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宏张素桥
摘要:从高校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关系我国地区经济重大发展的主要一环,人才工作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建 设发展道路上的重点,高校毕业生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职责和任务,抓好高校毕业生基层工作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还 有很大的理论价值。本文在调研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基层工作现状和如何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两方面展开论述,为相 关单位工作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基层工作
中图分类号:647.38;422.6
GD
文献标识码:
A
项目名称:本文为2017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课题(JRS-2017-1086)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多年来常谈的话题,但其实毕业生 就业路径很广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难有两方 面原因:一方面是眼光高,想找“好单位”,另一方面是消息闭 塞,很多就业途径和渠道并不清楚,也不知道去了要做什么。 因此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我们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 调查,大致了解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现状,并从多个 角度对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调查来看,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工资福利待遇都对学 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直接决定着地区引进人才的多少。
当前,学术界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问题”的研究比 较丰富多样,观点比较多元化,依据中国知网
CNKI搜索数据
来看,以“高校毕业生基层工作”为主题进行查找,共搜到280 条结果,其中针对地方城市的人才工作问题的论文研究较 多,如甘肃、浙江、四川、中国西部地区、吉林、秦皇岛等;还有 学者借鉴国外人才建设工作的经验来供国内学习,根据国外 地区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和整 个国家的长期有效发展。要想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校方不仅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地区经济发展的课程建 设,还要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 自己不能“眼高手低”,要摒弃“工作有贵贱之分”的错误观 念,励志为国家基层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 力量,努力平衡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差距。
2017年3月9日,人社部召开了关于吸引高校毕业生到 基层工作的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的意见》,会上各参与人员积极发表观点,主动与他人进行交 流与沟通,认真总结了过去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败经验和教训, 对未来人才引进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高校毕业生群体是我 国人才的主要来源,而基层地区则是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工 作锻炼自己的一个有效平台,近几年各地区领导认真贯彻落 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上级部 署,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来吸引各高校优秀人才。与此同 时,教育部还印发了有关人才建设的相关通知,要求高校领 导部门要从低年级开始加强大学生基层服务的意识观念,使 大学生能够持之以恒、有始有终,能够积极留在基层做好本 职工作,到地区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对此,调查中列举了一 个相关问题“您认为现在许多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是因为……”, 大部分学生表示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和政府的优惠
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现状
本次调查问卷《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问题的研究》有 效填写247人次,回收率100%,其中男生占比3482%,女生 占比65.18%,学生群体中有13.77%来自于城市,县镇人数占 比30.36%,农村人数占比55.87%。经过调查发现,有46.96% 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持一般的态度,29.96%的 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抱有积极乐观的看法,18.22%的学生对自 己日后工作抱有消极观点。
总的来看,此次调查群体中大部分高校学生对日后就业 工作问题持有一种较为乐观的看法和态度。
在对问题“您对农村的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印 象如何?”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现状比较有感触,深表担忧。对“毕业后择业您优先考虑的 三个因素是什么? ”的调查中,“工资待遇、发展前途和地区城 市”是高校毕业生最为担心的三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生择业因素
政策,同时也对农村地区发展表达了自己一种积极的乐观态
2018年第7期11
度,如图2所示:
A.找不到工作
B. 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C.
自己真诚想服务农村
D.农村发展形势好
E.其他
图2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原因
全国各高校要积极努力配合好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相 关部署,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大学生选调生”“西 部志愿服务”“特岗教师”等发展措施,搭建好大学生服务基 层地区的工作服务平台。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问题 建设,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经济援助和政策优惠支持,各高 校还要从根部、从基础抓起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努 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和地区的长期有效发展贡献自 己的一份力量,致力于平衡地区经济水平差异,服务于地区 经济建设。
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路径
从上述调查研究现状来看,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的建设性项目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系列措施,拓展高校毕业 生的就业与创业空间,发挥基层地区岗位的最大优势,以此 来吸引优秀高校人才。近年来,国家围绕基层地区发展采取 了多项补助措施,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公务员基 层加分项目”“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择业”,高校还纷纷 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等课程, 鼓励学生到社会上去参加实践和学习工作。这些措施都为高 校毕业生日后就业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能够提 高大学生自身对工作的思想觉悟和意识水平,帮助大学生认 清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把握工作机会,树立职业目标。
此次调查问卷中,针对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熟悉程度做了 一个调查,题目为“您对基层项目政策了解的程度如何?”,调 查结果发现绝大一部分学生只是听说过相关政策或者经济 援助,但并不想要更深层次地去了解。
第一,我们必须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方面做足工作,国 家和政府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或者广播等传统媒体开展系列 采访策划项目,做好深度调查,同时还必须依赖于微博、微 信、
QQ、客户端、移动APP、触屏媒体等来做好基层建设工
作。由于大学生属于新一代年轻群体,是最能够广泛接触新 媒体的社会人群,也是最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的主要力量, 宣传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理念必须考虑到受众群体的 年龄、职业、地理位置、性别等元素,从而在宏观层面做好整 体布局和建设。另外,全国各高校还要努力贯彻落实党中央
122018年第7期
和国务院的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大学生 广泛搜集各类工作招聘信息和通知,主动组织社会企业公司 来校园内招聘,创建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鼓励 大学生到农村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将新科技努力惠及全体贫 困人口,做足做好地区建设工作。
第二,要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彻底了解基层地区的发展 难处,端正自身职业操守,奉行服务于社会的发展理念。此 外,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在参加基层项目以后很
可能由于不适应地区环境或者居住条件、饮食条件而选择中 途放弃,这样一来不仅耽误了自身的学习工作,更会对地区 经济发展和人才引进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如果您参加基层 项目,您希望工作时间是多长? ”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 以上的人表示自己在基层地区不会久留,最多半年。
针对有些学生对基层工作持有排斥的问题,特开设“如 果您不愿意去基层工作,原因是什么? ”的多选题,结果发现 “薪酬待遇和福利”居于首位,“生活工作环境”仅居其次。
第三,建立绩效激励制度,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的 考核工作。对基层服务地区的大学生进行不定期的绩效考 核,同时将奖励结果收人其个人档案,对那些工作能力突出、 业绩优秀的人员进行金钱奖励或者假期补助,而对于业绩不 明显、态度不端正的员工予以惩罚,严重者可进行辞退。此次 问卷调查中,还开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对工作单位您还有什 么其他要求?”,受访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其中105人 选择了“基本工资保障”,76人选择了“福利奖金保障”,62人 选择了“生活工作环境”。
第四,中央和地方政府还要努力妥善安排大学生基层后 期工作,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由于基层服务项目一般都 有2年、3年或5年的服务期限,任职期满后大学生还需要重 新寻找一份新的工作,从头开始。因此,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可 以鼓励大学生留任,单位推荐参加全国或者地方的公务员考 试,加大扶持自主创业,鼓励其继续深造,为大学生提供方 便。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地区发展,可以为落后的基 层地区注人新鲜血液,改变原有的职位模式,同时还可以积 极利用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来搞活地区经济,从而推动基层地 区健康长效发展。要想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必须设 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了解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地区 发展最缺乏什么,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推动基层地 区经济建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平.中国扩大就业的财政政策---基于结构性就业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09(3): 149-1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