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盾构过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过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来源:智榕旅游
目 录

1概况 .................................................................................................................................... 1 1。1 ..................................................................................................................... 工程概况 1 1.2 盾构施工中地面沉降机理 .......................................................................................... 1 2施工前准备 ........................................................................................................................ 4 2。1 ..................................................................................................................... 人员准备 4 2。2 ..................................................................................................................... 技术准备 4 2.3 设备准备 ...................................................................................................................... 5 2.4 材料准备 ...................................................................................................................... 5 2.5 应急准备 ...................................................................................................................... 5 3盾构掘进施工 .................................................................................................................... 5 4测量监测 ............................................................................................................................ 7 5应急预案 ............................................................................................................................ 8 5。1 ..................................................................................................................... 应急准备 8 5.2 应急措施 .................................................................................................................... 10 6专项技术交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 盾构区间隧道通过南直路立交桥专项技术交底 11 6.2 盾构区间隧道左线通过太平房产住宅楼5号楼专项技术交底 ............................ 14 6。3 ................................. 盾构区间隧道右线通过市政排水管修工程处专项技术交底 17 6。4 ......................................................... 盾构区间隧道通过太平文化宫专项技术交底 20 6.5 盾构区间隧道右线通过工程大学游泳馆专项技术交底 ........................................ 23

第 1 页 共 26 页

盾构区间隧道通过特殊地段专项施工方案

1 概况

1.1 工程概况

本标段盾构工程盾构施工从哈尔滨东站站始发,中间经【哈尔滨东站站~南直路站】区间到达南直路站东端吊出转场再从南直路站西端始发,经【南直路站~交通学院站】区间到达交通学院站吊出完成盾构区间施工。其中【哈尔滨东站站~南直路站】区间总长514。99m,本标段区间从哈尔滨东站站出站向西沿桦树街直行至南直路站,本标段区间沿线主要为多层建筑物,地下管线较多,路面交通繁忙。区间隧道纵坡为“V\"坡,最大坡度为9.3‰,沿线工程控制点主要是隧道距南直路立交桥桩基(φ1000、φ1300mm钻孔灌注桩,桩长28.13m)最小水平净间距2m;【南直路站~交通学院站】区间总长692。05m,本标段区间从南直路站出站向西以R=400m的曲线转向宏伟路,横穿宏伟路后,再向西以R=350m的曲线斜穿太平公园到达交通学院站.本标段正线区间沿线主要为多层建筑物,地下管线较多,路面交通繁忙。隧道纵坡为“V”坡,最大坡度为25‰。本标段工程沿线工程控制点主要为:下穿太平房产住宅楼5号楼(毛石基础,桩长2.05m);下穿市政排水管修工程处(毛石基础,桩长2.2m);下穿太平文化宫(毛石基础,桩长2.3m);下穿工程大学游泳馆(毛石基础,桩长2。2m)。控制点具体情况如表1—1。

1.2 盾构施工中地面沉降机理

伴随盾构推进一般会发生一定的地基变形,其发生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开挖面上的土水压力不平衡导致开挖面失去稳定性。此时,若压力仓压力大于开挖面土压力和水压力会引起地基隆起,相反则会引起地基沉降.

(2)盾构推进对围岩的扰动、盾构机壳体与围岩的摩擦、以及扰动围岩的固结。尤其在姿态修正、曲线推进时采用超挖时,会使围岩松动圈变大而加大地基的沉降量。

(3)盾尾空隙的发生和管片壁后注浆的不足。盾构施工必然产生盾尾空隙,这一空隙会引起地基的应力释放而产生弹塑性变形。一般可通过实施壁后注浆来控制,但壁后注浆的材料、注浆时间、位置、压力、注浆量以及浆液固结收缩都会影响地基的变形量。

(4)管片的变形和位移。管片从盾尾脱出后,受到围岩荷载作用发生一些变形

第 1 页 共 26 页

或位移,造成地基沉降,但其量一般较小。

(5)地下水位下降。由于漏水或降水引起地基沉降.

地基变形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先期沉降、第2阶段—开挖面到达之前沉降或隆起、第3阶段-通过时沉降或隆起、第4阶段-盾尾空隙沉降或隆起、第5阶段-后续沉降。

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结果来确认这些现象的有无及其程度,修正后续阶段的控制方法。

第 页 共 26 页2

表1—1 盾构区间隧道通过主要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 建筑物名 里程 对应环号 结构 简支结1 南直路立交桥 SK16+766~785 291~307 构 水平:与左线隧道净距2.5m SK16+286~289 556~559 毛石基础 2.05 竖向:隧道顶以上14.7m 水平:部分桩位于右线隧道正上方 SK16+238~254 585~598 毛石基础 2.20 竖向:隧道顶以上13.0m 水平:隧道下穿 4 太平文化宫 SK15+943~16+000 794~842 毛石基础 2.30 竖向:隧道顶以上13。8m 水平:隧道下穿 SK15+882~925 857~884 毛石基础 2.20 竖向:隧道顶以上12.8m 钻孔桩 28.13 1300 水平:净距2m 基础类型 埋深(m) 桩径 建筑物与隧道关系 2 太平房产住宅楼5号楼 3 市政排水管修工程处 5 工程大学游泳馆 第 3 页 共 26 页

(1)先期沉降:是盾构机在到达前发生的沉降。对于砂质土,先期沉降是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对于软弱粘土,先期沉降则是由于开挖面过量取土引起的.

