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来源:智榕旅游
魏後巍国 蠢等魏 绽 口天津科技大学 刘少华 摘要:本文通过对有些民办高校存在的定位不明确、财务监管机制缺失、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独立设置的 民办高校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呈现萎缩趋势且投资不足,缺乏发展后劲等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提出建立政府主 导下的市场资源配置的长效机制的对策,展望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8.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如今的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 我们可以认为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化时代 这一 时代的特征是高等教育参与率高.且传统的教育形式与满 足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形式相融合 这一特点也是20世 纪90年代早期中欧和东欧地区大多数国家以及俄罗斯的 民办/ ̄llz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方式 系统灵活性更高 的民办/非公立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际的选择,已成为解 决高等教育供需问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在这些 国家的非公立教育机构就读的学生已达到在校学生总人 数的30%左右(在中国.这一数字只达到19%左右).因此. 的格局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强大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 的推动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在经历了改 造、限制、发展和规范的过程之后,逐步从我国高等教育 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 但是.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 时,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因此,面对新的形势,我们需要对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重新加以审视.需要借鉴国际私立 高等教育的理论和经验.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 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新思路. 通过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服务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民 中国的民办非公立高等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 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不断发展。截止到 2008年,全国民办高校共640所(含独立学院322所).在 校生401.3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66所.各类 注册学生92.02万人E2]。目前,由于政府监管尚不到位.内 办高等教育发展体系 一、关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民办月E公立高等教育 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关政策和支持高等教育研 究的一个主要论点是:经济、社会和卫生体制的发展与变 革,从根本上说是依赖于知识、源自于技术创新.而高等教 育机构对人力资本和创新产品开发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也 就是说.高等教育机构在其法律地位以外。已被看作为经 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支持的单位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认为一个社会想要发 展.就要保证适龄人群中20%的学生能够获得高等教育 部管理也不规范.定位亦不明确等因素.造成我国民办高 等教育发展后劲不足.以至于目前我国民办教育地位呈 下滑趋势。可见。在取得巨大的成就背后.民办高等教育 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1.财务监管机制的缺失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 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但在实践中.民办学校实行的会 机会。然而,我们也发现。那些在所有竞争力评价中都处 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其适龄人群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百分比 不低于45%~50%。这是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有 些国家,这一数字正在接近7O%…。所以.在全球层面上。 计制度不统一。由于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因此.目前的民 办高校实行了三种会计制度.即事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 生里鳖三墼宣 !Q:!困 制度.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其财务管理基本上属于自定 大,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 4.面临发展转型的考验 规则.政府难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规范民办学校的财 务行为。由此导致民办学校的资金运转缺少监督和规范. 使社会资产大量为办学者私人所有.既加剧了办学经费 紧张的状况.也增加了办学风险 通过对一些已倒闭的民 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民办教育发展的核心 价值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执行国家日趋完善 的法规上需作出重大调整。例如:依照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办高校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倒闭的原因大都是因为资金 链断裂造成的.而资金链断裂与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有 着直接联系。比如:一部分学校的资产与举办者的资产、 《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 展的通知》(2006年l2月22日,国办发[2006]101号)和 《民办高等教育办学管理若干规定》(2007年2月3日,教 公司的资产相混淆.没有设立独立的财务部门和独立账 户,使学校的法人财产权没有得到落实。当学校办学规模 较小时.这些矛盾尚不明显,而当办学规模达到数千人以 至数万人时.学校每年的收费将达到数千万甚至数亿元. 如果再不规范资产、财产管理,后果不堪设想_3_ 2.办学定位不明确 由于政府缺乏对民办高校办学定位的宏观调控.造 成我国民办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严重.形成“学位层次 上一味攀高,专业设置上贪大求全”的风气.看似热火朝 天的扩张。实则造成资源浪费.随之而来的是就业问题的 加剧。由于缺乏明晰的办学定位.很多民办高校还把追逐 经济效益当成了惟一的办学“宗旨”.只要有收益什么教 育层次都设置,且多数都开设低成本的文科类专业.从而 造成专业设置不合理.使得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混 淆.学历和高职的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通过对规模过万人的几所民办高校的考察发现.这 些高校在各类专业设置中.大都采取多重教育层次 例 如,某民办高校设有7个教育层次.拥有118个专业,文 科专业占了82%,其中英语、会计、电子商务、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等专业每个层次都有 4_。因此.办学定位的不明 晰,会直接导致教育层次过多,人才培养质量低下,办学 特色不鲜明.严重阻碍我国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民办高校的发展首先遇到的是经费问题 政府对公 办高校投人逐年增加.使得公办学校的生均经费标准远 远超过了民办高校的收费标准 而民办高校全凭办学者 自己筹措,没有政府经费上的支持。其次是师资问题。由 于公办学校教师具有“事业编制”的保障和较高的待遇. 而民办高校教师只能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其退休后领取 的基本养老金比公办学校同资历教师少40%以上[5] 第 三是生源问题 民办高校的招生指标受到严格控制.且排 在招生的最后批次.限制了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 加之独 立学院的出现,使得高等教育的生源竞争、师资竞争和就 业竞争更加激烈.从而增加了民办高校发展的难度 民办 学校教师在职务、职称评审、认定等问题上没有规范的程 序和畅通的渠道.其资历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致使民办学 校教师大都不能安心工作.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流动性 育部令第25号)有关精神,民办高校的资产与财务管理、 学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都需要作出对民办高校来说十 分艰难的重大调整.这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过 程 同时.