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跟踪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1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跟踪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1

来源:智榕旅游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注]

卢 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生不得重用。

★(1)诗中刻画了怎样一位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抓住诗中描写的人物特点、季节景色和社会背景,先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再结合具体的描写分析。

答案:刻画了一位思乡盼归、怀才不遇的游子形象。主人公白发苍苍,在春风吹拂绿草如茵的季节独自一人漂泊游荡在荒远的秦关,家如在梦中。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而独自神伤。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万状和无限悲叹。

(2)尾联表现了诗人哪几种情感?

答:

解析:在诗歌的尾联中有“逢世难”“独”“衰鬓”“客”等表情感的关键短语及词,抓住这些关键词联系诗歌的内容和注释,可得出这两句中包含的复杂情感。

答案:①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孤独寂寞的愁苦;③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 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颈联即诗歌的第三联,这一联描写了呜咽的几声戍角和冰封的泾河,是寒冷悲凉的边塞景色。前句是从听觉角度进行的描写,后句是从视觉角度进行的描写。按照这类题的答题模式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把握诗歌的情感,既要善于整体理解,又要善于抓表情感的关键词与短语,如“异乡”“独上”“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贫官”“客”“离恨”等,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案:“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3.(2015·吉林市重点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法曲献仙音 咏铁马同云臣赋

[清]陈维崧

赤兔无成,乌骓不逝,屈作小廊檐马。碎珮琮琤,丛铃戛玷,依稀客窗闲话。更乌鹊时相触,霜欺兼雨打。 几悲咤。想多年、战场猛气,矜蹴踏、万马一时都哑。流落到而今,③

踠霜蹄、寄人篱下。潦倒余生,尽闲身、蛛丝同挂。又西风唤起,仍旧酸嘶中夜。

【注】 ①铁马:又称“檐马”“风铎”,悬于檐间的铁片,风吹则相击发声,是现代风铃的前身。②琮琤,戛玷:象声词。③踠:曲。

★(1)词的上片描写出铁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分析。 答: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词,要抓住被咏之物的形象——赤兔无成、乌骓不逝、乌鹊时相触、霜欺兼雨打的铁马,又要联想到这类人,进行由物及人的引申,同时要揣摩其中蕴含的情感。

答案: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遭遇不幸、屈居檐下,任鸟雀相触、霜欺雨打的悲凉形象。作者把檐下随风摆动的铁马看成“无成”的赤兔、“不逝”的乌骓,创业无成,抱恨无穷,不幸屈居檐下,鸟雀可以任意触犯,霜雪可以任意欺凌,风雨可以任意吹打。表现了词人的悲愤和无奈处境。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想多年”句可看出采用的是今昔对比,表达的情感可以从“流落”“寄人篱下”“潦倒余生”看其悲,从“仍旧酸嘶中夜”看其壮心不已。

答案:对比,作者以铁马往日的经历(“战场猛气,矜蹴踏”)和当前的境况(“踠霜蹄、寄人篱下”“潦倒余生,尽闲身、蛛丝同挂”)作对比,突出了铁马的悲惨处境。作者借铁马表现了穷途失意(寄人篱下)、不受重用(怀才不遇)的辛酸和愤慨,也表现了作者自伤流落潦倒的同时,猛气仍在、壮心不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