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市A股主板上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市A股主板上

来源:智榕旅游
公司治理结 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一基于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 唐冬妮广西财经学院 【摘要】本文在信号传递理论的指}1下,依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从内外两个角度来衡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 我国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10.2012年度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国有股比例 、 股权集中度 、 董事会规模 、 董事比例 及 管理层持股比例 等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有效性;实证研究 一、引言 ‘ 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企 效性的发挥。 另外,在股权结构比较分散的情况 假设5: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正相关。 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内部控制作为风 险防范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企业中的地位 越来越重要。怎样科学合理地评价上市公 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满足相关信息使用 者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信号传递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依据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 从内外两个角度来衡量内部控制的有效 性;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我国深市A股 主板上市公司2Ol0—2O12年度的面板数据进 行实证研究,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 制有效性的影响,为我国上市公司提高内 部控制有效性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引。 下,小股东容易采取“搭便车”行为,结 果导致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失控,“内部 控制人”问题严重,不利于提高内部控制 水平;反之,股权高度集中时大股东在企 业中享有绝对优势,其一意孤行的行为损 害大多数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也会导致 广大投资者对市场缺乏信心,从而不利于 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只有当股东处于相 对控股模式下,才更有动力去监控公司的 经营。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国有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相关。 假设2: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呈U型相关。 4.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股 东通过董事会对总经理的进行监督,而董 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意味着总经理要进 行自我监督,但总经理作为代理人追求的 是代理收益,因此两只兼任可能会导致总 经理和董事长之间权责不清,影响内部控 制的有效建立和执行。 另外,国内外一些经验研究表明管理 层持股比例过高会诱使其为追求自身利益 而采取操控手段。因为管理层持有的股份 较多,股东对其难以进行制衡和惩戒,或 因成本太高,从而导致堑壕效应的产生。 Fama等认为有些管理层由于在公司中时间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界定 依据COSO框架和我国《评价指引》对 内部控制的定义,本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界 定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1)设计上的有效 性:内部控制必须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公司各 级管理层与基层员工共同参与建设.内容不 能与法律法规相悖,充分合理地评估风险领 域,预测可能的错漏舞弊情况,并且保持与 战略目标、企业文化、企业资源的相符合, 立足于企业的现实情况,做到脚踏实地、实 事求是,保证内部控制在计划和设计上完 整、合理、有效。 (2)实施上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内部环境、公司 制度作为支持和保证,杜绝管理者串通舞 弊、凌驾于制度之上的现象,公司上下在内 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要保证协调与控制工作到 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 节中得到贯彻与执行。 (二)研究假设 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董事会、监 2.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一较长、地位重要或资历较深等原因,在持 董事会规模是影响董事会治理效率的 股较少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堑壕。这一现象 个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小规模的董事 在注重“关系”的中国公司中可能显得更 会有利于人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容易采 为突出,而且能够进行堑壕的持股比例可 取一致的行动,能够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能低于国外公司的水平。 而董事会的规模越大,人员构成越复杂, 因此提出假设: 则在沟通与协调上更容易发生争执,从而 假设6:两职兼任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负 降低董事会运行效率。本文认为,董事会 相关。 假设7: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 人数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有助 于加强董事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其运作效 效性负相关。 率。另外,董事作为公司的外部管理 三、研究设计 者,在经济利益、行权等方面的使其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拟选用我国深市A 能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进行决策,而且能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控股股东的行为,防止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蚀,进而可以 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因此提出: 假设3:董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存在相关性,其方向有待检验。 