(2)开挖面前部下沉或隆起:是在盾构机即将到达之前发生的,开挖面水土压力不平衡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3)盾构机通过时的下沉或隆起:是盾构机通过时的下沉或隆起,盾构机壳体与围岩发生摩擦或开挖使围岩扰动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4)盾尾空隙引起下沉或隆起:盾构机刚刚通过时发生的下沉或隆起。是由于盾尾空隙的产生引起应力释放或管片壁后注浆压力值及注浆量大小而引起的沉降或隆起。

(5)后续沉降:由于盾构推进造成地基松弛或扰动而发生固结沉降和蠕变沉降产生的.是软弱粘土中出现的现象,一般可持续到盾构机通过后3~4个月。

2 施工前准备

2.1 人员准备

(1)安排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盾构机操作手负责盾构机的操作,并配备熟练的管片拼装手及劳务工人,加快盾构机推进速度。

(2)派专人和相关测量人员及时加强联系,通报过建筑物时隧道及地面情况,在盾构机通过建筑物期间负责地面建筑物的巡视.

(3)项目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见附录一),由一名项目副经理任组长,小组成员由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各部门选择有责任心的人参加应急小组。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制定应急方案,预备应急物资,并事先和建筑物业主建立有效的联系,一旦出现险情,应急小组人员立即就位,各负其责,立即组织实施应急方案,排除险情。对出现严重险情或有其趋势的房屋,迅速将建筑物内人员疏散,设置安全警戒线,严禁其它人员进入警戒范围内,并马上组织对房屋进行加固。

2.2 技术准备

(1)通过每一建筑物前,组织相关人员再次对建筑物情况进行了解,掌握房屋结构现状。对已有开裂、破损及其它重要部位做好标记,并做好记录.

(2)通过每一建筑物前,项目部相关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掘进参数,并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介绍即将通过的状况及所处的地质条件,并对掘进注意事项作特别强调,提高操作人员思想意识,使其在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

第 4 页 共 26 页

(3)通过每一建筑物前,及时通知相关测量人员编制测量监测方案,按方案要求进行沉降监测点及倾斜测点的布设,并完成初始值的测量。

2.3 设备准备

(1)在盾构机过建筑物前,要重点对盾构机注浆系统、渣土改良系统及盾构机导向系统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在过建筑物期间处于正常状态。

(2)在盾构机过建筑物前,对刀具磨损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更换磨损严重的刀具,以保证盾构通过期间能够连续掘进,避免在建筑物下方进行刀具更换作业.

(3)在通过每一建筑物前,检查盾尾及盾体密封情况,降低通过建筑物期间地下水的流失。

(4)通过建筑物前,隧道内配备双液注浆系统,以保证建筑物出现沉降后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2.4 材料准备

(1)做好盾构正常掘进所需油脂、渣土改良等材料的准备工作,保证盾构连续掘进.

(2)项目部仓库准备充足注浆材料,保证在需要时材料能够连续供应. (3)做好盾构机、电瓶车、龙门吊等设备易损件的储备,以保证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维修或进行更换,不给连续施工带来大的影响。

2.5 应急准备

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地面应安排人员对房屋进行观察,建立地面与隧道内联络渠道,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房屋产生开裂等)立即通知隧道内盾构机操作手停止掘进,并向项目领导报告情况,以便采取下步处理措施。

3 盾构掘进施工

在盾构掘进中,选择正确掘进模式及参数是控制沉降的关键,为了控制地表沉降,在施工中拟采用以下措施:

1、对盾构到达特殊地段前范围内的掘进参数及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预测盾构过特殊地段可能出现的沉降值,并在到达特殊地段下方的前100m范围内设置模拟推进段,布置监测点,通过模拟推进确定盾构最优掘进参数,确定盾构通过特殊地段的加固措施。

2、盾构机在距离特殊地段下方20m时,将停止掘进,对所有设备进行彻底的检

第 页 共 26 页

5

查和维修(刀具、注浆系统等),以确保盾构机以良好的状态顺利穿过特殊地段。

3、根据盾构穿越建筑物的地层条件,按照过每栋建筑物前专项技术交底(见附录)设置的参数推进,保证盾构快速通过。避免盾构纠偏、控制盾构机姿态,盾构在曲线推进、纠偏、抬头或磕头推进过程中,实际开挖断面不是圆形而是椭圆,从而会引起附加变形。因此,在进入特殊地段前调好盾构姿态,避免纠偏.

4、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环的出渣量,掘进过程中,根据千斤顶行程变化控制出渣量,每掘进330~360mm出渣土一斗(18m3),避免因出土超量引起沉降.通过建筑物期间,严格执行项目部交接班制度,书面记录每一环的出土量及当前掘进环交班前的出土量。

5、盾构过建筑物期间,适当调整砂浆配合比,以加快其凝固时间。掘进过程确保砂浆注入量不小于5方/环,开挖面与管片之间的间隙能及时得到填充。严格控制砂浆的注入速度,砂浆注入过程要均匀、连续,与掘进同步进行.盾构机推进开始时注浆开始,推进完毕注浆结束。同时加强注浆管路的维护,保证注浆速度。