生源质量问题也使民办高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和实现培养目标方面面临考验 应该说.民办高校在面对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时仍 处于弱势群体地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在这样的背景 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要续写以往的辉煌就必须创新和 改革。 5.教育质量评价的缺失 教育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更是民办 高校的生命线。但目前,对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价还停 留在沿用公办高校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上.这不仅不能准 确地评价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甚至还会抑制民办 高校的特色发展_6] 从被政府勒令停办的民办学校的自身状况可以看 出.没有一家民办学校是因为教育质量差而被责令停办 的。都是因为资金问题或经营不善而关门倒闭。可见。只 要学校能运转.致使教育质量较差的学校照样可以招生。 由此可以说明.对民办高校缺失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 系和制度。缺乏对民办高校教育质量规范和有效地监督. 必将造成学生培养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低的状况。也必 将折损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期望值 三、思考与对策 办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公办 院校如此。民办高校亦然。为此。对民办高校的质量,应当 有一个公正的判断与评价 从传统的办学质量观来看.由于民办高校生源质量 较低.设备条件较差,教师兼职多且流动性大,民办高校 总体的知识水平显然不如公办高校。因此,也就不能简单 地以公办高校的知识水平为标准来评价一般民办高校的 质量。因为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社会适 应面.应当有不同的规格,不同的质量标准。当前民办高 校.绝大多数是应用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许多办得好 的民办高校,由于其定位准确,,培养了“适销对路”的专 门人才,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还有的民办高校,由于在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以及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办出了 自己的特色.就应当承认其有较好较高的教育质量的 当然.民办高校也不能以评价标准的不同为自己塞责.而 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努力提高其应用性办学的质量。与此 同时,有条件的民办高校.也要力求学术性质量的不断提 参考文献: 【1】周国平.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6)中国民办高等教育 政策法规回顾与思考【J].民办教育研究,2008(5). 高.争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大学。 基于此.笔者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如下 几点建议。首先。政府要更加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这是 [2】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 教育报.2009—05—05. [3】李维民.民办高校:今后生存发展靠的是实力[hi.中国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 教育报.2005—06—22. 择 其次.民办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 『4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 要,做好自身的战略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和培养规模定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 位.在定位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对民办高等学校的需求.了解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 14. 整、变化的状况,使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与社 [5】郭占元.当代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概论【M].长春:吉 会发展相适应 再次.应逐步加强和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的 林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70. 立法建设,可考虑制定一部专门的《民办高等教育法》,进 [6】张立娟.中国私立大学的困境与展望[J】.当代教育论 而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执法监督体系 要加强对相关法 坛,2008(11). 规的宣传与落实.营造良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 [7】汤保梅.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fJ].黄河 环境.逐渐建立起一整套政府资助体系。 科技大学学报,2007(1). (上接第69页) 此.不断探索高校多元化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是目前高 2.校企合作办学实践 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我校计算机学院根据 高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模式是指高等学校与企业在人 服务外包产业所涉及专业的特点.采取灵活的培养措施. 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资源共享、信 按照国际先进技术和全球化理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 息互通、人员交流等方面所建立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 的课程体系.积极改革原有的实习模式,与服务外包企业 联合与协作关系 软件外包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模式主要 共同制定实习方案.探索校企结合的新模式.不仅使软件 有三种.一是外包企业主导模式.即以外包企业为主组织 专业的毕业生能学有所用.同时也为解决企业的人力资 实训的一种模式。二是学校主导模式.即以学校为主组织 源提供了方案.为促进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实训的一种模式。三是共建共享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建共 享校内实训基地。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 参考文献: 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共享校 【1】张宁.中国对日软件外包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 内实训基地 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我校计算机学院在认真总结了中外校企合作办学的 [2】Cui,Wei.Research on software outsourcing expansion 经验之后.引入“政府——企业——高校”的培养策略.让 【EB/OL].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学生们在实践与课堂两方面得到双重利益.在知识水平 Service Science,MASS 2009.September 20,2009一 与认知能力上有了更大地提高。比如.我院与IBM成功举 September 22,2009. 办了TEDA—IBM服务外包人才天津科技大学首期班培 『31 IT人才我该如何来把你培育一对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 训.我院与清华IT学习认证中心以及天津市维恳索夫特 的观察与思考『N1.中国教育报,2004—09—27. 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等。多年来. [4]文俊浩,胡海波,杨丹,向宏,陈林.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我院积极主动地拓展就业实践基地.在提高学生实践动 体系研究与实践fJ】.高等理科教育,2006(4):48—51. 手能力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提前进入实践环节.大大提高 [5】Ma,Jianqiang.An industiral survey of software outso- 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urcing in China[EB/OL].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我国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外包 on Product—Focused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软件外包产业的 PROFES 2007July 2,2007-July 4,2007 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因 ±里墨=三塾重呈 !Q:兰国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