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Journal of Tea 2011,37(4):199—204 发挥学会优势着力科技兴茶 为浙江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一一浙江省茶叶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毛祖法 (2011年11月26日) 各位代表: 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深入进行学术交流、研讨 我受浙江省茶叶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的委托,向 和座谈活动。为使这些学术活动收到更好的成效,学 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代表们予以审议。报告分二部 会采取与国家、省、市茶叶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 分:一是第十届理事会五年来的主要工作,二是对新 高等院校共同举办,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参加,为我会 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会员全方位跟踪当今世界茶业科研新动态,深入了解 一、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茶产业发展新趋势,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本届理事会是在2006年11月成立的,迄今已 2007年l0月,我会常务副理事长梁月荣教授 整整五年了。五年来,我会在省科协的直接领导下, 等l0位专家受邀参加了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 在中国茶叶学会的业务指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 办的中国科协第13期学术沙龙一茶业学术创新活 重视和支持下,坚持面向生产实际,坚持学术交流、 动,重点围绕茶学科的分类与发展,茶叶科学研究短 科技普及和文化弘扬一起抓,坚持服务茶叶产业这 期功利性与长远发展的矛盾,茶学研究的学科交叉 一指导思想,经过学会全体理事和广大会员的共同 与食品科学研究的结合,新产品开发与产业结构调 努力和辛勤工作,在茶学术交流、茶科技普及、茶文 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化弘扬,以及关注青年会员成长、推进学会自身建设、 2008年5月12—13日,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 服务“三老”和《茶叶》刊物出版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 政府在杭州共同举办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第18次政 成效的工作,为打造浙江绿茶品牌、提高茶业效益、增 府间工作组会议。我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大会主题 加茶农收入、促进我省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了 活动和“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等专题活动。 学会的力量,赢得了政府、社会和业内人士的充分肯 会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世界各国的茶叶政策,增进了 定,并多次获得上级表彰。2006年我会荣获“全国省 与国际茶人的联系与交流。 级学会之星”和“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 2008年8月23—30日,我会组织了15名专家 奖”;2008年荣获“全国学会之星三连冠”;2010年被 参加了由中国茶叶学会和台湾茶协会联合在台湾举 评为“全省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在2011年11月14 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 —15日召开的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我作为学 进行了茶叶学术交流,走访了台湾重点茶区,鉴评了 会理事长被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台湾名茶,栽种了“两岸和平茶树”,增进了两岸茶 省科协授予“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荣获 人友谊。 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银质奖章。这是上级领导对 2008年一2009年,我会部分会员参与并承担完 我会的重视与勉励,是学会全体会员的光荣。 成了由中国工程院下达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 回顾和总结学会过去五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 略”咨询研究项目部分内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九个方面: 战略”咨询研究项目,由陈宗懋院士主持,研究内容 (一)广泛开展茶叶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浙江茶 包括总结近60年来我国茶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分析 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世界主 五年来,我会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要产茶国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l5年 的学术交流活动,着重围绕浙江绿茶品牌打造、产品 茶产业发展的预测和对策。