦队》歌曲,结合舞蹈进行表演。 活动六美术创作

1、用鲜艳的色彩在自己的脸上绘制啦啦队员的标志,或者绘在纸上再粘在脸上。 2、自己设计并制作啦啦队的小标志和旗帜。

3、用一幅有声音的图画表现啦啦队员的精神风貌,并通过动作加以表现。 活动七学跳集体舞韵律操:

伴着音乐并跟着老师或录象学跳健美操。 第3单元奇思妙想 课题一世界真奇妙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奇妙的世界里寻找到超现实主义的粗犷、激越的情怀,并学会用抽象、概括、夸张、组合的手法表现艺术与生活、情感的关系,有兴趣欣赏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和《胡桃夹子》。

2、学会运用多种艺术门类表现对未来奇妙世界的想象。能有感情的演唱《摘星星》。

3、能通过自己的感受,亲身体验艺术。如通过欣赏达利的画,动手做一些奇妙的手工作品,通过放音乐,听音乐与水火土的关系,甚至通过“尝”来了解音乐旋律、体会乐器的音色等。 教学准备

歌曲《摘星星》、乐曲《牧神的午后》,各种特性乐器如双簧管等的磁带。毕加索、达利、埃舍尔的画,各种乐器的图片。 建议课时: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欣赏与讨论

欣赏达利的作品,讨论其中的意义:从瘫软变形的钟联想到时间已没有意义,一切的规则被颠覆,荒谬成为唯一的秩序。 欣赏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接着展示毕加索、达利、凡高的画,并试着自己用线条、色

彩来表达心情(或愤怒,高兴),或表现奇妙的世界,让学生自由想象描画心中奇妙的王国。 欣赏埃舍尔的奇妙的视错觉绘画,体会各种奇妙的图形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奇妙的心理反应,讨论这些画妙在何处。

欣赏各种有奇妙创意的广告或动画片以及幽默画,谈谈自己奇妙的审美心理感受。 活动二诗歌朗诵并配画 开往奇妙世界的列车

开往奇妙世界的列车,不知道何时出发? 那长着轮胎的大树滚动着欢迎客人到来 那飘着长发的大鹿飞驰着送来可口美餐 那长着翅膀的天使正召唤大家飞往天堂 开往奇妙世界的列车,就要准时出发 那留着胡须的大象晃动着等候客人驾临 那转着方向盘的飞鸟盘旋着送来天国的琼汁 那张开双翼的列车正驶在奇妙世界的旅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身体动作表现诗歌的内容并配画,创作一幅《世界真奇妙》的想象作品。

活动三学唱歌曲《摘星星》

注意情绪的表达,节奏的稳定感,在演唱的同时加上律动,或者叫同学用动作来表现歌词,增加趣味性,演唱结束,请同学们即兴演讲。要求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锻炼同学即兴演讲的能力,可把教室变为一个舞台的形式,一位同学讲,其它同学当观众,让同学们当文明观众,尊重他人的劳动。 活动四魔术

奇特的魔术,学生在玩魔术的过程中体验到奇妙的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五戏剧表演 奇妙世界旅行记 《奇妙世界》诗歌

这里有个奇妙的大世界,怪异的事情发生得真不少。 会游泳的白鸽在水中舞蹈,会飞行的金鱼在天空翱翔 会说话的公鸡喋喋不休,会唱歌的青蛙咿咿呀呀

这里有个奇妙的大世界,怪异的事情发生得真不少。 会跑步的书儿在桌上转圈,会跳高的铅笔在纸上跳跃, 会滑行的橡皮擦跳起华尔兹,会跳舞的卷笔刀转着圆舞曲

欢迎你到奇妙的世界来做客,去寻找那奇妙世界里最妙的图画。 学生分组创编《奇妙世界》的小品,还可自由将诗歌续编下去。 课题二无边的畅想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怪异的创意中寻找到超越现实的美感,并体验到创造新奇事物的乐趣。

2、学生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出自由的遐想,创造出神奇的造型,能演唱《天地之间的歌》,体会其中的情绪,能体会组合的魅力,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能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增强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各部分能自由拆散),狮身人面像的照片,《天地之间的歌》的磁带等。 建议课时: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奇特的时装展示会,让学生先欣赏一段时装表演的录象,再自己设计一种奇特的服装造型。 活动二

怪怪的舞者。让学生自由设计怪异的舞蹈动作,伴随怪怪的音乐,跳起怪怪的舞来。 活动三

奇妙的想法。让学生欣赏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画,谈谈感受并漫谈自己一些奇妙的想法。 活动四 奇妙的画。让学生先欣赏各种有奇妙构思和幽默表现的漫画,再自己画画各自心中的妙想漫画,或根据提示进行续画。 活动五