6、掘进过程中,注意渣土改良剂(膨润土)的合理使用,加强对刀具的润滑,保证掘进顺利。同时膨润土有止水作用,能有效阻止附近地层地下水向土仓渗入,减少地层失水。

7、根据同步注浆情况及地面监测数据,适时进行二次补浆。尤其是管片10点至2点范围内的地层。管片补浆根据地质情况由注浆压力控制。管片补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30~0。50MPa。

8、根据特殊地段及周边地面状况,适当布置地面预注浆设施,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

9、停机时,根据交底设定土仓压力,建立土压平衡。

10、在土压力作用下,隧道衬砌产生的变形也会引起少量的地层损失。必须及时复紧管片螺栓,减小管片变形。

11、提高管片拼装质量,预防管片接缝渗漏,对建筑物附近对应的管片若出现渗漏,及时堵漏处理,减少地下水的流失.管片拼装前必须按照要求清洗干净止水条侧位置,拼装第二块邻接块时必须用卷尺量测F块空间的大小(大端和小端分别是96cm±5mm和49cm±5mm)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则需重新调整L1块或L2块,严禁F块空间不合适的情况下强行将F块插入。安装F块之前,应在F块和L1、L2块的相邻边止水条涂润滑剂,以便顺利插入且不损坏止水条.管片安装时严禁将所有千斤顶同时松开,同时松开的千斤顶最多不得超过7个。在管片安装后、千斤顶

第 页 共 26 页

6

顶住管片之前,应将单顶的撑靴位置调正,确保不压住止水条。千斤顶靠近管片时应放慢速度,避免冲击管片。

12、加强沉降监测,切实做到盾构施工信息化管理。

4 测量监测

与有关部门确定房屋、地面的合理沉降量、倾斜度和开裂度的允许值,并确定超限后各方的责任义务关系。根据建(构)筑物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地面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及基础类型、围岩条件、施工方法等,对沿线地面建(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情况做较为精确的预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做到时时监测,防止建(构)筑物出现沉降、倾斜等.

盾构施工时根据建(构)筑物情况及其重要程度,在每栋建(构)筑物上面至少每个角设置一个观测点,以观测其位移和倾斜等,观测点采用膨胀螺丝打入墙体内,详细如图4-1.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编号用A000、A001……An表示.测点标志采用墙面标志,布设时,采用冲击钻钻成孔,然后用水泥将膨胀螺丝封牢.

沉降测点

图4-1 房屋测点布置图

沉降观测采用II等几何水准测量,每次观测要与两个相对稳定的水准点进行闭合,组成水准网进行平差计算。

对周围建(构)筑物的裂缝状况,在盾构推进前作详细调查摸底,掘进施工过程中定期巡视检查.对已经存在的裂缝,施工前必须会同有关各方现场检查,并作文字、拍照、录像记录。

建(构)筑物裂缝观测采用下图4—2所示的方法进行观测:

图4—2 建(构)筑物裂缝观测示意图

(1)盾构通过期间,测量小组按测量方案所定监测频率对房屋基础沉降、结构变形、裂缝等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测量数据。

第 页 共 26 页

7

(2)盾构通过期间,安排专人对建筑物及地面巡视,测量小组测量频率不少于4次/天,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相关领导,以便采取下一步措施。

(3)结合地面测量的反馈信息,由当班技术人员分析判断后对掘进参数、压浆量、补浆部位、浆液的凝固时间和注浆压力进行适时的调整,控制地表沉降.

5 应急预案

5.1 应急准备

(1)成立抢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盾构机通过建筑物期间,实行相关人员昼夜值班制,明确项目部值班时间和人员。

(2)组建抢险队,进行应急和知识教育培训。

项目部组建抢险队,队长为项目经理赵合全,副队长为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吴盾.主要组成人员为盾构分部人员,其它部门进行配合。发现危险时首先抢险队进行抢险,需用较多人员时可由各工区及时进行汇集,对抢险队和项目部所有人员均进行针对性的应急知识培训。

(3)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为了在出现险情时处理迅速,不至于手忙脚乱,项目部对预设险情进行实地演练,使所有人员均参与其中,并填写应急演练记录表,记录演练内容,人员分工、方案、处理程序等。

(4)紧急情况发生和上报程序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上报上级,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抢险队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应急事故处理流程图见图1.

紧急事故发生 图1 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 ①实行昼夜值班制,明确项目部值班时间和人员。上报综合部或安全长 ②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抢险领导小组 现场处置、 送医院抢救 第 页 共 26 页 8 抢险方案确定 上报监理、业主、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9、110等求救电话。

③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综合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④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⑤与相关单位建立快速联系通道,以便及时处理问题,主要与监理、业主、设计单位、哈尔滨交通部门等周边单位建立联系。周边单位联系电话见表1:

表1 相关单位及个人联系电话表

序号 1 2 3 4 5 相关单位 哈尔滨市地铁总公司 北京塞维斯监理总公司 上海隧道设计院 哈尔滨市道外区公安分局 哈尔滨市人民医院 联系人 值班 电话 110 备注 医疗服务 (5)做好应急物资、机械设备的储备,详见表5-2。

表5—2 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储备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规格型号 机械设备 1 2 3 4 5 6 7 注浆泵 空压机 运输车 风镐 装载机 千斤顶 千斤顶 台 台 辆 台 辆 台 台 2 2 4 2 1 2 2 斯太尔 G10 3m3 10m3 26L/S 50t 100t 项目部 项目部 项目部 项目部 项目部 项目部 项目部 9

