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古诗阅读知识梳理及阅读练习

初中古诗阅读知识梳理及阅读练习

来源:智榕旅游
初中古诗阅读知识梳理及阅读练习

———————————————————————————————— 作者: ———————————————————————————————— 日期:

古诗题材整理与阅读题型说明

离情别绪,离别的感伤(惆怅) 送别 抒情诗 依依不舍,深情厚意 激励劝慰 羁旅思乡怀人诗 漂泊异乡(在外征战),孤寂愁苦, 思乡怀人。 山水 田园诗 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远离官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追求悠闲自得的生活; 寄情山水,热爱和向往自然。 农家的丰收喜悦和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早春的盎然生机活力,赞美之情; 春花凋零,春光易逝的感伤;ﻩ 秋景的凄凉萧瑟,思乡怀人之情; 表达保持高洁品性,不愿与世俗同流;表达怀才不遇、不得志的感伤; 抒发悠闲自在,不慕名利的心境。 守边征战的英勇无畏,建功立业的渴望; 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壮志难酬的悲伤; 戍守边塞的艰辛和对家人的思念。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伤; 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苦闷; 追求豁达(旷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遭受贬谪的愁苦; 昔盛今衰的感慨。 战乱离散的痛苦;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山河沦丧、国破家亡的痛苦; 写景 抒情诗 咏物 抒怀诗 边塞 征战诗 感时 伤怀诗 忧国 忧民诗

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2.表现手法:梦境想象、化虚为实、托物寓意、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等

3.表达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阅读题型分析:

1.描摹画面意境

答题模板:第一步描绘诗中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绘是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语言力求优美生动。

第二步概括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名句

口味句子,要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

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 答题模板:通过……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蕴含了……的哲理)

3.赏析表达技巧

设疑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表现方法)?试作赏析。 ②全诗是如何来描写××景物的?写出它怎样的特点? ③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此类题目作答时应注意三点: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具体内容;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作用(如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画面,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板:提示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情感)

4.品味炼字

字不离句,联句分析。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然后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分析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这个字(词)的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情景(景象),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感情。

诗歌阅读练习

浣溪沙 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两首诗中诗人面对春景,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下面哪句诗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句有明显不同? A.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①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曾说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②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曾游说秦王,却“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只好“去秦而归。”

1.两首诗写到了“铁马冰河入梦来”和“关河梦断何处”,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诉衷情》这首词通过用典寄寓情感。请结合注释具体分析这两个历史典故分别寄寓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

3.哪一项与“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A.感时花涧泪,恨别鸟惊心。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两首诗中写到了“城春草木深”和“草木变衰行剑外”,简要分析两处景物描写。

2.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 请简要赏析。

3.在《恨别》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在《春望》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结合《恨别》,加以分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1.“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和“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写法和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 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 两诗中都写到了“明月”,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刘二十八使君:指刘禹锡。②徒为尔:只是如此。③蹉跎:受挫折。

④合:应该、应当。

1.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白居易和刘禹锡对遭受“二十三年弃置身”分别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3.结合诗歌内容,试对两首诗歌中的作者形象作简要评析。

秦淮杂诗(其一) 王士祯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注释:秣陵:南京古名。梦绕:往事萦怀。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秦淮杂诗》中的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泊秦淮》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寒”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两位诗人停留秦淮,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2)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