怪怪的游艺场

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怪怪的游艺场,放出怪怪的音乐,学生一起做怪怪的游戏。 活动六

怪怪的俱乐部

让学生分组排演俱乐部精彩的节目,力求以荒诞、怪异的动作表现离奇的故事情节。启发学生用荒诞、怪异的表现手法表现戏剧情节,并进行情境剧的演出 活动七

神奇的音乐会,组织学生欣赏谭盾的音乐《永恒的水》,从中感受奇妙的情怀和音乐的神奇魅力。 活动八

设计与组合欣赏狮身人面象(老师讲其中的故事,了解希腊文化)展示各种动物,让同学们自己组合并创意出新奇的形象。 活动九

学唱歌曲《天地之间的歌》。歌唱《天地之间的歌》,在有感情演唱之后,让同学们自己创造歌词发挥想象演唱自己填词的《天地之间的歌》。 第4单元扬起风帆 课题一遥远的船歌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时期、不同作用的船,观察船的外形、色彩、了解船的构造、作用,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船,感受船的优雅造型和美丽曲线,并运用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表现出来。 2、在集体舞表演中感受音乐,感受三拍子的旋律节奏,感受音乐中队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各种船的图片、歌曲《金色的小船》的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让我们一起去看船、画船

1、师生课前共同搜集有关船的资料。(图片、船模、VCD资料、有船的内容的世界名画、船声的音效资料)

2、展示VCD或录像资料片中的船,引导学生对船做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3、欣赏船模(木制、纸制、铝制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实地到船上参观。

4、结合音效或相关主题的音乐欣赏相关的世界名画;利用模型对船进行线描写生、想象绘画的形式表现。

活动二学唱歌曲《金色的小船》

1、集体舞表演,由教师带领跟着音乐进行最基本的三拍子舞步练习,在不同的队形变换中,

感受音乐的变化规律。并且配上简单的打击乐器。

2、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学唱歌曲《金色的小船》,,在演唱跨度大的地方注意音准,在歌曲中多处出现顿音,演唱时注意感情处理。

3、分小组表演,口风琴、碰铃、集体舞,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三拍子 活动三漂浮在水上的城市

1、欣赏“夜景照片”——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

2、论尝试用多种方法创作表现画面,注意表现画面中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3、引导学生利用水彩和油画棒相结合的方法创作表现“夜晚的船”。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画出船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能否准确地歌唱《金色的小船》并自由表演? 课题二小纸船的梦 教学目标:

1、能欣赏三拍子歌曲,感受旋律及歌词,初步感受合唱曲中的和声效果,通过演唱歌曲,学习三声部歌曲的练习,

2、通过欣赏舞蹈,感受人与船的联系,制作漂流并作为道具,感受船儿带给我们的憧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心中的船儿去远航

1、制作漂流船,写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2、开展以“心中的船儿去远航”的活动,说一说你想去哪?放走自己的漂流船,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活动二到南极去

1、欣赏美丽的南极景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2、介绍南极在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和欣赏的方式初步了解和感知南极,并讨论: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南极美丽的景色呢?

3、欣赏科考船到南极去考察的图片或相关资料,创作表现以“到南极去”为主题的想象画。 活动三听赏《小纸船的梦》 1、听赏三拍子《小纸船的梦》,没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让我们听一听小纸船怎样带着我们的梦想成真。

2、复听全曲,感受和声的效果,就让我们来折一只小纸船,让它载着自己的梦想飘向远方。 3、朗诵诗歌《纸船》。 第5单元小石头的故事 课题一神奇的小石头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了解几种家乡有代表性的小石头,养成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能在歌曲、舞蹈等方面的学习中抒发对小石头的情感,并进一步提高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自然形态下较为常见的石头实物,自然界中有特点的小石头录像或图片资料。 2、以石头为载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和表现小石头的歌曲、舞蹈音像资料等。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身边的小石头

1、组织学生到沙滩上、小溪旁、山脚下去采集自己喜欢的小石头,鼓励学生认真感受一下自己采集来的小石头,如:看一看他们都像什幺,说一说它们都有那些特点。你都喜欢它们那些地方,想一想你的这些小石头都有那些用途。 2、组织学生一起欣赏有关石头的艺术作品,看一看艺术家是怎样运用石头进行艺术创作的。想一想你手中的小石头都能做点什幺?与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能否合作共同完成一件小石头的美术作业。

3、给学生展示有关石头表现的优秀学生作业以此激发学生进行石头创作的热情与兴趣。 4、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美术作业的创作活动,美术作业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作业表现时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与石头一起搭配使用以此产生材料的对比美。(以橡皮泥或双面胶等为粘合剂进行小石头粘贴活动)