假设4t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 性正关性。 3.监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事会和经理人员构成的一种组织架构,与内 部控制之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 合关系。文章将从公司治理的以下四个层面 股主板上市公司2O10—2012年度的面板数据 进行研究,并剔除了数据不全、数据异常 及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最终研究样本包 括1215-q"观测值。本文公司治理数据主要 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内部控制有效性的 数据主要根据深交所网站公布的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资料进 行收集、整理取得。 (二)变量定义和计量 本文根据前文提出的假设,选取具有 我国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经营管 来考察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1.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分析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大多数上市公 司实际控制人具有国有或背景。国有 股固有的产权缺陷导致其人格化代表的缺 位,诱使经理人采取逆向选择行为;但国 有股比例较低的企业,国有股东代表无法 真正得到有效的激励和监管的收益,从而 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监督和激励经营者,容 易导致经理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所以 国有股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不利内部控制有 理活动、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的生产等事项 进行监控,对管理层如董事会和总经理是否 依法履行职责、是否有违法违规现象进行监 督等。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决策行为和经理人 员的职务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频率越高 越有利于防范管理层的不合规行为。而董事 会和经理人员是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交叉 主体,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受到两者 地共同作用。因此,在有效的监督下,内部 控制主体才会更加严格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代表性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征的相关指标作为 自变量,研究这些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 影响。文章各变量的解释和计量具体如下: 1.因变量。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优 质公司”通过传递信号将其与那些“劣质 公司”区别开来,同时市场也会做出积极的 反应,以避免信息失衡可能导致整个市场市 场效率低下或者对劣质产品的逆向选择问 题的出现,从而实现市场的均衡和资源的 优化配置。所以,公司质量越好,管理层 越有动力披露公司信息。内部控制作为防 范公司经营风险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重 一68一 闷文 晖 要手段,在公司管理经营中的重要性越来 越凸显,内部控制信息也越来越受到外部 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大多数上市公司都自 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内部控制 审计报告,这是因为根据信号传递理论, 表1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说明 内部控制度建设情况,披露取l,否则取O;内部控制缺陷与不足.存在取0.否则取1;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披露 内部变量 外部变量 詈 嚣 鑫 蛊I部 2 嚣 盏篓 蓑 嚣筑羹塞 独 控 价’ 警嚣盖 露为尤敛靴:  ・注册会计师对本年度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取1.其他取0。 高质量企业有充分动力披露信息,以向市 场传递企业的质量信号。因此,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内部 控制是否有效。鉴于此,本文将依据上市 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从内外两个方 面设计简单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赋值方 法。内部变量主要根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的内容搜集整理公司内部不同治 理层面对内部控制体系做出的总结和评价 而取得;而外部变量主要从公司内部控制 是否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公司经营管 理是否合规两个方面来确定 通过内部和 内部控制有效性 以J:九项加总得到内部拄制有效性的总得分,分数越高即内音lf控制越有效。 表3 Pearson相关性 Vali Vai】 SP li3 BS 013 SP H3 BS OU SS DM WS 一30l” 一l85” 095 011 l 417” ld9 —010 l52 —051 l —346 l SS DW MS 一073’ 一028 一072‘ l53 014 085 096" —008 一.071‘ 304" —058’ 080 一076“ 097 032 001 025 1 019 1 十+存0 01水平(积侧)卜显著相关,}存0 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4多元回归结果 外部两个维度结合,能够较为客观、完整 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衡量。变量的解 释如表1所示。 模型 l R  lR方 I 调整R方 『 值  ir值  lSig值 I J 689u l 473 l 436  l6351  l38 257  l000"  常量 1SP 1 s 1 lI3 H 1 BS 1 OU l SS DM 1 WS 1 Year B l 6.959 l 886 j一5 942『一0 021 2 387 l一0 04 l 1 6 i一0 02 —0 387 l 35 892 l 0 638 Sig 1 0 0 00l i 0 l 0 0 l 0 035 1 0 016 l 0 52 0 178 l 0 003 l 0 2.自变量。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指标, 本文分别选取了国有持股比例和前三大股东 持股比例之和(股权集中度)作为股权结构 的替代解释变量;在董事会和监事会方面, 本文选用董事会规模、董事比例、监事 会规模这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另外,本文还 选取两职兼任(董事会是否兼任总经理)、 管理层持股比例来反映公司治理的其他方 面。