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期 (总第230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 LLON13dlANG dlAOTONG KEJI No.4,2013 (Sum No.230) 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抗车辙技术初探 郭 云 (遵义市道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以近年来公路施工的项目为依托,以浙江省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为例,通过对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 受力状况分析,并找出问题的症结,对长上坡路段进行抗车辙型沥青混合料设计,使问题得以解决,具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抗车辙技术;沥青混合料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3)04-0062-01 1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实例调查 3长上坡路段抗车辙型沥青混合料设计 现以浙江省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为例,浙江省沥青路面 3.1设计方案 长上坡路段主要位于浙南、中部盆地及浙江东等山岭重丘 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最主要的病害是车辙,设计要点是 区,区域内盘恒着甬台温、金丽温、龙丽丽龙、上三等高速公 如何应用不同矿料级配设计方法得到高温稳定性能强的沥 路,这些高速公路多数路段都蜿蜒于丘陵、山地与地脉、盘底 青混合料级配,同时兼顾路面其他性能的要求。沥青路面发 之间,形成了众多的上下坡路段,尤其是西南部山区,上下坡 生车辙的部位主要在中面层,且贡献率超过60%,因此沥青 坡度更大、线路更长、密度更高,一甬台温、龙丽丽龙三条高 混合料抗车辙性能优化设计主要应针对矿料最大公称粒径 速公路为代表,通过对其路面以往使用质量调查或上坡路段 20 mm的中面层,为此选择按几种不同级配设计理念设计的 数量统计来反映全省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整体状况。 沥青混合料级配,并通过常规室内试验与加速加载(MMtS) 甬台温高速公路平苍段,起讫点K281+318一K357+ 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抗车辙的能力。 478,其中长上坡路段从K348一K357,总共长9 km,平均坡长 沥青采用了6种材料,包括埃索SBS改性沥青、青川岩 度为3.28%,最大坡度为4.25%,是省内最典型的长上坡路 .沥青、SK50号沥青、SK70号沥青、矿物纤维+SK70号沥青、 段,2003年12月30日路面建成通车,原路面结构组合 福塔纤维+SK70号沥青,同时选择了3种不同类型矿料级 (4 cm厚改性沥青AC一13+5 om厚AC一16+7 cm厚AC一 配,包括按照多级嵌挤原理设计的粗级配Sup一20、细级配 2O)在使用不到一年时间,长上坡路段行车道就出现了严重 AC一20及紧密骨架密实型SMA一20级配。 的车辙问题。 将这6种沥青材料和3种级配分别组成9种不同沥青 采用常规的AC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修补后, 混合料,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其中,6种组合以Sup一2O级 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后来对该路段行车道位置进行第二次 配为主,另选择SblA一20、AC一20与SBS改性沥青及AC一 车辙处置,处理方案为铣刨上中面层9 cm厚沥青混合料,铣 20与普通70 沥青3种组合。 刨后路表面经空压机清理干净,在喷洒乳化沥青,最后加铺 3.2短期性能试验结果 AC一16、AC一20双层改性沥青混合料,且上面层要求掺加 9种沥青混合料短期性能试验除进行国标车辙及冻融 聚酯及福塔纤维。 劈裂试验外,进一步实验使用德国汉堡轮辙仪,它是目前测 2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受力状况分析 试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和抗车辙性能试验条件最为苛刻的 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受力状况与平坡路段有所不同。 设备之一。国外研究成果表明,实验结果与路面现场实际性 一般认为,在上坡路段,沿路面表面车辆重力的水平分力随 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试验是在50℃水浴里使用钢轮来回 着坡度的大小而不同,最终导致车辆行驶速度缓慢。开始阶 在试件表面行走20 000次。 段,车辆上坡主要依靠惯性来进行爬坡,车速较快,车辆对路 由试验知,动稳定度排在前5位的是SNA一20+SBS改性沥 面施加的水平力较小;之后,车辆要依靠自身的牵引力才能 青、Sup一20+岩沥青、Sup一20+SBS改性沥青、Ac一20+SBS改 继续爬坡,车来路面的实价水平力会再坡低到坡中之间的某 性沥青和Sup一20+50号沥青;冻融劈裂强度排在前5位的是Sup 个地方突然增大,并维持至坡顶,由此产生的压应力、剪应 一 +SBS改性沥青、Sup一20+岩沥青、AC一20+SBS改性沥 力、水平分力可能会同,同时车辆的变化也可能引起结构层 青、SMA一20+SBS改性沥青和sup一20+7o号沥青。 内最大剪应力的变化。通过力学分析软件,采用推荐的材料 9种沥青混合料经汉堡轮辙仪试验后,前5位变形深度排序 模量参数对不同坡率下路面压应力、剪应力、水平分力及不 为:SNA一20+SBS改性沥青、Sup一20+5o号沥青、Sup一20+SBS 同结构层剪应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以定性反映长上坡路段基 改 -{历青、AC一20+SBS 定性沥青和Sup一20+岩沥青。 本的荷载受力趋势。 依据短期性能试验结果分析,3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由实验数据获出结论,在不同坡率下(O%、3%、5%、 SBS改性沥青组合的3种级配、50号沥青和岩沥青分别组合 7%)路面结构层所受的应力基本是相同的,并且随着路面层 的Sup一20在高温稳定性能及水稳定性能与其他几种沥青 深度的增加,应压力值减少,在厚度4 cm范围内的应压力平 混合料相比,性能更优越,而且参考美国德克萨斯州汉堡车 均值最大;随着坡度的增大路面面层的最大剪应力及水平力 都增大,3%、5%、7%坡度路段的沥青层承受剪应力比平坡 辙试验标准(20 000次,变形深度要求小于l2.7 mil1.),5种 级配变形深度远小于此要求。 路段分别增加5.9%、11。7%和18.3%,水平分力分别增加 4结语 0.8 kN、1.2 kN、1.7 kN;在不同车速条件下,路面上、中、下 车辙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对交通构成严重威胁,是投 面真剪应力随着车速的变慢而增大,在车速由40 km/h减低 诉最频繁的问题。经过实际调查,并结合多年公路施工经 为20 krn/h时,各结构层剪应力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实际路 验,对长上坡路段抗车辙型沥青混合料设计,使问题得以解 面车辆通行状况与之分析结果是相互一致的。由于长大坡 决。车辙问题还有很多亟待提高之处,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 度、低车速等影响因素,导致长上坡路段相对于平坡路段结 方法,为我国公路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构层产生的剪切应力更大,且作用力持续时间更长,从而造 参考文献: 成在相同交通载荷、气候环境条件下,路面更易出现车辙问 [1] 薛鹏涛.抗车辙剂在南方湿热地区的应用研究[J].交通标准 题。故而要对长上坡路段抗车辙能力进行优化设计。 化,2007,(6). 收稿日期:2012—09—28 作者简介:郭云(1975一),男,贵州习水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桥梁建设与施工。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