5、美术作业表现内容建议:1动物类;2风景类;3植物类。 6、结合美术知识的学习师生自由欣赏表现小石头的音乐作品。 活动二会唱歌的小石头

1、与学生一起欣赏自然界中石头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响,如:木鱼石受到敲击时发出的梆梆声,海水拍打礁石时产生的轰鸣声和钟乳石与水滴为伴鸣奏出的叮咚声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中去尝试敲击各种石头,感受体验石头发出的不同声响。鼓励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石头打出不同的节奏来并结合节奏进行体态律动练习。

2、教师引导学生:“不但自然界的石头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有许多表现石头的歌曲更是美丽动听。下面就让老师给你们播放一首表现石头的歌曲,听一听歌中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组织学生听赏歌曲《一个美丽的传说》。

3、结合听赏歌曲让学生谈一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它表现了一个什幺内容,你喜欢这首歌曲那些方面,组织学生学唱一首表现小石头的歌曲。

4、联系歌曲学习的有关内容和学生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舞蹈表演,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悟借助肢体的语言大胆的呈现出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向学生传授几种舞蹈的基本动作。 教学评价建议

课题二藏在石头里的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仔细观察石头纹理的线条、色彩变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激发自己在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的强烈愿望。

2、能在石头上面绘画、进行石头肌理拓印、演唱有关石头的歌曲、欣赏有关石头的乐曲,增强关注自然、师法于自然的审美理念和融于自然、从于自然的生态意识。 教学准备

1、世界著名的岩画图片资料,自然界中奇石、怪石的图片或影视资料。

2、具有美丽肌理呈现的各种天然石材,艺术家因形得意、因意创作的自然形态下的石刻艺术作品。以及表现石头的歌曲、乐曲、故事、诗歌等相关资料。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石头带来的联想

1、通过录像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自然中的奇石、怪石看一看它们的形状,听一听它们的故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石头的风采。结合学生对自然界石头的了解向学生介绍表现在石头上的艺术。 2、欣赏史前岩画如:《受伤的野牛》了解岩画表现了怎样的一个内容,寄托了人们什幺样的

一种情感。结合汉代霍去病墓石雕和现代艺术家利用自然石头的形状创作的造型艺术作品的欣赏,向学生简单介绍“因石像形、因形得意、因意创造”的基本内涵。(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3、引导学生给自己收集的小石头涂上漂亮的颜色,也可以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进行绘画、雕刻等一系列的创作活动。结合美术的创作活动师生一同欣赏有关表现石头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美术作业。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石头的神韵,用自己的画笔直接在自然中的石头上作画,画出自己的心情、画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开在石头里面的“花”

1、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两首表现石头的诗歌,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将自己写的表现石头的小诗朗诵给同学们听。

2、教师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表现小石头的歌曲如:《雨花石》,师生共同吟唱这首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首歌表现的是什幺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雨画石”是怎样的一种小石头,你还见过那些美丽、可爱的小石头,他们都有那些特点。

3、教师通过录像或图片向学生们介绍几种美丽的小石头如:雨花石、玛瑙石、珊瑚石、绿石、化石、煤精石等等,让学生想一想你身边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小石头它们也很美丽。把学生收集起来的小石头放到水中看看小石头随水波的晃动能产生什幺样的视觉变化。 4、介绍一种新的美术表现方法。 吸附法:

准备一盆清水,在水面上点几滴墨汁,让墨汁在水面上自然流动产生肌理效果。然后取一张生宣纸轻轻的铺在水面上,水面上的墨迹就会吸附到宣纸上。将宣纸小心取出托裱好一幅行云流水般的水墨肌理作品即可完成。将煤油代替水,油彩代替墨汁,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完成一幅油彩吸附作品。 活动三石头上面的创造

1、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石头的种类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石头的表现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其实在石头表现上也不完全局限于画与刻上,有很多方法做起来也很有意思,而且耐人寻味如制作人造“化石”。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由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具有那些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与学生一起通过图片、录像欣赏化石,了解化石的种类,体验化石的古朴、自然之美。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采集化石,体验采集化石的艰辛。同时要教育学生化石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加以保护。

1、根据学生对化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指导学生进行人造“化石”的制造。表现方法如下: (1)选择一块自然形态下较平坦的天然石板用清水洗净再用毛巾擦干。 (2)将白胶用清水调稀,再加入适量吸水性较强的纸材(如::卫生纸、生宣纸等)制成纸浆,纸浆的干湿程度以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为准。

