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卷第l期 2016年3月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TONG VOCATIONAL&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 V01.15 No.1 Mar.2016 基于堤防工程技术的油墩港航道两侧护岸 结构型式设计方案研究 李菲菲。吴坤坤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上海200120) 摘要:文章从堤防工程设计角度出发,兼顾河道的航道要求,对油墩港航道两侧护岸结构进行稳定及结构计算,提 出了安全且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航道;护岸;设计计算 中图分类号:U61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91(2016)01—0066—04 0 引言 油墩港航道位于上海市西部,贯穿青浦、松江二区,航道北起吴淞江,南至黄浦江上游泖港段,全长约 36.5 km。青浦区内跨越油墩港的多条通道中,鹤星路一鹤墩路段的油墩港桥由于桥梁结构老旧,已不能满足 地区交通发展的需求。为周边居民生活及生产安全考虑,该桥梁(以下简称“鹤星路桥”)的拆除新建迫在眉 睫。根据上海市水务局印发的《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桥梁建设时,其垂直投 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 1TI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根据鹤星路桥梁平面布置,桥墩 位于规划蓝线以外。因此,桥墩上、下游各3O m及桥梁垂直投影段8 m范围内(共计38 m)两岸均需新建护 岸结构,实现防洪圈的闭合。本文首先根据油墩港规划航道要求,计算船行波,初步拟定两方案护岸结构大 小,再通过河岸整体稳定计算、结构强度计算、承台水平位移控制等设计计算确定设计方案结构具体尺寸, 最后通过单米护岸结构投资造价,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确定优选方案。 1 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场地在自然地面以下72 m内各土层均为第四系沉积物,由粘性土、 粉性土、砂性土等组成。第①l层浜土,层厚约2.56 m;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黏土,层厚约1.70 m,中等 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第③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厚度约3.10 m,高等压缩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很差;第⑥1层暗绿一灰黄色粉质黏土,层厚约4.00 ITI,中等压缩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第⑥2层褐 黄~灰黄色砂质粉土,层厚约1 1.40m,中等压缩性,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为较好的桩基持力层。 根据《青浦区白鹤镇水利专业规划》,油墩港为青松大控制片的片内圩外河道,河道工程等别为Ⅲ等__[ 程,护岸(坡)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防洪标准按照50年一遇的区域防洪标 准。_ll油墩港属于市级河道,规划河底高程一2.00 m(上海吴淞零点为基准,下同),河底宽40 m,规划河口宽 70 ITI,两岸陆域控制宽度均为15 m。油墩港规划航道等级为Ⅳ级,通航净宽60 m。工程特征水位为:规划最 高水位3.50 in,常水位2.60 m,预降低水位1.50 m,校核高水位3.77 m。同时,油墩港作为Ⅳ级航道,最高通 航水位3.60 m,最低通航水位2.20 m。 2护岸结构设计 2.1设计方案 (1)拟定两种护岸结构方案。油墩港护岸结构应同时满足区域水利规划和航道等级标准。根据水利规 收稿日期:2015—10—12 作者简介:李菲菲(1982~),女,江苏如东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工程师,硕士。 第1期 李菲菲,吴坤坤:基于堤防工程技术的油墩港航道两侧护岸结构型式设计方案研究 67 划,油墩港堤顶高程不应低于4.20m。同时,油墩港作为Ⅳ级航道,护岸设计应考虑船行波的影响。根据《内河 航道工程设计规范》附录c计算得,油墩港船行波波高 =0.369 m,船行波爬高R 0.446 m。嘲根据《内河 航道工程设计规范》8.3.2条第一款,护岸的防护高程应不低于以下三者之高值:①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设 计船行波爬高;②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1倍设计船行波波高;③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0.5 m。因此,根据 航道相关规范确定的堤顶高程不低于3.6O(最高通航水位)+0.50:4.10 m,油墩港护岸堤顶设计高程取水利 规划与航道规范所确定堤顶高程之大值,即4.2O m。 根据《内河航道工程设计规范》8.3.2条第二款,刚性防护结构的底高程不得高于最低通航水位以下3 倍设计船行波波高,且不得高于最低通航水位以下0.50 m。因此,油墩港护岸结构防护底高程不高于2.20 (最低通航水位)一3x0.369=1.093 m。同时,护岸墙前泥面高程按最低通航水位一船舶吃水深度一富裕水深计 算,即不高于2.20—2.60—0.20—0.60 m。根据上述分析,护岸设计拟定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C30钢筋混凝 土高桩承台,L型墙身,墙顶高程4.20 m,基础为前板桩后方桩,墙前泥面高程一0.60 m;方案二,C30钢筋混 凝土低桩承台,L型墙身,墙顶高程4.20 m,基础为双排方桩,墙前泥面高程一0.60 m。 (2)设计计算。 ①河岸的边坡抗滑稳定计算方法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F.0.3的瑞典圆弧法: K: 圣i[ :-4-: ===::== =:":::.:::: !±曼:垒 叟 ∑『(W± )sina+尬/R1 式中, 为土条重量(kN);Q、V为水平和垂直地震惯性力( 向上为负,向下为正)(kN); 为作用于土 条底面的孔隙压力(kN/mz); 为条块重力线与通过此条块底面中点的半径之间的夹角(。);b为土条宽度 (ri1);c 、 为土条底面的凝聚力(kN/m2)和内摩擦力角(。); 为水平地震惯性力对圆心的力矩(kN·m); 为 圆弧半径(m)。[31 ②防洪墙沿土基地面的抗滑稳定安全计算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的F.0.6公式: =等 (2) 式中,∑ 为作用于墙体上的全部垂直力的总和(kN);∑P为作用于墙体上的全部水平力的总和(kN); 厂为底板与堤基之间的摩擦系数。 ③防汛墙基底压应力计算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的F.0.8公式: 一 “ A 一∑ + (3) 式中, … 为基底应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kPa);∑ 为荷载对底板形心轴的力矩(kN。