在2009年2月19—20 品质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转型升级等我省茶叶产 日杭州举行的“技术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 200 会”上,我会毛祖法理事长等会员分别就名优绿茶发 展、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茶学高等教育等方面作了专 题报告或发言。经过两天的讨论,与会专家在我国茶 产业发展策略和未来规划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 2009年4月22日,我会组织200多名会员参加 了由农业部、省人民政府在诸暨主办的中国・浙江 绿茶大会,其中部分会员还参加了中国精品绿茶博 览会、中国绿茶发展研讨会、中国针形茶联盟成立大 会等活动。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赵洪祝等领 导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今后浙江茶叶产业的发展 方向,广大会员深受鼓舞。 2009年9月26—28日,我会组织了30多名会 员参加了在重庆举行的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 展学术研讨会,部分会员在会上进行主题发言。 2009年11月24日,我会与省农业厅在嵊州共 同主办了“浙江绿茶产业转型升级论坛”,全省各 市、县(市、区)茶叶首席专家与业务站长等近100 人参加,学会毛祖法理事长等专家领导做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41篇,其中8位论文作者进行 了大会交流。论坛的举行对厘清“十二五”浙江茶 产业发展思路、促进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0年10月26—28日,学会副秘书长屠幼英 教授等一行15人出席了在日本静冈召开的第四次 茶文化和学科国际大会(ICOS 2010),我会代表分 别就茶与癌症、茶与重金属、茶黄素分离与稳定性以 及茶花的活性物质研究作了大会发言,获得了与会 科学家的高度评价。 2010年11月7—9 Et,我会与国家茶叶产业技术 体系、浙江大学茶学系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共同承 办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一普洱茶质量评价学术 研讨会”。会议由我会龚淑英教授主持,来自浙江、安 徽、广东、广西、云南等10多个茶叶生产和消费省 (市、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企 业代表30余人参加。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这种形式, 有实践、有交流,又有研讨,打破了感官审评“只能意 会,不可言传”的障碍,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 通、交流、研讨的机会。研讨会对规范普洱茶评判标 准、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会举办或参与的这些茶叶科技交流活动,有 力地促进了我会会员学术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浙 江茶叶更好更快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促进茶业增效和茶农 增收 充分发挥学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想方设法服 37卷 务茶农、服务企业、服务产业,促进浙江茶叶产业发 展和茶农增收,这是本届理事会的工作重点之一。 我会经常性地组织专家、组织服务小分队,深入基层 为茶区政府和职能部门出谋划策,为茶农解决技术 难题,得到了广泛好评。 2008年年初,我省大范围遭受了罕见的特大低 温雨雪冰冻灾害,茶叶生产损失十分惨重。在这天 灾面前,我会急茶农之所急,迅速行动,发动会员及 时开展科技帮扶工作。4月2日,学会毛祖法理事 长亲率有关专家赴我省重点产茶乡镇一宁波四明山 区大岚镇开展茶叶灾害调研,指导茶农灾后恢复生 产,提出了灾后稳定茶叶生产的技术措施和工作要 求。同月,我会梁月荣常务副理事长等专家参与省 科协、省农业厅等单位组织的“应对冰冻雪灾一科 技支农”沙龙,研究探讨应对措施,为茶农减轻灾害 损失献计献策。 针对近年来丽水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我会加强了与丽水市政府和茶叶主管部门的合作, 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为推进丽水茶产业转 型升级尽心尽力。2008年3月28日,我会杨贤强、 施海根、陈席卿等三位老专家代表学会专程赴丽水 市云和县朱村乡进行茶叶科普咨询活动,实地指导 茶叶生产。2009年3月1—3日,我会与丽水市人 民政府、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在丽水举 办“丽水茶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共 有31位茶界知名专家参加。与会专家在实地调研 的基础上,为丽水茶产业发展“把脉开方”。2009年 9月初,我会再次组织9人专家团对丽水市茶叶“十 二五”规划、茶叶品牌建设等进行了论证指导。2009 年12月9—10日,应云和县委县政府邀请,我会派出 由浙江大学、省农业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 茶叶研究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专家赴云 和县考察指导,为做大做强云和茶产业,从基地、市 场、品质、品牌、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007年12月9日,我会牵头在杭州举办了龙 泉生态茶企业对接会,在杭48家茶叶企业和茶馆老 总,与龙泉市10余家茶叶龙头企业进行了产销对 接,达成合作意向20多项,成果丰硕。 