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论语》中重要的一章,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追求;写作上也颇具特点。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弟子一次融洽的谈话,展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精练,生动传神。品读本文,能使我们看到孔子和他弟子的风采,得到美的享受。
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①
《论 语》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典型的启发式设问。 *夫子轻轻一“哂”,求与赤似乎受到某种启示,出语方式与子路迥乎不同。 345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6789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1011121314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5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1617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18
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1选自《论语·先进》○。标题是编者加的。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名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
以也]意思是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以,因为,介词。下面的“以”,认
3[居则曰]为,动词。一日,一两天。乎,于。尔,你们。 ○(你们)平日说。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
4[不吾知也]就是不知吾,不了解我。知,了解。 ○5[则何以哉]意思是:那么(你时候。则,就。 ○
6[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以,用,做。 ○
7[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车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
8[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几个)大国的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 ○
9[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到……上。师旅,指侵略的军中间。摄,夹、迫近。 ○
10[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接着。饥,五谷不熟;馑,队。之,指代千乘之国。 ○
11[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之,指千乘之国。 ○12[比(bì蔬菜不熟,这里泛指荒年。 ○)及]等
13[有勇]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 ○(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
14[知方]知道为人的道理。方,正道,指是非准则。 ○15[哂(shěn)16[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笑。 ○
17[可使足民]可以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或者。下文“如会同”的“如”字同。 ○
18[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意思是,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使人民富足。 ○
19[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能胜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这是冉有的谦词。如,至于。俟,等待。 ○
20[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先牌但是愿意学习。这是公西华的谦词。 ○
21[如会同]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
22[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xià朝见天子。 ○nɡ)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
23[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这里都作动词用。 ○
持赞礼或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词。
19202122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莆○,愿为
23
小相○焉。”
*三子之言,都按“如或知尔”的设问作答,独曾点对“不吾知也”作答,故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集体教学告一段落。 *个别答疑,循循善诱。 “点,尔何如?”
234
鼓瑟希②,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5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678910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1112
风乎舞雩○,咏○而归。”
1314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15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161718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
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1920○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思考·练习:
1. 熟读课文,结合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的言谈、神态、行动,谈谈你对他们各自特点的理解。
2. 3.
曾晳回答后,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背诵全文。
1[鼓瑟希]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瑟,古乐器,25弦。希,同“稀”2[铿(kēnɡ)○,稀疏。 ○
3[舍瑟而作]把瑟放下,站起来。舍,放下。作,起。 ○4[撰]才能,指尔]铿的一声。指停瑟声。 ○
5[何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 ○6[莫春者]暮春,阴历三月。莫,同“暮”为政的才能。 ○。者,7[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春服,指夹衣或单衫。成,定。 ○8[冠(ɡuà语气助词。 ○n)者]
9[童子]少年,不到20岁的人。 ○10[沂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
11[风乎舞雩(yú(yí)]水名,在现在山东曲阜南。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动词,吹风,乘凉。舞
12[咏]唱歌。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曲阜东南。求雨的时候,常由巫师在坛上作舞以求神。 ○
13[喟(kuì14[吾与点也]我赞成曾点啊。与,赞成。也,○)然]长叹的样子。喟,叹息声。然,助词。 ○
15[已矣]罢了。 ○1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让,叹词。 ○
17[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唯,句首语气词,无义。邦,国家,这里指谦让。 ○
18[安见]怎见得。 ○19[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国家政治。 ○
20[赤也为之小,孰能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意思是公西华也想参与国家大政,不过讲得谦虚一点罢了。 ○
为之大]如果公西华(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孔子认为公西华通晓礼乐,可以大用,所以这么说。为之小,之,指诸侯。小,小事,指做小相。之、小,都是动词“为”的宾语。为之大,结构和“为之小”一样。大,大事,指治国为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