(3)用铅笔在石板上画出所要表现内容的大体形象。

(4)按照铅笔稿的大小比例刮添纸浆,用小竹板将刮添好的纸浆进行塑造再刻画出“化石”的骨胳结构和具体细节。

(5)待纸浆完全干透后用水彩色调出石头的颜色将“化石”涂匀,一块精美的“化石”即被挖掘出来。 教学评价建议

第6单元我们在成长 课题一悄悄地告诉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多种艺术形式,如歌唱、绘画、诗歌朗诵及分角色表演等将成长中的故事(成功喜悦、失败烦恼等)或自己的“小秘密”自由地表达出来。

2、在交流中,能感受他人的内心情感,关注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倾诉与关怀。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及相关美术用品等。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思路建议

活动一你的、我的小秘密 1、欣赏歌曲《甜甜的秘密》,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谊。请同学们见你对老师的情感活心里话,用你喜爱的方式进行表达。学生可以进行主题绘画活动:请你送给他画的老师,在看完作品后,猜一猜你的小秘密,或写下他的感受,保存在艺术档案夹中。我们希望艺术课程是教师与孩子沟通的桥梁,是加深彼此情感的纽带,使他们谱写动人情感乐章的催化剂。 2、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师生间相互交流感受深刻的事情。如将师生间发生的事情,以讲故事,编排成一个小情节进行表演等形式进行交流,加深师生相互理解,感受关爱的温暖。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自己“甜甜的小秘密”。可以使自己的家长、同学或需要帮助的人。 3、教学游戏“这是哪首歌?”: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歌曲,敲击第一、二乐句的节奏,请同学们或某位同学猜一猜,这是我们学过的那首歌曲,猜中的同学可以点将,让某位同学演唱,同时获得新一轮游戏的资格。学习歌曲《甜甜的秘密》,感受和表现歌曲中师生深厚的情谊。请把你的小秘密,用你喜欢的方式,向你所信任的人表达,并保留你的艺术档案夹。 活动二美术日记——成长中的故事

1、教师或学生展示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找出他的不同特点说说变化,交流其中发生过的小故事或小秘密。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注意倾听他人的情感表白时能产生共鸣。

2、照照镜子、翻番自己的成长记录(照片、他人讲述或不同年级的作业本,交流自己发现的变化。

3、欣赏《我的成长烦恼》学生美术作品,从了解记录成长或表现成长中某事件的艺术方式。 4、尝试用美术的方式,做一做自己的成长日记,并组织同学间的交流,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邮寄给亲朋好友,达到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增强感情。 活动三长呀长,长呀长

1、寻找与自己成长相关的资料,感受自身的变化;发现能高伴随自己成长的事物,特别是一同成长的见证。如小树、作业本、身高测量记录等等。通过交流与回忆感受成长的力量。 2、欣赏学生们的美术作品,了解多种记录和见证成长的艺术形式,如录像带、录音带等,激发学生对成长的感悟,并设立主题,请学生编演自己的成长故事。 3、学唱歌曲《长呀长》,在演唱中引发学生的表现,抒发他们的情怀。 教学评价建议

2、活动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并能进行相互交流。

3、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艺术作品,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4、举行学生间艺术作品的展示会。 课题二出其不意的礼物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己组织多种美术活动或戏剧性表演,以“礼物”(如抄写一段诗歌、歌篇、书画信、同学画像、友谊卡等)的方式展现。

2、学生能用艺术的手段表达成长的感受,增进友谊、理解和关爱。 教学准备

成长纪录五件、贺卡纸、磁带、粘土等等。 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思路建议

活动一小小纸卡寄深情

学生通过制作XX卡(道歉卡、祝贺卡、邀请卡等),讲自己成长中的感受或故事内容,通过一种“卡”的方式进行情感的传递,表达在内心的一种深深感慨而有无从诉说的话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或学生间的故事,讲述成长中情感交流的重要。鼓励学生真诚地回顾自己成长中的感动或不安,并通过美术绘画或制作XX卡,大间学生或家长间的沟通桥梁,是主题活动“小小纸卡深深情谊”活动。成为学生们心灵倾诉。 活动二大大小小的你和我 复习歌曲《长呀长》,交流成长中有趣的事件,帮助学生体验成长中的快乐 活动三出其不意的礼物——自塑像

有条件的学校或地区,可以用不同的泥材料进行泥塑活动。 教学评价建议

学生能否自己组织相关艺术活动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礼物”设计制作得是否有创意? 第7单元樱花舞斗牛士 课题一激情澎湃斗牛士 教学目标

1、听赏《西班牙斗牛士》,了解西班牙的艺术家,欣赏西班牙的斗牛等活动,感受西班牙音乐的民族特点并能进行表演。

2、掌握简练、夸张的方法表现事物,学习西班牙舞蹈的特点。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感受西班牙