主要工作性能指标 现在何处 备注 第 页 共 26 页

8 9 10 11 12 13 14 电焊机 对讲机 污水泵 编制袋 砂 水泥 水玻璃 台 台 台 只 m3 t t 2 8 4 5000 100 40 10 BX500 5。5KW 主要材料 中砂 PC325 35Be 项目部 项目部 项目部 项目部 项目部 项目部 项目部 5.2 应急措施

在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建筑物沉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1、最大累计沉降值达到-30mm;

2、同一位置24小时之内的累积沉降量达到-10mm; 3、相临两次测量的沉降量差值达到—5mm。 4、建筑物倾斜值达到以下值时: 1)、砖混结构、条形基础:

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0.002; 2)、框架结构、桩基础:0.002 L L:相邻桩基础的中心距离(mm)。 立即采取以下应急保护措施:

1、停止盾构掘进,并保持上部土仓压力达1。8~2。5bar,地面注浆加固人员立即进场注浆加固。

2、加大盾尾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并在沉降区内管片背后补注浆。 3、地面建筑物周围利用袖阀管进行注浆补强,控制沉降。 4、加密地面监测频率,及时反馈数据,以调整注浆参数

若施工中建筑物出现较大的裂纹,则需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立即疏散建筑物的工作人员,并利用提前准备的支撑材料对危险部位进行支撑,待地表沉降稳定并已处理完成后方可继续掘进。

第 页 共 26 页 10

6 专项技术交底

盾构区间隧道盾构机通过特殊地段前分别进行专项技术交底

6.1 盾构区间隧道通过南直路立交桥专项技术交底

盾构机在掘进里程至SK16+766。000(即推进291环)时进入南直路立交桥,为确保盾构通过期间立交桥的行车安全,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过建筑物专项方案本专项交底,确保该立交桥的安全。本专项技术交底适应环号:291~307环.

1、建筑物概况

南直路立交桥为简支结构,桩基为φ1300mm钻孔灌注桩,桩长28.13m,与隧道最小水平净间距2m。

穿过南直路立交桥桩基的地铁里程为:右线(SK16+766。01~SK16+784.63),左线(XK16+766。01~XK16+784。63).

2、隧道平面

该段隧道下穿南直路立交,线间距为7.5m。过南直路立交所处地形起伏不大,地面高程120.31m。隧道顶面埋深约11。46m。

隧道平面情况详见南直路立交与隧道关系平面图。

南直路立交桥与隧道关系平面图

2、地质概况

该位置隧道埋深为:11。3m,左右线位于直线段,位于9.3‰的上坡.隧道穿越地层为:

错误!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

分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4。0~4。43m;

错误!3T2粉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

分选磨圆一般,含少量细砂夹层及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1。82~2.49m。

隧道顶部地层从下到上依次为(见下图):

错误!1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中—高压缩性,切面稍有光滑,

干强度、韧性中等.该段区域层厚3.19~3.29m;

第 页 共 26 页 11

错误!1T粉砂:黄~灰色,稍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

颗粒分选磨圆一般,含细砂和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1.22~1.50m;

A1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中-高压缩性,切面稍有光滑,○

干强度、韧性中等.该段区域层厚2.29~2.65m;

A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

分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4.0~4。43m;

错误!3T2粉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

分选磨圆一般,含少量细砂夹层及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1。82~2.49m;

错误!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分

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5。15~6。18m;

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m。 3、掘进参数设置

(1)掘进模式:保压掘进,停机时土仓压力:2。0bar;

(2)推进千斤顶每组油压:30~150bar,油压差:0~20bar,总推力:不超过800t;推进千斤顶行程1750~1800mm;推进千斤顶行程差:0~20mm;

(3)刀盘扭矩(油压bar):不超过180bar,推进速度:宜小于40mm/min;刀盘转速1.0~1.2rpm;

(4)铰接千斤顶行程:40~80 mm,行程差:0~10mm ;

(5)盾构机姿态(后点):水平—10~+10mm,竖直—20~—40mm;每环姿态变化水平不超过5mm,竖直不超过7mm。

(6)盾尾注浆压力:2~3bar,注浆量:每环不少于5m3; (7)盾尾油脂注入量:30~40kg/环,漏浆及时对应点位手动注; (8)管片螺栓扭矩:280~300N•m,推进时及时复紧最近5环螺栓。 4、掘进施工要求

盾构机到达291环前,各相关岗位(操作手、值班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质检工程、技术员、掘进班组、应急小组成员)认真学习盾构机过建筑物专项方案和本交底,了解即将通过的立交桥的情况.

第 页 共 26 页 12

(1)掘进参数控制

严格按照设定的掘进参数推进,掘进参数超标10%时操作手或值班工程师必须及时反映给值班领导,有项目总工程师调整掘进参数,严禁自行更改掘进参数。

(2)严格控制出土量

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环的出土量,根据千斤顶行程逐斗进行控制,平均每掘进350~360mm出渣土一斗,避免因出土超量引起建筑物产生较大沉降。每环出土前操作手要观察土斗内剩余渣土量,避免因土斗没有倒干净影响渣土的统计。当出土量每环超标15%或连续三环均出土超标时,操作手或值班工程师必须及时反映给值班领导,有项目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制定下一步推进方案。

(3)保证注浆量

掘进过程砂浆平均注入量不小于5方/环,确保开挖面与管片之间的间隙能及时得到填充,减小后期沉降。注浆由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控制,当注浆压力未达到2bar而注浆量达到5方时,必须继续注浆直至压力达标;当注浆压力达到4bar而注浆量未达到6方时,必须记录实际注浆量及注浆压力。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制定二次注浆方案.