2008年4月8 El,我会老会员童启庆教授等专 家应邀参加了第二届“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开采节, 并对白茶园区生产和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011年4月初,我会秘书长王岳飞、副秘书长 周智修、朱跃进组织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 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 第4期 毛祖法 发挥学会优势 着力科技兴茶为浙江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201 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更香有机茶 位同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营活动。活动期间, 业开发有限公司、杭州源乐杰(农业)信息技术有限 公司等单位9名专家应邀赴江西修水考察指导,为 宁红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受到当地政府和茶叶企 业、茶农欢迎和好评。 (三)大力弘扬茶文化,积极倡导“茶为国饮,健 康消费” 学会高度重视茶文化的弘扬,特别注重茶叶科 技与茶文化的融合,积极支持、参与各种形式的茶事 活动,深入宣传“茶为国饮,健康消费”理念,多渠道 提升茶产业尤其是浙江绿茶产业的社会经济地位、 影响力和关注度。 2007年4月1 13,我会和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 业管理协会、余杭区径山绿神茶苑共同举办了“径 山茶祖祭典暨径山禅茶文化研讨会”。何关新等杭 州市领导,及省内外茶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上, 我会老会员、杭州陆羽径山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 斌研究员宣读了祭文。 2007年4月14日,我会联合吴觉农茶学思想 研究会杭州联络处、中国茶叶博物馆和中国国际茶 文化研究会特别策划并组织了“纪念当代茶圣吴觉 农先生诞辰1 10周年书法创作活动”。本次活动被 列入“第十届西湖国际茶会”重要内容之一。 2008年4月14—20日,第十一届西湖国际茶 会在杭州举行,我会积极参与组织茶文化与茶科技 宣传活动,并承办了浙江名茶免费品饮活动,得到大 家好评,并荣获“2008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 博览会优秀项目奖”,王建荣副理事长被授予“2008 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先进个人”荣誉 称号。在2009年和2010年举办的第十二届、第十 三届西湖茶会上,我会分别承担了以“茶与文化、茶 与健康”为主题的茶百科知识图板展览、茶艺冲泡 演示、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标准十大名茶、浙江名优 绿茶免费品饮,并进行茶叶专家现场咨询。2008年 5月28—31日,“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浙江 湖州(长兴)首届陆羽茶文化节”在我省长兴隆重举 行。我会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组成了以省科学技 术协会党组书记鲁善增为名誉团长、学会理事长毛 祖法为团长的浙江茶叶学会代表团出席,参加了以 “大唐茶都、茶缘天下”为主题的三天活动。 2008年6月8—11 13,我会与浙江大学茶学 系,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举行了以“渌雨江南,问茶龙 井”为主题的“浙港两地大学生中国文化交流营”活 动,来自中国香港地区和浙江省13所高校的70余 举办了中华茶文化讲座,实地体验了采茶炒茶,参加 了茶文化趣味赛、浙江茶文化寻迹、诗歌朗诵比赛等 一系列活动。 2008年1O月12—18日,第十一届国际无我茶 会在韩国首尔和益山举行。我会组成以童启庆教 授、王岳飞秘书长为正副团长,倪晓英、李文校为正 副秘书长的30余人参加的浙江代表团出席。在闭 幕式上,来自启心茶院和你我茶燕的我会代表团成 员,为来宾们表演了《岁寒三友》茶艺,向世界展示 了中国茶艺。 2008年11月4—6日,由马来西亚旅游部等单 位主办的2008南洋国际茶文化论坛在吉隆坡举行。 我会杨贤强、姚国坤等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学者向大 会提呈了学术报告,并考察了马来西亚红茶产区。 2009年10月16—30日,我会组成以常务副理 事长梁月荣教授为团长的46人代表团,代表中国茶 界赴美参加第十二届国际无我茶会。在举行的专场 国际茶道表演中,我会成员史雅卿、朱晓丽等4人表 演了西湖茶礼和金秋茶礼,受到一致好评。 2010年4月18日,我会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 究会、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等单位在中国京杭 大运河博物馆共同举办了“浙江绿茶与运河文化国 际研讨会”,学会副理事长王建荣作了《运河水长, 茶叶飘香》的专题发言。 2011年5月27日至6月3日,我会再次组织 60人规模的代表团,赴台湾参加了第十三届国际无 我茶会。活动期间,我会代表团与来自世界各地的 茶友齐聚13月潭、沿水社码头及湖畔步道,一起席地 泡茶、奉茶、品茶,演绎与分享“无我茶会”的茶艺精 神。在本届茶会举行的国际茶道交流表演中,我会 带去了两套由童启庆教授设计的茶艺,表演寄情于 茶,表达了对国际茶友的情意和祝福,获得了与会茶 友们的高度赞赏。 (四)重视中青年会员成长,为年青会员脱颖而 出提供舞台 我会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鼓励中 青年会员参加国内、国际茶叶技术交流活动。2007 年11月2—4日,梁月荣常务副理事长带领10位青 年会员参加了在13本静冈举办的第三届茶文化和学 科国际大会(ICOS 2007)。会上,学生会员叶倩、杜 颖颖等6位代表发表了茶学研究论文,引起了与会 学者的浓厚兴趣,叶倩会员获得了中国唯一的“研 究者奖”,杜颖颖会员获得了“最佳墙报奖”。2008 37卷 年1O月8—9日,我会王岳飞、阮建云两位专家出席 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并担 任执行主席。2008年10月20—22 Et,我会组织20 多位青年会员在杭州参加了由中国茶叶学会等单位 团体,更应发扬中国茶德精神,将这个传统美德发扬 光大。正因为如此,本届理事会始终把敬老茶会当作 学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倾学会全力把好事办好。 主办的植物(茶树)分子生物学高级研修班。此次 研修班为培养我国茶树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生力 量,了解掌握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进一步提高研究 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2010年11月,由中国茶叶 在过去的五年间,每当春茶飘香时,在美丽的西 子湖畔钱王祠内,一年一度的敬老茶会定会准时召 开。2006年3月12日,我会与乐清市人民政府联 合主办“雁荡毛峰敬老茶会”;2007年3月31日,我 会和桐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雪水云绿敬老茶 会”;2008年3月29 Et,我会和景宁畲族自治县人 学会和台湾茶协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 学术活动月上,我会有30名青年会员参加。 二是组织推荐优秀中青年会员参与各类评奖活 动。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是2007年经科技部 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茶叶行业的科学技术奖,主要 民政府联合主办“金奖惠明敬老茶会”;2009年4月 1日,我会和天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天台云雾茶 敬老茶会”;2010年3月28日,我会和泰顺县人民 政府共同主办“泰顺三杯香敬老茶会”;201 1年4月 奖励为我国茶叶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做出突出贡献 的集体和个人。2009年11月14日在福建省福鼎 市举行的首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 以我会王岳飞秘书长为第一完成人的“茶叶有效成 2日,我会与余姚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余姚瀑布仙 茗敬老茶会”。老茶人、老专家、老领导相聚一堂, 品茶叙旧,欣赏茶艺,交流感情。由于茶会形式好, 大家踊跃参加,敬老茶会规模由前几届的300—400 人发展到现在的800—900人,敬老茶会已成为名副 分终端产品研究开发”项目荣获一等奖,我会尹军 峰的《鲜茶汁饮料关键加工技术及其产业化》、江和 源的《高活性茶黄素的产业化加工技术》项目分别 获得二、三等奖。2011年11月,我会叶俭慧的《茶 其实的茶人盛会。与此同时,敬老茶会与茶产业的 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有关产茶县市竞相争办敬老茶 会,敬老茶会也成为相关产茶县市推介当地名茶的 一叶提取物脱除咖啡因与儿茶素类复合物制备》项目 又获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是中国茶叶学会为造 就一批茶学青年学术和科技带头人,激励广大茶学 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而设立的。2009年11 月,我会会员尹军峰研究员获得首届中国茶叶学会 个重要平台。 过去五年,学会还利用“老茶缘”举办了5届端 午茶会;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 了3届迎春茶会,为老茶人、老专家、老领导“三老” 提供了“以茶会友,共叙友情,表达心愿”的服务平 台。老茶人戴盟先生赋诗云:“有缘端午聚,相对一 瓯茶;共祝身心健,和谐千万家。”是对端午茶会的 生动描述和高度概括。 (六)隆重纪念庄晚芳先生诞辰100周年,积极 弘扬“中国茶德” 为深切缅怀中国茶叶学会创始人之一、我国茶 青年科技奖。2011年11月,我会王岳飞、陈亮、余 继忠、石元值、叶俭慧5位会员获得第二届中国茶叶 学会青年科技奖。 三是发动会员参与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 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是由省科协、省人事厅和省 科技厅联合设立的,每二年评审一次。我会在组织 参选工作中,特别关注中青年会员的申报。在第十 四届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中,我会共有参评论 文325篇,经初评共向省科协推荐了32篇。经评 选,陈亮、梁月荣、屠篇,屠幼英等会员撰写的15篇 界泰斗庄晚芳先生诞生100周年,2008年11月22 日,我会联合浙江大学、中国茶叶学会在杭州浙江大 学华家池校区举办了“纪念茶学泰斗庄晚芳先生诞 辰100周年暨‘中国茶德’学术研讨会”。老省长沈 祖伦、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倪明江、杭州市副市长何 论文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另有17篇论文荣获三等 奖。