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描写苏东坡的诗句

描写苏东坡的诗句

来源:智榕旅游


描写苏东坡的诗句

【篇一:描写苏东坡的诗句】

但凡对苏轼有些了解的人,大约都习惯性的将他归入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中,将他与南宋的辛弃疾合称。提到苏轼,我们更愿意吟出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又或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贯彻天地的磅礴气势每每让人倾倒。

时间久了,连苏轼也未免怀疑起自己是个诗词的偏才,怕是只能在词作中喊打喊杀。苏轼在玉堂署任职时,曾问一个幕僚,他的词和柳永相比较如何,这幕僚说:“柳三变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少女,拿着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您的词则须要山西大汉,铜琵琶和铁绰板伴奏,唱“大江东去”啊!”东坡听完后笑得直不起身子。

然而像苏轼这般在逆境中高歌,把别人的潦倒活成自己的潇洒的一代奇才,从来都不甘心偏安一隅,他不仅一个人包揽了诗、词、文、书、画所有领域的顶尖地位,取代了当时的欧阳修成为文坛领袖,即使是在词这一个小领域内,他所作的婉约词,在我看来,并不输柳永和秦观,甚至他的词里更渗出一种开阔的情绪来,令人感同身受。

苏轼一生的婉约词不多,基本上都是写给他的妻,他的妾,他的知己,甚至是他的女粉丝的,每一首的意境都不同,每一篇都是柔情的佳作。

十年后泣血忆妻永恒的悼亡经典

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王弗之于苏轼便是那少年夫妻。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影视剧《苏东坡》里,想象了一出二人初次相见的场景,才子佳人被安排在正月十五灯谜会上,王弗连连猜中灯谜,苏轼为王弗的聪明伶俐所倾倒,苏王二人结婚时,两人甚至隔着门对了三联诗,俏皮的王弗才肯让苏轼进来。

故事的开头到底有多么浪漫,事实上我们无从知晓,故事的结尾却明明白白的呈现在后人眼前,长情挣不过命数,如花美眷终敌不过似水流年,王弗在二十七岁时便香消玉殒。十年间,苏轼先后丧失了他的母亲,他的爱人,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执着小儿子苏迈的手,一起送别了他最爱的人。

十年后,人间已是别样的风景,苏轼的鬓边不仅添了白发,他的生活里也添了另外一个女人。也许有人会埋怨他不能从一而终,写悼词可谓假惺惺。然而我们终究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还是那句歌词说的熨贴:“最长的永久还是只并肩一半,记住了路过的悲欢。”没有谁该为谁付出一辈子,逝者如斯,能够活在生者最美好的回忆里,便是莫大的幸运。不放在嘴边标榜,只放在心里缅怀,这种情谊才是最为珍贵的。

王弗得到了苏轼一生的眷恋,她无疑是幸运的。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平凡也是一种挚爱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暖暖的东风习来,人间已是初春时节。江岸边柳枝上生出嫩黄的新丫,如千万条丝缕般随风摇曳。一团郁郁葱葱的祥和瑞气闯入了绣户侯门之家。原来是家中诞下了一个奇女子。这奇女指的是谁呢?便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苏轼整整小十一岁。苏轼不仅为继任的妻子取了闰之这个名字,还给她取了字——季璋。

有人说苏轼这是附庸风雅,然而于我言,苏轼本就是风雅之人,把这些风雅给予自己的爱妻,是他诗人兴致使然,更是他对妻子的爱的另类表达。要知道古时,许多女子都是只称姓氏的。

相比起王弗可以时常提点苏轼为人处事的不当之处,闲暇时还能与他吟诗作对,王闰之要逊色的多,在苏轼深陷乌台诗案的那段提心吊胆的日子里,她甚至一把火烧掉了苏轼许多珍贵的手稿,颇令后世遗憾。然而,见证苏轼飞黄腾达的人是她,陪伴苏轼穷困潦倒的人也是她,她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她善解人意、温柔大度,他们之间的爱情,多了一些人间的烟火气。