1、引导学生欣赏西班牙的优美风光,了解西班牙的风土人情,异国风情的浪漫歌曲,不论他是以英文、西班牙文或葡萄牙文演唱,其中的感人魅力皆是无与伦比的。 2、展示西班牙斗牛士的风采,学生感受斗牛士舞蹈的风格、节奏特点,

3、学唱歌曲,学生可根据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舞蹈的特点,进行有节奏的拍手舞练习。 活动二欣赏《西班牙斗牛士》

1、中国人对西班牙的印象应该离不开斗牛,《西班牙斗牛士》的乐曲在我国也是久盛不衰。事实上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热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歌曲《西班牙斗牛士》,了解斗牛士歌曲的节奏特点 嗒嗒塔嗒塔嗒塔嗒塔)

3、了解乐曲分几个乐段,每一乐段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活动三我是小小斗牛士

1、根据斗牛士的表演分析其肢体躲闪的合理性,学生反复观看斗牛表演,把握斗牛士舞蹈的特点,进行表演。

2、斗牛士的动作是实用与表现的结合体,既有合理性也注重观赏性,集中表现在最大程度地打开肢体,使身体呈优美的弓字弧形,且主要借助腰部力量的扭转。如胸部闪躲,即让牛冲向直线冲向自身时,腿一侧滑,牛贴身冲过,另外还有如“贝罗尼卡”,即是以红布甩向牛的面部,以激怒引逗公牛。贝罗尼卡原是耶酥受难时为其拂面的圣女之名,因其动作的相似性,所以命名。其它还有斗牛士原地不动,引逗着牛围着其身体打转的环体闪躲等等不一而足。

活动四变形夸张的牛

1、了解绘画的形式素描,欣赏各呀的美术作品。

2、毕加索的美术作品——变形夸张的牛 教学评价建议

课题二樱花雪雨漫天舞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四季歌》,欣赏钢琴曲《樱花》,欣赏诗歌《樱花》,了解日本丰富的画种,欣赏日本工艺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与即兴创作的能力,感受日本音乐的民族特点,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部分学生能从多首外国歌曲中感受并分辨出典型的日本歌曲。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准备

1、钢琴曲《樱花》、歌曲《四季歌》的录音带或VCD。 2、介绍日本工艺品的录象带、VCD或实物工艺品。 3、日本不同画种的美术作品。

4、学生课前搜集的各种工艺品及美术作品的资料或实物。 5、罐头瓶、报纸、橡皮泥。 教学思路建议: 活动一:制作工艺品

1、以钢琴曲《樱花》为背景音乐,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欣赏日本不同画种的美术作品,欣赏日本的各种小工艺品如插花作品等,感受浓郁的日本民族艺术风情。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各种日本小工艺品及美术作品,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欣赏日本插花作品,学生动手用罐头瓶、报纸及橡皮泥设计一个花瓶,开一个小型展览会,比比看谁设计的花瓶独具匠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学唱歌曲《四季歌》

4、在钢琴曲《樱花》的伴奏下,听唱歌曲《樱花》,感受日本歌曲的旋律。 5、部分学生能从多首外国歌曲中感受分辨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歌曲《荒城之日》,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6、在各种活动中随机学习简单的日语。如:早上好(空气哇),下午好(空棒哇)‘谢谢(阿里格斗),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7、在简单的扇舞中学唱歌曲《四季歌》感受日本歌曲的特有音调。 教学评价建议

1、展示评价。组织一个展览会,观摩学生设计的花瓶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即时评价。

第8单元 诗 情 画 意

课题一 《寒冬里有你的消息》 教学目标

1、学生有兴趣欣赏、学习和比较诗歌与绘画的相互关系,能在寒冬的景色里感受诗歌和绘画的魅力,寻找和发现在表现语言上的相同与不同,在对事物的描写中,能理解到因为事物在观察角度不同、情感不同的情况下,会给事物蒙上截然不同的色彩。

2、能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逐渐积累艺术表现的语言。 教学准备

1、诗歌(表现冬天、梅花、四季景色等题材的作品),表现自然界景物和表现四季的音乐。

2、美术作品(表现梅花、冬季)

3、美术工具:根据需要自己选择不同的工具和材料。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在本课开始之前创设情境,由两个同学一起朗诵学生们从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的唐诗,例如:李白的《夜静思》“床前明月光……”,《绝句》“白日依山尽……”等,引发学生对过去经验的联想。老师提示,谁还能朗读出其它诗篇,请大家分别朗诵几段。

2、老师提示:请同学在这些诗词中寻找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景,说说诗人都是表现了什幺样的景色和事物,表达了什幺样的情感?

