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节点区设计

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节点区设计

来源:智榕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第3期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 .23 No.3 Mar.2007 2007年3月 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节点区设计 王宏东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甘肃兰州730050) 摘 要: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做到节点基本不破坏,节点应保证框架整体结 构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施工。影响框架节点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强度等级,柱轴 压力,体积配箍率,四边梁交叉约束作用,梁纵向钢筋的锚固和延伸。建议从这几方面采取措施加 强节点设计。 关键词:框架;节点;设计;抗剪强度 中图分类号:TU271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最常见的问题发生在 主要结构构件的连接部位,即节点区(梁柱节点,次 梁一主梁节点等)。节点区的基本要求为:构件端部 2.2剪摩擦机理 这种机理适合于核心区混凝土受剪破坏,水平 箍筋屈服而梁,柱纵向钢筋未发生粘结破坏的情况。 核心区剪切破坏的临界裂缝常沿对角线发生,将核 的各种力必须通过节点区传递到其相邻的各支承构 件上。由于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大直径的钢筋和高 强混凝土材料,导致构件,节点区的截面尺寸越来越 小,因此必须更加重视节点区的设计和构造。 心区分成两大块,在两块之间产生滑动摩擦。假定 与斜裂缝相交的水平箍筋受拉屈服,则其抗剪能力 可以有两部分组成,即穿过裂缝的箍筋受拉屈服时 所承担的剪力以及斜裂缝处在弯曲压力下所产生的 混凝土摩擦力,这两者组成的抵抗力即为节点的抗 剪承载力。 2,3桁架机理 1节点区的受力特点 梁柱节点区是指梁柱连接部位梁高范围内的 柱。设计节点区所用的力并不是通过框架分析得到 的,而是通过构件的名义承载力计算得到的。非抗 震框架结构或抗震等级为三,四级的框架结构顶层 中间节点因左,右梁端只受负弯矩作用,节点中作用 的剪力较小,通常不需要进行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 一在核心区既配有水平箍筋又有较密的垂直钢筋 情况下,当节点承受很大剪力,核心区产生多条剪切 裂缝时,混凝土的压杆作用降低,大部分剪力可假定 有一个桁架机制来承担。此时由水平箍筋承担水平 ,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顶层中间节点因受一 力,由垂直钢筋和柱轴向力承担垂直拉力,由斜裂缝 间的混凝土承担斜压力,组成平衡体系,形成桁架机 侧正弯矩与另一侧负弯矩的组合交变作用,节点中 作用的剪力较大,必须经行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 理。按照桁架分析方法,节点核心区的抗剪强度将 受混凝土,柱轴向力,水平箍筋和垂直钢筋等因素控 制。 2节点区的破坏机理 破坏机理是指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受力后的行为 表现,或结构通过怎样的作用将荷载传至支座。 2.1斜压杆机理 当核心区没有箍筋或箍筋很少时,节点的承载 以上3种破坏机理各有其特点,在应用时需根 据实际节点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模型。 3框架节点的设计准则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强节点,弱构件);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 内工作;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 向荷载的传递}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 锚固(强节点,强锚固);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 难。 力主要由核心区混凝土所控制。这种模式适合于梁 或柱承载力较低而节点核心区未受到严重损坏的情 况。在节点核心区开裂以前已有一条潜在的斜压杆 存在,在核心区出现斜裂缝之后,在两条斜裂缝之间 也形成了一个斜压杆,最后斜压杆的混凝土破坏,节 点强度达到极限值。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王宏东: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节点区设计 161 4影响框架节点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 对于以剪切变形为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当承 受地震作用时,框架抗震的薄弱环节是框架节点及 其邻近的柱端和梁端。这主要是在地震作用下,框 架节点经受着很大的水平剪力,使得节点处容易产 生剪切脆性破坏。其破坏特征为:节点核心区出现 斜向交叉裂缝;混凝土和柱纵向钢筋产生粘结开裂, 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纵向钢筋混凝土被压屈,最终导 致节点核心区失效,同时也意味着交汇于节点的全 部梁,柱失效。影响框架节点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 有以下几个。 4.1混凝土强度等级 当采用较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框架节点在 水平剪力的作用下会引起节点处平均剪应力过高, 使节点过早出现裂缝而导致混凝土碎裂,同时影响 框架梁纵筋在节点处的锚固效果。在水平剪力作用 下,框架梁纵筋与节点处混凝土的粘结力退化,引起 纵筋滑移进而影响梁端塑性铰的形成,造成强柱弱 梁失效。 4.2柱轴压力 柱轴压力是指上部结构作用在节点处的组合轴 力。在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梁柱节点主要承受 压力和剪力。在剪压作用下节点处混凝土抗剪强度 随柱轴压力的增大而下降,尤其在高轴压力下,节点 截面上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力将超过混凝土轴心抗 压强度,加速了节点混凝土破坏。而此时即使提高 配筋率,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影响很小, 从而大大降低了框架节点的抗剪强度。 4.3体积配箍率 框架节点的严重破坏,大多是由于节点处无箍 筋或少箍筋。在剪压作用下由于箍筋少,配箍率较 低,不能对框架节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约束作用,从 而使混凝土的抗剪强度降低。 4.4四边梁交叉约束作用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破坏 的一般规律是:角柱,边柱节点震害重于内柱节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由于在地震作用下,引起 水平剪力合力作用线不通过结构刚度中心,框架结 构不仅发生平移变形,还会出现扭转,使角柱,边柱 节点所承受的剪力大于内柱节点。 4.5梁纵向钢筋的锚固和延伸 由于节点区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内力的方向 发生突变,常用的节点构造只能提供所需承载力的 3O 左右,所以应当配置有足够锚固的钢筋承受拉 力。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伸进梁柱节点区,必须避开 柱的竖向钢筋。 5 建议 5.1正确选用混凝土强度 框架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的混凝土 强度等级一致或相近,相差不应大于5MPa. 5.2控制轴压比 合理控制节点轴压比。当轴压比在0.3~0.5 范围内,对提高抗剪强度是十分有利的。轴压比大 于0.5以后,框架节点抗剪强度也随着轴压比的增 大而降低,此时提高配筋率对改善框架节点的抗剪 强度不明显。设计中将框架节点的轴压比控制在 0.4~0.5为宜,当轴压比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 加大柱的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来进行调 整。 5.3经济合理地选择配箍形式和提高配箍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o011—2001)中采用 了限制最小体积配箍率来控制框架节点核心区的配 箍数量。设计时采用不同的箍筋形式对提高框架节 点的抗剪强度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在节点区布 置螺旋复合箍筋等。 5..在节点区应用钢钎维混凝土 钢钎维混凝土具有抗拉强度高,可提高钢筋与 混凝土的锚固强度及节点的抗剪承载力,降低施工 难度,改善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 5.5转移梁端塑性铰 在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下,一般是柱边梁端的 弯矩最大,首先形成塑性铰,该处纵向受力钢筋达到 屈服,并将向节点区扩展,它将严重影响梁端纵向受 力钢筋的锚固性能,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梁端增设 附加钢筋,在梁端增设交叉弯折钢筋,在梁端水平加 腋等)可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视令.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加固.建筑技 术.2OOl,32(6). [4]金国芳.框架节点加固的抗震性能试验研尧.工程抗 震,2000(1);14—17. [5]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GBS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7]孙彬.浅谈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2003(6):62—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