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技巧与策略

浅谈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技巧与策略

来源:智榕旅游


浅谈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技巧与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就更给新形势下的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参加课改六年以来,让我感触颇深。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有序的课堂管理,掌控好一个班级的教学环境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你是否是一个有能力的课堂管理者,就看你是否有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与策略。一个真正的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必须把握好这样几个环节。

一、课前导入要精彩。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导言是一堂课开始时,教师由组织教学转入正式教学的必要过渡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讲的头几句话,往往是学生注意的焦点,导入的部分必须是与本堂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相关的精彩案例,这样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的。例如,学《为三月谱曲》一课时,在课题导入时我说:同学们,告别了愉快的寒假,温暖的春风又把我们送入了可爱的校园。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学习愉快!这些天来,我们周围的景物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机。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都发现了什么景象,能告诉大家吗?指名回答后,我接着说,有位诗人,他也热爱春天,他也像你们一样,看见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课——《为三月谱曲》。并板书课题。就这样我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了课文当中来。为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做了一个重要的铺垫。

二、课堂讲述时要充满激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幕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要充满激情,语言要清晰、鲜明。引发学生的思考,富有启发性和感染性。不要一味的追求课程的广度,浮浅地传授大量的知识,而应该将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内容上,要带领学生行动起来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重点难点部分教师要用饱含激情的热情描述出来,如:教学《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时,讲到狐狸妈妈看见猎人带着狗向她跑来,狐狸妈妈为什么不是偷偷地逃走,而是喊了起来呢?我让学生们先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结合学生们的回答,我和颜悦色地讲起来,“因为狐狸妈妈的家就在眼前了,小狐狸正在家里等着她。如果她偷偷地逃走,丢下小狐狸,小狐狸很可能

会被猎人捉去杀死。为了小狐狸的安全,狐狸妈妈发出了如此情真意切的喊声:呜——孩子,危险!快逃哇!狐狸妈妈这样喊起来,肯定会被猎人发现,也很可能被猎人捉去杀死。虽然她明明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伤害,她还是这样做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狐狸妈妈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自己的孩子,感受到了狐狸妈妈伟大的母爱。”同时让学生们回忆一下妈妈怎样关爱自己的,记住回家向妈妈说一声:“我爱您,妈妈。”学生在教师充满激情的引领下,就能很快的抓住文章的重难点部分,从而顺利的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

三、把握课堂情绪,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教师没有创设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很多名师在上课之前都非常注意与学生进行课前几分钟的互动,建立和谐、安全、活跃的心理气氛,为课堂互动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找准教学起点,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积极创设有意义、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师生共同开发课程。

1、师生共同参与教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来习得。引导学生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增强学生个体意识,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让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往往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动物的睡眠》一课时,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让学生参与学习:请学生自己读,想一想蝙蝠夏天在干什么,冬天过得怎么样?海参夏天干什么,冬天又过得怎么样?再用板书上的词“在旷野上空飞翔逮蚊子、夜蛾。集体倒挂睡觉、海底蠕动进行夏眠、冬天醒来 ”自由练说。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主动地“读、想、说”。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感受、内化、运用,很快悟出了文章的中心。

2、师生共同评价学习。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新的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方式,需要有新的更为客观、更为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指标去衡量。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建构性”的课堂评价体系。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

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更乐于接受。

一堂好课不是教师“讲”得如何好,而是学生“学”得好、“做”得好,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当好一个管理者和导演好这堂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