3、在朗诵和讨论中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好听的歌曲《唱唐诗》,这首歌曲描述了学生对唐诗学习的心情。

4、学唱歌曲《唱唐诗》。 活动二

1、老师或学生用一句话,引出本课主题所要欣赏的作品。老人们常说:“冬天来了,春天离我们还会远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寒冬里看看,看那里,有没有它的消息?!)展示几幅表现梅花的美术作品,以及朗读毛泽东的《咏梅》诗歌。

2、根据表现梅花的绘画作品,分析、对比其中的艺术语言的运用。(例,于希宁的梅花作品与关山月的梅花作品和毛泽东主席《咏梅》诗词。在不同的表现梅花的作品中,于希宁先生的绘画,抓住了词中的“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的景象,进行创作的;关山月先生抓住了“只把春来报”的含义。)

3、请同学谈谈两幅画给自己的不同感受;并谈谈对毛主席的这首词的感受,特别是在自己没有见到绘画作品和见到绘画作品之后,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有没有不同。

4、根据毛主席词所描绘的情境自己尝试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三

1、欣赏绘画作品若干幅、诗歌若干首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墙角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刘禹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看看作品表现的是哪首诗?给诗歌配上绘画作品 3、谈谈自己的看法。(比如:表现了诗里的那些景色?) 4、与自己的作品比较,写出自己的看法。 活动四

1、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界哪些是美的事物?(比如春花是美的?那秋月是否也是美的?)提问:什幺是诗情画意?诗情画意隐藏在哪里?春花有诗情,秋月有画意,那秋天的,冬天的呢?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与学生一起去寻找它的踪迹。

2、自然界有春夏秋冬,我们读的诗里,也有很多是描写四季的,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中那些是描写冬天的景物呢?

3、欣赏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思,说说自己的感觉和联想后的印象,请同学用恰

当的语言和词汇描述这首诗描写的景象,(用语言来表达绘画,锻炼构图,比如:在什幺位置有什幺,什么在前,什么在后,有什幺颜色等)。

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画。工具和材料自己选择。 活动五

1、对比毛主席与陆游的词,并与几幅绘画作品共同比较、欣赏,让同学谈谈,相同题材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2、展示其它画家的梅花作品和诗歌作品,进行比较。 教学评价:

3、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对学生产生的想法、感受、联想给予鼓励,对能产生与其它诗歌、绘画作品联想的同学,提出表扬。

课题二 《雨中,有朦胧的你》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听赏歌曲、欣赏诗歌,并能从中寻找美的痕迹。

2、在音乐和诗歌对春雨的描写中,能感受到朦胧多姿的诗情和画意,能从诗歌中发现音节的美,在音乐中,看到色彩斑斓的美丽。

3、走进生活,去发现自己身边的诗情画意,并能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去表现。 教学准备 歌曲:《春雨蒙蒙的下》以及其它描写春天或春雨的歌曲。 图片:表现春天、春雨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或舞蹈。 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中的你》、《那天,下着小雨》等。 美术工具:水墨工具。 课时建议:2—4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听赏歌曲《春雨蒙蒙的下》,老师和同学一起来体会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让同学谈谈春雨、春天给人的感受。在我们的情感联想中,是否仿佛出现了春天的景色?

2、听赏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中的你》、《那天,下着小雨》等。请学生根据地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歌曲中所表现的雨和诗歌中描述的雨的不同情感与感受。

3、根据歌曲和诗歌,自己模仿写一段诗歌或短文。 活动二

1、听赏歌曲《春雨蒙蒙的下》或其它描写春雨的歌曲,注意听歌曲的节奏、快慢。

2、提问学生,歌曲是个什么节奏,试着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把节奏打出来;根据自己打出的节奏,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3、自己尝试着在改变其它的节奏,来朗诵诗歌,体会在节奏的变换中带来的音节美。

4、根据节拍理解诗歌词句含义的变化。歌词是诗歌,诗歌是文学,在中国绘画中诗和画是不分家的。

活动三

1、欣赏诗歌《惠崇春江晓景》,根据诗歌,通过想象,用语言描绘画面。 2、欣赏惠崇《烟村沙汀图》,感受他笔下的初春景色

3、运用水墨的方法,结合曾经学习的绘画技巧,根据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创作一幅自己身边曾经有过的初春景色。

活动四

1、通过欣赏学习歌曲和诗歌,体会和想象春雨中景物的样子,学习运用水粉颜色湿画法的表现形式进行美术创作。

2、在对自己感受的讨论过程中,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盛满水的水桶摆放在同学面前,请大家将画纸放入水桶中浸湿,分别取出后尝试进行湿画法的表现。

3、在颜色与湿的画纸产生渲染效果后,可以在画面上进行必要的处理,表现自己的意念与想法。

4、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课题三 《你,到底在哪里?》 教学目标

1、在音乐、绘画(摄影)和诗歌中继续寻找诗情画意的足迹,体会色彩、空间、节奏的表现。

2、能欣赏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对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在音乐中发现符号的表现作用,诗歌中词汇的描写功能和绘画中的色彩对比,体会情感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音乐:表现自然景物的乐曲

图片: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及其它艺术门类的作品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大漠孤烟直》、《毕竟西湖六月中》等 美术工具:自选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状态。

走过寒冬,我们发现了你的消息;经历了春雨,我们看到了你朦胧的身躯;当我想追赶的时候,你又消失在山林里;诗情、画意,你到底在哪里?

