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水泥搅拌桩计算方法和施工应用

浅谈水泥搅拌桩计算方法和施工应用

来源:智榕旅游
浅谈水泥搅拌桩计算方法和施工应用

一、深层水泥搅拌桩的特点和处理范围

深层水泥搅拌桩是以软土本身为材料,利用水泥、水的配置液体作为固化剂,用专用的搅拌钻机将固化粉体或液体喷入软土路基深处,并在原处强制性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的一系列化学、物理反应,使软土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较高强度的水泥土,从而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减少路基的沉降及位移。

同时,应根据不同软基情况,设置不同的预压期,时间一般为60~90天。软基情况不严重的,可以不进行预压,仅预留沉降量静置即可;而对软件情况严重的,则需要采用等载或超载预压。

深层水泥搅拌桩适用于自然形成的淤泥、淤泥土、耕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和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性砂土。

二、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管理及注意事项

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土的配比是否适合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标段的承包人和监理单位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选取典型路段钻探取样,进行室内配合比实验。具体应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JTJ259-2004)的相关要求进行。

加固处理的软基强度,应以无侧限抗压强度来衡量。具体数据应以设计文本中相关要求为准。也可参考R28≥0.8mpa,R90≥1.2mpa。

為了确定各种操作技术参数,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考虑不同的地质情况,根据配合比,进行现场工艺性试桩。

供粉、供液应连续,搅拌必须均匀。如发生意外影响桩身质量时,应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措施。补喷重叠长度以不小于1.0m为宜。新桩距离废桩不得大于桩径的15%,宜紧贴或重叠1/3桩径。并填报事故记录备查。

三、水泥搅拌桩施工计算实例

湖南长沙某工程,由于施工安排问题,已经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堆弃大量渣土。松填土方平均堆高为8米,少数部位达到13米,且堆土处原始地貌为农田、水

塘。堆前未清淤,堆后未压实,且堆土中含有树根、部分植被及建筑垃圾,故填土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需要进行处理;

1、相关照片 2、地勘资料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覆盖组成,本次勘察未揭露震旦系基岩,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主要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耕土、冲积粉质粘土、残积粉质粘土。现将各岩土地层构成及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素填土(Qml)①: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近年平整回填,未完成自重固结。主要分布在原住房位置,厚度10~13米。

(2)淤泥质粉质粘土(Qh)②:深灰色,湿,软塑~可塑,成分为粉质粘土和有机质,有腥臭味,干燥后体积有收缩,侵入水面后,出现气泡。主要分布在原水塘位置,厚度1.4~1.8米。

(3)耕土(Qpr)③: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可见植物根茎,具腥臭味。主要分布在山上或农田位置,厚度1.1~1.9米。

(4)粉质粘土(Qal)④:黄褐色,稍湿,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稍具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冲积成因。该层主要分布在山上,厚度0.9~4.0米。

(5)粉质粘土(Qel)⑤:红褐色~杂色,稍湿,硬塑,系细砾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长石已完全风化为高岭土,稍具光泽,摇震反应弱,干强度中等,韧性弱,残积成因。该层全场分布,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18.7米。

根据勘察结果,建议各岩土层工程特性指标采用下表2值:表2 容许承载力

[fao](kPa) 锚固体粘结 强度特征值 frb(kPa) 压缩 系数

(MPa-1) 压缩 模量

Es(MPa) 粘聚力 c(kPa) 内摩 擦角 Φ(o)

塑性指数Ip 液性 指数

(%) 基底摩擦系数 μ

素填土① 50 / / / / / / / /

粉质粘土④ 160 18 0.21 4.8 30 14.3 11.1 0.16 0.25 粉质粘土⑤ 180 20 0.25 5.6 37 15.7 12.6 0.20 0.25 3、深层水泥搅拌桩计算

需要处理对象为素填土、淤泥、耕土及粉质粘土,最深处理深度为13.5m,小于20m,适合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拟采用标号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及湿法(软土含水量小于30%),水泥浆水灰比选用0.5,水泥用量15%。

对现有堆土不外运,采用Φ500mm深层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根据现有堆土高度,采用不同的桩长:3.5m~15.0m。桩顶采用20cm厚级配砂砾回填。桩基处理范围路基共计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双向拉力不小于40kn),每层间距50cm,然后再常规回填、压实,形成路基。

该路与附近项目的七号道路路基搭接处处理采用Φ350mm砂桩加固处理。暂定砂桩长度为1.0m~12.0m,间距1.4m。

处理范围平面示意图 路基搭接处处理示意图 4、参数计算

设定:桩深入粉质粘土④1.0m,取平均桩长11.5m,桩径0.5m。 fspk=20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标准值) fsk=160kpa(处理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fcu=1800kpa(水泥搅拌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 η=0.3(桩身强度折减系数,湿法) α=0.5(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β=0.9(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设置褥垫层) qp=220kpa(粉质粘土④) qs2=7kpal2=1.5m(淤泥质土) qs3=22kpal3=2.5m(粉质粘土)

桩的截面面积Ap=3.14×0.25×0.25=0.20m2 单桩承载力Ra1=ηfcuAp=0.3×1800×0.20=108KN

由桩间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松填土不考虑桩周摩擦力) Ra2=Up∑qsilsi+αqpAp=0.5×3.14×+0.5×220×0.2=124.8KN≥Ra1=108KN

故Ra=108KN

面积置换率m=(fspk-βfsk)(/Ra/Ap-βfsk)=(200-0.9×160)(/108/0.2-0.9×160)=0.14

桩间距L=√(Ap/m)=1.2m 搅拌桩平面布置示意图 四、结束语

深层水泥搅拌桩,很好解决该道路借土难、弃土难、工期紧张和干扰周边等问题。

其它如旋喷桩、CFG桩等处理措施,相比深层水泥搅拌桩而言,造价太高,不经济;且本次处理地基不是特别复杂、困难,故未采用。

7×1.5+22×2.5

利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后,依据检测数据可以得知,路基相关数据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工程承载力要求。

通过深层水泥搅拌桩的特点、处理范围、施工管理及实例计算,可以说,在处理深度小于20m的淤泥、松填土、粘土等软土路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JTJ259-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桩基技術规范》(JGJ94-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冯永利,《浅谈粉喷桩和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第0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