在2010年度省自然科学学术奖评选中,我会又 有3篇论文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在上述获奖人员 名单中,相当大部分为中青年会员。 (五)倾力办好“敬老茶会”,搭建“三老”活动 平台 关新等领导和会员代表300余人出席,我会毛祖法 理事长代表学会致辞。与会代表深切回忆庄老先生 的茶叶人生,与之交往的点点滴滴,从不同角度阐述 庄老先生提出的“中国茶德”深刻含意,深入探讨在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弘扬中国茶德,推 动我国茶叶科技和茶文化的发展。 为进一步纪念和弘扬庄晚芳教授的茶学精神和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茶叶学术 第4期 毛祖法 发挥学会优势 着力科技兴茶 为浙江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203 崇高品德,促进我国茶学人才培养和茶叶事业的发 展,由浙江大学、中国茶叶学会和我会等单位牵头, 经业内多位著名人士捐资并倡议,在其长期工作的 浙江大学内,以庄晚芳教授的名义成立了“庄晚芳 茶学发展基金”。庄晚芳茶学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在 浙江大学茶学系学习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奖励业 绩优异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年轻教师在茶学 事业上作出的贡献,促进茶学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不断发展。 (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茶叶从业人员 素质 我会专家云集,技术力量雄厚。为充分发挥学 会优势,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会员,本届理事会 进一步加大了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力度,在 2007年后的4年间,我会委托浙江大学茶学系举办 了近20期“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共有来 自全国各地和韩国等国的800多名学员,经过理论 讲课、茶叶审评实际操作,通过了省人事和劳动保障 厅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了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满足全省各地茶叶企业的需 求、推动我省茶馆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 用。此外。我会还于2010年委托浙江大学茶学系 举办了“丽水市茶叶技术干部与茶农业务培训班” 和“天台县茶叶干部培训班”,组织会员参加由中国 茶叶学会等单位举办的茶叶精深加工高级研修班, 及时更新会员知识,为现代茶业发展储备技术人才。 (八)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增强学会活力实力 五年来,学会在自身建设方面得到了明显加强。 一是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五年间,学会 新发展个人会员170名,团体会员5个。目前,我会 个人会员总数达到1455名,团体会员总数达到135 名。这些新成员的加入,特别是一大批学生会员的 加入,为我会添加了新鲜血液,使茶学和学会事业后 继有人。2007年7月中旬,我会组织会员参加了在 安徽合肥举行的中国茶叶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 会。我会毛祖法理事长当选为中国茶叶学会新一届 理事会副理事长,梁月荣、施建强、阮泽良、朱跃进等 会员当选为常务理事,新一届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 杨亚军、秘书长江用文、常务副秘书长周智修等都是 我会的会员。 二是制度建设迈出了新步伐。2007年,我会制 定了《浙江省茶叶学会公文处理办法》,明确了公文 的签发、传递、办理、用印、立卷和归档等具体事项; 制定了《浙江省茶叶学会财务管理办法》,对财务人 员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广告赞助费管理都作了制度 规定;此外,还制定了《学会印章用印制度》,《学会 档案管理制度》等。 三是与兄弟学会交流合作有了新进展。2009 年11月,上海市茶叶学会在黄汉庆理事长的带领 下,对我会进行了友好访问。2011年8月26—27 日,由学会理事长毛祖法带队、名誉理事长刘祖生教 授及夫人胡月龄教授、副理事长张士康、鲁成银、王 建荣、须海荣、秘书长王岳飞、副秘书长朱跃进、倪晓 英等1 1人组成的学会高层代表团专程赴沪对上海 市茶叶学会进行了访问、考察。在沪期间,上海市茶 叶学会领导高度重视,陪同参观了上海吴觉农纪念 馆,考察了上海蒂福特国际茶城,欣赏了上海湖心亭 茶楼,举行了双边会谈,建立了两会间互访互助机 制,为今后两会问更加紧密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 四是学会经费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茶界 同仁与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学会财务收支状况 良好,服务能力大为增强,没有因经费问题而影响学 会工作;本届理事会以来,学会《茶叶》期刊全部免 费赠送会员,学会活动不收会务费,会员会费全部免 收;到今年11月底止,学会帐面存款尚有人民币 54.5万元。 五是依法办会、民主办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 强。学会重大问题通过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会议协 商讨论决定,日常工作分工负责。