(4)掘进过程中,操作手要注意膨润土的注入情况,加强对刀具的润滑,保证掘进顺利。同时膨润土有止水作用,能有效阻止附近地层地下水向土仓渗入,减少地层失水。

5、测量监控要求

(1)盾构掘进时,地面监测频率为2小时1次,监测范围为机头前10m和后20m及建筑物上各监测点.监测结果在监测完成后10min内上报应急小组地面监测负责人。地面监测负责人根据过建筑物专项方案内的沉降控制决定是否加密或减少监测频率。

(2)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建筑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监测结果出来后必须立即报告应急小组总指挥及技术负责:

a、最大累计沉降值达到—30mm;

b、同一位置24小时之内的累积沉降量达到—10mm; c、12小时内的相临两次测量的沉降量差值达到-5mm。

d、建筑物倾斜值达到0.002 L时(L:相邻桩基础的中心距离(mm))。

第 页 共 26 页 13

6.2 盾构区间隧道左线通过太平房产住宅楼5号楼专项技术交底 盾构区间左线盾构机在掘进里程至SK16+286~SK16+289(即推进556~559环)时进入太平房产住宅楼5号楼,为确保盾构通过期间大楼的安全,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掘进技术交底及区段掘进指令要求,确保该建筑物的安全。本专项技术交底适应环号:556~559环。

1、建筑物概况

太平房产住宅楼5号楼为2层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毛石基础,基础埋深为2。05m,太平房产住宅楼5号楼基础与左线隧道水平净距2。5m,基础底部距离隧道顶部12.7m。太平房产住宅楼5号楼与隧道关系平面图。

太平房产住宅楼5号楼与隧道关系平面图

2、地质概况

该位置隧道埋深为:14。7m,坡度25‰,下坡,平面为R=450m圆曲线。隧道穿越地层为:

错误!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分

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4.0m;

错误!3T2粉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

粒分选磨圆一般,含少量细砂夹层及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2.0m。

隧道顶部地层从下到上依次为:

错误!1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中—高压缩性,切面稍有光滑,

干强度、韧性中等。该段区域层厚4.5m;

错误!1T粉砂:黄~灰色,稍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

颗粒分选磨圆一般,含细砂和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4。0m;

错误!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分

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1。4m;

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m。 3、掘进参数设置

第 页 共 26 页 14

(1)掘进模式:保压掘进,停机时土仓压力:2.0bar;

(2)推进千斤顶每组油压:30~150bar,油压差:0~50bar,总推力:不超过800t;推进千斤顶行程1750~1800mm;推进千斤顶行程差:0~40mm;

(3)刀盘扭矩(油压bar):不超过180bar,推进速度:宜小于40mm/min;刀盘转速1。0~1.2rpm;

(4)铰接千斤顶行程:40~80 mm ,行程差:0~40mm ;

(5)盾构机姿态(后点):水平-10~+10mm ,竖直—20~—40mm;每环姿态变化水平不超过5mm,竖直不超过7mm。

(6)盾尾注浆压力:2~4bar,注浆量:每环不少于5m3; (7)盾尾油脂注入量:30~40kg/环,漏浆及时对应点位手动注; (8)管片螺栓扭矩:280~300N•m,推进时及时复紧最近5环螺栓。 4、掘进施工要求

盾构机到达556环前,各相关岗位(操作手、值班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质检工程、技术员、掘进班组、应急小组成员)认真学习盾构机过建筑物专项方案和本交底,了解即将通过的建筑物的情况。

(1)掘进参数控制

严格按照设定的掘进参数推进,掘进参数超标10%时操作手或值班工程师必须及时反映给值班领导,有项目总工程师调整掘进参数,严禁自行更改掘进参数。

(2)严格控制出土量

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环的出土量,根据千斤顶行程逐斗进行控制,平均每掘进350~360mm出渣土一斗,避免因出土超量引起建筑物产生较大沉降。每环出土前操作手要观察土斗内剩余渣土量,避免因土斗没有倒干净影响渣土的统计。当出土量每环超标15%或连续三环均出土超标时,操作手或值班工程师必须及时反映给值班领导,有项目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制定下一步推进方案。

(3)保证注浆量

掘进过程砂浆平均注入量不小于5方/环,确保开挖面与管片之间的间隙能及时得到填充,减小后期沉降。注浆由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控制,当注浆压力未达到2bar而注浆量达到5方时,必须继续注浆直至压力达标;当注浆压力达到4bar而注浆量未达到5方时,必须记录实际注浆量及注浆压力。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制定二次注浆方案.

(4)掘进过程中,操作手要注意膨润土的注入情况,加强对刀具的润滑,保证掘

第 页 共 26 页 15

进顺利。同时膨润土有止水作用,能有效阻止附近地层地下水向土仓渗入,减少地层失水。

5、测量监控要求

(1)盾构掘进时,地面监测频率为2小时1次,监测范围为机头前10m和后20m及建筑物上各监测点.监测结果在监测完成后10min内上报应急小组地面监测负责人。地面监测负责人根据过建筑物专项方案内的沉降控制决定是否加密或减少监测频率.