2、聆听音乐中对这些景物的表现,在音乐的旋律中找出鸟儿、找到小溪、找到高山…… 例如,可以欣赏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感受云雀在山涧唱歌的情景,当草丛中的云雀被人惊动后冲天而起的那种感觉;另外,可以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的片段,看自己能够在音乐的旋律中找到什幺?说说自己听了乐曲后的感受。

3、和学生一起在诗歌中寻找绘画中的要素(色彩、空间),在绘画和音乐中寻找诗歌的要素(情感体验、描写)。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在自己熟悉的诗歌中找出表现画意的诗句,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一起研究,看能否有之中感觉,或者老师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作品

4、将从绘画、音乐、诗歌中获得的景色感受,重新组合在一起,根据自己的意愿,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二

1、听赏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分小组根据歌词内容描述一系列的画面,然后用自己习惯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画出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2、学唱歌曲《送别》。

3、朗读诗歌《大漠孤烟直》,欣赏国画《夕阳山外山》,结合歌曲的学习体会气质的诗情画意。并运用油画棒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活动三

1、欣赏诗歌《使至塞上》、《绝句》

用色彩和线条,通过点、线、面的构成,表现《使至塞上》和《绝句》。 在色彩和线条的表现运用方面要求学生做到有目的的注意对比。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九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课题一 纯净空灵诗如画 教学目标

1、能够表演简单的民族舞舞蹈动作,做2—3种手势。 2、学会用厚涂拓印法印制粉印版画。

3、选择3—5个适当的词汇进行表达和描述。

4、能够运用和组织过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新的学习。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舞蹈家杨丽萍的故事资料。

2、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的影视资料(光盘)等。 3、音乐活动的材料。

4、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欣赏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讲述舞蹈家杨丽萍艺术创造和艺术生活的故事。通过视觉感受和故事内容所表达的含义,将自己对作品的印象和感想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对其舞蹈作品所特有的风格和艺术形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小组模仿杨丽萍舞蹈作品中特殊的舞蹈语言,例如,大家根据欣赏,讨论舞蹈《雀之灵》中的手势,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表演孔雀头部的形态,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3、根据杨丽萍舞蹈艺术的视觉感受,创作一幅表现云南民族舞蹈的不同色纸的粉印版画作品。

活动二

1、通过欣赏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从中能够学习欣赏经典舞蹈艺术作品的方法,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鉴赏力。采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每个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词汇说一说,例如:灵性,纯净、柔美,抒情等。

2、参考影视资料中的舞蹈作品,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模仿表演几个舞蹈动作,可以采取部分同学表演,部分同学绘画表现的形式,互相评价和交流。

3、结合复习第五册教材中曾经学习过的单元《影子》,第七册教材中《照片》中关于逆光的知识点,对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和说出这些作品的哪些地方充分地运用了光进行艺术效果处理。并利用太阳光或灯光等照明方式为同学所表演的舞蹈动作进行综合性构成活动,看自己的肢体动作在太阳光下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可以将同学肢体表演的动作用粉笔画出来。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是否有兴趣欣赏并学习民族舞蹈的简单动作? 2、学生能否掌握粉印版画的方法和步骤?

3、在表现性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与同学交流、合作?

课题二 大大小小的方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对现代派艺术作品认可和理解。

2、能够用不同材料组合和绘制表现自己意愿的几何类型形式的美术作品。 3、能与同学合作,用不同材料组合进行肢体表演。

4、能够在听赏音乐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1、有关蒙德里安的故事、作品图片、光盘等。 2、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3、有关乐曲的CD或盒带。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红树》、《灰色的树》、《开花的苹果树》等树系列,《有壶的静物》、《百老汇的爵士乐》、《构成》等。

教师启发:许多同学发现了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方格,这些方格组成的画面使大家感到特别奇怪,他为什么用方格来构成画面呢?这个问题引起许多同学的兴趣。

2、讲述蒙德里安的生平故事和介绍他的作品:

3、通过欣赏蒙德里安不同时期的作品,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说一说,作品给了你什幺样的感受和启发。例如:画画怎幺可以这样来画?我也尝试着画一幅。

活动二

1、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启发大家寻找一下,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能否找到类似的形象或物品?比如,在我们生活中的广告、家具、建筑、服装设计中曾经有这样的表现形式,这种抽象的大大小小的方格就能够在画布的设计中发现。

2、表演活动:分小组用不同的色纸或即时贴纸制作成大小不同的格子“服装”,套“穿”在同学的身上,由一个或几个学生当小“导演”,在统一指挥和调动中进行自由组合,组合时,身着格子“服装”的同学需要采用站、蹲、跪、扭动肢体等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既要按照小“导演”的指挥和调动参加组合,又要在组合中主动参与意见,使自己小组的作品更加出色。其它观看的同学用照相机将组合场面拍摄下来,放在活动墙报中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课前发动学生从自己家里找来自己曾经玩过的插接玩具,在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的过程中寻找和发现大师作品与自己的玩具之间有什幺相通的联系。安排家庭作业:用自己能够找到的材料动手插接一个几何形体类型的大脸谱。

活动三

1、欣赏各种铜管乐器的图片或铜管乐器组成的乐队演奏时的影视资料。然后,教师为学生出示蒙德里安著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在经过图像(图片)与美术作品共同的视觉感受之后,对蒙德里安创作思路发表自己的看法。

2、欣赏音乐作品《》,根据对作品感受进行美术创作。要求,特别关注每个学生自己的“自我感觉”,按照自己的个性思维进行创造,在无意识的涂抹和有意识的表现中增强自己对艺术学习的自信心。并能够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认可和理解现代派艺术作品?

2、学生能否用不同材料组合和绘制表现自己意愿的几何类型形式的美术作品? 3、能否与同学合作,用不同材料组合进行肢体表演?

4、在听赏音乐作品后,能否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是否能用短文或语言对蒙德里安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题三 蓝色多瑙河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地学习和倾听交响乐中的圆舞曲片段,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在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旋律感受中,初步体验到音乐与其它艺术作品的联系,例如,画面、舞蹈等。对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要素“节奏”有进一步的体会。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老师提前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及故事,有关的书籍、画册、图片等,展示给同学们。

2、请学生讲述约翰·施特劳斯最有趣的故事,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3、老师出示与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有关的图片,同时播放其著名作品《蓝色多瑙河》中的片段,师生共同在欣赏着画面同时,聆听乐曲。并请同学们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4、说一说,通过聆听乐曲,你感到乐曲的旋律属于一种什幺样的类型?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对圆舞曲这一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5、教师简单讲解圆舞曲的基本知识,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种曲式中自己是否能够听出自己过去已经学习过的节拍形式,例如,四三拍和八六拍。

活动二 1、教师通过VCD播放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片段,让学生感受作品,并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对聆听了乐曲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约翰·施特劳斯这两部作品的童声合唱,并将歌词书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根据歌词内容展开讨论,朗读歌词。

3、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学唱两部作品的片段,全班分组进行二声部合唱的练习,时间可以短一些,练习中适当将过去已经用过的“做做游戏,练一练”活动穿插于其中,使学生不会感到技术层面上的困难。

4、安排学生家庭作业,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自己用画笔表现一下乐曲或歌词的内容,将自己的画在下一节课上带来进行展示。

课题四 三毛之父 教学目标

1、感受张乐平的连环漫画艺术作品,能够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描述。 2、了解不同的漫画表现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漫画创作尝试。

3、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内涵是人文主题的体现,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一定的思想和主题。

教学准备

1、有关漫画家张乐平的生平介绍和其代表作品《三毛流浪记》等画册。 2、美术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3、表演活动的道具和制作材料等。 课时建议:1—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三毛流浪记》的故事和情节片段。

2、说一说这一著名作品是哪一位艺术家创作的,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漫画家张乐平的生平。

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毛流浪记》故事片段进行表演,其它小组对表演进行评价。 4、讨论漫画作品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大家的讨论和自己的体会写出简短的文字,并在自己小组里说一说,或者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展示中注意运用漫画的表现形式进行版面的装饰。

5、讨论“创意”在漫画作品中的作用,自己是否能够采用与别的同学不同的创意进行漫画创作。

活动二 1、欣赏学生用书中我国31位画家为张乐平爷爷所作的漫画肖像作品,并对此展开讨论,为什么画家们要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绘同一位人物形象,这说明了什么?

2、教师启发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有个性的绘画创作,或表演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为自己熟悉的同学进行漫画式的绘画表现,鼓励学生采用与其它同学不同的表现手法或形式进行表现。

4、学习31位画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并尝试着用这一方法为自己的家长进行漫画创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