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相传为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所发现。
据《韩非子》记载,卞和在荆山发现一块璞玉,他认定这是一块美玉,于是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工鉴定,玉工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欺骗了他,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带着璞玉去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让玉工鉴定,玉工仍然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了他,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脚。
卞和非常伤心,他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哭泣。后来楚文王即位,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询问卞和。卞和说:“我并不是因为被砍去了双脚而伤心,而是因为美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骗子。”楚文王听后,让玉工仔细打磨这块璞玉,果然得到了一块美玉,于是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和氏璧被楚国用作国宝,后来又流传到了赵国。秦国听说后,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国不敢拒绝,但又担心秦国得到和氏璧后不肯交出城池,于是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完璧归赵,使得和氏璧回到了赵国。
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得到,秦始皇将其制成了传国玉玺。据传,和氏璧在秦朝灭亡后失传,但其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