(2)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建筑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监测结果出来后必须立即报告应急小组总指挥及技术负责:

a、最大累计沉降值达到-30mm;

b、同一位置24小时之内的累积沉降量达到—10mm; c、12小时内的相临两次测量的沉降量差值达到-5mm。

d、建筑物倾斜值达到0。002 L时(L:相邻桩基础的中心距离(mm))。

第 页 共 26 页 16

6.3 盾构区间隧道右线通过市政排水管修工程处专项技术交底 盾构区间右线隧道盾构机在掘进里程至SK16+238~ SK16+254(即推进585~598环)时进入市政排水管修工程处,为确保盾构通过期间大楼的安全,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掘进技术交底及区段掘进指令要求,确保该建筑物的安全。本专项技术交底适应环号:585~598环。

1、建筑物概况

市政排水管修工程处为2层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毛石基础,基础埋深为2.2m,市政排水管修工程处部分基础位于右线隧道正上方,基础距离隧道顶部10.8m。通过建筑物调查及现场察看该楼现完好。市政排水管修工程处与隧道关系平面图。

市政排水管修工程处与隧道关系平面图

2、地质概况

该位置隧道埋深为:13.0m,坡度18。1‰,下坡,平面为R=450m圆曲线。隧道穿越地层为:

错误!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分

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4。7m;

错误!3T2粉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

分选磨圆一般,含少量细砂夹层及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1。3m。

隧道顶部地层从下到上依次为:

错误!1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中-高压缩性,切面稍有光滑,

干强度、韧性中等。该段区域层厚4。6m;

错误!1T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黑褐色,流塑,高压缩性,含有机质,有腥臭

味,含少量粉细砂夹层。该段区域层厚3.5m;

○,A1T粉砂:黄~灰色,稍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分选磨圆一般,含细砂和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1.3m;

○,A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分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3.4m;

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2m。

第 页 共 26 页 17

3、掘进参数设置

(1)掘进模式:保压掘进,停机时土仓压力2。0bar;

(2)推进千斤顶每组油压:30~150bar,油压差:0~50bar,总推力:不超过800t;推进千斤顶行程1750~1800mm;推进千斤顶行程差:0~40mm;

(3)刀盘扭矩(油压bar):不超过180bar,推进速度:宜小于40mm/min;刀盘转速1.0~1.2rpm;

(4)铰接千斤顶行程:40~80 mm ,行程差:0~40mm ;

(5)盾构机姿态(后点):水平-10~+10mm ,竖直-20~—40mm;每环姿态变化水平不超过5mm,竖直不超过7mm。

(6)盾尾注浆压力:2~43.5bar,注浆量:每环不少于5m3; (7)盾尾油脂注入量:30~40kg/环,漏浆及时对应点位手动注; (8)管片螺栓扭矩:280~300N•m,推进时及时复紧最近5环螺栓. 4、掘进施工要求

盾构机到达585环前,各相关岗位(操作手、值班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质检工程、技术员、掘进班组、应急小组成员)认真学习盾构机过建筑物专项方案和本交底,了解即将通过的建筑物的情况。

(1)掘进参数控制

严格按照设定的掘进参数推进,掘进参数超标10%时操作手或值班工程师必须及时反映给值班领导,有项目总工程师调整掘进参数,严禁自行更改掘进参数。

(2)严格控制出土量

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环的出土量,根据千斤顶行程逐斗进行控制,平均每掘进350~360mm出渣土一斗,避免因出土超量引起建筑物产生较大沉降。每环出土前操作手要观察土斗内剩余渣土量,避免因土斗没有倒干净影响渣土的统计。当出土量每环超标15%或连续三环均出土超标时,操作手或值班工程师必须及时反映给值班领导,有项目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制定下一步推进方案.

(3)保证注浆量

掘进过程砂浆平均注入量不小于5方/环,确保开挖面与管片之间的间隙能及时得到填充,减小后期沉降。注浆由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控制,当注浆压力未达到2bar而注浆量达到5方时,必须继续注浆直至压力达标;当注浆压力达到4bar而注浆量未达到5方时,必须记录实际注浆量及注浆压力。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制定二次

第 页 共 26 页 18

注浆方案。

(4)掘进过程中,操作手要注意膨润土的注入情况,加强对刀具的润滑,保证掘进顺利。同时膨润土有止水作用,能有效阻止附近地层地下水向土仓渗入,减少地层失水。

(5)其他要求:管片拼装前必须按照要求清洗干净止水条侧位置,拼装第二块邻接块时必须用卷尺量测F块空间的大小(大端和小端分别是96cm±5mm和49cm±5mm)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则需重新调整L1块或L2块,严禁F块空间不合适的情况下强行将F块插入。安装F块之前,应在F块和L1、L2块的相邻边止水条涂润滑剂,以便顺利插入且不损坏止水条。管片安装时严禁将所有千斤顶同时松开,同时松开的千斤顶最多不得超过7个。在管片安装后、千斤顶顶住管片之前,应将单顶的撑靴位置调正,确保不压住止水条。千斤顶靠近管片时应放慢速度,避免冲击管片。

