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先进人物故事

先进人物故事

来源:智榕旅游


好大一棵树

大,是一种境界,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但润物无声。

爱,是一份情怀,她执着无悔,真情永远,但又奉献无言。

——题记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办学校是为了什么?小学教学的基点在哪里?她认为,真正的教育必然回归教育的原点——人,教育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塑造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

她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快20年的普通教师,曾多次被沙湾县、镇授予“优秀”、“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她原本也可以向其他同行一样把教书当成职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但却在“转变工作作风,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引下,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历尽千辛万苦,几经周折,持续五个春秋为一名身世复杂的贫困学生撑起了一片蔚蓝色的天空。在学生眼里,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的他仿佛“好大一棵树”,用爱庇佑着每一个同学。

他就是安集海镇教师——库勒夏依。那位被他帮助的学生名叫霞霞(化名),目前已是沙湾县第一中学高一实验班的一名优秀学生。

片段回放

2008年1月,学生的养父一时失足,进入看守所,孩子面临无人照顾,同乡将孩子交给了时任班主任的他,面对困境,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他辗转、、

等多个部门,为其争取减刑。

2008年的1-4月,学生在养父关押期间,衣食住宿没了着落,他奔波于民政、工会、妇联等社团之间,并借助新闻媒体,发动好心人等为孩子捐款、捐物,使孩子得以继续在校学习。

2009年2月,正值寒冬腊月,临近年关,学生家中因无钱办理年货,他与同事出资,冒着风雪,将米、面、油、肉送到学生家。

2009年5月,学生养父欲重新创业,困难重重,特别缺乏资金,他发动所有能发动的亲戚、同学、朋友、同事为其捐资、借资、筹资达3万余元,其中他自己拿出的就有8500元,这是他近一年的工资。

2009年11月,学生上学离家较远,他向学校请求,将孩子安排在学校免费食宿,安心读书。

2010年6月,学生面临中考,他再次通过地区团委、学校党支部、工会为学生捐资;送衣服、送生活物品,他自己为学生垫付了初三复习资料费。

2010年教师节,他收到学生的贺信及一枚自制书签,也是一封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感谢信,这是他节日里收到的最美的礼物,他感到非常欣慰。

2010年9月,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被沙湾一中实验班录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报名后,学校多次催缴学费,他又找校长,呈递社区开具的贫困证明,为学生免去学费上千元。

2010年11月,学生因无户口,无法注册学籍。他四处打探,远赴百十里外的玛纳斯县,寻找十几年前的目击证人,收集当年弃婴的证明,为其申报了本县城镇户口。他在第一时间将身份证号发给了班主任,那是给高一学生注册学籍的最后时限。

2010年12月,学生上学每天早出晚归,来回步行近十公里的路程,光走路约需2小时,即耽误学习时间又不安全,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次找到经济条件好点的同学为学生捐款近千元,让其再次住在了学校,安心学习。

2010年临近年底,他又发动朋友,通过红十字会为学生捐助下学期的生活费,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做这一切,他只有一个目的:为了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故事梗概

2008年1月6日,姚勤一大早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急匆匆约他出门商量事情,说事关他所带的初一(4)班班长霞霞。姚勤心中一惊,立即赴约。其实他也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一向表现优秀的霞霞上课总是发呆走神。其间姚勤找霞霞谈过几次话,她却什么都不肯说。

那天,姚勤见到了三个人,其中两人是霞霞父亲张斌的老乡,另一位便是一直哭泣不止的霞霞。“老张进看守所之前把霞霞交给我照顾,但是今年我必须回四川老家……”张斌的老乡无奈地说。

原来,张斌离异后,从四川来到。他将全部家当用于种植双孢菇,希望能挣些钱

供女儿上学。2007年秋,眼看双孢菇即将上市,张斌苦于无钱买煤、无法保证蘑菇棚中的温度,便偷卖了别人的电瓶车,结果被关进看守所。

父爱是不可替代的,霞霞不能没有家!姚勤一面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霞霞进行心理疏导,一面为张斌争取减刑。在沙湾五中党支部薛俊刚的支持下,姚勤开始四处奔波,他想为自己的学生挽回她的家。

两个月后,在姚勤的保释下,张斌最终被判三缓四并在监外执行。2008年3月3日,张斌走出了看守所。

当姚勤把张斌从看守所接回家后,看到的是满眼萧条:大雪覆盖着破败的菇棚,手指肚大的双孢菇冻成了冰疙瘩;阴冷的卧室里,玻璃窗上的冰花足有1厘米厚,床上的被褥已露出棉絮……

“这里根本没法住人啊!”姚勤鼻子发酸,立即向校领导汇报了情况。接着,霞霞免费住进了学校女生公寓,直到3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沙湾县第一中学。

为了让霞霞能顺利读完高中,姚勤又借给张斌5000元钱创业,并发动教研组同事、周围的亲友为张斌借款,自己做担保。为了能给霞霞争取到支持和社会资助,一时间,姚勤又成为教育局、团委、妇联、总工会等部门的常客。与之相应的是500元、1000元、5000元……不同面额的资金凝结着爱心,一次又一次帮助张斌渡过了难关。

霞霞其实是个弃婴,至今不知她的生身父母是谁。因为张斌在沙湾是临时户口,霞霞的户口一直无法申报。

没有户口就意味着升入高中后,无法正常参加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对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她,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姚勤为此找到沙湾县,当时对霞霞情况有所了解的决定特事特办,他说,如果姚勤能找齐霞霞是弃婴的证明,确定此学生没有户口,就可以为其开绿灯。

为找到当年见到张斌拣霞霞的当事人,姚勤多次前往张斌当年所在地玛纳斯县。因为当年张斌在玛纳斯河大桥附近种蘑菇,与其相识的多是外来打工人员,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多数人都已经离去, 经过几年的努力,姚勤为霞霞找齐了证明时,她已经进入沙湾县第一中学就读高一,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报名迫在眉睫。

在沙湾五中党总支的协调和努力下,姚勤最终在2010年12月18日,也就是高一新生学籍注册的最后一天下午为霞霞办妥了户口。

2011年3月,他得知按国家民政部有关文件精神,孤儿可享受每月360元的生活补助,一直享受到18岁。霞霞与养父由于种种原因,在法律上无法确立收养关系,又找不到其生身父母,符合申报孤儿的条件,他再次找到社区、三道河子镇、派出所、民政局等部门为其办理了孤儿的相关证明后,又为其办妥了从2010年1月到2014年6月(18岁)的生活补助费19350元。有此孤儿身份证明,学校每学期补助生活费1500元,到毕业,共能补助7500元。据统计,姚勤在5年间为霞霞依据争取、自己贴补的生活费多达3万余元。

在姚老师的帮助下,霞霞又变得开朗大方,现在她最大的心愿是要考取师范学院,立志做一名“像姚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姚勤帮助霞霞的事只是他多年来众多的助人为乐事件中的一件而已,其实早在2004年,他就帮助当时在财金学院就读大二的贫困学生朱成文解决了七千余元学费,使其顺利完成了学业。在生活和工作中,姚勤是众所周知的热心人,特别在沙湾五中两千余名师生中,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做法感动并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