我不知道,王闰之是不是从小就艳羡堂姐和姐夫那样神仙眷侣的生活,才愿意以妙龄之年嫁给苏轼,我只知道苏轼对王闰之有爱也有敬,她是他的贤内助,是他永不用担心的后方。在流放黄州那样艰苦的生存条件下,苏轼还能写出像《赤壁赋》这样的旷世佳作,很难说不是因为他还有退可守的和睦家庭,让他得以在官场失意之时,还能仰天豪迈一笑。

王闰之的爱,平凡的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但对于苏轼来说,已经是最完满的生命之源。

此生唯一愿与君拟琴音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处,人不见,数峰青。

作这首词时,应该是苏轼最为得意的那几年,彼时他在杭州做父母官,刚刚修了闻名后世的苏堤,一时政通人和。一日午后雨霁,他与几个朋友在凤凰山下摆酒设宴,正吟诗对谈间,远远地望见江上一叶轻舟飘来,近些,一女子从乌篷里探身出来,怀中抱着一张筝,确认过对方就是自己一直仰慕的苏学士之后,女子喜不自胜,极力要为苏轼一众人抚琴一曲。悠扬而又哀婉的琴声回荡在凤凰山下,水面波光之上,苏轼不由得沉醉期间,等到回过神来再看,水面上那叶扁舟早已渐行渐远。

这段轶事美的有些不真实,但我却愿意相信,如苏轼这般的人物,有女粉丝并不奇怪。故事中的女子早已成家,但是许多年来都不能忘却自己旧日闺中的愿望,希望有一天可以见见这位当世文豪,又怕引起误会,所以趁着夫君离家,便来见偶像一面。她简单美好的琴音,仿佛在说:“此情无关风与月。”

这首词的绝妙之处,亦在于空灵的意境。

不是所有的相遇都是恰逢其时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通读下来,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叶间,刚刚打更后周遭万籁俱寂。偶尔街上有人影晃过,依稀间仿佛是鬼魅。等到猛然回头一看,却发现有那么多的遗憾无人察觉。拣尽了枯枝藤蔓都没有栖身之所,这寂寞之情在阴冷的沙洲之上悄悄蔓延……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普遍认同的是苏轼被贬黄州,日子过的凄凄惨惨,整个人总是郁郁寡欢,所以写词一首聊表苦闷。然而不论前一种说法在时间上推断多么合情合理,我还是被另一种说法深深地吸引,此说是苏轼当年在某地为官,当地一名女子立志要嫁给他,再三向苏轼表示心意,彼时苏轼早已成家,他没有接受这位热情的粉丝,不久后调官别任,相隔十多年后,苏轼故地重游,却在从前自己住的屋子不远处看到那女子的墓碑,据说她终身未嫁,苏轼为了缅怀她,遂挥笔而就了这阙词。

从词的诡异和孤寂阴冷的氛围来看,我到觉得第二种说法似乎更为贴切,苏轼揣摩那女子的心境,在结合自己心底的苦闷,感叹命运无常时,孤苦伶仃的感觉油然而生。

有些人对苏轼来说终究只是过客,然而这位过客却把他当作是一生的执念。

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斯是当以同怀视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绕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岭南惠州有一方清丽秀美的湖泊,风景极似杭州西湖,当地人也把它叫做西湖。一座小山依傍湖边,也叫孤山。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可见一片苍翠的松树林,林中寂立着一座小亭——六如亭。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之手,联是这样的: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朝云对于苏轼来说与其说是妾,不如说是红颜知己,她兼具王弗的聪颖和王闰之的温柔,在苏轼年华渐老时,成为了他生命中耀眼的一颗明珠。

初识苏轼,朝云年仅十二岁,是一名歌舞伎,而苏轼已近不惑之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往杭州任通判。这是他第二次来杭州,心境较之早年已大为不同。