5、测量监控要求

(1)盾构掘进时,地面监测频率为2小时1次,监测范围为机头前10m和后20m及建筑物上各监测点。监测结果在监测完成后10min内上报应急小组地面监测负责人。地面监测负责人根据过建筑物专项方案内的沉降控制决定是否加密或减少监测频率。

(2)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建筑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监测结果出来后必须立即报告应急小组总指挥及技术负责:

a、最大累计沉降值达到-30mm;

b、同一位置24小时之内的累积沉降量达到—10mm; c、12小时内的相临两次测量的沉降量差值达到—5mm.

d、建筑物倾斜值达到0.002 L时(L:相邻桩基础的中心距离(mm))。

第 页 共 26 页 19

6.4 盾构区间隧道通过太平文化宫专项技术交底

盾构区间隧道左线盾构机在掘进里程SK15+943~SK16+000(即推进794~842环),右线盾构机在掘进里程SK15+952~SK15+998(即推进795~833环)时通过太平文化宫,为确保盾构通过期间建筑物的安全,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掘进技术交底及区段掘进指令要求,确保该建筑物的安全。本专项技术交底适应环号:左线794~842环,右线795~833环。

1、建筑物概况

太平文化宫为2层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毛石基础,基础埋深为2.3m,建筑物位于隧道正上方,基础底部隧道顶最近为11。5m.通过建筑物调查及现场察看该楼结构基本完好。详见太平文化宫与隧道关系平面图。

太平文化宫与隧道关系平面图

2、地质概况

该位置隧道埋深为:约13. 8m,坡度14.1‰,上坡,平面为圆曲线,R=350m,左转。隧道穿越地层上到下依次为:

错误!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分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4。4m;

⑨粉质粘土:灰色,可塑~软塑,局部含少量流塑土,中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层底埋深23。5—34.5m,该区域段层厚1。6m。

隧道顶部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

错误!1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中-高压缩性,切面稍有光滑,

干强度、韧性中等。该段区域层厚4。6m;

错误!1T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黑褐色,流塑,高压缩性,含有机质,有腥臭

味,含少量粉细砂夹层。该段区域层厚1.05m;

错误!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分

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5。7m;

错误!3T2粉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

粒分选磨圆一般,含少量细砂夹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区段层厚 1。9m;

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30m。

第 页 共 26 页 20

3、掘进参数设置

(1)掘进模式:满仓保压掘进,推进时土压力2.0bar;停机时土仓压力:2。2bar; (2)推进千斤顶每组油压:30~150bar,油压差:0~50bar,总推力:不超过800t;推进千斤顶行程1750~1800mm;推进千斤顶行程差:0~40mm;

(3)刀盘扭矩(油压bar):不超过180bar,推进速度:宜小于45mm/min;刀盘转速1.0~1.2rpm;

(4)铰接千斤顶行程:40~80 mm ,行程差:0~40mm ;

(5)盾构机姿态(后点):水平—10~+10mm ,竖直—20~+10mm;每环姿态变化水平不超过5mm,竖直不超过7mm.

(6)盾尾注浆压力:2~4bar,注浆量:每环不少于6m3; (7)盾尾油脂注入量:30~40kg/环,漏浆及时对应点位手动注; (8)管片螺栓扭矩:280~300N•m,推进时及时复紧最近5环螺栓。 4、掘进施工要求

左线盾构机到达794环前,右线盾构机到达795环前,各相关岗位(操作手、值班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质检工程、技术员、掘进班组、应急小组成员)认真学习盾构机过建筑物专项方案和本交底,了解即将通过的建筑物的情况.

(1)掘进参数控制

严格按照设定的掘进参数推进,掘进参数超标10%时操作手或值班工程师必须及时反映给值班领导,有项目总工程师调整掘进参数,严禁自行更改掘进参数。

(2)严格控制出土量

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环的出土量,根据千斤顶行程逐斗进行控制,平均每掘进350~360mm出渣土一斗,避免因出土超量引起建筑物产生较大沉降。每环出土前操作手要观察土斗内剩余渣土量,避免因土斗没有倒干净影响渣土的统计.当出土量每环超标15%或连续三环均出土超标时,操作手或值班工程师必须及时反映给值班领导,有项目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制定下一步推进方案.

(3)保证注浆量

掘进过程砂浆平均注入量不小于5方/环,确保开挖面与管片之间的间隙能及时得到填充,减小后期沉降。注浆由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控制,当注浆压力未达到2bar而注浆量达到5方时,必须继续注浆直至压力达标;当注浆压力达到4bar而注浆量未达到5方时,必须记录实际注浆量及注浆压力。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制定二次

第 页 共 26 页 21

注浆方案。

(4)掘进过程中,操作手要注意膨润土的注入情况,加强对刀具的润滑,保证掘进顺利。同时膨润土有止水作用,能有效阻止附近地层地下水向土仓渗入,减少地层失水。

(5)因地质资料的局限性,掘进过程中值班工程师和操作手一定要密切关注渣土及土仓压力的变化,发现掘进参数变化时及时通知值班领导调整掘进参数.

