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智榕旅游
创新论坛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9.30.241

2019 NO.30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梁陈 程万军 高丽 王军

(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 要:为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强调这一产业的引领作用,打造颇具特色的冰雪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改进对策。为了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势,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断克服难点,使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更有特色。关键词:黑龙江 冰雪旅游产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0(c)-0241-02

1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势

1.1 自然优势

黑龙江四季分明,夏季短暂,冬季漫长,而且气温很低。黑龙江的冬季积雪时间很长,雪花纯白,具有较大的降雪量,在这一地区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同时,黑龙江省地势比较平坦,可以建设滑雪场,能够满足人们的冰雪运动需求。1.2 人文优势

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历史悠久,而且还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习俗。在古代,黑龙江地区的满族人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冰雪娱乐活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活动。每逢正月十五,满族人还有制作冰灯的习惯,时至今日,现代冰灯与冰雕艺术依然备受瞩目。由于黑龙江省人民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需要抵抗严寒,因此在黑龙江省有许多优秀的人文资源亟待挖掘,比如北大荒精神和大庆铁人精神,将这些人文资源与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相互结合,就可以保证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黑龙江省的冰雪活动异彩纷呈,以冰雪大世界为例,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雪游乐园,每年会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感受北国冰雪的神奇魅力。1.3 冰雪设施优势

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时间很早,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冰雪大世界享誉国内外。黑龙江省有相对完善的冰雪场地与设施,各种各样的滑冰馆和滑雪场吸引许多人前来。目前,亚布力滑雪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有完善的造雪系统与满足世界综合性竞赛标准的雪道。运动员和观众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到亚布力滑雪场,交通十分便利。

2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水平落后,产品价格偏高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虽然近几年来经

济发展水平相对提升,但与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的经

济发展依然比较滞后,人民收入较低,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就会影响到参与冰雪旅游人群的增长数量。只有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才能使当地人的需求结构发生转变,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冰雪体育文化消费之中。

黑龙江冰雪旅游产品的价格比较高,不容易被游客所接受。一部分旅游景点定价过高,使许多游客望而却步。因此,为促进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就要认真思考产品的定价问题,需要使其符合游客的消费能力范畴,这样就可以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2.2 文化素质待提升,旅游项目质量不高

在参与冰雪旅游运动的人群中,大部分人的文化素质比较高,不仅关注自身健康,也十分看重精神需求,他们对冰雪旅游文化非常好奇,思想观念新潮,能够接受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然而,还有许多人的文化素质有待提升,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对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并不认同。因此,为实现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文化素质,使更多人能够意识到冰雪文化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尽管黑龙江的冰雪旅游产业已经带动经济发展,但许多经典的设置并不科学,品质较低,不能满足高端消费的需求。还有一些冰雪旅游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均会制约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2.3 缺乏文化底蕴,时间尚短

现阶段,黑龙江冰雪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吸引力,这样就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许多冰雪旅游产品只有冰雪的概念,却没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就会导致产品缺乏生命力,无法形成品牌。许多冰雪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少与本地文化特色有关的冰雪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黑龙江省冰

(下转244页)

①基金来源: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课题名称: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课题

编号:2018KYYWF-PY10)。 作者简介:梁陈(1985—),女,黑龙江尚志人,在职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41

科技创新导报2019 NO.30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创新论坛

行业重点组织制定行业通用的基础性、平台性的信息化标准,推进企业在加快发展水电工程信息化应用中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水电行业信息化的企业、团体标准制定。

础设施相关内容均按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信息化标

准执行,涉及信息系统、应用软件、BIM工作、系统集成等信息化应用相关内容,均按合同相关要求执行,受所在国在该行业或技术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手册、指南等制约。

(2)《水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2017年版)中的信息化标准,涵盖水电工程BIM、相关专业数据标准,涵盖了水电工程主要专业,基本满足中国水电行业通用的信息化基础性、平台性应用需要,为推进中国水电行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奠定了基础。建议加快推进相关信息化标准的修制定,修制定过程中应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和软件开发商的合作。

(3)深入贯彻国家简政放权的精神,信息化标准的修制定,应与国际接轨,坚持市场供给为主的原则,政府和

(上接241页)

参考文献

[1]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

(2017年版)[S].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2] 顾莹,齐文.浅析国内外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管理现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3):93-94.

[3] 金雅芬.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标准的研究与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C].2014:278-286.

雪旅游产业发展时间较短。2001年哈尔滨正式举办国际滑雪论坛后,中国的冰雪旅游产业才正式得到人们关注。

3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创新发展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发挥示范作用

为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使其能够发挥出省会的示范作用。哈尔滨已经有50多年的创新与发展冰雪旅游历史,现阶段,哈尔滨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哈尔有冰雪大世界这一世界闻名的冰雪旅游产品,成功举办第3届亚洲动机运动会和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冰雪文化上,哈尔滨有冰灯艺术,可谓闻名遐迩。因此,大力发展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可以实现有效的引领作用。 

3.2 增加文化内涵,打造精品冰雪旅游线路

为了提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就要积极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冰雪旅游线路。比如,可以充分结合哈尔滨与牡丹江的资源优势与文化优势,滑雪休闲旅游项目和滑雪竞赛表演项目融入林海雪原的自然风情和闯关东精神,形成颇具特色的黑龙江省冰雪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要善于吸取积极的因素,挖掘当地的文化,使冰雪旅游更有其自身的特点。3.3 完善冰雪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对冰雪设施的创新,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的冰雪基础设施。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滑雪场、滑冰馆的功能,优化冰雪景观,保证其相关设施更加健全。第二,为游客提供条件优越的饮食、住宿,满足其出行、娱乐和购物需求。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完善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使游客能够在冰雪旅游中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完善冰雪旅游区经典的交通线路,使更多游客能够方便前来。3.4 提高经济水平,吸引更多人前来

为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区域经济水平。只有经济发展跟上去,才能实现冰雪旅

244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游业迅速发展。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各企业经济效益,加

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投资,积极完善城市的建设,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当城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有独特的冰雪旅游品牌,才会吸引游客参与其中。要保证城市交通便利,治安条件良好,这样就可以助力冰雪旅游产业实现自身突破。3.5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要积极培养与冰雪旅游产业有关的优秀人才,加强对体育高等院校的扶持,设置与冰雪体育产业有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强对定向人才的培养。开展多与冰雪体育文化有关的培训,使相关从业人员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实现良性发展,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善于利用优势,消除劣势,采取有效的手段改进现状,保证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积累更多忠实的消费者。加强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使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迈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冯秀丽,初凤荣.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7):181-182.[2] 修俊芝.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1):1.

[3] 王诚民,郭晗,倪莎莎,等.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2):56-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