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
语文教学说穿了就是“听”、“说”、“读”、“写”训练。“听”摆在了第一位,可见他的重要性。婴儿通过听,模仿大人发音,学会了说话,再辅之于看和想,知道了说什么话的时候要有什么样的表情、语调和姿态语言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所以“听”不仅是用耳朵摄取声音,还要动眼观察,用脑思索:别人说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气表达的„„所以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就尤为重要了。怎样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呢?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这两方面做的:
一、培养听的礼貌习惯。
听别人讲话,首先应该停下自己手中的事情,同时目光注视着说话的人,专心地听。表现出对别人说话的尊重。并且,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不打搅别人,等他讲完了,再补充发言。所以,课堂上只要学生发言时,我都要求学生尽量(因为有些学生坐的位置让学生们看不到他的脸)面向发言的同学,马上停下手中的一切事情,放好双手,静静地倾听,等别人讲完了,再举手发言补充。这样坚持要求,并且注意榜样示范作用,慢慢地学生就学会了怎样有礼貌地听别人讲话了。
二、培养边听边看边思考的习惯。
在静静地倾听别人的谈话时,要学会思考。我主要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要求学生思考:
1、别人讲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2、他是怎样讲的,什么地方讲得恰当,什么地方还需要补充? 3、我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点? 4、哪些地方我不同意? 5、我准备怎样补充发言?
训练时,不必要每次都思考这么几个方面,可以根据谈话的内容,进行灵活的训练和学习。如: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复习四中有一道题是“看图讲故事”。在听的训练过程中,我就着重要求学生注意听别人讲了什么内容,我还想补充什么?这样孩子们最终就将一个生动的故事编出来了——《快乐的一天》:一天早晨,小兔姐姐背着书包急匆匆地上学去,刚走到独木桥边,就看见桥对门来了两
1
个人——猴爸爸和小猴弟弟。小兔停下了脚步,隔着何跟他们打招呼:“猴叔叔,猴弟弟,你们这么早,要到哪里去呀?”小猴应声答道:“我和爸爸正赶着去河对门摘桃子去赶集呢。准备早点去,准能卖个好价钱!”小兔听了,心想:“独木桥这么窄,一次只能过一个人,他们这么忙,还是让他们先过吧。”于是,她大声说:“那你们赶快过河吧!”小猴弟弟见兔姐姐上学这么急,时间肯定来不及了,就说:“谢谢你,兔姐姐,还是你先过吧。不然的话会迟到的。”“没事,还早着呢,你们先过吧!”小兔说道。这时,猴爸爸笑眯眯地说:“你们都是好孩子,都能替别人着想。小兔,你上学快迟到了,还是你先过桥吧!”小兔这才过了桥,和小猴弟弟分别了,快速地向学校跑去了。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
我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孩子们的听的习惯很快就能培养起来,就能很好地配合进行“说”、“读”、“写”了。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