西湖之上设宴,友人找来歌舞班助兴。意兴阑珊苦饮之际,忽然间一抹亮色映入眼帘,原来是刚刚唱过歌的歌姬换了一身素妆出来,配上娇俏婀娜的身段,让人由不得多看几眼。苏轼灵光一转,写下吟诵西湖的千古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明写西湖美景,实则流露他初见朝云时候的感受。

苏轼掩藏不住喜爱,遂买下这个女孩子做侍女,许多年后,苏轼又被贬往更为偏僻的黄州,树倒猢狲散,家中婢女侍妾尽散,唯有朝云不离不弃,于是他纳其为妾。在他晚年被贬琼州(今海南)时,身边也只带着朝云一人。

苏轼曾把朝云与白居易的小蛮和樊素两个歌舞伎做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朝云更懂他的心意。

苏轼很喜欢早年写的《蝶恋花.春景》一词,朝云也对这首词感触颇深,每每吟唱到“天涯何处无芳草”句时哽咽不已,苏轼便说:“我这边悲秋,你倒伤起春来。”这首词更象征二人琴瑟和鸣,神魂相交的爱恋。苏轼有一次吃过饭,拍拍自己的肚皮,问大家这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大才,有人说是文墨,只有朝云朗声答:“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闻言点头轻笑。

《浣溪沙.端午》一词,在我看来是苏轼笔下最香艳的一首,全词无不在写一位女子的体态与样貌,如果你知道朝云的生日就在端午前后,便不难猜到这阙词也是写朝云的。无论是“轻汗微微”、“流香涨腻”,或是“红玉臂”、“绿云鬟”,我们发现苏轼根本难抑溢美之词,恨不得一阙词写尽浮华,而在他别的婉约词里却甚少出现。

苏轼是幸运的,同样也是不幸的。他得到了朝云,却也早早失去了她。朝云和苏轼的孩子在不满一周岁时便夭折,不久后朝云在惠州病逝。此后孤寂之情长存,世间再没有令人艳羡的风景,苏轼也终身不再听《蝶恋花》一词。

【篇二:描写苏东坡的诗句】

1、 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2、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苏轼3、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轼4、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 《赤壁怀古》5、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 《江城子》6、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苏轼7、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竹外桃花二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东坡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 《古琴吟》11、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轼 《前赤壁赋》12、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 《江城子》13、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苏轼 《行香子》14、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东坡 《赤壁赋》15、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苏轼16、 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苏轼17、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

——苏轼 《南乡子》18、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苏轼19、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苏轼 《水龙吟》20、 云海,天涯 两渺茫! 功成,名遂 还乡! 醉笑陪君三万场 不诉离殇! ——苏东坡 《南乡子》21、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 《蝶恋花》23、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 闪点网) ——苏轼24、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苏轼 《南乡子》25、 梨花淡白柳深青②,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③, 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

——苏轼 《东栏梨花》26、 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苏轼27、 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苏轼28、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苏轼 《西江月》29、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30、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苏轼31、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34、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35、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苏轼 《前赤壁赋》38、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 《晁错论》45、 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苏轼46、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47、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48、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中秋月》49、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 《永遇乐》50、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 《洗儿诗》 分页阅读:

【篇三:描写苏东坡的诗句】

《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蛟室泻琼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定风波》

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说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寒食雨》之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鱼舟,蒙蒙水云里.

《新城道中》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南歌子》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

但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雨》

风师挟帝令,号呼肆徂征.

云师畏推逐,蓄意不干争.

雨师旷阙官,所苟朝夕生.

帝暮一夕回,旱议旦暮行.

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

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狱中寄子由二首》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次韵章传道喜雨》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扑缘鬃毛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常山山神信英烈,撝驾雷公诃电母.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山中归时风色变,中路巳觉商羊舞.夜窗骚骚闹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从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县前巳窖八千斛,率以一升完一亩.更看蚕妇过初眠,未用贺客来旁午.先生笔力吾所畏,蹴踏鲍、谢跨徐、庾.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庐山烟雨》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