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课 型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教具学具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一、交流引入 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 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 延伸目标 四、精炼回顾 再现目标 2.混合与分离 新授 课 时 2课时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 2.在混合与分离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3.学习集中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4.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变化。 在混合与分离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变化。 第一课时 总节数 物质的混合。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 2.在混合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3.学习集中混合的操作方法。 了解物质混合的一些基本操作。 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 教学图片 观察、分析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1.出示情景图:星期天,1.学生观察。 妍妍在家里招待小朋2.学生各抒己见。 友,她把草莓汁和牛奶1.学生观察图。 混合在一起,制成了粉2. 猜想 引导学色的草莓奶,又甜又香,生猜想课本中提味道好极了。 出的几种物质组2.如果我们也来把果汁合混合后可能出与牛奶混合在一起,大现的现象,并把自家能调配出什么奶呢? 己的猜想记录下一、物质的混合 来。 1.师出示课本图。 交流 各小组汇报2.师:这些都是生活中交流结果。 常见的物质。有时我们学生讨论、交流。 会不小心把它们混合在学生各抒己见谈一起,这些物体混合后,这节课的收获。 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拓展: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新的物质产生? 1.谈收获 2.师总结:物质混合后有的发生了变化,有的没有发生变化。 第二课时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教具学具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一、交流引入 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 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 延伸目标 四、智能练习 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 再现目标 总节数 分离混合物。 1.初步了解物质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 2.在分离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3.学习集中分离的操作方法。 分离混合物实验。 在分离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水、沙、醋、油等物质、分离所用的工具 实验、分析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1.师出示海水晒盐的图1.学生观察。 片。 2.学生交流。 2.师:海水在日晒后,1.学生认真观察。 水蒸发后就留下了盐。2.学生试着总结。 千百年来,盐场的工人1.学生根据讨论叔叔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情况,设计各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混合物相应的分任务 今天,我们来模仿离方法,分析可行这个方法,从盐水中取性。 回食盐。 2.小组交流,根据一、分离盐和水。 各组同学的意见,1.教师演示分离盐和水调整分离方案。 的实验。 3.小组实验。运用2.师小结:用酒精灯加各自设计的方法热蒸发皿中的盐水,当进行混合物分离,蒸发皿中的水完全蒸发并做好记录。 后,剩下的就是盐了。学生分组讨论、交这说明盐和水混合后,流、汇报。 可以重新分离。 学生各抒己见谈二、分离混合物 这节课的收获。 1.师: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其他的混合物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离吗? 2.组织学生讨论:水和沙的混合物、水和油的混合物、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需要什么工具? 三、分离后的物质与混 合前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吗? 1.谈收获 2.师总结: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变化不可逆。学生学习了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2.混合与分离 混合物 分离方法 结果 水和沙 过滤 可以分离 水和油 静止 可以分离 醋和小苏打 无法 不能分离 沙和绿豆 筛子 可以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