5、测量监控要求

(1)盾构掘进时,地面监测频率为2小时1次,监测范围为机头前10m和后20m及建筑物上各监测点.监测结果在监测完成后10min内上报应急小组地面监测负责人。地面监测负责人根据过建筑物专项方案内的沉降控制决定是否加密或减少监测频率。

(2)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建筑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监测结果出来后必须立即报告应急小组总指挥及技术负责:

a、最大累计沉降值达到—30mm;

b、同一位置24小时之内的累积沉降量达到—10mm; c、12小时内的相临两次测量的沉降量差值达到-5mm。

d、建筑物倾斜值达到0.002 L时(L:相邻桩基础的中心距离(mm))。

第 页 共 26 页 22

6.5 盾构区间隧道右线通过工程大学游泳馆专项技术交底

盾构区间隧道右线盾构机在掘进里程SK15+882~925(即推进857~884环)时通过工程大学游泳馆,为确保盾构通过期间大楼的安全,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掘进技术交底及区段掘进指令要求,确保该建筑物的安全。本专项技术交底适应环号:857~884环.

1、建筑物概况

工程大学游泳馆为2层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毛石基础,基础埋深为2。2m,工程大学游泳馆基础位于右线隧道正上方,基础底部距隧道顶10.63m。通过建筑物调查及现场察看该楼结构基本完好。详见工程大学游泳馆与隧道关系平面图。

工程大学游泳馆与隧道关系平面图

2、地质概况

该位置隧道埋深为:12。82m,坡度21.0‰,上坡,平面为圆曲线,R=350m,左转.隧道穿越地层上到下依次为:

错误!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分

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4。35m;

⑨粉质粘土:灰色,可塑~软塑,局部含少量流塑土,中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层底埋深23.5—34。5m,该区域段层厚1。6m。

隧道顶部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

○,A1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中-高压缩性,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该段区域层厚3。7m;

错误!1T粉砂:黄~灰色,稍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

颗粒分选磨圆一般,含细砂和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1.2m;

错误!1T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黑褐色,流塑,高压缩性,含有机质,有腥臭味,

含少量粉细砂夹层.该段区域层厚1。5m;

○,A3中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分选磨圆一般,含大量粗砂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段区域层厚6。2m;

错误!3T2粉砂:灰色,中密,饱和,颗粒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颗

粒分选磨圆一般,含少量细砂夹层及少量粘性土夹层.该区段层厚 0。2m;

第 页 共 26 页 23

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2m。 3、掘进参数设置

(1)掘进模式:土压平衡掘进,推进时土压力2.0bar;停机时土仓压力2。2bar; (2)推进千斤顶每组油压:30~150bar,油压差:0~50bar,总推力:不超过800t;推进千斤顶行程1750~1800mm;推进千斤顶行程差:0~40mm;

(3)刀盘扭矩(油压bar):不超过180bar,推进速度:宜小于45mm/min;刀盘转速2.0~2.2rpm;

(4)铰接千斤顶行程:40~80 mm ,行程差:0~40mm ;

(5)盾构机姿态(后点):水平—10~+10mm ,竖直-20~+10mm;每环姿态变化水平不超过5mm,竖直不超过7mm。

(6)盾尾注浆压力:2~4bar,注浆量:每环不少于5m3; (7)盾尾油脂注入量:30~40kg/环,漏浆及时对应点位手动注; (8)管片螺栓扭矩:280~300N•m,推进时及时复紧最近5环螺栓。 4、掘进施工要求

盾构机到达857环前,各相关岗位(操作手、值班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质检工程、技术员、掘进班组、应急小组成员)认真学习盾构机过建筑物专项方案和本交底,了解即将通过的建筑物的情况。

(1)掘进参数控制

严格按照设定的掘进参数推进,掘进参数超标10%时操作手或值班工程师必须及时反映给值班领导,有项目总工程师调整掘进参数,严禁自行更改掘进参数。

(2)严格控制出土量

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环的出土量,根据千斤顶行程逐斗进行控制,平均每掘进350~360mm出渣土一斗,避免因出土超量引起建筑物产生较大沉降。每环出土前操作手要观察土斗内剩余渣土量,避免因土斗没有倒干净影响渣土的统计。当出土量每环超标15%或连续三环均出土超标时,操作手或值班工程师必须及时反映给值班领导,有项目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制定下一步推进方案。

(3)保证注浆量

掘进过程砂浆平均注入量不小于5方/环,确保开挖面与管片之间的间隙能及时得到填充,减小后期沉降。注浆由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控制,当注浆压力未达到2bar而注浆量达到5方时,必须继续注浆直至压力达标;当注浆压力达到4bar而注浆量未

第 页 共 26 页 24

达到5方时,必须记录实际注浆量及注浆压力.总工程师分析原因,制定二次注浆方案。

(4)掘进过程中,操作手要注意膨润土的注入情况,加强对刀具的润滑,保证掘进顺利。同时膨润土有止水作用,能有效阻止附近地层地下水向土仓渗入,减少地层失水。

5、测量监控要求

(1)盾构掘进时,地面监测频率为2小时1次,监测范围为机头前10m和后20m及建筑物上各监测点。监测结果在监测完成后10min内上报应急小组地面监测负责人。地面监测负责人根据过建筑物专项方案内的沉降控制决定是否加密或减少监测频率.

(2)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建筑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监测结果出来后必须立即报告应急小组总指挥及技术负责:

a、最大累计沉降值达到-30mm;

b、同一位置24小时之内的累积沉降量达到-10mm; c、12小时内的相临两次测量的沉降量差值达到—5mm。

d、建筑物倾斜值达到0.002 L时(L:相邻桩基础的中心距离(mm))。

第 页 共 26 页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