每年定期或不定 期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或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 议,研究学会日常工作,商议当年的工作计划和重点 活动项目,从而确保了学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增 强了学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九)办好《茶叶》期刊,更好地为繁荣茶叶科学 技术与茶文化服务 《茶叶》期刊是省茶叶学会的会刊,是传播茶叶 科学技术与茶文化的阵地,是会员进行信息和成果 交流的平台。五年来,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服务茶叶科技,促进茶叶产业”的办刊宗 旨,加强与产业联系,紧密服务“三农”,得到了各界 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办好《茶叶》期刊,是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 届理事会始终予以高度重视。五年来,编辑部共收 到稿件749篇,通过终审录用337篇,其中发表特约 专题7篇,综述55篇,研究报告71篇,调研报告40 篇,实用技术18篇,经营管理65篇,茶文化32篇。 在编委会和主编的共同努力下,《茶叶》期刊通过规 范编辑程序,借助网络审稿,办刊能力和学术水平迈 2O4 茶 叶 37卷 上了新台阶。一是来稿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原创 性成果介绍和论文比例上升;二是稿件处理时间由 原来平均6个月左右缩短到现在3个月左右;三是 国外作者的英文来稿增多,编辑、版面设计不断与国 继续深入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学会的科技 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创 新、创业能力,为打造浙江绿茶品牌、推进茶业现代 化发挥生力军作用。 际接轨,扩大了国际交流;四是国内外影响力有了新 的提高,刊物不但受国内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二 次刊物收录,英国等国外杂志也开始部分收录本刊 发表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逐年提高。 2.围绕浙江茶产业的特点、热点和难点,深入开 展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为会员、企业提供科技 和信息服务,为政府、产业部门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 意见。 各位代表: 学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项成绩和荣誉的取得, 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包含着与会代表在内的 3.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敬老茶会”,把敬老茶 会办出特色、办出活力、办出水平,使茶叶学会的这 张金名片更亮更响,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 贡献。 全体学会会员、茶人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 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向全体会员表示衷心感谢!向 关心、支持学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 友表示衷心感谢! 4.进一步办好《茶叶》期刊,提高办刊质量,在 保持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全省茶产 业发展,为实现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浙江绿茶品牌, 建设世界绿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的宏伟 目标提供科技、文化和信息服务。 二、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本届理事会忠实地履行了它的职责,已完成了它 的使命,新一届理事会即将产生。此时此刻,我谨代 最后,相信新一届理事会在新理事长的带领下, 学会各项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学会对茶叶事业的 贡献一定会更大! 谢谢大家。 表本届理事会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提出发下建议。 1.新一届理事会恰逢我国实施“十二五”发展 规划的良好机遇,希望新一届理事会带领学会会员 浙江省茶叶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名誉理事长:毛祖法理秘刘祖生 事书长:梁月荣 副理事长:王建荣长:王岳飞 阮泽良张士康罗列万施建强须海荣鲁成银戴永华 副秘书长:朱跃进孙传成陆德彪周智修倪晓英屠幼英龚淑英 常务理事:马亚平王开荣王岳飞王建荣毛立民 申屠姣朱跃进 阮泽良苏祝成李腊梅 杨秀芳杨钟鸣 肖 强吴履平何迅民余玲静余继忠张士康陆文渊 陆德彪 陈亮林雨林智罗文文罗列万胡民强须海荣俞燎远施建强顾冬珍 倪晓英龚淑英梁月荣鲁成银潘建义戴永华 理 事:马立峰马亚平王开荣王兵王国庆王岳飞王建荣王校常毛立民 石利华 申屠姣朱红缨朱珠珍朱家骥朱跃进尹晓民阮泽良孙传成孙庆磊孙利育 苏祝成李文校李腊梅杨秀芳杨钟鸣 肖 强吴建明吴晓红吴颖吴履平 何卫中何迅民余玲静余继忠张一民张士康张星海陆文渊 陆德彪 陈中泽 陈亮林雨林智罗文文罗列万金伟东金 晶周文棠周方林项菊萍 胡民强须海荣俞仁贤俞玉梅俞燎远施志仁施建强骆耀平夏会龙顾冬珍 倪晓英徐韬唐小林龚淑英商建农梁月荣屠幼英韩宝瑜傅尚文鲁成银 赖建红潘建义戴永华 荣誉理事:王金贤卢良根厉守华许廉明李强陈金富 陈洋珠俞利妹倪蓉蓉邬新荣 黄婺 (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