Il1);∑ 为底 板的截面系数m);4为底板的面积(m )。 针对两种方案,通过计算可知: ①3级堤防工程边坡抗滑稳定系数K应分别满足不小于1.20(运行期)、1.1O(施工期)、1.05(地震期)。方 案一各工况K分别为1.422、1.524、1.656,方案二各工况K分别为1.284、1.312、1.461。两方案边坡抗滑稳定 系数均满足要求,但由于方案一前排采用连续的板桩,对边坡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方案一各工况的 边坡抗滑稳定系数均大于方案二。 ②3级防洪墙沿土基地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应分别满足不小于1.25(运行期)、1.1O(施工期)、1.05 (地震期)。方案一各工况Kc分别为1.19、1.15、1.96,运行期不满足要求;方案二各工况K。分别为1.O0、0.89、 1.14,运行期、施工期均不满足要求。可见,由于挡土高度较高,墙后地下水与墙前水位的水头差较大,墙体结 构承受的水平向土压力和水压力较大,两方案沿土基地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③工程所在区域土基上的防洪墙基底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应大于2.oo(基本组合)、2.50(特 殊组合)。方案一各工况基底应力比分别为7.60、6.56、3.65,均不满足要求;方案二各工况基底应力比分别为 6.10、10.83、2.72,也不满足要求。可见,由于结构底板所在的③ 层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为软弱地基,且地基 允许承载力较小,无法承担护岸的基底应力。 根据上述(2)、(3)结论,两方案基础均需采用预制桩基进行地基处理。通过试算,确定方案一前排采用 68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o16年 C30钢筋混凝土板桩,尺寸为250x500x8 O00mm,后排为C30钢筋混凝土方桩,尺寸为250x250x8 O00mm, 间距1.5m;方案二双排桩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方桩,尺寸为300x300x12 O00tnm,间距1,0m。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7.2.4条,当没有进行桩的静荷载试验,按地基土对桩 的承载能力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时,根据土层条件按下式估算: R 盟s + p : 至. s +丘 p (4) 式中, 为桩身截面周长(m); 为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Pa) 为桩端处土的极限摩阻 力标准值(kPa); 为第 层土的厚度(m);A 为桩端横截面面积m );为 总侧摩阻力的分项系数; 为桩 端阻力的分项系数;R。 为桩端极限阻力标准值(kN); 为桩侧总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N o两方案桩基承载 力及桩顶位移计算结果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桩基承载力及桩顶位移计算结果表 由上述计算可知,两方案的桩基承载力和桩顶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 (3)设计方案的确定。通过上述计算分析,两侧护岸结构可采用两种方案,结构图分别如图1、2所示。 2.2工程投资分析 根据结构详图,采用2015年1 1月上海市水利工程造价信息,由计算知:方案一护岸结构单米直接工程 费15 785元,方案二护岸结构单米直接工程费16 277元。同时,由于方案二开挖面积较大,原有护岸在基坑 开挖时已被破坏,施工前,需沿工程范围内岸线设置顺河围堰,围堰采用圆木桩,长度约140米,该措施费约 44.80万元;而方案一开挖外边线距离原有护岸仍有约2.5米的距离,可利用其作为围堰,先进行基坑开挖及 护岸结构施工,再拆除老墙并疏浚墙前泥面至设计河床线。从工程投资角度分析,方案一更经济。 2.3设计方案比较 通过上文分析,鹤星路桥上、下游各30 m范围内的油墩港两侧护岸结构设计结论如下: 勰 Ⅻ0【 啦懒) lo6o ̄ 啪 I .I哪 ⅪL 姗 7∞吖 - 舢 蛆 鼍 活 图1方案一护岸结构详图 第1期 李菲菲,吴坤坤:基于堤防工程技术的油墩港航道两侧护岸结构型式设计方案研究 69 图2方粟二护岸结构详图 (1)为满足航道要求,护岸结构防护高程应不高于1.093 m,墙前泥面不高于一0.60 m; (2)两方案边坡抗滑稳定系数均满足要求,但方案一基础采用“前板后方”,对边坡的抗滑稳定较方案二 更有利; (3)两方案基础采用预制桩基进行地基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为满足地基承载力及桩顶位移控制要求,方 案一基础桩长需8 m,方案二基础桩长需12 m; (4)方案一单米直接工程费小于方案二,且方案二需额外增加围堰措施费,相比之下,方案一更经济。 综合比较方案一、方案二,推荐方案一作为油墩港航道两侧护岸结构型式。 3结束语 本文从堤防工程设计角度出发,兼顾河道的航道要求,严格参照水利、航道相关行业规范,以结构稳定 和强度计算为研究重点,对工程范围内的油墩港两侧护岸进行结构型式拟定、设计计算、施工方式初拟,得 出该护岸采用高桩承台结构型式更安全、经济、可行的结论,对于航道两侧的护岸结构设计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l】刘彦理.青浦区白鹤镇7g ̄,l专业规划【R】.上海:上海浩韵水务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3]沈长松.水工建筑物[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景志鸿.运河通航与工程护岸【J】.泥沙研究,1990(1):55—58. Study on Design Plan of the Revetment Structure of the Oil Pier Port Channel Based on Embank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LI Fei-fei.WU Kun—kun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 200 1 20,China)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embankment engineering design,this article,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hannel,makes a stability and stuctrure computation of the revetment structure of the oil pier port channel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a safe,economical and feasible design plan. Key words:Channel;Revetment;Design compu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