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为哑变量。当董 事长兼任总经理取1,其他取0。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的样本是深 市上市公司,因此剔除了公司上市地点 对因变量的影响:另外,本文采用的是 2O10—20l2三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不同 年度的样本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性,故将样 本年度作为控制变量。本文各变量定义说 明如表2所示。 裹2变量说明 (三)模型设计 根据以上定义及分析,本文选用多元 回归的模型对以上变量进行检验,具体模 型如下: I=a 0 SP 8 sP , ・M 3 ¥ H 3‘ IBs+ e OU+8・5'S e DM e s t qY∞ c 设4成立。(5)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回归系 素比例越大,内部控制有效性可能越差。 数为一35.892,P值为0.003,通过显著性检 Hossain等的研究表明,自变量之间的系数 验,假设7成立。而两职兼任、监事会规模 保持在0.8水平以下,就不会对多元回归产 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 生影响。观察表中解释量间的相关系数可 关系,假设5和假设6不成立。 以发现最大为0.417,最小为一0.076。由此 五、研究结论 可以初步判断所选取的各自变量间不存在 由上述实证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多重共线性问题,变量间的相关性不会削 国有控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 弱后续回归结果的解释力。另外,笔者还 模、董事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内 进行了复共线性假设检验,发现各变量的 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显著。监事会规模对 容忍值均大于0.8,远远大于0.1水平;VIF 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 值均小于2,远远小于10。由于篇幅有限, 是我国国有企业比重较大,产权缺位的情 笔者不在文中陈列检验结果。因此可以确 况下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从而 定本文的白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使得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无法有效行使。另 (二)多元回归分析 外,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上市公司来说,两 本文运用SPSS17.O对模型进行多元元线 职兼任与内部控制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相 性回归分析,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关关系。 由表4可以看出模型的整体检验结果, 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现实情况并不 调整R方为0.435,可能的原因是本文只基 能印证国外许多研究结论以及国内的一些 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研究范围比较 观点。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 小,而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还有其他因素, 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同时,更要立足于 如公司的经营状况、战略目标和外部监督 我国具体的现实情况。 机制等因素都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 参考文献: 生一定影响,再加上会计行业的特殊性, 1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EB/O L】http:// 0.436的模型拟合度是较好的。回归方程的 『XlmVW,acc. .CD.,2008—5—22. F检验值等于38.257,显著性水平为0,小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 .第1版北京: 于0.01,其回归效果是较好的,回归模型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54-57,76—91 具有统计学意义。 ‘ 3】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 本文提出的7个假设,有5个得到了显 【管理层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即这五个因 著性的证实: (1)国有股比例平方的回归 版社和上海三联,1995;张维著.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 其中,由于假设国有股比例与内部控 制有效性呈倒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与内部 控制有效性呈U型关系,所以增加了国有股 比例的平方项和股权集中度的平方项, 为 常数项,5为误差项。 为各自变量的系数 系数是一5.942,P值为0,国有股比例的回 归系数为1.886,P值为0.01,国有股比例 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倒U型关系得到验证, 假设1成立。(2)股权集中度(前三大股 东持股比例之和)的回归系数是一0.021, 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 响Ⅱ】.审计研究,2008(4):53 61. [5]曹建新,王春丽,邹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 素研究O】.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1):56 62. 【6]FamaJensen.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 Journa1 ofLaw and Economies,1990,20):68—112. I7]http://ww-,v.SZSC.cn/main/disclosure/bsgg/200609289323. shtml 项, 为控制变量的系数项。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P值为0;股权集中度平方的回归系数为 (一)相关性检验及分析 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来衡量 两变量间的相关性。由表3—4可以看出内部 控制有效性与国有股比例、前三大股东持 股比例之和、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和 2.387,P值为0,两者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假设2成立。(3)董事会规模的回归系数 是一0.04,P值为0.035,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董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负 相关假设3成立。 (4)董事占董事总 人数比例的回归系数是l_600,P值为0,假 作者简介:唐冬妮,女,会计学硕士,广西财经院教 师。 问反 一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