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8122852 U(45)授权公告日 2018.11.20
(21)申请号 201820548989.3(22)申请日 2018.04.18
(73)专利权人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 056002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台路52
号(72)发明人 贾振刚 白朝晖 杨志宇 赵静 (51)Int.Cl.
E21D 5/1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8122852 U(54)实用新型名称
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57)摘要
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由吊盘(B)和溜灰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吊盘(B)为多层吊
(C),溜灰系盘,溜灰系统的溜灰管为多节活接管
统的分灰器(A)设在最上层吊盘(B)上。根据每次浇筑高度随时添加或拆除活接管,施工人员在吊盘上横行移动活接管进行浇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给井下生产创造了良好环境,给作业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2)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3)降低施工循环时间,加快施工速度;(4)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便宜;(5)加工简单,易于操作;(6)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速度,克服原下灰装置频繁调整吊盘或分灰器、频繁更换胶管的缺点。
CN 208122852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由吊盘(B)和溜灰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吊盘(B)为多层吊盘,溜灰系统的溜灰管为多节活接管(C),溜灰系统的分灰器(A)设在最上层吊盘(B)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接管(C)的主体为管体(1),管体(1)为锥管,上一节活接管(C)的下端插进下一节活接管(C)内一截,在锥管的下端部外壁上设有旋转套环(2),通过旋转套环(2)设有挂钩(3),在锥管的上端部外壁上设有挂环(5),上一节活接管(C)与下一节活接管(C)通过挂钩(3)和挂环(5)挂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管的高度1200mm,锥管的上口直径为300mm,锥管的下口直径为180mm,挂钩(3)的长度150mm,挂环(5)的长度150mm,上一节活接管(C)插进下一节活接管(C)内200 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吊盘(B)的层数为6层,吊盘总高度为15.5m,活接管(C)的节数为14节,每循环施工高度为8.4m,从上至下打设一条φ15.5mm的保险绳,并用U型卡及保险带挂钩进行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套环(2)为φ18加强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环(5)用φ12圆钢制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锥管的壁厚3mm。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一节的上端部外壁上和下端部外壁上均设有环状加强筋(4),环状加强筋(4)用φ12圆钢制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4)距离下端口450 mm,下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4)与上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4)之间的距离为700 mm,φ18加强螺母焊接在下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4)上。
2
CN 208122852 U
说 明 书
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
1/2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均采用装配式模板由下而上套砌施工,采用单行作业方式,绑扎钢筋、浇注砼、拆模各工序顺序进行,避免在井筒内的平行作业。目前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使用双层吊盘和现有技术溜灰系统,每模浇筑均需调整吊盘或下灰系统,给施工造成极大的窝工现象,因此,设计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0005]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由吊盘和溜灰系统组成,吊盘为多层吊盘,溜灰系统的溜灰管为多节活接管,溜灰系统的分灰器设在最上层吊盘上。根据每次浇筑高度随时添加或拆除活接管,施工人员在吊盘上横行移动活接管进行浇筑。[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活接管的主体为管体,管体为锥管,上一节活接管的下端插进下一节活接管内一截,在锥管的下端部外壁上设有旋转套环,通过旋转套环设有挂钩,在锥管的上端部外壁上设有挂环,上一节活接管与下一节活接管通过挂钩和挂环挂接。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锥管的高度1200mm,锥管的上口直径为300mm,锥管的下口直径为180mm,挂钩的长度150mm,挂环的长度150mm,上一节活接管插进下一节活接管内200 mm。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吊盘的层数为6层,吊盘总高度为15.5m,活接管的节数为14节,每循环施工高度为8.4m,从上至下打设一条φ15.5mm的保险绳,并用U型卡及保险带挂钩进行连接固定。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旋转套环为φ18加强螺母。[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挂环用φ12圆钢制作。[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锥管的壁厚3mm。[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每一节的上端部外壁上和下端部外壁上均设有环状加强筋,环状加强筋用φ12圆钢制作。[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下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距离下端口450 mm,下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与上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为700 mm,φ18加强螺母焊接在下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上。[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3
CN 208122852 U[0015]
说 明 书
2/2页
(1)给井下生产创造了良好环境,给作业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
[0016](2)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0017](3)降低施工循环时间,加快施工速度;[0018](4)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便宜;[0019](5)加工简单,易于操作;[0020](6)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速度,克服原下灰装置频繁调整吊盘或分灰器、频繁更换胶管的缺点。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2是不1中件C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所示,隧道通风竖井中隔板施工装置,由吊盘B和溜灰系统组成,吊盘B为多层吊盘,溜灰系统的溜灰管为多节活接管C,溜灰系统的分灰器A设在最上层吊盘B上。[0024]所述的活接管C的主体为管体1,管体1为锥管,上一节活接管C的下端插进下一节活接管C内一截,在锥管的下端部外壁上设有旋转套环2,通过旋转套环2设有挂钩3,在锥管的上端部外壁上设有挂环5,上一节活接管C与下一节活接管C通过挂钩3和挂环5挂接。[0025]所述的锥管的高度1200mm,锥管的上口直径为300mm,锥管的下口直径为180mm,挂钩3的长度150mm,挂环5的长度150mm,上一节活接管C插进下一节活接管C内200 mm。[0026]吊盘B的层数为6层,吊盘总高度为15.5m,活接管C的节数为14节,每循环施工高度为8.4m,从上至下打设一条φ15.5mm的保险绳,并用U型卡及保险带挂钩进行连接固定。[0027]所述的旋转套环2为φ18加强螺母。[0028]所述的挂环5用φ12圆钢制作。[0029]锥管的壁厚3mm。
[0030]在每一节的上端部外壁上和下端部外壁上均设有环状加强筋4,环状加强筋4用φ12圆钢制作。
[0031]下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4距离下端口450 mm,下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4与上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4之间的距离为700 mm,φ18加强螺母焊接在下端部外壁上的环状加强筋4上。
4
CN 208122852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5
CN 208122852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