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记叙文阅读
㈠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思路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㈡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㈢记叙的线索
1.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一条脉落,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2.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3.寻找线索的技巧:
①文章的标题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㈣常见的叙述顺序
1.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2.倒叙:强调;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先答出插叙的内容);补充内容,丰富情节;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㈤概括中心:
一般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件、经过、事迹、景物),表现了(歌颂了、反映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㈥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1.题型:
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2.题目的含义:从以下角度思考
①表层意思; ②深层意思;③注意修辞;④文章的中心;⑤作者感情。
3.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身份、暗含人物的性格---《藤野先生》《孔已己》
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智取生辰纲》
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皇帝的新装》
④揭示(暗示)文章的中心---《心声》《父爱如山》
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⑥运用修辞方法(指明修辞,并分析出作用)
㈦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比较灵活、自如。
㈧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㈨人物描写
1.描写的内容及作用
⑴内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⑵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
的××性格或××精神;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描写的方法
⑴概括介绍和具体描写
⑵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㈩环境描写
1.内容:
⑴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⑵社会环境描写: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2.作用:
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 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等。⑵渲染……气氛。⑶烘托……心情。 ⑷表现……性格。⑸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⑹暗示人物命运。 ⑺突出主题。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十一)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从以下方面全面考虑
1.词语的意思。 2.运用的修辞或写法。 3.在句中的作用。
(十二)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从以下方面全面考虑,找准答题点
1.修辞;2.用词的准确传神巧妙3.语言风格(豪放、婉约…)4.写法;(细节、人物、侧面、对比、动静结合……)5.蕴含的哲理、启示6.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7.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十三)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1.字面意思 2.深层意思(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文中的作用、与主题的关系)
解题技巧: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十四)句子的作用
1.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二从内容上。
结构:承上启下、总领全文、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内容:开篇点题、设伏笔、做铺垫、深化中心、点明题旨(画龙点睛)等
2.文首句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开篇点题 ②总领全文 ③引出下文 ④渲染气氛(环境描写)
⑤埋下伏笔 ⑥设置悬念,引起兴趣和思考 ⑦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3.文中句的作用:出了结合具体内容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①承上启下(独立段) ②总结上文(段末句) ③引出下文
④渲染气氛(环境描写) ⑤埋下伏笔 ⑥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4.文末句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 ②篇末点题 ③点明中心 ④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⑤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⑥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十五)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烘托、渲染、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白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